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演义中,夏侯霸称钟会和邓艾正当妙龄,结果却误导了姜维

三国演义中,夏侯霸称钟会和邓艾正当妙龄,结果却误导了姜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端木烽火 访问量:2596 更新时间:2024/2/11 18:28:58

在《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七回中,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曹爽以后,就控制了曹魏的军政大权。为了扫除后患,司马懿又将在各地任职的曹氏、夏侯氏之人召回洛阳。夏侯霸不甘心束手就擒,起兵造反,被郭淮陈泰击败,无奈之下只能去投了蜀汉。

姜维见到夏侯霸以后盛情款待,酒席之上就询问曹魏虚实。夏侯霸说有两个人“在妙龄之际”,一个叫钟会,一个叫邓艾,都爱读兵书,精通韬略,日后必为吴蜀大患。姜维不以为意,说“量此孺子,何足道哉!”

姜维和夏侯霸这段对话在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应该是罗贯中为后来钟会和邓艾灭了蜀汉所写的一个伏笔。应该说这个想法不错,但是这段叙述却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

夏侯霸说钟会和邓艾正当妙龄,而姜维称他们为“孺子”。妙龄在古代是指青春少年,和现代一般特指青春少女有所区别,孺子多指幼儿或者是儿童。按照演义中的描述,邓艾和钟会这时候已经有些名气了,而且已经出仕当官,当然不可能还是儿童,姜维称他们是“孺子”,应该只是为了表示轻蔑,看不起对方而已。不过即使按照夏侯霸称他们“正当妙龄”看,钟会和邓艾应该年纪也不大,最多也就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

说起来高平陵之变发生于公元249年,钟会出生于225年,演义中姜维和夏侯霸对话时他是二十四岁,说妙龄倒是正好,然而邓艾却不一样了。

邓艾出生于公元197年,比姜维还早出生五年。只是因为出身贫寒,他早年混得不怎么看,开始只是在典农都尉手下充当小吏,足足蹉跎了二十年才勉强混上了一个典农功曹。直到后来一次去洛阳汇报工作,太尉司马懿召见时见他谈吐不凡,很是欣赏,征召邓艾为太尉府的掾属,他才得以有出人头地的机会。所以邓艾成名很晚,高平陵之变时,他已经五十二岁了,无论如何都算不上什么妙龄之人。

当然,姜维本来就不认识钟会和邓艾,更不可能知道他们的年纪大小。这主要是怪夏侯霸介绍两人时,言语之中有些误导。其实在演义第一百一十二回,姜维攻打长城时也曾经提及这一点。

当时姜维趁着诸葛诞在寿春叛乱,司马昭忙着平叛的机会,出兵攻打长城。邓艾率兵去救,他的儿子邓忠作为先锋首先赶到。姜维见一小将大约二十几岁,自称“邓将军”,他听了夏侯霸的介绍,一直认为邓艾年纪不大,就以为这是邓艾,后来才知道搞错了。

标签: 夏侯霸

更多文章

  • 夏侯霸与蜀汉的恩怨情仇,他是如何从恨之入骨到甘心归附的?

    历史人物编辑:宋丹丹标签:夏侯霸

    夏侯霸与蜀汉的恩怨情仇,他是如何从恨之入骨到甘心归附的?杀父之仇定军山上,作为曹魏集团西线最高的军事长官夏侯渊被蜀汉的军队斩首在阵地上面,这对曹魏是一个极大的打击。首先从血缘关系上来说,曹操和夏侯氏兄弟是属于亲戚,对曹操的心理阴影面积是一个极大的增加,再者,作为汉中这个军事要地,最高军事长官的阵亡意

  • 夏侯霸投降蜀汉既是无奈的选择,也是最正确的选择

    历史人物编辑:倚梦倾城标签:夏侯霸

    大概连夏侯霸自己都不会想到,他自己做曹魏核心集团的高级官员,宗室成员,并有望成为托孤之臣的一代名将居然会投奔敌国,这是多无奈的和悲哀的事情,但万幸的是,敌国对他很好,给予的地位不亚于在曹魏的地位,依旧还是宗室,还是更亲近的宗室。官职更高,可以说,夏侯霸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夏侯霸的生卒年都不详。照理说

