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元帝为何一直下罪己诏?他任用儒生治理天下,却将西汉带入没落

汉元帝为何一直下罪己诏?他任用儒生治理天下,却将西汉带入没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云听历史 访问量:471 更新时间:2024/2/5 1:58:53

汉元帝刘奭之所以有点名气,应该是因为两个人。一个是他那位伟大的父亲,也就是汉宣帝刘询。还有一位就是被他送往西域的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

而汉元帝刘奭本人,似乎并不被大家所熟知,主要是因为他没有太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流传后世。他父亲刘询就不一样,一生都是传奇,所以才会被大家所铭记。不过这位皇帝这辈子有一件事做得挺有意思,那就是不断下罪己诏。

汉武帝的轮台罪己诏是非常出名的,因为他逼死了自己的太子。

汉武帝是雄才大略的君主,可是到了晚年却有些犯糊涂。他听从小人江充的谗言,居然怀疑自己的太子刘据谋反。所以江充带着一帮人去抓太子,还在混乱之中杀光了太子全家,只留下了刘据的孙子刘询。太子刘据不想受辱所以自杀身亡,这件事给汉武帝的打击太大了,因为他最尊敬的皇后卫子夫也跟着自杀。人到晚年,老婆孩子都被自己给逼死了,这是何种惨况?

乃者贰师败,军士死略离散,悲痛常在朕心。今请远田轮台,欲起亭隧,是扰劳天下,非所以忧民也,今朕不忍闻。大鸿胪等又议,欲募囚徒送匈奴使者,明封侯之赏以报忿,五伯所弗能为也。且匈奴得汉降者,常提掖搜索,问以所闻。---《轮台罪己诏》

在军事方面,汉武帝一直想让贰师将军李广利突击匈奴,不断扩大地盘,甚至有在边境屯田的打算。可惜李广利并没有击败匈奴,反而投降了匈奴。一连串的打击让汉武帝意识到,大汉王朝在他不断穷兵黩武之下,已经穷困潦倒,所以他下轮台罪己诏,改变治国方针,休养生息,不再对匈奴动武。

汉元帝一直下罪己诏,他到底在反思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看他到底是在什么情况下下罪己诏的:

第一次下罪己诏,是在陇西郡地震的时候,太上皇庙宇的木饰因地震毁坏。城里也是一片狼藉,老百姓死伤过多,而且还发生了水患,活下来的老百姓也流离失所。在这种情况下,汉元帝发了一道罪己诏,谴责这是自己治理国家不善,所以才会造成这些灾祸。二月戊午,地震於陇西郡,毁落太上皇庙殿壁木饰,坏败豲道县城郭官寺及民室屋,压杀人众。山崩地裂,水泉涌出。天惟降灾,震惊朕师。治有大亏,咎至於斯。---《汉书》

这么看来,汉元帝简直就是千古一帝的表率啊!这么体察下情,不仅关心老百姓灾后重建的情况,而且宣布灾区的老百姓就不用交税了。果然只有好皇帝才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第二次下罪己诏,是在仅仅过了两个月以后,再次出现了地震的情况,北海地区又发大水,淹死了不少老百姓。为此他下罪己诏,并且积极主动开仓赈灾,确实很有良心。第三次下罪己诏,是在大火烧了汉武帝陵园的白鹤观,他认为这是上天和祖先给自己的一种提醒。而且这个时候手底下的人,也不肯说汉元帝的过错,所以他心里十分难受。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件事,倒不如下罪己诏好了。第四次下罪己诏,因为他发现手底下这些臣子们都喜欢拍马屁,却没有一个敢说汉元帝缺点的。这让汉元帝十分难受,他认为应该广开言路,所以他下诏让大家要勇敢地说出汉元帝的过错,只有这样汉朝才能进步,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可是这又出现了一个问题,汉元帝没想到自己随便一说,前来提建议的人一个接着一个,每一个见过汉元帝的人,都觉得汉元帝对自己最好。第五次下罪己诏,天上的彗星也就是扫把星出现了参星区,这件事他也觉得是自己做错了。所以找了星象大师问了问,发觉是自己任用官员总是职责不明确,而且次序颠倒。正因为如此扫把星才会出来提醒自己,处理好任用官员的事情,才是对老百姓负责的体现。再往后,基本上每隔一两个月,汉元帝就要给自己下一道罪己诏,难道他自己真的有如此罪大恶极吗?从这些事情当中,我们似乎也看出了一些端倪,其实压根就不是汉元帝做错了,或者是他有悔过之心。主要原因是他所治理的汉朝一直在发生灾祸。

