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书法典故:为什么说“颜筋柳骨”?

书法典故:为什么说“颜筋柳骨”?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016 更新时间:2024/2/1 0:52:08

“颜筋柳骨”语出范仲淹

说的是唐时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

其二人书法皆已臻至巅峰,对后世书法的传承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颜真卿为人刚正,忠义节烈。

其书法初时方中见圆,内藏筋劲,用笔雄浑,结构端庄。

后师从于草圣张旭,得其笔法,刻苦精研,渐成“颜体”。

此后十数年,历经"安史之乱",官运波折坎坷,人生体味愈加通透。

反映在其艺术特点上,也是运笔愈加强劲,行笔一波三折。

中绰外密,推陈出新。字内精微,极具神采,字势磅礴,端正大气。

臻至大成,开创颜体。

传之后世的碑贴极多,极具影响。

柳公权亦是唐时著名楷书大家。

先学王羲之,后学颜真卿和欧阳洵,其书法都有这些名家的特点。

然后融汇一炉,产生自己的"柳体"。

其字相比于颜真卿更加的瘦挺,就好像剥掉了颜体字表面的一层皮肉。

只剩下其内的骨、劲、精神。

后人将其于颜真卿并列,称颜柳。

“颜筋柳骨”是对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与柳公权楷书特点的高度概括,颜真卿楷书筋丰体满,雄浑大气,柳公权楷书引筋入骨,刚劲有力。唐代三大楷书大家的时间排序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柳体吸收了前人的优点,创造了结体严谨、遒劲刚健的楷书,被后人认为是难度最大的楷书,其代表作有《玄秘塔》、《神策军碑》等。

有人认为柳公权学习颜真卿,其水平超越颜真卿了吗?为什么?

颜真卿和柳公权都是唐代的楷书大师,都是“楷书四大家”之一,二者也并成为“颜柳”,因为他们二者书写风格的不同,也被后世书法家称为“颜筋柳骨”。

柳公权的楷书主要是学习颜真卿和北魏刻石,以颜真卿的楷书为主。柳公权的书法对于颜真卿既有继承性,也有开创性。

柳公权学习颜真卿的书法,并在他的书法基础上有所发展,二者并不能说是谁超越了谁,而是柳公权通过学习颜真卿的书法,开拓创新,走出了自己的书法道路,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最终和颜真卿齐名。我觉得在书法的技法上二者已经到了一个水平线了,柳公权的书法在颜真卿书法的基础上,收紧了字体的中间部分,结构更加紧凑,字体的风格整体也变得的更瘦,但这些都仅仅是丰富上的变化,谈不上是大的突破。

颜真卿的书法在格调上仍然更胜一筹颜真卿的楷书并不仅仅好在字体的结构上,他的楷书高明在用笔,颜真卿的楷书融入了北魏楷书以及篆书和隶书的笔法,形成了自己宽博浑厚的书法风格,这才是他高于柳公权的地方。

颜体书法

古人的书法,多是在前人的基础,按照自己的审美理念,选取某些突破点进行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

因而,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有所创新就是超越了前人。颜真卿之于欧阳询是如此,柳公权之于颜真卿也是如此。

颜真卿的楷书并非凭空产生的,这一点从《多宝塔》可以看出,字形中带有不少欧阳询的影子。

但越往后,如《郭家庙》《颜勤礼》《麻姑仙坛》等,则明显加重提按,尤其是加重了竖画,结体也采用了隶书的横平竖直。

而生于唐中晚期的柳公权,沿用了颜真卿丰腴的笔法,但他比颜真卿走得更远,不仅加重了竖画,连横画也加重了。

而且他比颜真卿更注重提按,强调起笔收笔的装饰性。

但是,他没有继续采用颜真卿横平竖直的结体方式,而是复归欧阳询的斜画紧结,即横画左低右高,笔画聚向字的中心。

所以说,这些书法大家的字各有特点,不能认为谁比谁强。而正是这种百花齐放的局面,推动了中国书法不断发展创新。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都追求雄强沉稳庄严之气,但却有明显差别,请谈谈具体差别在哪?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谢谢邀请!仅就浅显认识说一下自己的体会。一、首先唐代书法,是集历代书法精华之大成者。大楷书更是集魏、晋、南北朝(南北朝楷书世称“魏碑”)楷书之大成,进而继承、发展、完善为成熟的书体,是书法史上里程碑式的巨大贡献和成就,进而成为后世典范。自唐以后,楷书只是承袭了唐代余烈。颜、柳书法艺术的不同处:(一)

