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仅就浅显认识说一下自己的体会。一、首先唐代书法,是集历代书法精华之大成者。大楷书更是集魏、晋、南北朝(南北朝楷书世称“魏碑”)楷书之大成,进而继承、发展、完善为成熟的书体,是书法史上里程碑式的巨大贡献和成就,进而成为后世典范。自唐以后,楷书只是承袭了唐代余烈。颜、柳书法艺术的不同处:(一)、他们所处时代、秉性、天赋、阅历、学养、官职、对书法艺术美理念的差别等不同,如颜生活在中唐,柳生活在晚唐。(二)、因师承不同,颜主要是以中唐以前历代书法之精华加上隶(早中期)、篆(晚期)笔意来师承和创作,因此行成了“厚重雄强,大气磅礴,端庄朴茂,丰腴”之神韵和风貌。柳主要师承晋“二王”(初期),欧、颜和初、中唐诸名家来学习和创作,而成就了“法度深严,结字挺拔,紧而能纵,方圆兼使,以方笔比较多一些,以清健骨力胜”的神韵和风貌。关于其他的不同特点,有许多老师已说得很清楚详细,不再赘述。
谢谢邀请!
颜筋柳骨,这句话是史上哪位书法评论家说的来着?
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都追求沉稳庄重之气,但却有明显差别,那么,差别具体在哪呢?下面由小编慢慢道来。
(上图为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楷书)
颜真卿的楷书雄伟刚劲,沉稳庄重,大气磅礴,这是颜真卿楷书的独特风格。他用笔横轻竖重,笔力雄强而有厚度,在结构上方正茂密,方中呈圆,竖笔向中略呈弧度,刚中有柔,富有弹性,兼以笔画重,力足中锋,更增加了气势恢宏、圆润浑厚的美感。
(上图为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楷书)
颜真卿的楷书筋力丰满,气派雍容堂正。柳公权的楷书则偏重骨力劲健,瘦硬通神,其笔法、结构都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柳公权是唐继颜真卿之后的又一位书法大家。
(上图为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楷书)
柳公权在追魏、晋,下及初唐诸家笔法,又受到颜真卿的影响,在晋人劲媚和颜真卿楷书雍容雄浑之间,创造了自己的柳派。柳公权道媚劲健的楷书风格,可与颜真卿的雄浑宽裕相媲美,后世人称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为“颜筋柳骨”。
(上图为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楷书)
颜真卿和柳公权二位都是唐代的书法大家,他们的楷书都有晋楷和初唐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楷书的元素,通过融会贯通后各成一派。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朋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手打原创,抄袭者请绕行!
柳公权一生最重要的几个经历?
柳公权,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字诚悬,生于唐代宗大历十三年(778),卒于唐懿宗咸通六年(865)。唐宪宗元和三年(808)戊子科状元及第。柳公权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拜为右拾遗、侍书学士、司封员外郎。穆宗即位后政务荒纵,曾问公权书法。公权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此乃借题发挥,以言政事。开成三年(838),转工部侍郎以直谏迁学士承旨。武宗时为右散骑常侍,迁金紫光禄大夫,封河东郡开国公。咸通初年,以太子太保辞官。卒年88岁。柳公权一生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七朝,直言敢谏,文宗称其曰:“卿有诤臣风”。他自幼聪明好学。年十二工于辞赋。成年后通经术,对《诗》《书》《左传》《国语》《庄子》尤其精通。“每释一义,必数百言。”又通音律,但不喜奏乐,曰:“闻之令人骄怠。”柳公权最为世人称道的是其书法。他初学王羲之,又加以变化,又学虞世南、颜真卿等人笔法,取其精华。行家评其书法为:“柳体学颜体而变宽博为紧峭,化凝重为犀利”;“体势劲媚,正书及行,皆妙品之最,草不失能,盖其法出于颜而加以遒劲丰润,自名一家。”其楷书结构严谨,世称“颜筋柳骨”,尤为文宗赏识,常与其谈对至深夜。当时公卿大臣家所用之墓碑,如不用柳公权手书视为不孝。附属国入朝送贡品时,常常另备货物换购柳体书法。其书法一直影响到后世,流传至今的大多是楷书碑刻。可确信为柳书真迹的不多。柳公权亦工诗,有出口成章之才,文宗称其“子建七步,尔乃三步焉”。《全唐诗》有其存诗五首。《全唐诗外编》存诗一首,另有《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金刚经》《神策军碑》等碑帖行世。柳公权家族入仕者甚多,其族孙柳为唐敬宗宝历元年(825)乙巳科状元。向TA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