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诛晁错,清君侧!汉景帝明明三月即可平叛,为何非要杀了晁错?

诛晁错,清君侧!汉景帝明明三月即可平叛,为何非要杀了晁错?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文史食堂 访问量:1131 更新时间:2023/12/8 12:32:59

晁错

晁错(前200年-前154年),颍川人,西汉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在汉文帝时,就任太常掌故,后历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景帝即位后,把自己老师晁错就任命为内史,后迁至御史大夫。

晁错不仅仅以削藩著称,他在农业、商业、对外政策等等方面都是相当有大局观的。

比如对内晁错提出“重农抑商,务农桑,薄赋敛,广蓄积;”对汉初文景之治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对外,晁错鄙视和亲,提倡:“以蛮夷制蛮夷”,属于积极进攻匈奴的鹰派。在被汉文帝拒绝后,又提出移民实边建议,并且让全国百姓向边塞输纳粮食,以换取一定爵位或用以赎罪,这叫纳粟授爵。

但是在削藩一事上,晁错给刚刚继位的汉景帝进言削藩,剥夺诸侯王的政治特权以巩固中央集权。汉景帝也对老师言听计从,为何周亚夫三个月就平定了的叛乱,汉景帝却要借机杀了晁错呢?

且听以史为鉴给大家分析。

晁错

晁错给汉景帝提出削藩的建议后,汉景帝以为老师做好了削藩的一切打算,于是就同意了。

但是晁错削藩的想法由来已久,各诸侯国都知道,以吴王刘濞为首的各诸侯国早早就暗中串联。于是在汉景帝开始提出削藩政策并执行的时候,诸侯国以吴国为首都团结一致抵制刚刚登基的汉景帝,并且联络了匈奴等外部势力早早做好准备。

反观汉景帝和晁错这边,晁错竟然只提出建议说-要削藩,但是对于各诸侯国听到削藩后有什么反应并没有准备预案。

于是汉景帝采用了削藩政策之后,立刻引发早有准备的七国之乱。吴王刘濞起兵就打出清君侧,诛晁错的造反旗号。

听到七国联合造反的汉景帝于是急急忙忙问晁错:老师,我听了你的建议削藩,现在吴王他们造反了,我应该咋办?

结果你猜晁错咋说?

晁错说:他们造反了,找武将灭了他啊,找我干嘛?

汉景帝一想,感情你啥都没准备就让我削藩啊!有点生气,于是又问晁错:

老师,那出兵的话派哪个武将比较好呢?

晁错说:哪个武将能比得上御驾亲征呢?

汉景帝一听,我刚当上皇帝,那里有机会带兵打仗啊,这不是给对方送人头吗?于是汉景帝找了个借口说:那不行啊,我御驾亲征了,谁来坐镇首都呢?

晁错说:没事,你去前线,首都我来坐镇就行。

汉景帝:。。。。

清君侧

而且晁错和另一大臣袁盎素来不和,袁盎之前在吴国做过相国,于是晁错想借吴王造反之事杀了袁盎。

袁盎知道后,也不敢耽误,就连夜求见汉景帝,说自己可以平叛。汉景帝这边正对晁错削藩引发的动乱没有一点预案很不满,听见袁盎可以平叛很开心,问袁盎有何高见?

袁盎说:七国造反打的旗号是诛晁错、清君侧,我们杀了晁错,七国就没有借口了,我愿意去跟吴王谈判。让吴王投降。

于是汉景帝就借坡下驴,找了几个大臣举报晁错有罪,然后就诛杀了晁错。

当然袁盎自己去谈判,吴王都造反了,肯定也不会轻易投降,袁盎差点都回不来。

后面汉景帝才想起来汉文帝给自己留了一个著名的武将-周亚夫,说以后朝廷有什么军事方面的事情可以找周亚夫。于是汉景帝急急忙忙让周亚夫率领汉朝大军平叛,结果三个月就平定了七国之乱。周亚夫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后面又被汉景帝逼死就是后面的故事了。

-------------------------------------

晁错原先预想非常简单的削藩之策,就以自己的身死而失败了。

到了汉武帝的时候,刘彻吸取了晁错的教训,在削藩之前,先采取了推恩令,分化诸侯国内部势力,让诸侯国不能齐心造反,然后才完成削藩大业。

本文由以史为鉴原创,请各位自媒体人高抬贵手,不要抄袭。

我是以史为鉴-墨上桑,埋没的历史真相、误解的历史人物、不为外人所知的关系……我来为您讲述,欢迎关注。

标签: 晁错

更多文章

  • 此人大才,战神亲自推荐,千古一帝相见恨晚,一策略强晁错百倍

    历史人物编辑:周扒皮侃历史标签:晁错

    这个人非常厉害,是个奇才也是个怪才,说他怪在于这人不善于为人处世,所以呢,早期的他是四处碰壁,去过燕国,到过赵国,还访问过中山国,可这些地方没一个把他当人才的,最后不得已找到了大将军卫青,卫青跟他一聊,觉得这绝对是个人才啊,就赶紧给汉武帝推荐,可汉武帝太忙,没时间接见,就这么拖着,后来这货等不了了,

