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黄河有多少年的悠久历史了

黄河有多少年的悠久历史了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09 更新时间:2023/12/27 2:40:26

距今约6000-7000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经历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高度发展的仰韶文化时期。距今约4000-5000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继仰韶文化之后,经历父系氏族公社的龙山文化时期。龙山文化相当于古籍传说的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皇帝时代。历史由混沌步入朦胧。

黄河有史以来经过几次改道?

河流决口后放弃原来河床而另循新道称为改道,黄河由于多沙善淤,变迁无常,改道十分频繁,中游的宁夏银川平原,内蒙古河套平原一带的黄河河道都曾多次变迁,但影响重大的是黄河下游河道改道。通常认为,《尚书禹贡》中所记载的河道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黄河河道。这条河道在孟津以上被夹束于山谷之间,几无大的变化。在孟津以下,汇合洛水等支流,改向东北流,经今河南省北部,再向北流入河北省,又汇合漳水,向北流入今邢台,巨鹿以北的古大陆泽中。然后分为几支,顺地势高下向东北方向流入大海。人们称这条黄河河道为“禹河”据文献记载,黄河下游有以下几次重大的改道。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黄河发生了有记载的第一次大改道。洪水从宿胥口(今淇河、卫河合流处)夺河而走,东行漯川,至长寿津(今河南滑县东北)又与漯川分流,北合漳河,至章武(今河北沧县东北)入海。这条新河在禹河之南。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黄河在今河南濮阳西南瓠子决口,再次向南摆动,决水东南经巨野泽,由泗水入淮河。23年后虽经堵塞,但不久复决向南分流为屯氏河,六七十年后才归故道。王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黄河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决口,东南冲进漯川故道,经今河南南乐、山东朝城、阳谷、聊城,至禹城别漯川北行,又经山东临、惠民等地,至利津一带入海。此后几百年中,黄河情况不甚为频繁。北宋初期,决口不断,短时期、短距离的分流河道不少。直到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六月,黄河再次改道,冲决澶州商胡埽,向北直奔大名,经聊城西至今河北青县境与卫河相合,然后入海。这条河宋人称为“北流”,12年后,黄河在商胡埽下游今南乐西度决口,分流经今朝城、馆陶、乐陵、无棣入海、宋人称此河为“东流”。东流行水不到40年便断流。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为防御金兵南下,东京守奖杜充在滑州人为决开黄河堤防,造成黄河改疲乏,向东南分由泗水和济水入海。黄河至此由北入渤海改而南入黄海。直到1855年,黄河主要是在南面摆动,虽然时有北冲,但均被人力强行逼堵南流,南流夺淮入海期间,郑州以下,清口以上的黄河主流也是迁徙不定。由泗水,或汴水或涡水入淮,或由颍水入淮,或同时分几支入淮。直到明代后期潘季驯治河以后,黄河才基本被固定在开封,兰考,商丘、砀山、徐州、宿迁、淮阴一线,即今之明清故道,行水达300年。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又在河南兰阳(今兰考县境)铜瓦厢决口改道,再次摆回到北面,行经今河道,北流入渤海。最近一次是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蒋介石命令扒开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全河又向南流,沿贾鲁河、颍河、涡河入淮河。洪水漫流,灾民遍野。直到1947年堵复花园口后,黄河才回归北道,自山东垦利县入海。在周定王五年以来的2600多年的时间里,黄河下游河道经历了从北到南,又从南再到北的大循环摆动。其中决口、改道不计其数。大体上以孟津为顶点,在北抵天津、南界淮河的这样一个大三角洲上,都是黄河改道迁徙的范围参考资料:中国徐州网-彭城晚报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论行书,米芾和赵孟,谁更胜一筹?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米芾和赵孟的行书各有特色,米芾的“师法不古”、尚意、个性风格鲜明;赵孟的行书技艺与楷书的造诣不相上下,被人誉为“超宋迈唐、直接右军”,“法二王的集大成者”。追求鲜明个性的“尚意”还是提倡复古的“雅俗共赏”风格谁更胜一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米芾的书法特征:卑唐崇晋;实践上推陈出新,“师法不古”,根据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课文先写了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条理清

