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国藩的“纸上谈兵”:不管怎么改,骨子里仍是明朝的水平

曾国藩的“纸上谈兵”:不管怎么改,骨子里仍是明朝的水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354 更新时间:2024/1/18 1:31:00

曾国藩以一在籍侍郎起而练兵,所用将官也多是书生出身,故湘军惯以“书生带兵”自诩。但书生缺少战争经历和带兵打仗经验,这是硬伤。

即便是曾国藩本人,也仅仅是干过10个月的兵部左侍郎,但那是组织上让他去挂职锻炼培养资历,并没在部队待过,实际带兵打仗仍属一窍不通。

但书生的特质就是爱学习,善于从前人的书本里汲取营养。曾国藩亦是如此,他倚为宝典的军事教材,就是明朝戚继光的“束伍成法”。

古之沙场名将,大多敏于行而讷于言,罕有将自己军事经验整理成书的,但戚继光却是十足的另类——他平生打仗之余笔耕不辍,在浙江抗倭时写《纪效新书》,到蓟门镇蒙时又写《练兵实纪》。这两部书,对冷热兵器交替时代的军队编制、组训乃至武器、战术、待遇、绩效,都提出了卓越的见解,代表了有明一朝军事理论和战术研究的最高水平。

入清之后,由于统治者迷信骑射,“近代”军事理论研究趋于停滞。等曾国藩组建湘军时,能找得到的最“近”代军事教材,就只有在故纸堆里躺了近300年的“戚元敬氏成法”了。

晚清练勇正在当地官员的带领下展示火枪的威力,约摄于1880 年

尽管年代久远,但“戚氏成法”用之于19世纪中期的国内战争,却还真不算落伍——毕竟太平军的军制也是书呆子冯云山参照《周礼》制定的,装备的则是吴三桂造的旧炮,大家彼此彼此。所以湘军这支以《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为蓝本组训的“山寨戚家军”,还算有些代差优势,逐渐扭转了战场局势。

曾国藩的成功,给其他书生上阵,对军事一头雾水的官僚们以莫大激励和发。斯时绿营废弛,封疆大吏都在募兵自守,而苦于不懂近代军队的编制战法,所以皆争求湘军的成功经验。

曾国藩倒也不搞技术垄断,乐于推广“先进经验”。咸丰三年(1853),湘军初定营制、营规,曾国藩便即在衡州刊印,旋即又在江西刊印。咸丰十年(1860),曾国藩督师安徽祁门,又刊印一次。同治元年(1862),曾的弟子李鸿章率淮军援上海,因各处索求,又代为翻刻了一次,但依然是供不应求。

在如此学习热潮下,集纳了从人才招募、编制阵法到绩效管理全套实务规范的湘军营制、营规,俨然成为清军这一轮军事改革的理论圭臬。

然而曾文正公到底是位谦谦君子,他虽然偷师学艺,但成名之后并不干没戚继光的贡献。在这位“私淑弟子”的大力揄扬下,生前做官不过“军分区司令员”,政治上还犯过大错误(附从垮台的张居正)的戚继光,在咸、同之后声名飙升,让同时代的谭纶、俞大猷李成梁等抗倭镇蒙名将望尘莫及。这恐怕又是戚将军始料不及的。

但戚继光毕竟是300年前的古人,他的军事制度、束伍成法、编制战术再高明,也仅相当于西方荷西战争时代拿骚的莫里斯亲王军事改革的水平。在19世纪中期后世界军事技术突飞猛进的背景下,这套军事制度业已落后,就连奉“戚元敬氏成法”为宝典的曾国藩,也对其进行了大量的修改。

但不管怎么改,骨子里仍是大明朝的水平。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天灾”之外,尚有“人祸”:道光为什么这么“穷”?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清廷在道光年间的支出却呈现出“前此未有”的景象。值得一提的是,“天灾”扮演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角色。19世纪的前期,地球气候显得很不“正常”。1815年,印尼埃博坦火山爆发(有历史记载的最大的一次火山爆发),导致北半球气温普遍下降。欧洲在1816年因此出现了“无夏之年”,广泛的农作物歉收使欧洲几乎每一

  • 最早提议禁鸦片的,不是林则徐而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这位黄爵滋,在道光年间力陈鸦片之害。因此也有说法,道光十八年闰四月初十日(1838年6月2日)“禁烟之议,创自黄爵滋”。其实,早在一个世纪以前,雍正皇帝就下过一道禁烟令(1729年),禁止鸦片买卖:贩运鸦片枷号一个月,然后充军;私开鸦片烟馆判死缓,从犯则杖一百,流放三千里。只不过,这一时期,鸦片进

