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努尔哈赤的“七大恨”恨了些啥?七大恨:一次极具感染力的的动员

努尔哈赤的“七大恨”恨了些啥?七大恨:一次极具感染力的的动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426 更新时间:2024/1/29 7:08:46

1618年,正月十六的建州赫图阿拉城上,努尔哈赤高声宣布:“汝等不要迟疑,我意已决,一定要和大明开战,就在今年!”努尔哈赤向大家表示:我与大明,大恨就有七条,小仇小恨多得算不完,实在咽不下这口气,今年一定要征讨大明!随即向与建州联姻、联盟的部族宣布这一消息,各部族酋长凡来归顺者,当即授予高官厚赏。关于努尔哈赤的“七大恨”,根据史料我们可以得知,具体为:杀祖杀父之恨;大明帮助叶赫,压制建州之恨;明朝越界,与女真争利之恨;明朝越境发兵援助叶赫,导致叶赫许配给努尔哈赤的女儿转嫁蒙古之恨;自己打下的地盘不允许耕种之恨;明朝听信谗言,并“肆行陵侮”之恨;明朝强令建州退还哈达土地,令其复国之恨。

七大恨宣读完毕,大军整肃,粮草齐备。借助这封文告,努尔哈赤将建州女真数十年的磨难归咎到大明朝廷头上,向贝勒大臣和数万将士申明了反明动机,做了一次非常成功的政治动员。几十年的积怨一朝对天申诉完毕,全军上下与子同仇,此时此刻,明廷施加的种种挫折与羞辱,已经不是施加于努尔哈赤一人,而成为了对建州女真全体的压迫。“七大恨”成功地调动了建州士兵的狂热,对他们而言这些仇怨是否有理已经不再重要,他们只知道,他们是被侮辱与被损害者。这次战争不同于此前抢钱抢粮的部族争斗,他们要为比物质利益更崇高的目标而战,他们要的是尊严,他们想的是复仇。

两万哀兵包围了几百人守卫的抚顺千户所城,犹如热汤沃雪,迅速将抚顺城从地图上抹平。抚顺守将李永芳身着官服,出城跪降,大量粮草辎重被建州女真席卷一空,掳掠人畜30万,获马9000匹、甲7000副。抚顺一战,建州女真的收获不仅仅是甲胄粮草。一位21岁的年轻秀才随兄长一起来到抚顺,主动投奔了努尔哈赤,要知道,在大部分明朝人的视野中,建州女真不过是化外蛮夷,居然有读书人主动投奔,努尔哈赤惊喜异常。此人介绍自己是北宋名臣范仲淹之后,嘉靖年间兵部侍郎范鏓的曾孙,努尔哈赤高兴地对众人说,“此名臣孙也,其善遇之!”这个年轻人就是范文程。他随后帮助努尔哈赤制定礼仪制度,成为清初最著名的的汉人文臣。

清太祖努尔哈赤盔甲,因祖父、父亲 被明朝误杀,努尔哈赤以先人留下的“十三 副遗甲”起兵复仇

大明朝廷很快收到了抚顺千户所陷落的的消息。这年是是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登基以来的第46个年头,这位20多年不上朝的修仙皇帝此时仅剩两年阳寿。黄仁宇的名作《万历十五年》中,30多年前的大明王朝,堂上君王年富力强,朝中有诤臣,边关有名将,虽然朝野气象不免乏味,但毕竟太平无事。而此时的大明朝衰世征兆日趋显露。努尔哈赤在“七大恨”文告中,把大明描述成一个颇为进取的军事强权,对建州女真虎视眈眈,并积极干预。实际上,大明此时光景大不如前,境遇也颇为艰难。南北连续出现了几次区域性旱灾,流寇四起,攻城略地。因为皇帝不爱上朝,朝中大臣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就变大了,于是东林党等派系斗争也随之而起,拉低了行政效率。地方大族多为缙绅世家,有免税特权,百姓大量投靠,国家的财源逐渐枯竭,直接的后果就是边疆军备的废弛。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张之洞的得意门生,过得非常潇洒,却阴差阳错因康有为变法而殉难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1898年夏秋的那场变法,不仅开展百余日便遭扼杀,更由“戊戌六君子”的颈血画上了句号,愈发染上悲怆的色彩。谭嗣同、杨锐、刘光第、康广仁、林旭、杨深秀的名字,从此在诸多历史书写中融为一体,成为一个为改革而牺牲的经典象征。 “六君子”的合称,让六人的个性差异在大众眼中显得模糊不清,似乎是一个志同道合的

