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和始皇,谁的成就最大呢?

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和始皇,谁的成就最大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239 更新时间:2024/1/26 1:41:11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历史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贾谊《过秦论》

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就是贾谊《过秦论》中说的六世之余烈,正是他们的铺垫,才有了最后秦始皇一统中国的千秋伟业,那么这些人的功绩如何比较呢?谁的功绩最大呢?

首先把秦武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这3位排除,因为秦武王和秦庄襄王在位时间都是3年,秦孝文王更是只有区区3天!

秦孝公:最大的功绩就是大力推行商鞅变法,改变了自秦穆公之后连续14任君主不作为后积弱的秦国,内政人民安居乐业,军事将士用命,外交西戎诸国臣服。

秦孝公将秦国从战国棋局的看客变成了主要棋手,而且具备了通杀的能力。

秦惠文王:商鞅变法给秦朝积累了大量资本,正好需要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很明显秦惠文王就是。

打赢了秦魏河西之战,夺回了被魏国占领百年的河西之地,并在河东建立了前进根据地,自此,秦国打通了东进道路,出可以进攻东方六国,退可以扼守函谷关,立于不败之地。

击败楚国,夺得巴蜀,如果说夺回河西是打开了通道,那么夺得巴蜀地区就是保证了秦军连绵不断的军粮,从地图上看,也对楚国形成了自上而下的高压态势。

降服义渠,扫除秦国的后顾之忧,并且获得了义渠的大片优质马场,军马的供应也得到了保障。

重用张仪,利用连横之策破坏六国的合纵,避免了秦国被六国围攻,为秦国的最终崛起创造出了空间和时间。

可以看出来,秦惠文王将秦国国运、国力最大程度地转变成了实际“收益”,自此秦国拥有了傲视东方六国的强大实力。

秦昭襄王:秦惠文王让秦国具备了称雄的军事实力,而发挥这强大实力的就是秦昭襄王。

他任用魏冉、范雎为相,白起为帅,采取“远交近攻”之策,鲸吞周边邻国土地,严重削弱齐国、楚国、赵国等大国实力。

先拿韩、魏、楚下手,三国不断割地求和,魏国割让河东400里地,韩国割让武遂200里地,楚国更是损兵折将,被占领无数城池,最后连楚怀王都被秦国绑架,最后客死他乡。

面对着胡服骑射强大起来的赵国,战神白起长平一战将赵国送入万劫不复,甚至差点被白起灭国,自此再无力与秦国对抗。

对于东方大国齐国,秦昭襄王先是用“东西二帝”的虚名稳住齐国,让其见死不救,然后乘着燕国进攻齐国,联合诸国一起攻击齐国,打得齐国只剩下莒、即墨两座城,差点灭国,自此唯一能和秦国扳手腕的齐国也沦为二流国家。

简单来说,之前七国排身高,秦国和齐国差不多高,另外也只是比赵国、楚国高了半个头,经过秦昭襄王的主动出击,远交近攻,最后一看,就秦国是站着的,其他六国都已经趴在地上了。

秦始皇:面对着太爷爷秦昭襄王留给自己的遗产,再看看瑟瑟发抖的东方六国,嬴政一声令下,王翦、王贲李信等名将四处出击,自公元前230年灭亡韩国,到公元前221年齐国投降,只用不到10年时间,嬴政便扫荡了六国,统一中国,建立第一个封建王朝,他也成了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嬴政幼年继位,面对吕不韦的专权以及的反叛,不到20岁的嬴政以雷霆手段铲除了这些隐患,最大程度保证了秦国内部稳定,为后来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题目中问谁的成就最大,毫无疑问,肯定是秦始皇,但是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来,秦始皇是站在了巨人们的肩膀上:

秦孝公打下了坚固的地基

秦惠文王修好地面及宫殿骨架

秦昭襄王为宫殿封顶

秦始皇则是为宫殿装修上梁,并宣告宫殿落成!

如有兴趣,可以去看看优秀电视剧《大秦帝国》完整讲述了秦国从崛起到统一。

《大秦帝国之裂变》秦孝公

《大秦帝国之纵横》秦惠文王

《大秦帝国之崛起》秦昭襄王

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和秦始皇,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都聚齐了!

单纯从表面上看最大的成就,毫无疑问是在秦始皇身上表现出来。如果不是站在前面那六人的肩膀上,秦始皇也不会有那么高的成就!

秦孝文王和秦庄襄王两人,由于在位时间太短,基本上没有什么成就可言。

但是贾谊对他俩儿的评价是:“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不要小看没有大事发生,这是很大的成就,这两个人平稳地完成了过渡!纵观历史上,有几个能做到这么平稳地传承!

秦武王和秦昭襄王,奠定了以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基础。这一切都是在秦孝公和秦惠文王的基础上而来的。如果没有前面两人,这两个人也不会有这么高的成就!

秦国开始强大,源起于秦孝公的变法。正是由于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成功,秦国这才走向了强大。

在战国时期,很多国家也曾经强大过。但是随着雄主的逝去,曾经的强大也被他们带进了坟墓。

秦国有秦惠文王这么承前后的君主,能够把秦国的强大延续下去,这才是最大的成就!

秦惠文王的主要成就有这么几点:

一是把秦孝公的变法成果延续下去。

看看历史上的变法,为什么都是“人亡政息”,就能够知道把变法延续下去是多么的困难。

秦惠文王继位后,杀掉商鞅保留了商鞅之法。

既解决了商鞅这个后遗症,又成功地铲除了那些反扑的老臣,同时又巩固了自己绝对的地位。

这种一石三鸟的大手笔,不是一个普通的君主能做到的。

二是开始大量地重用外籍人才。

从秦惠文王开始直到秦始皇,其它六国的人才源源不断地来到秦国。

这些人才都是在本国不得志,却在秦国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秦惠文王把六国的人才给掠夺到了秦国!

