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甄嬛传》中余莺儿的悲惨结局,告诉了所有人读书的重要性

《甄嬛传》中余莺儿的悲惨结局,告诉了所有人读书的重要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笔墨写今古 访问量:3935 更新时间:2024/1/30 19:48:06

01

甄嬛传》播出已经10年了,但现在每次循环看都会意犹未尽,不得不说是一部反复刷的好剧。

刚开始看这个剧的时候,年龄小,纯属看个热闹。10年后再看,不禁让人感慨:这部剧的学问真大啊。

很多人看剧,往往把注意力放在那几个重要的人物身上,毕竟整个故事线是围绕着他们来展开的。时常会忽略掉在故事中起转折性的几个小人物,她们因为某些原因得到了皇帝一时的宠幸,风头无两,却在最后落得个被活活勒死的下场,令人唏嘘,比如冒充“甄嬛”的余莺儿

她的下场无不应证了那句话:人永远赚不到认知以外的“荣耀”,凭幸运得来的福气和宠幸,最后都会凭自身的本事还回去。

02

余莺儿本是倚梅园里被人欺负的小宫女,除夕夜里被指使到园子里修剪梅花。刚好那时还不受宠的甄嬛念了一句“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被来到倚梅园的皇帝听到。

甄嬛听到有人问“谁在那儿”时,急中生智称自己是园中的宫女,以在换湿了的鞋袜为由阻止了上前查看的皇帝,自己则慌乱跑走,而这一切都被余莺儿听见了。

我们看剧都知道,皇帝是个多情的人,他之所以出现在倚梅园,是因为在合宫宴上看到了梅花,睹物思人,想到了纯元,就独自来到这里怀念。没想到却听到了拟人般的诗句,他自然要知道这人是谁。

后来皇帝派人找出能对得上那句诗的宫女,余莺儿就这样冒领了。

再加上她还会唱昆曲,虽说自古女子无才便是德,但对于满腹学才的皇帝来说,好不容易遇上一个既会读诗又会唱曲的女子,他便会对这类人多宠爱一分。

在古代,一个女子读书和不读书的差距,刚接触时是察觉不到,但时间长了,便会明显看出两者的差距。

余莺儿仗着自己得宠,变得狂妄自大,不把其他嫔妃看在眼里。认为皇帝宠爱自己,就能为所欲为,宫里好像除了皇后和华妃,自己最大。不仅刁难不受宠的嫔妃,还经常欺负下人。

她还大胆的在半夜高声唱曲,把庄严威严的皇宫当作戏台子一般,一点不懂得礼节。即便是嚣张跋扈的华妃,都不敢在自己宫外的任地方大声喧哗。按照当时的环境,余莺儿的行为只能用轻浮来形容。

反观被太后喜欢的眉庄,从小被当作嫔妃来教育,琴棋书画读书认字,样样精通,妥妥的大家闺秀。她在圣眷正浓时,都未曾刁难过任何人,还经常教导下人不能居功自傲,低调做事才能明哲保身。

轻浮的余莺儿和庄重的眉庄,对比起来,差距不是一点点。

从这两人的对比中,也能看出读书和不读书,对一个人的影响和认知有多大。

03

我不是第一次强调读书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我们都喜欢和自己实力相当或者比自己优秀的人交朋友,因为他们会懂我们的心境。

在我们开玩笑的交流时,对方能快速反应出其中的意思,接得住那个梗,不至于会让你尴尬,开得起玩笑。

在我们遇到问题时,他们又能以同水平或者高于我们的认知给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方法和见解。

如果我们说了一句话,旁人没有领会到其中的意思,时间长了,你会不会自然就会去寻找能够听得懂的人去沟通交流,这样就会慢慢的融入到同一个圈子里。

而那些经常get不到对方意思的人呢,也会去寻找与自己相匹配的圈子,然后各自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

一个人所读过的书,所交往的圈子,必然会影响到他以后的人生。

余莺儿就是典型的例子,她没有读过很多书,也不知道那句诗是什么意思,要不然也不会在她第一次面见皇帝时,十七爷念出了一句白的诗,她完全听不懂。

标签: 莺儿

更多文章

  • 《甄嬛传》余莺儿不过一个小小宫女,怎么敢犯下“欺君之罪”?

    历史人物编辑:巧妈美食标签:莺儿

    《甄嬛传》余莺儿不过一个小小宫女,怎么敢犯下“欺君之罪”?余莺儿不过是倚梅园中的一个宫女,宫女飞上枝头并不是没有可能,不过一般来说这样的可能性是不大的,后宫佳丽三千,出身高贵的比比皆是,皇帝能看上宫女的可能性实在是不大,偏偏余莺儿却成了那个例外,她不仅让皇帝心甘情愿让自己成了嫔妃,还在后宫中极度嚣张

  • 薛姨妈最后有没有为黛玉保媒?秘密全在莺儿送黛玉的一件东西里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治标签:莺儿

    贾母不过问了宝琴一个生辰八字,便令紫鹃焦虑不已,找准一个机会,便情辞宝玉,这一试便将宝玉试“死了大半个人”。宝玉的疯魔表现,众人虽口中不言,但也都心知肚明,宝黛的爱情相当于公开化了,而且合府中无人不知,宝二爷离开了林姑娘,定是活不成的。这一闹,给薛家母女的打击不小。试想当年薛家举家进京,便直奔贾府而

  • 《甄嬛传》安陵容收拾余莺儿,是她总得有个泄愤之地!

