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管道的《我侬词》让赵孟改变了纳妾的念头,你也被打动了吗?

管道的《我侬词》让赵孟改变了纳妾的念头,你也被打动了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657 更新时间:2024/2/25 13:13:56

“我有一样东西要送给你,你把这军装脱了,别老让我觉得你是个首长。来,老李,帮我研墨……”

田雨说完这句,抗日重剧《亮剑》里最为温情的一幕即将拉开新婚之夜,在台灯下,50多岁的李云龙研墨,20多岁的田雨挥毫,500年一遇的元代诗书画大家赵孟之妻管道的“代表作”《我侬词》,在时隔700多年后再次“复活”。

《我侬词》能让喜新厌旧的老赵在读罢的瞬间就大受感动并内疚的无以复加,随即打消了纳妾的念头,很自然的,也就能打动我,确切的说,是震撼到了我,如若不然,那我就是个榆木疙瘩。

身为元朝高官、家境殷实的大学士赵孟和妻子管道朝夕相处了几十年,现在管道年老色衰,黄花不再。于是,老赵很想纳几个年轻一点的美人做妾,不好明说,一是不太忍心,二是怕不利家庭和睦,文人自有文人的办法,于是就填了一首词送给了糟糠之妻管道。

大概意思是说我是学士,你是夫人。你没听说过陶学士娶了两个叫桃叶、桃根的小妾;苏学士也纳有两个叫朝云、暮云的小妾?我便多娶几个姬妾,以我的身份来说也不是很过分吧?你现在四十多岁了,只管占住正房原配的位子就行了。

管道也是名门闺秀,才华横溢。丈夫写词暗示+挑衅,她不哭不闹不上吊,也不叉腰泼粪骂大街,而是“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也写了一首小词送给了丈夫

《我侬词》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

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

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

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用再白一点的话来说就是:

你心中有我,我心中也有你,我们曾经如此多情,情深之处,像火焰一样热烈;

于是拿一块泥,捏一个你,捏一个我;

将咱俩再一起打破,用水慢慢调和;

再捏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的泥人中含有你,你的泥人中融有我;

只要我活着就跟你同睡一个被窝,死了也要躺进同一口棺椁!

上图为管道的《竹石图》

这首词近似于夫妻之间的枕边语,不引典,无雕饰。一连串的捏塑、打破、调和、再塑,不仅表达委婉巧妙(以泥人喻真人),而且态度鲜明,誓死表达了爱情的排他性,让人读罢无不为之震撼,为之动容。

上图为赵孟版《兰亭序》

在那个遥远的封建时代,流连青楼、狎妓寻欢、三妻四妾可以说是“成功男士”的标配,老赵有钱有权又有才,妥妥的钻石王老五,即使他自己不想纳妾觅香,也会有无数的媒婆鸨母给上门“介绍”,诱惑其实一直都存在。但老赵一直到晚年才“堕落”,可见,老赵的“定力”也是相当不错的。有如此“定力”的老赵也会遇到“硬茬”,一曲《我侬词》终了,让他彻底意识到神马都是浮云,只有那夕阳下,端坐在凉亭里细细的描摹着丹青,齿摇发落的老妻才是老赵我灵魂的终极归宿……事实证明,宁愿相信世上有鬼,也不能相信男人那张破嘴!如果不是战友丁伟、孔捷的逆耳忠言的及时相劝“男人上上下下哪都能松,就是裤腰带不能松”!李云龙背地里恐怕早就和妻子田雨的闺蜜张白鹿行那巫山云雨了吧?

恕我孤陋寡闻,管道的这首《侬我词》,是前不久我的一位书家朋友几次推荐后,我才读到的。这位朋友对管道的这首《侬我词》佩服得五体投地,认为她真是一位才女,凭着一首诗,打赢了一场爱情保卫战,保住了自已的姻婚和一生幸福!

这首《侬我词》确实不简单,它把两个人的感情“一起打破,用水调和。再捏一个你,再一个我。我的泥人中有你,你的泥人中有我来比喻,真的是融到一处,不能再分离了。像这样缠绵悱恻,缱绻深情地诗句,不仅能打动赵孟,相信也能打动天下略懂感情的每一个男人!

人要靠智慧生活。有智慧的人,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能活出自已的精彩!历史上,像管道这样的女人,不乏其人。如陈阿娇卓文君等。我所在的城市,历史上也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情。相传,秦苻坚时,安南将军窦滔有宠姬赵相台,置之别所。窦妻苏若兰知道后,将赵擒拿,苦加挞辱,窦滔为此深恨其妻。后来窦滔镇守襄阳时,只带赵阳台到任上,绝其苏氏音讯。苏氏因织绵回文,题诗百余句,纵横反复,皆成文章,名曰璇玑,遣人送至襄阳。窦滔为情打动,乃送赵阳台至关中,而迎苏氏。这则故事在襄阳广为流传。后人有首《点降唇》这样写道:“岘首亭空,劝君休堕羊碑泪。宦游如寄,且伴山翁醉。说于鲛人,莫解江皋佩。将归思,晕红萦翠,细织回文字。