  • 杨深秀:“戊戌君子”中最年长一位,为康有为频递奏章招来攻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1898年夏秋的那场变法,不仅开展百余日便遭扼杀,更由“戊戌六君子”的颈血画上了句号,愈发染上悲怆的色彩。谭嗣同、杨锐、刘光第、康广仁、林旭、杨深秀的名字,从此在诸多历史书写中融为一体,成为一个为改革而牺牲的经典象征。 “六君子”的合称,让六人的个性差异在大众眼中显得模糊不清,似乎是一个志同道合的

  • 同治没有子嗣,去世后慈禧给出一个大臣无法反对又居心叵测的建议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慈禧太后是清帝国实际掌门人,她继承的这份遗产来自其亡夫咸丰帝。咸丰为道光帝第四子,也是清帝国第九位皇帝。道光二十六年(1846)被立为储君,三十年(1850)接替乃父继位。被史家称为“苦命天子”的咸丰生不逢时。清帝国刚刚度过中英交涉的困难期,不久即迎来席卷东南半壁的太平天国起义,动荡经久不息,而且

  • 慈禧给光绪找了个“大阿哥”,两人不但嫌隙冰释还更加互信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重新理解光绪帝在政变之后的病,我的看法是:既有生理上的,更有心理上的。光绪帝幼年时代就身体不好是事实,肾功能有问题也是显而易见,大婚十年依然没有儿子,可能就和其身体状况有关。至于心理上的,既然说不清楚与康、梁“保皇”运动的关系,那剩下的路只有一个,以离开换取太后的认同、信任。所以我们看1898年底

  • 慈禧为何选择了光绪?除了是其亲侄子,更重要的是竞争者槽点太多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同治十二年(1873)正月,18岁的小皇帝亲政。不到两年,同治十三年(1875)十二月初五,小皇帝驾崩。但因清帝国的整体利益,她迅速从个人悲伤中走出,建议为咸丰帝——而不是同治帝——选择一个新的接班人。她的理由是,天下毕竟是咸丰帝的天下,咸丰传给了他的儿子同治。同治没有儿子,现在所要选择的皇帝,只

  • 戊戌政变后光绪没有被幽禁在瀛台?光绪帝确实病了,而且不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戊戌政变是突发事件,也并非过去所说是戊戌维新运动激进措施引起的反动,而是各种政治势力误读误判的结果。康有为一再说他们的目标是“保皇上救中国”,而其结果却是害了皇上,也害了中国。戊戌政变发生后,光绪帝无法解释清楚与康有为等人的关系,无法让慈禧太后在内心深处重新认同他。因此,光绪帝不得不请求太后再度垂

  • 两道决定大清命运的奏折,慈禧看后彻夜未眠,但有一事一直没看懂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1898年9月14日,伊藤博文抵京来中国游历。1898年9月19日晚,就在光绪召见伊藤博文的前一天,康有为拟写《时局艰危,拼瓦合以救瓦裂折》,以杨深秀的名义上呈。康在奏折中提出“合邦”之策,认为中国“非联合英、美、日本,别无图存之策”,同时向朝廷推荐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和日本原首相伊藤博文,认为他们

  • 光绪向康有为倒苦水,维新派却全体乱了阵脚,手捧密诏竟然都哭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戊戌政变中,袁世凯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1898年八月初三日7时至9时,谭嗣同夜访袁世凯。谭对袁世凯说,当前形势对皇帝大大不利。荣禄将于今年九月(农历)天津阅兵时杀掉皇帝,要袁世凯八月初五(9月20日)到光绪皇帝处要朱谕一道,令其带兵在天津杀掉荣禄。然后带领手下兵马入京,一半围住颐和园,另一半守住宫

  • 和咸丰关系最好的郡王,捉拿肃顺成为他一生的荣耀,动辄炫耀一番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五个儿子,咸丰皇帝的亲弟弟,慈禧太后的亲妹夫,同治皇帝的亲叔叔,光绪皇帝和摄政王载沣的老父亲,生来就是天潢贵胄,注定享受一辈子的荣华富贵、锦衣玉食,活着时有数不清的奴婢仆人伺候,死后有数不清的奇珍异宝随葬。人的家庭不可选择,家庭的责任也不可逃避,尤其是在皇家,贵为直系皇族的一支,

  • 咸丰关系最好的弟弟,参与政变耀武扬威,但教育起同治却一点没辙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晚清民国时期,政治波云诡谲,城头变幻大王旗。所谓的成功人士只是历史的一个短暂存在,刚刚达到辉煌,便被后来者取代。多少卑微低贱的人爬上来,多少位高权重的人跌下去,成功与失败之间似乎只有一念之隔,所得与所失之间难以清晰界定,历史的时空有时显得那么错乱。奕譞、载沣两代醇亲王是政治权贵,贵为皇帝之父,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