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和赵孟的行书各有特色,米芾的“师法不古”、尚意、个性风格鲜明;赵孟的行书技艺与楷书的造诣不相上下,被人誉为“超宋迈唐、直接右军”,“法二王的集大成者”。追求鲜明个性的“尚意”还是提倡复古的“雅俗共赏”风格谁更胜一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米芾的书法特征:卑唐崇晋;实践上推陈出新,“师法不古”,根据时代文化需要,去寻找去发现去创新去发展;在创作上,历代多以“马”的“追风逐电、沉着痛快、进退裕如、笔力奔驷、桀骜不驯的骏马”来形容米芾的书法特征。
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又称“米襄阳”、“米南宫”。
赵孟的书法特征:
在宋人提倡“尚意”,崇尚个性的社会环境下,使得大家“苏、黄”只长行书而不能写工楷,而有篆书名家如徐氏兄弟和郭忠恕等,却无人继承,因此在宋末元初,只有行书盛行,且多人的字燥露怒张,取资不高笔法大坏。有感于此,赵子昂才提倡书法复古运动,崇韵尚法,来扭转这偏颇,扫荡这流弊。赵子昂身体力行,不但正、行、草书师法魏晋,一改宋人的刻露之习,再现二王书的姿韵风流,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而且还兼善篆隶和章草,能体现当时人的审美情趣,所以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号召力。赵书秉承传统,却不为陈法所囿,往往能跟据不同的需要变换书体,但不论怎么变,又都能运用自如,得心应手,因此他的书法既深邃的传统基础,又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单然不群,被人们誉为“超宋迈唐,直接右军”,“五百年无出右者”!
临写的几种《兰亭序》,承二王笔法的基础上已出神入化又有自己儒雅遒劲的特色。
《赤壁赋》结构疏密适宜,点画顾盼呼应,使转轻灵随度,笔法精致秀美,是姿媚圆活、遒劲飘逸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绝交书》一反常见的柔媚虚和、端丽雍容,而是颇为激越迅急、纵放跌宕,与文章的愤激不平,尖锐深刻相符合。前部分的行楷书纵逸欹侧,写到后来,虽变化多端、迅急飞动,极尽起伏跌宕之势,但仍是顾盼呼应、韵律协调,无丝毫狂怪态,亦能放而不肆、纵而不狂,并末失去以姿韵、飘逸俊秀称胜的风格。
如何评价赵孟创作的《赤壁赋》书法作品?
赵孟书法作品《赤壁赋》,有前后二赋。均为他四十八岁时所作。
这是他为人所求而作。前后二赋,一气呵成。前赋行笔舒展神逸,灵动秀美。后赋沉实韵雅,气定神闲。虽是同时所书,在前赋书写完后,起身品茗数口,稍事休息。在重新回来书写时,行笔没有前赋少了稍许洒脱,多了几分温润。后赋至中间部分,越写越心畅神融,直到结束,是全部二赋最精彩的部分。
赵孟有日书万字之称。前后《赤壁赋》,二赋相加不足千字的作品,在书写时,能够尽心的精雕细琢。手腕的活动充分的发挥到最佳状态。我们在观赏他的这幅作品时,如置身于明亮的月色之中,心情舒缓平和。决无让人燥动上火,跃跃欲试的冲劲。
我们平时听人说的“书卷气”,在赵孟书法作品中,就存有浓浓的书卷气。如果不知道书卷气,只要尽力模仿他的书法作品,慢慢就会懂得,原来书卷气,就是不激不厉,志气平和的去书写。赵孟书前后《赤壁赋》,给我们带来的是温婉秀美。却被现代某些书法家贬斥为俗书。没有骨力。那么我想知道,成天的剑拔弩张,刚好斗,这是一个学文习字的人该做的吗?我们今处太平盛世,谦和礼信,才是立身之本。把谦让的传统抛弃,非要把自己装扮成斗士,与我们的时代不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