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书法史上有“柳从颜出”之说,柳公权与颜真卿有师承关系吗?

书法史上有“柳从颜出”之说,柳公权与颜真卿有师承关系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421 更新时间:2023/12/28 8:30:43

有师承关系,审美的差,而各有不同。柳字相对刻板,颜字多有变化,灵活

柳公权书法却实有颜真卿书法的影子,一个推笔行笔,另一个是拉笔行笔,呈现出“柳骨颜筋书法之势,从入笔笔法上看,柳的切笔笔法特多,颜的切笔圆笔尖笔入笔较多,都是纯中锋用笔,柳颜书法与欧书法相比较,从笔法上讲,就是一个出锋角度不一样而己,三者几乎相仿相似,笔法的法都是同一个法则,汉字结体规律几乎相同,都是在同一自然法则下产生的书写体。总之,书法是有法的,书法是有规律的,是永恒的,不变的,这个永恒和不变,就是书法的法,书法的规律。

柳公权的书法作品有哪些?

《魏公先庙碑》《心经》《玄秘塔碑》《金刚经碑》《平西郡王李晟碑》等等,数不胜数了。

《玄秘塔碑》《神策军碑》《金刚经》《蒙昭帖》

《心经》《金刚经刻石》《冯宿碑》《十六日》

《伏审》《辱向帖》《玄秘塔碑》《柳书金刚经》《神策军碑》

你认为柳公权为什么能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柳公权为什么能成为书法大家?柳公权是唐宪宗元和初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穆宗即位召见。

穆宗问曰:“我于佛寺见卿笔迹,思之久矣。”足可证明,柳公权年轻就已经被皇帝所重。

穆宗尝问柳公权笔法何为尽善?,柳公权答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乃可为法。”

柳公权所说,可这样理解,学书应该端正态度,不可有旁骛。

柳公权初学王羲之书,书体之势,劲媚。后来其笔法出于颜真卿而加以遒劲丰润,自成一家。

《集古录》评说柳公权“高重碑字画锋力俱完,故特为佳。”

又云:柳公权摹书虽然失去原帖貌,而骨在也。

蔡襄说柳公权的《阴符经序》善藏笔锋,为柳书最精者。神气清健,无一点尘俗。

有诗云:

欧怪褚妍不自持,犹能半蹈古人规,公权丑怪恶礼祖,从兹古法荡无存。

可见出新意,必然受到当时人的不理解。

苏轼评价很高,云:柳少师书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一字百金,非虚语也。

可见柳公权在宋代已经非常被人崇拜了。尤其是楷书,更是大成。

宋濂云:“正书之擅名者,自魏钟繇而至宋,仅得四十四人,而唐柳公权实铮铮乎其间。”

到了唐宋以后,几乎所有书人无不赞美佩服,柳公权书,神采飞扬,而今也是难得书帖范本。

由此可见柳公权成为书法大家,名不虚。

柳公权的楷书能够称为唐代第一吗?为什么?

柳公权是唐代楷书三大家之一,和颜真卿、欧阳询是楷书史上的三座令人敬仰高峰,各有特色。

柳公权楷书《李晟碑》出自于欧阳询的《化度寺碑》,以此碑特征为基准,加以自由发挥的创作。有哪些差别?柳公权书《李晟碑》,碑主唐代名将李晟。立于唐文宗大和三年(839年)。高一丈四尺二寸,宽五尺八寸二分,三十四行,行六十一字。有棱有角、用笔果断有力。劲健工稳。灵动活泼。章法纵有行,横无列。结构特征和用笔特征和欧阳询的《化度寺》碑极为相似。得其精髓。不同之处感觉柳字更加方硬外肆,刀刻味重一些。欧字遒润内蓄。

以某一碑帖为基准,作自由发挥创作,大的精神相似。抓住用笔结构规律,每字从大小、粗细、轻重、方向、力度、角度等方面入手,改动一笔或二笔,做到神在形离。

欧阳询《化度寺碑》,(见下图)。唐贞观五年(631年)立。是欧阳询的楷书表作品之一。点画瘦硬遒劲,结构开张、方折险劲。静中有动,平正中有变化,险中有稳,主笔突出。南宋姜夔说:《化度》胜于《醴泉》,入于神品。″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仅供参考。)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书法没有第一,只是风格不同罢了。要问为什么?回答是:没有为什么!