  • 赵孟和文征明,谁的书法更有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当然是赵孟!虽然都是王羲之的门徒,虽然都没有学成王书的六分,但是,再书法界能超过赵,文之人也是屈指可数了!说道赵孟与文征明的书法,还是赵孟要高于文征明甚多。首先我们谈书法的功力,文征明就远不如赵,赵孟的书法几乎没有败笔,而文征明的败笔就相对要多了,比如粗细变化上,比如笔力强弱上,文征明都不如赵。其次

  • 管道的《我侬词》让赵孟改变了纳妾的念头,你也被打动了吗?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我有一样东西要送给你,你把这军装脱了,别老让我觉得你是个首长。来,老李,帮我研墨……”田雨说完这句,抗日重剧《亮剑》里最为温情的一幕即将拉开新婚之夜,在台灯下,50多岁的李云龙研墨,20多岁的田雨挥毫,500年一遇的元代诗书画大家赵孟之妻管道的“代表作”《我侬词》,在时隔700多年后再次“复活”。

  • 你怎样评价“宋四家”之一的米芾书法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米芾的书法特点是:沉着痛快。米芾自称刷字,字字不同,实际上是他用笔手法丰富多变,他说:善书者只有一笔,他独有四面。所谓只有一笔:就是中锋行笔。所谓独有四面:就是笔毫从四面入纸,中锋、侧锋、藏锋、露锋都用(见下图)。如:殊、行二字(见下图)的运笔轨迹可以看出米芾用笔起伏摆动幅度之大,此即所谓“刷字。米

  • 米芾为什么大骂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等书家为“丑书”之祖?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观史明鉴见真谛,米芾多年在书法史里砂里淘金,大有收获,找到了书法的自信和自我,有“一揽众山小之感,有“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之明鉴,发现了书法之奥妙,懂得书法之巧门,观其唐欧体颜体柳体等名家名碑名帖,一脉相承,大致一样,其笔法,在魏晋碑帖里皆有,只是变化的节凑和频率有所不同,其汉字结体规律,基本一致,只是

  • 赵孟写字为何雅俗共赏?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感谢邀请:赵孟的字能够被历代多数书家所认可,被大众所接受,之所以雅俗共赏,主要从实用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来说。所说的雅就是他的艺术性,而说的“俗”就是其实用性了。在雅的方面。赵孟提倡复古晋唐时代优秀的书法成果。他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吸取了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褚遂良等大家的技法,形成自己的流动秀美、端

  • 米芾一辈子活得“得意”吗?他受过苦遭过罪吗?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要了解米芾一辈子是否活得“得意”、有无受过苦遭过罪的问题,我们首先必须要认识一个真实的米芾,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米芾(1051年1107年),北宋著名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湖北襄阳人,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一、米芾在书画艺

  • 米芾是有宋以来至清灭亡,学习二王最入神的人吗?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若是说米芾是由宋以来至清结束,学习“二王”最入神的书法家,那么这说法就显的太绝对了,毕竟在米芾只是宋四家之一,其中的苏轼、黄庭坚、蔡襄三人也深受“二王”书法精髓,比如,黄庭坚的草书“草法纯熟、结字瑰奇、笔意纵横,章法错落流贯,气势雄伟苍浑”,这也是受王献之草书的影响,还有就是被称之为“书坛盟主”的元

  • “楷书四大家”中,赵孟对后世的影响最大,为何知名度却最低?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第一,这个观点并不准确,凡习楷书者,赵孟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存在。楷书四大家中,欧、颜、柳都是唐代人,唐楷乃楷法极则,物极必反,楷书至此也进入死胡同。赵孟是第一个把楷书写活的人,他潜心唐法,直承晋韵。第二,赵孟天分甚高,六体兼善,书画皆精,妙于音律,行书成就不压于楷书,绘画成就不压于书法,音乐水平不逊于

  • “行书第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为何如此珍贵?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谢邀。大家知道,王羲之以志气和平、不激不厉、闲雅遒劲、风规自远的书风,在东晋首创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个创新高峰。其代表作品《兰亭叙》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但令人扼腕的是其真迹已入昭陵,空留冯承素摹本传世,不能不说是中国书法的一大遗憾!距王羲之四百多年后,在大唐盛世,中国书法史上又一位伟大人物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