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米芾是有宋以来至清灭亡,学习二王最入神的人吗?

米芾是有宋以来至清灭亡,学习二王最入神的人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978 更新时间:2024/2/16 4:25:54

若是说米芾是由宋以来至清结束,学习“二王”最入神的书法家,那么这说法就显的太绝对了,毕竟在米芾只是宋四家之一,其中的苏轼黄庭坚蔡襄三人也深受“二王”书法精髓,比如,黄庭坚的草书“草法纯熟、结字瑰奇、笔意纵横,章法错落流贯,气势雄伟苍浑”,这也是受王献之草书的影响,

还有就是被称之为“书坛盟主”的元代书法家赵孟,其书法中年专攻“二王”,深得《兰亭序》《洛神赋》之益,书风渐变为华美圆润、活脱潇洒,而且他还提出恢复“二王”的书法传统,自成一家,开创了实用性和伸缩性兼具的“赵体”,

综上所述的黄庭坚、赵孟学习“二王”也已经是出神入化了。当然了,米芾也不例外,只是不是最入神而已,多一个“最”字,意思就完全变了,对吧,米芾(10521108),字元章,号海岳外史,祖籍太原,后来迁居襄阳,因此又号米襄阳。米芾曾任书画学博士、礼部员外郎。

米芾书法颇重法度,恪守晋法,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深得“二王”笔意,于跌宕变幻中自成风规。行书《蜀素帖》又名《拟古诗帖》该帖共写了8首诗,共71行,658字,用笔俊迈、八面出锋、正侧藏露、曲尽变化、体态万千,体现了米芾“刷字”的特点,结体以欹侧为主,俯仰斜正,表现出动态的美感。由于蜀素不易受墨而屡现枯笔,以致通篇墨色有浓有淡,如渴骥奔泉,更觉精彩酣畅。所以与其说米芾是由宋至清结束,学习“二王”最入神的人,倒不如说米芾是学习“二王”最入神的书法家之一。

宋人尚意。

从米芾的书法作品来看,总体来说是得二王之笔法,得二王之神韵,但不能说米芾的书法是有宋以来,到清之灭亡这段时间内学习二王最入神的。应该说米芾在师法二王书法的同时,触入了自己的个性,之后自成一家。

上图为米芾书法作品(局部)

俗话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黄庭坚的书法里难道就没有二王神韵?苏轼和蔡襄的书法中难道就没有二王神韵?细观黄庭坚,苏轼和蔡襄的书法作品,里面都有王羲之和王献之书法的元素啊!评论一个书法家的书法,最好不要出现“最”字,“最”字一出,就到顶峰,到顶峰了,就该走下坡路了。即便是题主崇拜米芾的书法,亦应全面,客观,不夹带任何倾向性来作评价。米芾的书法在二王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书法风格,那么黄庭坚,苏轼和蔡襄的书法也是在二王的基础上各成一体的。

上图为米芾书法作品。

准确的说,米芾的书法只是得二王书法的皮毛而已。细观米芾的书法,其笔法、结字都是粗糙的,哪有二王书法精道啊!二王的书法无论是用笔还是结字,都是笔笔入法,字字入法,且神韵十足,二王的书法每一个点画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人们的认可,并经得起推敲,与之相比,米芾的书法就差远了。

上图为米芾书法作品。

上图为米芾书法作品(局部)

说明:本回答为小编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手打原创,抄袭必究!

米芾生活的历史时代是什么时候?

米芾[fú](1051-1107),自署姓名米或为芊,芾或为黻[fú]。北宋书法家、画家。山西太原人,祖籍安徽无为,迁居湖北襄阳,后曾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书画自成一家。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善诗,工书法,精鉴别。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宋四家之一。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因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又称“米襄阳”、“米南宫”。资料来源: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楷书四大家”中,赵孟对后世的影响最大,为何知名度却最低?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第一,这个观点并不准确,凡习楷书者,赵孟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存在。楷书四大家中,欧、颜、柳都是唐代人,唐楷乃楷法极则,物极必反,楷书至此也进入死胡同。赵孟是第一个把楷书写活的人,他潜心唐法,直承晋韵。第二,赵孟天分甚高,六体兼善,书画皆精,妙于音律,行书成就不压于楷书,绘画成就不压于书法,音乐水平不逊于

