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夏侯霸与蜀汉的恩怨情仇,他是如何从恨之入骨到甘心归附的?

夏侯霸与蜀汉的恩怨情仇,他是如何从恨之入骨到甘心归附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宋丹丹 访问量:154 更新时间:2024/2/17 20:33:29

夏侯霸与蜀汉的恩怨情仇,他是如何从恨之入骨到甘心归附的?

杀父之仇

定军山上,作为曹魏集团西线最高的军事长官夏侯渊被蜀汉的军队斩首在阵地上面,这对曹魏是一个极大的打击。首先从血缘关系上来说,曹操和夏侯氏兄弟是属于亲戚,对曹操的心理阴影面积是一个极大的增加,再者,作为汉中这个军事要地,最高军事长官的阵亡意味着地动山摇。在曹操之后亲临前线也阻止不了魏军的溃败,夏侯渊为曹魏战到了最后一刻,他的儿子如比克大魔王二代一般准备向着蜀汉发动报复。

面对父亲的阵亡,夏侯霸积极投身于向蜀汉进攻的前线。曹魏在子午之战中,司马懿和曹真率军对蜀汉两面进行包抄,虽然这场战役最后因为客观的天气条件没有爆发,但是立功心切的夏侯霸却抱着必死的决心冲锋在最前面,双方在互有杀伤的情况下混战一番。正当夏侯霸面对蜀汉准备磨刀霍霍报仇的时候,魏国却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

朝内政变

随着高平陵之变的发生,曹爽和他控制皇军的兄弟跟随少帝曹芳还能外面瞎转。这时,司马懿发动了突然袭击,使自己的死士控制了洛阳。因为之前曹爽一派排挤了许多人,主持的变法很不得人心,再加上伐蜀失败所造成的功名打击,以及曹爽自身的懦弱,司马懿很顺利地发动了这场政变。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曹羲、桓范、李胜以及曹爽派的大头头曹爽等人全部被清算。这时候夏侯霸还在凉州和蜀汉对峙,接到后院起火消息的夏侯霸也是十分的吃惊。作为曹魏的血亲,知道自己肯定要被牵连,无奈之下,考虑到东吴实在属于天高皇帝远走不过去,一番思索后夏侯霸干脆就近投降蜀汉。

蜀汉收纳

在蜀汉得知曹魏的这号重要人物投降之后,刘禅派人将夏侯霸带到了成都。从看见夏侯霸开始,就能判断出刘禅其实是一个很会懂得收买人心的高情商君主。首先刘禅表示,您的父亲是意外的死在军队中的,我也感到十分的抱歉,其次第二句"此夏侯氏之甥也。"指刘禅的儿子。说到这,刘禅和夏侯霸以前是有关系的。刘禅的两个妻子,张氏,是张飞和夏侯氏的女儿。夏侯氏是夏侯霸的妹妹,建安五年官渡之战时被张飞带走。然后刘禅的儿子就成了夏侯霸的侄甥。

刘禅的轻描淡写表明自己是和夏侯霸是一家人,实际上给了夏侯霸一个保证,老哥我们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没事就在我这里放心干。夏侯霸一听到自己瞬间成为了蜀汉的皇亲,再加上原本就是因为司马懿的政治迫害流亡到蜀国的,于是对刘禅十分的感激涕零。刘禅的两句话,像萝卜一般将夏侯霸牢牢地固定在了蜀国。

感恩戴德

此后,夏侯霸在蜀国的官位步步高升,最后做到了车骑将军的位置。在司马懿病死之后,蜀汉在夏侯霸和姜维的带领下继续执行诸葛亮的政治遗嘱向曹魏发动进攻,并且获得了一定的胜利。虽然之后在历史上的记载不多,但是他的女儿却成为了西晋大臣羊祜的妻子,后代夏侯骏又是西晋的高官贵戚。

虽然夏侯霸是因为个人的义愤投奔到蜀国,但是夏侯氏这个大家族并没有遭到毁灭性打击,反而继续活跃在蜀国,魏国和之后三分天下一统的西晋,甘心归附蜀国的夏侯霸可能自己也没想到,自己的亲属能在看似混乱的时局中代代贵族,成为不倒翁。

标签: 夏侯霸

更多文章

  • 夏侯霸投降蜀汉既是无奈的选择,也是最正确的选择

    历史人物编辑:倚梦倾城标签:夏侯霸

    大概连夏侯霸自己都不会想到,他自己做曹魏核心集团的高级官员,宗室成员,并有望成为托孤之臣的一代名将居然会投奔敌国,这是多无奈的和悲哀的事情,但万幸的是,敌国对他很好,给予的地位不亚于在曹魏的地位,依旧还是宗室,还是更亲近的宗室。官职更高,可以说,夏侯霸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夏侯霸的生卒年都不详。照理说