  • 书法典故:为什么说“颜筋柳骨”?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颜筋柳骨”语出范仲淹。说的是唐时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和柳公权。其二人书法皆已臻至巅峰,对后世书法的传承发展具有深远影响。颜真卿为人刚正,忠义节烈。其书法初时方中见圆,内藏筋劲,用笔雄浑,结构端庄。后师从于草圣张旭,得其笔法,刻苦精研,渐成“颜体”。此后十数年,历经"安史之乱",官运波折坎坷,人生体味愈

  • 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都追求雄强沉稳庄严之气,但却有明显差别,请谈谈具体差别在哪?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谢谢邀请!仅就浅显认识说一下自己的体会。一、首先唐代书法,是集历代书法精华之大成者。大楷书更是集魏、晋、南北朝(南北朝楷书世称“魏碑”)楷书之大成,进而继承、发展、完善为成熟的书体,是书法史上里程碑式的巨大贡献和成就,进而成为后世典范。自唐以后,楷书只是承袭了唐代余烈。颜、柳书法艺术的不同处:(一)

  • 赵孟和文征明,谁的书法更有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当然是赵孟!虽然都是王羲之的门徒,虽然都没有学成王书的六分,但是,再书法界能超过赵,文之人也是屈指可数了!说道赵孟与文征明的书法,还是赵孟要高于文征明甚多。首先我们谈书法的功力,文征明就远不如赵,赵孟的书法几乎没有败笔,而文征明的败笔就相对要多了,比如粗细变化上,比如笔力强弱上,文征明都不如赵。其次

  • 管道的《我侬词》让赵孟改变了纳妾的念头,你也被打动了吗?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我有一样东西要送给你,你把这军装脱了,别老让我觉得你是个首长。来,老李,帮我研墨……”田雨说完这句,抗日重剧《亮剑》里最为温情的一幕即将拉开新婚之夜,在台灯下,50多岁的李云龙研墨,20多岁的田雨挥毫,500年一遇的元代诗书画大家赵孟之妻管道的“代表作”《我侬词》,在时隔700多年后再次“复活”。

  • 你怎样评价“宋四家”之一的米芾书法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米芾的书法特点是:沉着痛快。米芾自称刷字,字字不同,实际上是他用笔手法丰富多变,他说:善书者只有一笔,他独有四面。所谓只有一笔:就是中锋行笔。所谓独有四面:就是笔毫从四面入纸,中锋、侧锋、藏锋、露锋都用(见下图)。如:殊、行二字(见下图)的运笔轨迹可以看出米芾用笔起伏摆动幅度之大,此即所谓“刷字。米

  • 米芾为什么大骂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等书家为“丑书”之祖?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观史明鉴见真谛,米芾多年在书法史里砂里淘金,大有收获,找到了书法的自信和自我,有“一揽众山小之感,有“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之明鉴,发现了书法之奥妙,懂得书法之巧门,观其唐欧体颜体柳体等名家名碑名帖,一脉相承,大致一样,其笔法,在魏晋碑帖里皆有,只是变化的节凑和频率有所不同,其汉字结体规律,基本一致,只是

  • 赵孟写字为何雅俗共赏?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感谢邀请:赵孟的字能够被历代多数书家所认可,被大众所接受,之所以雅俗共赏,主要从实用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来说。所说的雅就是他的艺术性,而说的“俗”就是其实用性了。在雅的方面。赵孟提倡复古晋唐时代优秀的书法成果。他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吸取了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褚遂良等大家的技法,形成自己的流动秀美、端

  • 米芾一辈子活得“得意”吗?他受过苦遭过罪吗?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要了解米芾一辈子是否活得“得意”、有无受过苦遭过罪的问题,我们首先必须要认识一个真实的米芾,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米芾(1051年1107年),北宋著名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湖北襄阳人,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一、米芾在书画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