    历史人物编辑:科技超速发展标签:莺儿

    安陵容在甄嬛家小住的时候,尚且有几分“天真烂漫”,听闻自己的位分是七品答应,还打趣道,那说起来,我是最末的答应了,古有九品芝麻官,我就是那九品芝麻答应!那时候,眉姐姐是贵人,甄嬛是常在赐字“莞”,安陵容尚且觉得这样的册封很公平。毕竟沈眉庄是济州协领家女儿,相当于今天的军区总司令千金;甄嬛的爹是大理寺

  • 《甄嬛传》:四大爷那么多疑,为什么没有发现余莺儿是冒充的?

    历史人物编辑:潘涛标签:莺儿

    《甄嬛传》已经播出十年了,我们作为“甄学十级爱好者”看它看得眼睛都快能撸出火星子来了。可是,当朋友问我“四大爷明明那么多疑,为什么没发现余莺儿是个冒充的呢”这个问题时,我还是愣了愣。嗯,这是个好问题!余莺儿是冒名顶替的,这事并不难发现。崔槿汐知道甄嬛逛倚梅园的内幕,所以立马猜出来有人在鱼目混珠;果郡

  • 看不上贾家正经主子,敢和贾府的婆子对着干,莺儿为何这么狂?

    历史人物编辑:戴从鑫标签:莺儿

    入住贾府不久,薛宝钗的稳重大方、举止平和便为众人所知,不仅贾母等主子喜爱她,连那府中的小丫头都爱找她玩去。自薛父去世后,宝钗就表现了超乎同龄人的成熟,她早早知道依贴母怀,放下书本主动捡起针线,为母亲分忧。而进了贾府后,在一干姐妹中更充当了大姐姐的角色,素日旁人想不到的她总能先想到。而更多时候,宝钗是

  • 《甄嬛传》:苏培盛找余莺儿事件到底高明在哪儿?

    历史人物编辑:一袭烟雨凝芳华标签:莺儿

    文|夏昀1除夕夜,甄嬛在倚梅园许愿时飚了一句诗: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恰巧被独自来倚梅园的四大爷听见了,敢情四大爷身边却有才情的女子缺得厉害,就凭对方背诵的一句诗就断定她是个大才女,提出想要交个朋友。甄嬛吓坏了,大半夜的怎敢随便和男人交朋友,不要命了,谎称自己是倚梅园的宫女,赶紧想法子溜了。未见美

  • 《甄嬛传》那个骗恩宠的余莺儿,死而复生

    历史人物编辑:小空捞娱标签:莺儿

    女人,不需要倾国倾城,只需要一个男人为她倾尽一生。那个骗恩宠的余莺儿你还有印象吗?那余莺儿身边的丫鬟花穗呢?没错,就是那个给甄嬛下毒的丫鬟余氏被贬,花穗被派遣到甄嬛宫中伺候,然而花穗却不忘旧主,听从余氏安排给甄嬛下毒,与小印子里应外合下毒手。下毒之时,花穗也是淡定的很,长相老实,但下起毒手来也是没在

  • 为“金玉良缘”莺儿私下做了一件丑事,薛宝钗觉得太丢人连忙阻止

    历史人物编辑:侯卫朝标签:莺儿

    自薛家举家住进贾府,薛姨妈打定主意要“处常”那一刻,宝钗便被迫接受“金玉良缘”这个阴谋,即使自己有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凌云壮志,而宝玉不过一个“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的胭脂公子。薛家住进贾府不久,“金玉良缘”之说便渐渐渗透了贾府各个角落,除了制造舆论,“金玉”一党没少为此事费劲思量。

  • 《甄嬛传》余莺儿:成也甄嬛,败也甄嬛

    历史人物编辑:我爱分享美食标签:莺儿

    余莺儿,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宫女,只因除夕夜在倚梅园中偶然听到甄嬛的愿望:愿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一朝回到解放前的余氏,却没有为此而清醒,反而怨恨甄嬛,成了华妃和丽嫔的工具。指使花穗和小印子在甄嬛的药中下毒,事发后成为待罪羔羊被打入冷宫。此时,甄嬛及时的让皇上知道自己才是除夕夜在倚梅园中许愿的女子:但

  • 甄嬛传:皇帝为什么会宠幸并纵容余莺儿?

    历史人物编辑:王二猛标签:莺儿

    上一篇对话分析录写到“余莺儿初见皇帝时的对话全靠苏培盛的事先培训和指导“,因为苏培盛安排指导的好,加上余莺儿的优秀表现,她开始得宠了。但是,从后宫职场的秩序和规则来看,余莺儿这职场飞升的能力是很反常的,几乎等同于从清洁工升职为核心业务的部门主管,直接和大老板对接了。还有更反常的,余莺儿得宠后非常嚣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