  • 夏侯霸的选择:魏国混不下去了,到蜀国找姐丈去

    历史人物编辑:晓燕说历史标签:夏侯霸

    蜀延熙十二年即公元249年,魏国内乱,政权尽归司马氏。司马懿为巩固得之不易的权力,剪除异己,大肆捕杀曹氏上层权力派人物,当然夏侯家族自然在其列了。其实,夏侯一门自从夏侯渊之后,已经衰落,当时可当大任者也只有夏侯霸和夏侯玄叔侄二人了。夏侯玄当时道总领雍凉兵马,作为叔叔的夏侯霸则在其下为将,二人同驻守边

  • 为收服夏侯霸,刘禅指着自己的儿子对夏侯霸说:这是夏侯家的外甥

    历史人物编辑:文君讲述标签:夏侯霸

    刘禅到底是不是真的傻?刘备真的选错了接班人吗?赞成的人一直都以《三国演义》中刘禅的表现作为证据,尤其是那句“此间乐,不思蜀也”来回应。但是也有少部分理智的人认为,刘禅应该肯定不傻,刘备何许人也?刘备白帝城向诸葛亮托孤的事情,在《三国志》中有记载:“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

  • 三国鼎立:夏侯霸无奈降蜀,老孙权后宫混乱

    历史人物编辑:萧家老大标签:夏侯霸

    三国鼎立:夏侯霸无奈降蜀,老孙权后宫混乱话说曹爽被诛,祸及宗族,无论男妇老幼,一概丧生。惟曹爽堂弟文叔早亡,妻夏侯氏,青年无子,乃父夏侯文宁,欲令女改嫁(女名令女),号泣不从,甚至截耳出血,誓不他适;及曹爽被诛,令女适归夏侯文宁母家,不致累及。夏侯文宁方为梁相,上书与曹氏绝婚又使家人劝女改嫁。令女佯

  • 陈群:曾侍奉刘曹二主,胸怀大志,靠技术与忍耐终登高位

    历史人物编辑:吕晶晶标签:陈群

    陈群是颖川世家大族的子弟,祖父跟父亲都是灵帝末、献帝初的大官兼大儒,不但与孔融交好,连当时的荀家都要敬他们三分。陈群更是家族中的天之骄子,名声显赫。当年刘备南下救援陶谦,被陶谦表为豫州牧,驻扎小沛。小沛虽然就在下邳(俗称的徐州城)附近,但属豫州。而就在这个地方,刘备征辟了陈群——刘备当时的实力威望其

  • 有人说“陈群是曹魏政权的掘墓人”,这句话对吗?

    历史人物编辑:武家新标签:陈群

    我能把这个逻辑倒推回去:陈群是曹魏政权的掘墓人→陈群开创了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导致曹魏亡国易中天的谬论流传很广其实这三个观点全是拿“易中天依靠范文澜不可靠的推断”曲解而来的,以易中天的影响力,很多人信以为真,这真是史学憾事!易中天在《三国纪》中提出:“曹丕为了称帝是而与士族交换利益”,并推出这样的

  • 孙权劝曹操称帝,司马懿、陈群跟着劝进,曹操:吾为周文王!

    历史人物编辑:醉风文史标签:陈群

    据裴松之注引《魏略》记载: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操临死前几个月,孙权派遣使者上书称臣,并劝曹操称帝。曹操接到孙权劝进的表书后,拿着对群臣说了一句话:"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邪!"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白,这个小子是想把我架在火上烤啊!公元219年是三国时期非常关键的一年,这一年发生了几件大事:5月刘

  • 原本效力刘备的陈群,为何成了曹魏帝国的重臣?

    历史人物编辑:倔强的程序猿标签:陈群

    陈群,字长文,是颍川许县人,出身名门,爷爷是陈寔,在汉末可谓是泰山北斗级的名士;父亲陈纪,在党锢时期,在家著书立说,人称“陈子”,也是天下闻名的名士。要说起陈群是如何成为刘备的部下,可以先从他父亲陈纪的经历说起。董卓掌政时期,征辟陈纪去洛阳入朝为官,担任侍中,后又被任命为平原相。《后汉书·陈纪传》:

  • 刘备看走眼放走了陈群,被曹操三代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张龙龙标签:陈群

    自古以来能成大事者必定会识人用人,懂得运用团队的力量来达成目标。说起会用人这方面,可以说是许多开国君主的一项技能,在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和孙权就是通过这个方式取得了成功。特别是刘备,从一穷二白到建立蜀汉,这其中都是因为他的身边有众多能人帮助他。关于刘备识人这方面,“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就是最好的例子,

  • 诸葛亮和董允死后,最高兴的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叫我过客标签:董允

    诸葛亮和董允死后,最高兴的人是谁?诸葛亮自从接受了刘备托孤后,一直兢兢业业地治理着蜀国。刘禅在他的保护下,一直稳坐着蜀国的王位。但是刘禅也时常感觉到,诸葛亮的威信太过高涨,自己毫无用武之地,也没有任何参与决策的机会。在诸葛亮的才干之下,刘禅就这样毫无波澜地过了几年,直到诸葛亮死后,他才有了一丝喘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