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米芾为什么大骂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等书家为“丑书”之祖?

米芾为什么大骂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等书家为“丑书”之祖?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742 更新时间:2024/1/21 21:34:54

观史明鉴见真谛,米芾多年在书法史里砂里淘金,大有收获,找到了书法的自信和自我,有“一揽众山小之感,有“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之明鉴,发现了书法之奥妙,懂得书法之巧门,观其唐欧体颜体柳体等名家名碑名帖,一脉相承,大致一样,其笔法,在魏晋碑帖里皆有,只是变化的节凑和频率有所不同,其汉字结体规律,基本一致,只是细节上和字形的变化而异,但历代书家都生存在“大自然法则”之下。中国汉字从产生至今,是从写自然形态,到书韵,再到书法,再到书意,发展起来的综合性书写体。米芾是宋代的大书法家,惯称“四大家之一,正是“形、韵、法、意以尚意为主题理念,书写汉字时代。因此,米芾大骂欧柳颜等名家,也就不足为奇怪了。从米芾的书法造意和书法艺术看,大骂欧颜柳等名家还是有些道理之说。唯一而遗憾的是:书法的笔法是什么?汉字结体规律是什么?书法书写遵循的法则是什么?还有书法的气和韵,气韵如何合一?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总之,人们认识书法,学习书法,光大书法,急需一整套完美的书法理论和书法思想体系,统一对书法的本质的认识,引导人们走正确的书法之路,创造更多更好更丰富的书法艺术作品。

说白了就是米芾大嘴巴口嗨。了解米芾的人,都知道他怼过的大书法家海了去了,天底下就他天下第一一样。但他也有不敢怼的人蔡京。在蔡京面前,他还是懂得起,有些人不能怼,否则要吃大亏。所以他说蔡京的书法在他之上,看看,这违心的拍马也拍得不错吧。

而那些前辈书家,反正早已经入土,可以随便怼,反正前辈们也不能从坟墓里爬出来抽他对吧?

好了,调侃至此。

题归正传!

ps:毛体镇楼。

鄙人的观点,仅代表一家之言,但却是从实践和历代书论之中感悟出来的,不是人云亦云,只会纸上谈“书法”。

鄙人的观点向来犀利,可能引起有些人的不适,但都是探讨、实践艺术而得出,希望你能招架得住。

早年的米芾,崇拜晋人字,他觉得不入晋人格都是下品。这个观点,不仅米芾这么认为,现在还有无数人当为真理。但我要说,这是愚蠢无知的。

晋人书法,广义不是指二王,还包括钟家几杰等等。但是到了现在,晋人书法在大家心里指的就是二王。

那些说不入晋人格,说白了,指的也是不学二王都是下九流。

但这观点,完全就是罢黜百家,独尊二王。这得多无知啊?

二王代表的是研美、秀丽一路。但二王也有短板啊,气势足吗?气场足吗?够大气吗?

举个例子,有人喜欢小鲜肉,但也有无数人喜欢硬汉!

书法也是一样。有人喜欢秀丽研美,但也有无数人喜欢有气势有气场的大气风格。

可见,不入晋人格就是下品的言论,多么无知!偏偏无数人当真理。

艺术就是艺术,还搞什么一言堂?

书法艺术,向来推崇推陈出新,百家争鸣。说不入晋人格就是下品的人,都是宵小之徒!

二王书法是好,但你也不能说除了你的晋人风格都是下品。

相反,在我这里,我一直坚持大唐书风才是华夏书法的最巅峰时代。大唐书风才是真正的高端大气上档次。

而魏晋书风,在大唐书风面前,还是个孩子!大唐书风是成年人!

而真正构建大唐书风的最顶级人物,就是颜真卿。初唐四大家,诸如欧阳询,都还没有彻底脱离魏晋的碑味。张旭、颜真卿的出现,加上怀素柳公权等,才真正奠定了大唐的书风。

而米芾说颜真卿、柳公权等丑怪恶札,这完全就是怼钢板。颜真卿、柳公权那是楷书里面最正的楷书。米芾这一时口嗨,真是自己给自己抹黑。

再说米芾喜欢的楷书风格,说白了就是小楷。

这个观点,恐怕要有点书法基础的人才能懂。

小楷就是追求字的神韵、精致,而不是注重笔画的交代和结构的稳正。

大楷小楷是有区别的,偏偏米芾就喜欢拿小楷那一套来要求大楷,这又是一个脑子有包的想法。

王羲之的楷书,还有钟繇的楷书,到了我们现在,其实都是小楷的写法。

当然,满足米芾这种楷书品味的人,还真有这种天才,那就是褚遂良。褚遂良的书法,就是神韵十足,又没有丢掉大楷的基本笔法。所以褚遂良算是游走在大楷和小楷之间的天才。

唐朝就有这么一位能满足米芾楷书要求的人,米芾也没好好学啊。而且米芾还全面否定唐朝楷书啊。

就有褚遂良这么一位能满足米芾口味的大书法家,他怎么就看不见呢?

怎么就看不见呢?

艺术就是艺术,还搞什么一言堂?

书法艺术,向来推崇推陈出新,百家争鸣。说不入晋人格就是下品的人,都是宵小之徒!

这个米芾啊,真是不省心,眼光也不好使!!!