发生灾祸,有时候是不可避免的天灾,可是如果没有合适的处理方法,天灾就会间接地变成人祸。

而汉元帝本人就是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善后,每次发生了天灾,他只知道免除赋税,开仓赈灾。他却不知道手底下的人到底有没有这么做,这才是最关键的事情。

正是因为他不断免除赋税,不断开仓赈灾,或许会给地方上的官员贪腐的机会。他们会谎报甚至夸大灾情,以此偷偷从中牟利。汉元帝在这方面什么都看不到,所以灾难一次比一次严重,汉朝所损失的财产也一次比一次多。其实他不知道的是,这些财产到底流向了何处,极有可能就是他手下那些官员口袋里。

下罪己诏如果能够解决问题,那汉武帝的太子早就活过来了。汉武帝知道这是没办法解决问题的,所以后悔了一辈子。汉元帝认为,正是因为罪己诏的功劳,后世依旧将汉武帝当成千古一帝来看待。所以汉元帝不断模仿汉武帝的行为,不过他这些罪己诏实在是拿不出手,画虎不成反类犬。

总结:汉元帝喜欢不懂治国的儒生,使得汉元帝政府毫无执政能力。

汉元帝是个老实巴交的皇帝,他似乎觉得天底下的错误都是他一个人的错误。等他做了皇帝以后,汉朝确实进入到了颓废状态,因为他喜欢儒生,反对法家治国。所以朝堂之上全都是只知道讲大道理,却不知道如何做事的儒生。

道理早就写在书上了,压根不需要讲,自古以来就这么多道理。可是事情总要想办法去做吧?儒生偏偏不擅长这些,他们是天才的理论家,却是行动上的矮子,这就导致了汉元帝的朝廷,是一个疲软松垮,没有执行能力的朝廷。遇到事情了,他就下罪己诏,却不知道如何去解决,一定是那帮儒生教他的。可惜从他开始西汉就走向了没落,跟罪己诏脱不了干系。

标签: 汉元帝

更多文章

  • 王昭君远嫁匈奴后,为何给汉元帝写信表示:我想回家,发生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王二猛标签:汉元帝

    其实做女人很苦,尤其是做古代的漂亮女人,毕竟历史一再重复着这样一个主题,当一国灭亡时,总会有漂亮女人出来背锅,比如妲己等。而当一国兴盛后,同样也会有漂亮女人惨死,比如汉刘邦的戚夫人等。至于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称,其实谁都明白无非是种“工具”,比如西施和貂蝉,这是最牛卧底,而杨贵妃却跟安禄山有了关系,以

  • 汉元帝“饱暖思淫欲”,孤苦伶仃的小寡妇还能替朝廷做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古古历史标签:汉元帝

    汉元帝“饱暖思淫欲”,孤苦伶仃的小寡妇还能替朝廷做什么呢?元前36年,西汉朝廷的日子越来越殷实,不再像文景年代那样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尤其是如今的匈奴正在窝里斗,分红南北两部。南匈奴,接近华夏,既接近,又温柔;北匈奴,不服天朝限制,幸而远在漠北。然后没战乱,真是太平盛世。汉元帝“饱暖思淫欲”,便动起

  • 汉宣帝选错接班人,导致逐渐走向下坡路,汉元帝独尊儒术

    历史人物编辑:昆锅美食标签:汉元帝

    全文共1598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你们也许还记得罗斯福总统的一句名言,它的意思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有更多的财富,不是增加更多的金钱,而应该增加更多的生活保障。这句话,即便是现在,也是经久不衰,用这句话来审视西汉王朝,也是无可替代的。过去的西汉,给人的感觉是强大而雄伟的,我们说,没有什么东西是永远繁荣