  • “行书第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为何如此珍贵?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谢邀。大家知道,王羲之以志气和平、不激不厉、闲雅遒劲、风规自远的书风,在东晋首创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个创新高峰。其代表作品《兰亭叙》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但令人扼腕的是其真迹已入昭陵,空留冯承素摹本传世,不能不说是中国书法的一大遗憾!距王羲之四百多年后,在大唐盛世,中国书法史上又一位伟大人物出现了,

  • 赵孟诗句“书法不传今已久”是说书法失传很久了么?你怎么看?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当然!书法的真谛失传了,所以书法的方向就偏斜了。赵孟试图找回,也试图扭转,可惜,自己的力量不够,赵孟影响的时代也不够久远,所以,元朝的书法经历了短暂的回光之后又跌入的深渊。书法的真谛在魏晋唐,尤其是晋,也可以理解成二王!不理解二王的书法就没有完全吃透书法,也难以理解书法的真谛。其实赵孟这句诗不是说书

  • 为何颜真卿的书法后世普及的少?而王羲之的书法却能代代相传并重视?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谢谢悟空官方邀请!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这是一个没有任何根据且不让人信服的提问。王羲之的书法多以草书和行书传世,而颜真卿的书法则是多以楷书和行书传世。书法的普及,学颜真卿楷书者甚多,特别是颜真卿的《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和《勤礼碑》,都是初学书法者的首选,怎么说后世普及颜真卿书法的少呢。这种

  • 书法大家赵孟为何一定要让书法崇尚复古,宗法晋唐?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艺术就像美妙的乐章,围绕着一个调式起伏波动!晋唐就是这个中心的调,围绕晋唐这个调起伏不大就是平淡,听得久了就会生厌,有个性的艺术人是绝对不会甘于平淡,所以不断地拔高,又被传统的势力不断地拉回来,然后又是拔高,又是拉回。这就是艺术的破,比如欧阳修提出的创新,创新就是对晋唐书法的破,打破晋唐书写自己的风

  • 学习了颜体楷书,想继续学习行草书,应该从哪位书法家的行草入手?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颜体是书法风格中一个大展示,学习了颜楷,不如直接学习颜真卿的行书,一般来说学谁的楷书就学谁的行书,是比较容易上手的,因你掌握了他的一些用笔规律和楷书的笔法笔墨技巧,如你又换写其他家的行书,总是又隔了一层。《祭侄文稿》拙朴苍劲,字的情性与书写者的情性相合,好比心心相印,必能更深地体会其中的妙处,从而接

  • 颜真卿的小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小时候,颜真卿家境不富裕,没办法他就用碗当做砚,一只刷子当做毛笔,碗里的黄泥浆就是墨,墙壁就是纸。等到墙上被他写满字的时候,就用清水把字迹冲掉,然后又重新写起来。日复一日,他的刻苦努力让他练就了一手好字。根据国家文物出镜管理规定,有一定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或比较稀见的外国文物图书。以上珍贵或重要文

  • 为什么有人对赵孟的书法略有微词?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后世对于赵孟的书法的评价不是略有微词,可以说批判的很彻底。宋代大书法家、大文豪苏东坡曾经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书法里用“雅”和“俗”来评价一个人的书法作品,说一个人的字有毛病可以,但是你要是说他的字俗,那就严重了,这个评价无异于判了一个不及格。有问题可以改,俗就无可救

  • 颜体书法高手有吗?想问问怎么才能学好《麻姑仙坛记》?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问题可能让人不爽!但还是告诉你一个学好麻姑秘诀:临帖,临帖,还是临帖!心摹手追,加以时日,其书成也!我是搞书法培训的,有几点建议给你!其实无论临那个帖道理是一样的!孙过庭有句话:察之尚精,拟之贵似!这句话的意思还是要准确临帖!但对普通初学者而言,观察力不够,掌控笔能力不够,就非常困难了!我的建议是:

  • 一个月前写的字和现在写的字,是否有进步?该如何改进?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根据我的常识和实践,提三点建议:一是不要用红笔写字。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中国文化内涵丰富,有许多约定俗成的规矩,比如,朱笔也就是红笔,一般是皇帝阅奏章用朱批,老师阅作业用红笔,再就是处决犯人用红笔勾划,一些道家符也用朱砂笔画。正常是白纸黑字,就是一些喜帖,也用红纸黑字。二是切记要选好帖,常临帖,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