当然了,大楷就是大楷,最注重的就是交代起笔运笔收笔、点画和结构。能写出颜真卿、柳公权那种神级楷书的,也只有这二人了。这二人已经把楷书推向最巅峰,后人再无人能超越。

补充的是,柳公权明明学的颜真卿,跟欧阳询有毛关系?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米芾骂别人丑怪,后人却骂他丑怪,若是他泉下有知,又是何滋味,各种酸爽。

此外,米芾会有这种观点,还有一方面的原因:每个人都会成长。

当你以前觉得是很对的观点,多年以后可能会被你彻底推翻。

米芾就是这么一个反复的人。

到了晚年,他因为学二王太用力,又觉得二王一无是处,开始大骂王羲之。这改变,真是开了眼界。

岁月的沉淀,可以改变人,可以改变人的价值观和艺术观念。多年以后,境界不同了,他的观点也会随之改变。

虽然米芾算是一个奇葩,但米芾书法造诣,还是很高的。

只是希望大家不要把米芾的一些偏激观点当真理。

求关注求点赞求评论……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赵孟写字为何雅俗共赏?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感谢邀请:赵孟的字能够被历代多数书家所认可,被大众所接受,之所以雅俗共赏,主要从实用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来说。所说的雅就是他的艺术性,而说的“俗”就是其实用性了。在雅的方面。赵孟提倡复古晋唐时代优秀的书法成果。他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吸取了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褚遂良等大家的技法,形成自己的流动秀美、端

  • 米芾一辈子活得“得意”吗?他受过苦遭过罪吗?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要了解米芾一辈子是否活得“得意”、有无受过苦遭过罪的问题,我们首先必须要认识一个真实的米芾,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米芾(1051年1107年),北宋著名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湖北襄阳人,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一、米芾在书画艺

  • 米芾是有宋以来至清灭亡,学习二王最入神的人吗?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若是说米芾是由宋以来至清结束,学习“二王”最入神的书法家,那么这说法就显的太绝对了,毕竟在米芾只是宋四家之一,其中的苏轼、黄庭坚、蔡襄三人也深受“二王”书法精髓,比如,黄庭坚的草书“草法纯熟、结字瑰奇、笔意纵横,章法错落流贯,气势雄伟苍浑”,这也是受王献之草书的影响,还有就是被称之为“书坛盟主”的元

  • “楷书四大家”中,赵孟对后世的影响最大,为何知名度却最低?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第一,这个观点并不准确,凡习楷书者,赵孟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存在。楷书四大家中,欧、颜、柳都是唐代人,唐楷乃楷法极则,物极必反,楷书至此也进入死胡同。赵孟是第一个把楷书写活的人,他潜心唐法,直承晋韵。第二,赵孟天分甚高,六体兼善,书画皆精,妙于音律,行书成就不压于楷书,绘画成就不压于书法,音乐水平不逊于

  • “行书第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为何如此珍贵?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谢邀。大家知道,王羲之以志气和平、不激不厉、闲雅遒劲、风规自远的书风,在东晋首创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个创新高峰。其代表作品《兰亭叙》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但令人扼腕的是其真迹已入昭陵,空留冯承素摹本传世,不能不说是中国书法的一大遗憾!距王羲之四百多年后,在大唐盛世,中国书法史上又一位伟大人物出现了,

  • 赵孟诗句“书法不传今已久”是说书法失传很久了么?你怎么看?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当然!书法的真谛失传了,所以书法的方向就偏斜了。赵孟试图找回,也试图扭转,可惜,自己的力量不够,赵孟影响的时代也不够久远,所以,元朝的书法经历了短暂的回光之后又跌入的深渊。书法的真谛在魏晋唐,尤其是晋,也可以理解成二王!不理解二王的书法就没有完全吃透书法,也难以理解书法的真谛。其实赵孟这句诗不是说书

  • 为何颜真卿的书法后世普及的少?而王羲之的书法却能代代相传并重视?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谢谢悟空官方邀请!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这是一个没有任何根据且不让人信服的提问。王羲之的书法多以草书和行书传世,而颜真卿的书法则是多以楷书和行书传世。书法的普及,学颜真卿楷书者甚多,特别是颜真卿的《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和《勤礼碑》,都是初学书法者的首选,怎么说后世普及颜真卿书法的少呢。这种

  • 书法大家赵孟为何一定要让书法崇尚复古,宗法晋唐?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艺术就像美妙的乐章,围绕着一个调式起伏波动!晋唐就是这个中心的调,围绕晋唐这个调起伏不大就是平淡,听得久了就会生厌,有个性的艺术人是绝对不会甘于平淡,所以不断地拔高,又被传统的势力不断地拉回来,然后又是拔高,又是拉回。这就是艺术的破,比如欧阳修提出的创新,创新就是对晋唐书法的破,打破晋唐书写自己的风

  • 学习了颜体楷书,想继续学习行草书,应该从哪位书法家的行草入手?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颜体是书法风格中一个大展示,学习了颜楷,不如直接学习颜真卿的行书,一般来说学谁的楷书就学谁的行书,是比较容易上手的,因你掌握了他的一些用笔规律和楷书的笔法笔墨技巧,如你又换写其他家的行书,总是又隔了一层。《祭侄文稿》拙朴苍劲,字的情性与书写者的情性相合,好比心心相印,必能更深地体会其中的妙处,从而接

  • 颜真卿的小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小时候,颜真卿家境不富裕,没办法他就用碗当做砚,一只刷子当做毛笔,碗里的黄泥浆就是墨,墙壁就是纸。等到墙上被他写满字的时候,就用清水把字迹冲掉,然后又重新写起来。日复一日,他的刻苦努力让他练就了一手好字。根据国家文物出镜管理规定,有一定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或比较稀见的外国文物图书。以上珍贵或重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