  • 汉室传奇:叹息!老父自杀,挡不了晁错的野心,救不了晁错的性命

    历史人物编辑:清轩侃史标签:晁错

    #历史#(本文大约1800字,阅读需要5分钟)【晁错五次上书汉文帝防御匈奴】公元前一六九年,汉文帝非常疼爱且欣赏的大臣贾谊逝世,享年三十三岁。没有了光芒四射的贾谊,晁错出现了,此时的他如新星闪耀登场,被人称为国家智囊,担任太子内宅管理官。这时的西汉,唯一的强悍对手只有匈奴,而匈奴自西汉成立以来,不断

  • 为汉景帝鞠躬尽瘁的晁错,为何会被腰斩?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靠谱学标签:晁错

    很多人认为,晁错的死,是汉景帝十分耻辱的时刻,他竟为了讨好叛乱的诸王,而将对自己鞠躬尽瘁的晁错诛杀,杀就杀了,还非要用腰斩这样的酷刑,这不免令人心寒。确实,从结果来看,晁错的死很没有价值,因为他被杀之后“七国之乱”没有停息,汉景帝最终还是以武力手段镇压了叛乱,这样一来,晁错岂非枉死?还真不是,对于晁

  • 晁错该不该杀?从古到今仍有争议

    历史人物编辑:冰城秀玲标签:晁错

    咱们知道汉景帝时期最著名的一件事情就是七国之乱,而七国之乱最根本的缘由就是削藩令,而削藩令的提议者就是晁错,晁错只考虑到削藩令的好处,可对它的危险性估计不足,结果呢,导致了七国之乱,而七国起兵造反提出的口号就是“诛晁错清君侧”。汉文帝权衡利弊同意杀晁错,于是乎晁错身着官服就被腰斩于东市,但是杀了晁错

  • 晁错之死,汉景帝有点羞

    历史人物编辑:胖哥说历史故事标签:晁错

    公元前154年是西汉王朝多事之秋。这一年,匈奴大举侵犯边境让汉景帝恼怒,欲整顿军事北击匈奴,但内部由于诸侯王势力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心中仍有所顾忌,后采取御史大夫晁错的建议,首先安抚内部,实行削藩;也正是这一年,景帝由于听取了晁错的建议,削藩过于激进,引发了西汉历史上著名的“七国之乱”;也正是这一年,

  • 汉景帝为何诛杀恩师晁错

    历史人物编辑:青山古史今说标签:晁错

    最初汉景帝并没有打算杀晁错,真正想除掉晁错的人是袁盎。袁盎原来是朝廷派驻吴国的相国,他没少收了吴王的好处,所以不赞同削藩。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袁盎当然要替吴国说话。结果,晁错要说吴国必反,削的越早越好,袁盎则一直说吴国不反,没有削的必要,于是二人便站到了对立面,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后来晁错升为

  • 晁错的削藩完全错误,这个人比晁错强上百倍

    历史人物编辑:子豪爱历史标签:晁错

    说削藩的话,不如先看贾谊。他是第一个提出要削藩的。汉书贾谊传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凑并进而归命天子,虽在细民,且知其安,故天下咸知陛下之明。割地定制,令齐、赵、楚各为若干国,使悼惠王、幽王、元

  • 汉灵帝只上了个厕所,蔡邕就被流放了?王莽的儿子制造了狗血事件

    历史人物编辑:曹振标签:蔡邕

    一、汉灵帝上了个厕所,导致蔡邕流放12年。蔡邕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大学者,饱读诗书,还是曹操昔日的老师之一。他的女人蔡文姬更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大才女。 1、曹节只偷看了一眼,就摆了蔡邕一道。汉灵帝在位期间,深感天下灾祸不断,因此问了很多人,这些人都不敢瞎说。因此汉灵帝只好把饱读诗书的蔡邕给喊了过来,询问

  • 此人可怜!蔡邕捧他上天,曹操拿他儆猴,袁绍借他笼络人心

    历史人物编辑:望月寄伤思标签:蔡邕

    古人讲究出身。一个人若出身不好,本事再大,也会被人瞧不起。甚至谁都可以轻谩你,侮辱你。三国枭雄曹操,应该对此深有感触。01曹操,生于宦官世家。有人要问了,宦官不是阉货吗,都被阉掉了,没有了能力,怎么还会有后代?原来,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养子也是子啊,曹操这个“宦官之后”的身份,便像癌症

  • 曲洋为得此曲连掘29座汉代古墓,终于在东汉蔡邕墓中得到它

    历史人物编辑:毛姐说历史标签:蔡邕

    《笑傲江湖》这部电视剧可以说是很多人的青春回忆,里面有风流不羁的令狐冲,有敢爱敢恨的任盈盈,有半男不女的东方不败。这部剧的情节扣人心弦,打斗酣畅淋漓,记得当年觉得最帅的剑招就是令狐冲的独孤九剑。而整部戏却是由曲洋这个魔教长老引出来的……在片中一开始便是武林正派刘正风要金盆洗手、退隐江湖,而刘正风与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