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你怎样评价“宋四家”之一的米芾书法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你怎样评价“宋四家”之一的米芾书法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682 更新时间:2024/2/25 12:55:32

米芾的书法特点是:沉着痛快。

米芾自称刷字,字字不同,实际上是他用笔手法丰富多变,他说:善书者只有一笔,他独有四面。

所谓只有一笔:就是中锋行笔。

所谓独有四面:就是笔毫从四面入纸,中锋、侧锋、藏锋、露锋都用(见下图)。

如:殊、行二字(见下图)的运笔轨迹可以看出米芾用笔起伏摆动幅度之大,此即所谓“刷字。

米芾说过:蔡京不得笔,

蔡卞得笔而乏逸趣,

蔡襄勒字,沈辽排字,

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

他自己刷字。

鹏誉轩笔庄认为:对于米芾的刷字,历来解释不一,但结合他以上所说,大致有两点,①是快捷,②是多变,正如他说的笔笔不同。

米芾书法是建筑在极其深厚的学古,学传统的基础上的,以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强烈的个性,纵横的才气,佯狂玩世的态度,能如此尊崇传统而不走捷径,对后世如何对待传统的学习应该有发作用的。

宋四家中数米芾对现代的影响最大,他阐发了二王笔法,虽在书法史上他偏于守旧,但能在旧中蜕化出崭新的面貌。

米芾在中国书法史上,是承前启后的坐标性人物,对后世影影响深远。表现在:

一,米芾是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画家,书法理论家。他的书论影响至今。

二,米芾是书法史上第一个强调‘’须有体势乃佳‘’,‘’大小有分‘’并致力践行者。

米芾的行书,重点强调体势,也就是字的姿态大幅度的左摇右摆,字的倾斜度最大能达到15度,前所末有。这种激昂特异的风格影响了明清几百年,王铎是学米芾有大成的代表人物。

三,米芾的笔法风格特征鲜明出新,和宋以前任何人不同。下笔狠实劲利,斩截刚断。‘’超迈入神,非古法所能束缚‘’(清周必大语)。

四,米芾的风格是兼收并蓄的基础上,从‘’集古字‘’衍化而来,学习米芾可以从中继承到许多优秀的书法传统。学米字,可以上追魏晋,探源溯流。因此,他的行书是入门的好范本,宋以后‘’大行于世‘’,原因就在于此。

关注‘’快乐书法营‘’,快快乐乐玩书法

典故“米芾拜石”,米芾拜的是什么石?

我是晓楠,网上石馆《缶泉轩》,十几年间经手过200余吨各类奇石,欢迎石友们关注、交流。很荣幸回答这个问题。

从我玩石之初,就听过“米芾拜石”这一故事,后来见很多奇石以此为题,就上网较为深入的了解了一下。

据古籍《石林燕语》记载,这则故事大概是这样的。米芾新任无为州监军,初到府衙,发现衙院内有一巨型园景石,形状十分怪异。米芾十分喜欢,随口而出:“此足以当吾拜。”于是他立刻整理衣冠拱手相拜。此事遂被在场人员记录了下来,流传至今。

这则故事有几个关键点。一,“形状十分怪异”,就是说是块造型石,应该符合古人对于造型石的理解即“皱漏瘦透”。二“无为州”,据考证,北宋时期的无为州就是今天的安徽无为县,距太湖石产地很近,距灵璧石产地也不算远。三,“园景石”,江南地区很多非常有名的庭院现在还可见到,所用的园景石恰恰就只有太湖石和灵璧石。通过以上三个关键点,基本可以确定米芾所拜之石就是太湖石或者灵璧石这类石灰岩质造型石。

再从同时期的北宋文人皇帝宋徽宗处分析。宋徽宗举全国之力为其搜罗美石,后经战乱,一些在运或者待运的石头流落民间。最具代表性的、今天有据可查的三方园景石为上海豫园玉玲珑、苏州留园冠云峰、杭州西湖绉云峰。这三方巨型园景石,无一例外都是太湖石或灵璧石这类石灰岩质造型石。这点可说明那时期的玩石方向。

历史上还存留下很多以米芾拜石为题的古画,所拜之石无一例外都是太湖石和灵璧石这类石灰岩质造型石。这点也是有力的佐证。

综上所述,晓楠认为米芾所拜之石一定是造型怪异符合“皱漏瘦透”标准,太湖石或者灵璧石这样石灰岩质巨型园景石。

知无不言,不知绝不妄言!以上是晓楠的一家之言,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石友们多指正。如果想对各种石头有更多的了解,请关注~晓楠聊奇石,谢谢!