  • 夏侯霸的选择:魏国混不下去了,到蜀国找姐丈去

    历史人物编辑:晓燕说历史标签:夏侯霸

    蜀延熙十二年即公元249年,魏国内乱,政权尽归司马氏。司马懿为巩固得之不易的权力,剪除异己,大肆捕杀曹氏上层权力派人物,当然夏侯家族自然在其列了。其实,夏侯一门自从夏侯渊之后,已经衰落,当时可当大任者也只有夏侯霸和夏侯玄叔侄二人了。夏侯玄当时道总领雍凉兵马,作为叔叔的夏侯霸则在其下为将,二人同驻守边

  • 为收服夏侯霸,刘禅指着自己的儿子对夏侯霸说:这是夏侯家的外甥

    历史人物编辑:文君讲述标签:夏侯霸

    刘禅到底是不是真的傻?刘备真的选错了接班人吗?赞成的人一直都以《三国演义》中刘禅的表现作为证据,尤其是那句“此间乐,不思蜀也”来回应。但是也有少部分理智的人认为,刘禅应该肯定不傻,刘备何许人也?刘备白帝城向诸葛亮托孤的事情,在《三国志》中有记载:“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

  • 三国鼎立:夏侯霸无奈降蜀,老孙权后宫混乱

    历史人物编辑:萧家老大标签:夏侯霸

    三国鼎立:夏侯霸无奈降蜀,老孙权后宫混乱话说曹爽被诛,祸及宗族,无论男妇老幼,一概丧生。惟曹爽堂弟文叔早亡,妻夏侯氏,青年无子,乃父夏侯文宁,欲令女改嫁(女名令女),号泣不从,甚至截耳出血,誓不他适;及曹爽被诛,令女适归夏侯文宁母家,不致累及。夏侯文宁方为梁相,上书与曹氏绝婚又使家人劝女改嫁。令女佯

  • 陈群:曾侍奉刘曹二主,胸怀大志,靠技术与忍耐终登高位

    历史人物编辑:吕晶晶标签:陈群

    陈群是颖川世家大族的子弟,祖父跟父亲都是灵帝末、献帝初的大官兼大儒,不但与孔融交好,连当时的荀家都要敬他们三分。陈群更是家族中的天之骄子,名声显赫。当年刘备南下救援陶谦,被陶谦表为豫州牧,驻扎小沛。小沛虽然就在下邳(俗称的徐州城)附近,但属豫州。而就在这个地方,刘备征辟了陈群——刘备当时的实力威望其

  • 有人说“陈群是曹魏政权的掘墓人”,这句话对吗?

    历史人物编辑:武家新标签:陈群

    我能把这个逻辑倒推回去:陈群是曹魏政权的掘墓人→陈群开创了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导致曹魏亡国易中天的谬论流传很广其实这三个观点全是拿“易中天依靠范文澜不可靠的推断”曲解而来的,以易中天的影响力,很多人信以为真,这真是史学憾事!易中天在《三国纪》中提出:“曹丕为了称帝是而与士族交换利益”,并推出这样的

  • 孙权劝曹操称帝,司马懿、陈群跟着劝进,曹操:吾为周文王!

    历史人物编辑:醉风文史标签:陈群

    据裴松之注引《魏略》记载: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操临死前几个月,孙权派遣使者上书称臣,并劝曹操称帝。曹操接到孙权劝进的表书后,拿着对群臣说了一句话:"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邪!"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白,这个小子是想把我架在火上烤啊!公元219年是三国时期非常关键的一年,这一年发生了几件大事:5月刘

  • 原本效力刘备的陈群,为何成了曹魏帝国的重臣?

    历史人物编辑:倔强的程序猿标签:陈群

    陈群,字长文,是颍川许县人,出身名门,爷爷是陈寔,在汉末可谓是泰山北斗级的名士;父亲陈纪,在党锢时期,在家著书立说,人称“陈子”,也是天下闻名的名士。要说起陈群是如何成为刘备的部下,可以先从他父亲陈纪的经历说起。董卓掌政时期,征辟陈纪去洛阳入朝为官,担任侍中,后又被任命为平原相。《后汉书·陈纪传》:

  • 刘备看走眼放走了陈群,被曹操三代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张龙龙标签:陈群

    自古以来能成大事者必定会识人用人,懂得运用团队的力量来达成目标。说起会用人这方面,可以说是许多开国君主的一项技能,在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和孙权就是通过这个方式取得了成功。特别是刘备,从一穷二白到建立蜀汉,这其中都是因为他的身边有众多能人帮助他。关于刘备识人这方面,“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就是最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