柳公权的楷书可与世南、欧阳询、颜真卿的楷书比肩,他们四位书法家的楷书都写的很有特点,各有各的风格,都是传世的经典之作,都值得后人学习。

如果硬要把“唐四家”的楷书排出个一、二、三、四来,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也是很没意思的。

学书法,选择自己喜欢的碑帖临习就可以了,管它哪个是第一呢,只要是古人写的就可以。若把心思用在这些无聊的问题上,是无助于书法学习的。

柳公权的楷书线条瘦硬,骨力强劲,曾被古人称为“颜筋柳骨”。我小时候就是临摹的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后转入汉碑的学习。

有人说柳公权的楷书难学,其实不是那回事。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认真临帖,就没有学不好的碑帖。

以上为小编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就书法而言,米芾和苏轼谁技高一筹?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谢谢邀请!苏轼的水平在米芾之上,其笔力浑厚有入木三分之势,笔意非常接近书圣晚年所写《得示贴》,气势磅礴飘逸奔放,米芾的笔力略逊一筹,其书法气势如虹但缺乏沉稳之态!苏东坡和米芾谁技高一筹,单从技法这一个方面来看,我个人更推崇米芾。虽然苏东坡的书法在艺术的高度上可能超过米芾,这一点单看苏东坡的《黄州寒食

  • 赵孟楷书作品中最好的是哪几个?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感谢邀请:赵孟占我国四大楷书之一,他能从楷书鼎盛时的唐朝争得一席之地,确非易事。赵体楷书多为神品已经得到公认,当然,仁者见仁,个人的喜好有差别是难免的。但赵吴兴的字就是好,那是谁都不能否认的。我很喜欢赵赵大师的这样几个帖子。《杜甫秋兴八首》、《三门记》、《妙严寺记》、《真草千字文》、《寿春堂记》、《

  • 古代书法家谁的楷书可以作为教学范本?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说到古代书法家谁的楷书可以作为教学范本?估计大部分人都会想起“颜欧柳赵”楷书四大家,至于为什么呢?毫无疑问的肯定是他们的楷书水平高深又具有特色,而且“欧颜柳赵”的书法造诣也受古代其他书法名家的青睐,凡是任何一个谦卑又有眼界的书法爱好者都会以他们的书法作为学习范本,比如,颜真卿的“颜体”与柳公权的“柳

  • 黄河有多少年的悠久历史了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

    距今约6000-7000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经历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高度发展的仰韶文化时期。距今约4000-5000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继仰韶文化之后,经历父系氏族公社的龙山文化时期。龙山文化相当于古籍传说的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皇帝时代。历史由混沌步入朦胧。河流决口后放弃原来河床而另循新道称为改道,黄

  • 论行书,米芾和赵孟,谁更胜一筹?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米芾和赵孟的行书各有特色,米芾的“师法不古”、尚意、个性风格鲜明;赵孟的行书技艺与楷书的造诣不相上下,被人誉为“超宋迈唐、直接右军”,“法二王的集大成者”。追求鲜明个性的“尚意”还是提倡复古的“雅俗共赏”风格谁更胜一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米芾的书法特征:卑唐崇晋;实践上推陈出新,“师法不古”,根据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课文先写了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条理清

  • 书法典故:为什么说“颜筋柳骨”?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颜筋柳骨”语出范仲淹。说的是唐时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和柳公权。其二人书法皆已臻至巅峰,对后世书法的传承发展具有深远影响。颜真卿为人刚正,忠义节烈。其书法初时方中见圆,内藏筋劲,用笔雄浑,结构端庄。后师从于草圣张旭,得其笔法,刻苦精研,渐成“颜体”。此后十数年,历经"安史之乱",官运波折坎坷,人生体味愈

  • 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都追求雄强沉稳庄严之气,但却有明显差别,请谈谈具体差别在哪?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谢谢邀请!仅就浅显认识说一下自己的体会。一、首先唐代书法,是集历代书法精华之大成者。大楷书更是集魏、晋、南北朝(南北朝楷书世称“魏碑”)楷书之大成,进而继承、发展、完善为成熟的书体,是书法史上里程碑式的巨大贡献和成就,进而成为后世典范。自唐以后,楷书只是承袭了唐代余烈。颜、柳书法艺术的不同处:(一)

  • 赵孟和文征明,谁的书法更有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当然是赵孟!虽然都是王羲之的门徒,虽然都没有学成王书的六分,但是,再书法界能超过赵,文之人也是屈指可数了!说道赵孟与文征明的书法,还是赵孟要高于文征明甚多。首先我们谈书法的功力,文征明就远不如赵,赵孟的书法几乎没有败笔,而文征明的败笔就相对要多了,比如粗细变化上,比如笔力强弱上,文征明都不如赵。其次

  • 管道的《我侬词》让赵孟改变了纳妾的念头,你也被打动了吗?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我有一样东西要送给你,你把这军装脱了,别老让我觉得你是个首长。来,老李,帮我研墨……”田雨说完这句,抗日重剧《亮剑》里最为温情的一幕即将拉开新婚之夜,在台灯下,50多岁的李云龙研墨,20多岁的田雨挥毫,500年一遇的元代诗书画大家赵孟之妻管道的“代表作”《我侬词》,在时隔700多年后再次“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