看清没有?就是这样的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米芾为什么大骂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等书家为“丑书”之祖?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观史明鉴见真谛,米芾多年在书法史里砂里淘金,大有收获,找到了书法的自信和自我,有“一揽众山小之感,有“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之明鉴,发现了书法之奥妙,懂得书法之巧门,观其唐欧体颜体柳体等名家名碑名帖,一脉相承,大致一样,其笔法,在魏晋碑帖里皆有,只是变化的节凑和频率有所不同,其汉字结体规律,基本一致,只是

  • 赵孟写字为何雅俗共赏?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感谢邀请:赵孟的字能够被历代多数书家所认可,被大众所接受,之所以雅俗共赏,主要从实用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来说。所说的雅就是他的艺术性,而说的“俗”就是其实用性了。在雅的方面。赵孟提倡复古晋唐时代优秀的书法成果。他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吸取了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褚遂良等大家的技法,形成自己的流动秀美、端

  • 米芾一辈子活得“得意”吗?他受过苦遭过罪吗?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要了解米芾一辈子是否活得“得意”、有无受过苦遭过罪的问题,我们首先必须要认识一个真实的米芾,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米芾(1051年1107年),北宋著名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湖北襄阳人,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一、米芾在书画艺

  • 米芾是有宋以来至清灭亡,学习二王最入神的人吗?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若是说米芾是由宋以来至清结束,学习“二王”最入神的书法家,那么这说法就显的太绝对了,毕竟在米芾只是宋四家之一,其中的苏轼、黄庭坚、蔡襄三人也深受“二王”书法精髓,比如,黄庭坚的草书“草法纯熟、结字瑰奇、笔意纵横,章法错落流贯,气势雄伟苍浑”,这也是受王献之草书的影响,还有就是被称之为“书坛盟主”的元

  • “楷书四大家”中,赵孟对后世的影响最大,为何知名度却最低?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第一,这个观点并不准确,凡习楷书者,赵孟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存在。楷书四大家中,欧、颜、柳都是唐代人,唐楷乃楷法极则,物极必反,楷书至此也进入死胡同。赵孟是第一个把楷书写活的人,他潜心唐法,直承晋韵。第二,赵孟天分甚高,六体兼善,书画皆精,妙于音律,行书成就不压于楷书,绘画成就不压于书法,音乐水平不逊于

  • “行书第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为何如此珍贵?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谢邀。大家知道,王羲之以志气和平、不激不厉、闲雅遒劲、风规自远的书风,在东晋首创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个创新高峰。其代表作品《兰亭叙》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但令人扼腕的是其真迹已入昭陵,空留冯承素摹本传世,不能不说是中国书法的一大遗憾!距王羲之四百多年后,在大唐盛世,中国书法史上又一位伟大人物出现了,

  • 赵孟诗句“书法不传今已久”是说书法失传很久了么?你怎么看?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当然!书法的真谛失传了,所以书法的方向就偏斜了。赵孟试图找回,也试图扭转,可惜,自己的力量不够,赵孟影响的时代也不够久远,所以,元朝的书法经历了短暂的回光之后又跌入的深渊。书法的真谛在魏晋唐,尤其是晋,也可以理解成二王!不理解二王的书法就没有完全吃透书法,也难以理解书法的真谛。其实赵孟这句诗不是说书

  • 为何颜真卿的书法后世普及的少?而王羲之的书法却能代代相传并重视?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谢谢悟空官方邀请!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这是一个没有任何根据且不让人信服的提问。王羲之的书法多以草书和行书传世,而颜真卿的书法则是多以楷书和行书传世。书法的普及,学颜真卿楷书者甚多,特别是颜真卿的《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和《勤礼碑》,都是初学书法者的首选,怎么说后世普及颜真卿书法的少呢。这种

  • 书法大家赵孟为何一定要让书法崇尚复古,宗法晋唐?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艺术就像美妙的乐章,围绕着一个调式起伏波动!晋唐就是这个中心的调,围绕晋唐这个调起伏不大就是平淡,听得久了就会生厌,有个性的艺术人是绝对不会甘于平淡,所以不断地拔高,又被传统的势力不断地拉回来,然后又是拔高,又是拉回。这就是艺术的破,比如欧阳修提出的创新,创新就是对晋唐书法的破,打破晋唐书写自己的风

  • 学习了颜体楷书,想继续学习行草书,应该从哪位书法家的行草入手?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颜体是书法风格中一个大展示,学习了颜楷,不如直接学习颜真卿的行书,一般来说学谁的楷书就学谁的行书,是比较容易上手的,因你掌握了他的一些用笔规律和楷书的笔法笔墨技巧,如你又换写其他家的行书,总是又隔了一层。《祭侄文稿》拙朴苍劲,字的情性与书写者的情性相合,好比心心相印,必能更深地体会其中的妙处,从而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