  • 此人是萧何后人,汉宣帝将他留给儿子,汉元帝却将他逼死

    历史人物编辑:有得观史标签:汉元帝

    自古,帝王在死前都需要做出最后一道考题,即如何给下一任皇帝铺路。从这儿,可以看出他的能耐与心胸。汉宣帝是个有能耐的皇帝,这一点在三方面有尤其突出的体现:其一,他继位时局势并不稳定,但是继位后,广陵王被压制,霍家被肃清(此时霍光已死),连霍成君都被打入冷宫。其二,刘贺被废,接受监视,却并没有决绝地将其

  • 王昭君为什么能落雁?因为她生理上有缺陷,这事汉元帝知道么

    历史人物编辑:党荣刚标签:汉元帝

    声明:本文素材来自《野史杂谈》一书,作者原创,独家首发,转载必究,拒绝伪史,保证不涉时政我国古代历史上有出了名的四大美人典故:西施沉鱼;王昭君落雁,貂蝉闭月,杨玉环羞花。于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就成了后人对美人赞美的最高评价。但是,我们的四大美人其实都有生理缺陷,你知道吗?比如,杨玉环。在以胖为美的唐

  • 汉元帝看过王昭君后,却杀了画师泄愤,到底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黑历史与冷知识标签:汉元帝

    王昭君为求出路主动申请与匈奴和亲,汉元帝二话不说就同意了。宴会上,王昭君与单于见面,王昭君非凡的气质让在场的女子都黯然失色,此时,汉元帝眼前一亮,而后后悔莫及。过后,汉元帝特别恼火,杀了毛延寿等画工以泄愤。那么,汉元帝为何要杀了画工呢?王昭君出生在南郡,天生容貌姣好,当时在南郡是一大美女,用一句话形

  • 汉元帝“爸,你会不会治理天下”,汉宣帝“完了,生出个败家子”

    历史人物编辑:小爱爱历史标签:汉元帝

    悠悠汉朝汉朝,自公元前202年由高祖刘邦混一天下,至公元220年曹丕篡汉自立,宣告东汉灭亡。享国404年,传位24帝。继商周以后,华夏大地存活时间最长,历史影响最大的封建王朝。整整400年间,诞生过“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昭宣中兴”、“光武中兴”、“明章之治”、“永元之隆”等盛极一时的治世,也

  • 汉元帝时期综合国力远胜于匈奴,为什么还要派王昭君出塞和亲?

    历史人物编辑:通史小探长标签:汉元帝

    王昭君出塞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描述汉匈和亲的一个故事。主要是为了歌颂王昭君为和平勇于献身匈奴的精神,王昭君虽为女流之辈,但当国家需要她时,为了国家的安全,为了百姓免受战争罹难。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出使边塞,与匈奴人和亲。事实上历史并非如此,我们读到的王昭君出塞是经过了几千年先人改编后的效果。故事主要突出的

  • 西汉什么时候开始走下坡路,汉元帝还是汉宣帝?

    历史人物编辑:月照一天雪标签:汉元帝

    史书记载:汉元帝在位期间汉朝比较强盛,但也是衰落的起点汉元帝简介汉元帝汉元帝刘奭(shì ) ,生于元平元年(前74年),汉宣帝刘询的长子,母亲是恭哀皇后许平君。刘奭出生后数月,其父刘询即位,是为汉宣帝。地节三年(前67年),八岁的刘奭被宣帝立为太子。刘奭幼年丧母,也差点被霍氏一族所害。宣帝除掉霍氏

  • 汉成帝的皇位是史丹哭来的吗?知道真相汉元帝会死不瞑目!

    历史人物编辑:史学大咖标签:汉元帝

    汉成帝刘骜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荒淫之君,西汉灭亡他“居功至伟”,后世常有人说,如果当初汉元帝选中的接班人不是刘骜,或许大汉帝国不会那么早灭亡。事实上,汉元帝在临终前,确实准备更换太子,并付诸行动了,只是没成功。如果我们细细分析史料背后的真相,就会发现过程的紧张刺激程度,一点不逊色于康熙王朝的九子夺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