三是秦惠文王平定了义渠。

秦惠文王夺取了义渠二十五城,不仅削弱了义渠的威胁,而且秦国从此拥有了大片的优良牧场。

这就是使秦国的马匹来源有了良好的保障。

四是夺取了魏国的河西郡和上郡,攻灭了巴蜀,占领了汉中。

这不仅仅使秦国的领土面积骤然扩大了数倍,巴蜀、汉中与秦国的本土关中一样,都是当时第一等的良田。

充足的良田就是充足的粮食保障。

五是把楚国打得一蹶不振,解除了楚国对秦国本土和巴蜀的威胁。

由于把秦国的关中、汉中、巴蜀连成了一片,所以秦国对六国就形成了居高临下的压迫形势。从此奠定了秦国地理上的优势。

六是积极地利用策略配合军事行动。

秦惠文王采用张仪的连横策略,对六国施行分化瓦解。这一套策略一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还在运用。

综上所述,这七个人里面,以秦惠文王的成就最大!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寄暇学宫】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我国南宋大臣,舍身成仁的忠臣文天祥的一生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谢谢邀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每当提起了文天祥,我首先会想起这句流传千古的名句,感慨他饱经忧患的一生。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江西庐陵人。1236年出生于一个富广庶的书香家庭。幼年的文天祥便聪明好学,是远近闻名的才子。他在自己书塾的墙上贴满了格言警句,并和弟弟相互激励,共同探讨切磋,谈古

  • 道光勤俭治国,大清为何越治越贪?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防贪腐机制失效,道光自己节俭有何用。大臣们,在衙门里,见钱眼开,大捞特捞。金银满盈屋。一旦上朝面见圣上道光,官员们穿着破烂,尽其所能,忽悠道光。官员们朝堂上装穷,下朝后穷奢极欲。传说,一次道光问内务府官员,吃一只鸡蛋花钱多少?答曰:十两银子。以此道光连鸡蛋都舍不得吃。这样的糊途虫,居于届堂之首。被官

  • 史书对宋仁宗的评价很高,他在位期间有什么丰功伟绩吗?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谢邀!“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这是元史对宋仁宗的精辟评价,后世对他的高度评价,主要是基于他宽厚仁爱的性格,他不仅时时约束自己,而且对待臣僚、佣人也平易近人,毫无架子,对于一些谏臣犯颜的言语,他从不加以苛责,在位期间轻徭役,减赋税,爱民如子,不管是官员还是百姓都真心拥戴他,所以“仁”作为他的谥号

  • 春秋战国时期诸国都是起起伏伏,为什么仅有秦国可以几代人持续励精图治?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却隐含着深刻的社会发展真谛。其他诸侯国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个君主一个做法,既使是一个好的国策,也延续不了一两代,君主的随意性极大,几乎经常处于动荡状态。而秦国一个“商鞅变法”国策,能延续一百多年、几代君主而不变。其中的奥妙值得探讨。南宫外史认为,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秦

  • 商鞅、李斯、吕不韦都是现在的河南人,为什么要为秦出力呢?他们为秦朝的发展发挥了什么作用?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商鞅战国时法家人物,因前属卫国,又称卫鞅。后立功,封邑于商地,故号商君、商鞅。法家当然是推行法治,因是法家人物第一次领导执政,所以商鞅变法在历史上极其有名,秦国通过法治,变得空前强大。商鞅大刀阔斧的对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分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等改革并立法定刑。由于商鞅在战国时代,只

  • 为什么说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朱熹(11301200),也称“朱子”,他集学者和思想家于一身,他学识渊博,为《四书》作注,是为了不起的大学者。他思想精深,是一流的哲学家,理学系统在朱熹这里达到顶峰,此后数百年中,他在中国思想界占统治地位。之所以说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是因为他吸收总结了前人理学的思想,并且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1“

  • 历史上有哪些励精图治却惨遭失败的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改革家,当属秦朝商鞅变法“,农业改革推动了农业发展,粮仓满了国就强了;地方实行郡县制,一改世袭和土豪割据;军队实行军功制“,取消世袭,按军功行赏封将赐爵,大大提升军队战斗力和将士进取心。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秦国一跃而为强国。但同时也触犯了保守集团和既得利益世家集团的

  • 关于古代深厚友谊故事150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1春秋时,齐国有两个人,一个叫管仲,字夷吾;一个叫鲍叔,字宣子。两人自幼时以贫贱结交。后来鲍叔先在齐桓公门下信用显达,就举荐管仲为相,位在己上。两人同心辅政,始终如一。管仲曾有几句言语道:“吾尝三战三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吾尝三仕三见逐,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也;吾尝与鲍叔为贾,分

  • 有关感恩父母的古代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

  • 为什么汉武帝穷兵黩武就是“千古一帝”,隋炀帝就落得国灭身死?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汉武帝与隋炀帝都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所不同的是汉武帝登位时己经历过文景之治,国力雄厚,有他折腾的资本。由于长期以来北方边境遭受匈奴人搔扰,连秦始皇只能修长城抵御,自汉朝建立以来也只能以和亲的方式来缓解,国家颜面受损。年轻气盛的汉武帝为了驱去匈奴,练兵买马,成功地驱去了匈奴,安定了边境。也算他有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