  • 光绪官窑瓷器有什么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1、光绪瓷器判定外型特征:光绪瓷器除了沿袭传统款式外,新创的器型有官窑荷叶式盖罐和加铜丝提梁的茶壶,以及器体较大的盆、碗、面盆、花盆及“大雅斋”款的瓶、盆之类,制造规整,款式较多。2、光绪瓷器判定胎体特征:胎体依然厚重,但和同治时比较,质量略进步;瓷土筛廉较细,胎质较为慎密。仿康熙的器物,胎质粗细兼

  • 清朝“留美幼童”项目出现意想不到现象,两个人掀起蝴蝶效应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从今天来看,自1871年开启的“留美幼童”项目,是充满魔幻色彩的宏大构想,其设想中几乎横跨二十年的留学生养成年限,为中国的全球化、多元化、现代化过程注入了充满想象力的澎湃能量。这个如今看来似乎是天方夜谭的官方计划,被当事者一本正经而一丝不苟地耐心执行。数年内,120名10至16岁的中国孩子分四批来

  • 父亲被杀,努尔哈赤只能说成是误会,三十年后成其“七大恨”之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1618年,正月十六的建州赫图阿拉城上,天寒地冻,清晨时分,浓厚的云层遮蔽了月光,月色昏蒙。一阵朔风刮过,云层裂开一道缝隙,满月的月光显露出青黄交接的晕散,在云缝中形成一道数丈之高的光柱,直贯月中。这奇异的天象让诸贝勒看得入神。努尔哈赤大喜,当即高声宣布:“汝等不要迟疑,我意已决,一定要和大明开战

  • 想不明白的问题最终成了仇恨,努尔哈赤:明朝凭啥支持叶赫?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1618年,正月十六的建州赫图阿拉城上,天寒地冻,清晨时分,浓厚的云层遮蔽了月光,月色昏蒙。一阵朔风刮过,云层裂开一道缝隙,满月的月光显露出青黄交接的晕散,在云缝中形成一道数丈之高的光柱,直贯月中。这奇异的天象让诸贝勒看得入神。努尔哈赤大喜,当即高声宣布:“汝等不要迟疑,我意已决,一定要和大明开战

  • 努尔哈赤的“七大恨”恨了些啥?七大恨:一次极具感染力的的动员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1618年,正月十六的建州赫图阿拉城上,努尔哈赤高声宣布:“汝等不要迟疑,我意已决,一定要和大明开战,就在今年!”努尔哈赤向大家表示:我与大明,大恨就有七条,小仇小恨多得算不完,实在咽不下这口气,今年一定要征讨大明!随即向与建州联姻、联盟的部族宣布这一消息,各部族酋长凡来归顺者,当即授予高官厚赏。

  • 张之洞的得意门生,过得非常潇洒,却阴差阳错因康有为变法而殉难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1898年夏秋的那场变法,不仅开展百余日便遭扼杀,更由“戊戌六君子”的颈血画上了句号,愈发染上悲怆的色彩。谭嗣同、杨锐、刘光第、康广仁、林旭、杨深秀的名字,从此在诸多历史书写中融为一体,成为一个为改革而牺牲的经典象征。 “六君子”的合称,让六人的个性差异在大众眼中显得模糊不清,似乎是一个志同道合的

  • 杨深秀:“戊戌君子”中最年长一位,为康有为频递奏章招来攻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1898年夏秋的那场变法,不仅开展百余日便遭扼杀,更由“戊戌六君子”的颈血画上了句号,愈发染上悲怆的色彩。谭嗣同、杨锐、刘光第、康广仁、林旭、杨深秀的名字,从此在诸多历史书写中融为一体,成为一个为改革而牺牲的经典象征。 “六君子”的合称,让六人的个性差异在大众眼中显得模糊不清,似乎是一个志同道合的

  • 同治没有子嗣,去世后慈禧给出一个大臣无法反对又居心叵测的建议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慈禧太后是清帝国实际掌门人,她继承的这份遗产来自其亡夫咸丰帝。咸丰为道光帝第四子,也是清帝国第九位皇帝。道光二十六年(1846)被立为储君,三十年(1850)接替乃父继位。被史家称为“苦命天子”的咸丰生不逢时。清帝国刚刚度过中英交涉的困难期,不久即迎来席卷东南半壁的太平天国起义,动荡经久不息,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