愿天下有情人都珍惜自己已有的感情,愿天下所有女人都学会用智慧保卫自己的姻婚。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你怎样评价“宋四家”之一的米芾书法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米芾的书法特点是:沉着痛快。米芾自称刷字,字字不同,实际上是他用笔手法丰富多变,他说:善书者只有一笔,他独有四面。所谓只有一笔:就是中锋行笔。所谓独有四面:就是笔毫从四面入纸,中锋、侧锋、藏锋、露锋都用(见下图)。如:殊、行二字(见下图)的运笔轨迹可以看出米芾用笔起伏摆动幅度之大,此即所谓“刷字。米

  • 米芾为什么大骂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等书家为“丑书”之祖?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观史明鉴见真谛,米芾多年在书法史里砂里淘金,大有收获,找到了书法的自信和自我,有“一揽众山小之感,有“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之明鉴,发现了书法之奥妙,懂得书法之巧门,观其唐欧体颜体柳体等名家名碑名帖,一脉相承,大致一样,其笔法,在魏晋碑帖里皆有,只是变化的节凑和频率有所不同,其汉字结体规律,基本一致,只是

  • 赵孟写字为何雅俗共赏?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感谢邀请:赵孟的字能够被历代多数书家所认可,被大众所接受,之所以雅俗共赏,主要从实用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来说。所说的雅就是他的艺术性,而说的“俗”就是其实用性了。在雅的方面。赵孟提倡复古晋唐时代优秀的书法成果。他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吸取了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褚遂良等大家的技法,形成自己的流动秀美、端

  • 米芾一辈子活得“得意”吗?他受过苦遭过罪吗?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要了解米芾一辈子是否活得“得意”、有无受过苦遭过罪的问题,我们首先必须要认识一个真实的米芾,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米芾(1051年1107年),北宋著名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湖北襄阳人,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一、米芾在书画艺

  • 米芾是有宋以来至清灭亡,学习二王最入神的人吗?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若是说米芾是由宋以来至清结束,学习“二王”最入神的书法家,那么这说法就显的太绝对了,毕竟在米芾只是宋四家之一,其中的苏轼、黄庭坚、蔡襄三人也深受“二王”书法精髓,比如,黄庭坚的草书“草法纯熟、结字瑰奇、笔意纵横,章法错落流贯,气势雄伟苍浑”,这也是受王献之草书的影响,还有就是被称之为“书坛盟主”的元

  • “楷书四大家”中,赵孟对后世的影响最大,为何知名度却最低?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第一,这个观点并不准确,凡习楷书者,赵孟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存在。楷书四大家中,欧、颜、柳都是唐代人,唐楷乃楷法极则,物极必反,楷书至此也进入死胡同。赵孟是第一个把楷书写活的人,他潜心唐法,直承晋韵。第二,赵孟天分甚高,六体兼善,书画皆精,妙于音律,行书成就不压于楷书,绘画成就不压于书法,音乐水平不逊于

  • “行书第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为何如此珍贵?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谢邀。大家知道,王羲之以志气和平、不激不厉、闲雅遒劲、风规自远的书风,在东晋首创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个创新高峰。其代表作品《兰亭叙》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但令人扼腕的是其真迹已入昭陵,空留冯承素摹本传世,不能不说是中国书法的一大遗憾!距王羲之四百多年后,在大唐盛世,中国书法史上又一位伟大人物出现了,

  • 赵孟诗句“书法不传今已久”是说书法失传很久了么?你怎么看?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当然!书法的真谛失传了,所以书法的方向就偏斜了。赵孟试图找回,也试图扭转,可惜,自己的力量不够,赵孟影响的时代也不够久远,所以,元朝的书法经历了短暂的回光之后又跌入的深渊。书法的真谛在魏晋唐,尤其是晋,也可以理解成二王!不理解二王的书法就没有完全吃透书法,也难以理解书法的真谛。其实赵孟这句诗不是说书

  • 为何颜真卿的书法后世普及的少?而王羲之的书法却能代代相传并重视?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谢谢悟空官方邀请!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这是一个没有任何根据且不让人信服的提问。王羲之的书法多以草书和行书传世,而颜真卿的书法则是多以楷书和行书传世。书法的普及,学颜真卿楷书者甚多,特别是颜真卿的《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和《勤礼碑》,都是初学书法者的首选,怎么说后世普及颜真卿书法的少呢。这种

  • 书法大家赵孟为何一定要让书法崇尚复古,宗法晋唐?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艺术就像美妙的乐章,围绕着一个调式起伏波动!晋唐就是这个中心的调,围绕晋唐这个调起伏不大就是平淡,听得久了就会生厌,有个性的艺术人是绝对不会甘于平淡,所以不断地拔高,又被传统的势力不断地拉回来,然后又是拔高,又是拉回。这就是艺术的破,比如欧阳修提出的创新,创新就是对晋唐书法的破,打破晋唐书写自己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