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就书法而言,米芾和苏轼谁技高一筹?为什么?

就书法而言,米芾和苏轼谁技高一筹?为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265 更新时间:2024/2/25 12:55:29

谢谢邀请!苏轼的水平在米芾之上,其笔力浑厚有入木三分之势,笔意非常接近书圣晚年所写《得示贴》,气势磅礴飘逸奔放,米芾的笔力略逊一筹,其书法气势如虹但缺乏沉稳之态!

苏东坡和米芾谁技高一筹,单从技法这一个方面来看,我个人更推崇米芾。

虽然苏东坡的书法在艺术的高度上可能超过米芾,这一点单看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就可以看出,这幅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体现了书法里创作的最高境界,无意于佳乃佳,是书法和人生境界高度融合的代表作品,米芾的是没有一幅作品达到这个高度的。

苏东坡《黄州寒食帖》

但是,单从书法的技法来论,米芾肯定是整个宋朝首屈一指的,即使在后世,也鲜有人能够超过他。

这一点首先得益于米芾扎实的书法基础,米芾称自己早年的书法是“集古字”他善于学习古人书法,并且能够把古人的字写的惟妙惟肖,以至于别人看了分不清哪个是真迹哪个是他的临摹作品。

而他的这种学习古人的临摹训练,一直持续到40岁,掌握了真草篆隶行等五种书体的书写技法,如此深厚的技法积累,为他以后的变法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提供了基础,也使他的创新保持在一个技法高度上。

米芾《蜀素帖》

米芾能够学习魏晋,达到如此高度和苏东坡的点拨也分不开,米芾曾经拜访过苏东坡,苏东坡评价米芾书法“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并且建议米芾学习晋人,才有了后来米芾的突飞猛进。

米芾时间的“集古字”训练使他练就了深厚的技法功力,形成了自己风樯阵马、八面出锋、变化多端的书法艺术特点,他对于晋人二的学习,又使他的书法保持了较高的格调。

所以,但从技法来论,个人认为好胜苏东坡一筹。

你觉得呢?

欢迎留言评论。

直接看作品:

米芾《值雨帖》

苏东坡《渡海帖》

米芾《李太师帖》

米芾《丹阳米贵帖》

历史上哪些书法家生前颠沛流离穷困潦倒,死后被人追捧?

晚清著名书画家蒲华,与虚谷、吴昌硕、任伯年合称海派四杰。一生贫困潦倒,极不得志,吴昌硕题墓志铭:富于笔墨穷于命。″

他早年科举不顺,之后潜心研习书画,书法古朴苍劲,尤擅画竹,清新刚劲,挺拔俊秀。

蒲华家境贫寒,1863年,妻子病逝。那年他32岁,无子,孑然一身至老。

蒲华先后在太平县署,新河粮厅和海门海防同知府当幕僚,因不善官场应酬,遭到辞退,穷途无路,卖画为生,当时民生艰难,常常升斗不济。

1911年夏天,喝醉后回到其住处,不慎摔倒,因假牙落进喉管,气塞而去逝。之后丧事由好友吴昌硕料理。

蒲华书法学二王″,米芾。点画跳跃跌宕,线条如屈铁盘曲,用笔放笔直书,不计工拙,纵横流畅,粗犷雄健。结构有粗率之美,宽博恣肆,重欹侧,布局合理。章法追求动荡跌宕效果。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以上为蒲华先生书画作品。)

历史上生前颠沛流离穷困潦倒,死后被人追捧的书法家很多,不一枚举,历史原因社会阶层社会状态,个人秉性等综合原因使然。时过境迁社会变化被后来者追捧,是自然使然不足为奇,谢谢悟空邀请问题。

米芾书学“三趣”,带给我们怎样的书法示?

字米字的体会:米芾写的好,沉着、痛快,像骑马一样,进退自如。但学习他的人,不过学了他的字形和样式,其实他的字真正的好处是深得魏晋风度,所以风骨超逸。

你好,很高兴能够回答你的问题。其实这个艺术话题,还有一定的故事情和趣味性,当然米芾书学“三趣”本身也很给人以启迪与思考,特别是在书法学习方面,更是让人受益良多。我的看法是:

首先,我们来看看米芾,他能够在黄庭坚等“宋四家”中,在书法方面独领风骚。与他参透书法的真趣、雅趁、兴趣有着直接的关系,无论是哪种趣,肯定需要能够让写的人全情投入,让看的人审心悦目才对,这对于书法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否则就成信手涂鸦了。

其次,还有一个与他相关的故事,就是他学书三年不成的奇闻轶事了。然而经过一位书生的指点,他不敢在造价昂贵的纸下挥毫,为此要沉思三天三夜,结果写出的字就有了很大的进步,说明心领神会对于书法的重要性。

再次,就是达芬奇画蛋了。虽然他学的是绘画,但一样也有基本功。搞书法也是同样,没有厚实的基本功作为支撑,注定无法走得长久。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希望能够让你满意!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赵孟楷书作品中最好的是哪几个?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感谢邀请:赵孟占我国四大楷书之一,他能从楷书鼎盛时的唐朝争得一席之地,确非易事。赵体楷书多为神品已经得到公认,当然,仁者见仁,个人的喜好有差别是难免的。但赵吴兴的字就是好,那是谁都不能否认的。我很喜欢赵赵大师的这样几个帖子。《杜甫秋兴八首》、《三门记》、《妙严寺记》、《真草千字文》、《寿春堂记》、《

  • 古代书法家谁的楷书可以作为教学范本?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说到古代书法家谁的楷书可以作为教学范本?估计大部分人都会想起“颜欧柳赵”楷书四大家,至于为什么呢?毫无疑问的肯定是他们的楷书水平高深又具有特色,而且“欧颜柳赵”的书法造诣也受古代其他书法名家的青睐,凡是任何一个谦卑又有眼界的书法爱好者都会以他们的书法作为学习范本,比如,颜真卿的“颜体”与柳公权的“柳

  • 黄河有多少年的悠久历史了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

    距今约6000-7000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经历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高度发展的仰韶文化时期。距今约4000-5000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继仰韶文化之后,经历父系氏族公社的龙山文化时期。龙山文化相当于古籍传说的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皇帝时代。历史由混沌步入朦胧。河流决口后放弃原来河床而另循新道称为改道,黄

  • 论行书,米芾和赵孟,谁更胜一筹?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米芾和赵孟的行书各有特色,米芾的“师法不古”、尚意、个性风格鲜明;赵孟的行书技艺与楷书的造诣不相上下,被人誉为“超宋迈唐、直接右军”,“法二王的集大成者”。追求鲜明个性的“尚意”还是提倡复古的“雅俗共赏”风格谁更胜一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米芾的书法特征:卑唐崇晋;实践上推陈出新,“师法不古”,根据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课文先写了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条理清

  • 书法典故:为什么说“颜筋柳骨”?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颜筋柳骨”语出范仲淹。说的是唐时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和柳公权。其二人书法皆已臻至巅峰,对后世书法的传承发展具有深远影响。颜真卿为人刚正,忠义节烈。其书法初时方中见圆,内藏筋劲,用笔雄浑,结构端庄。后师从于草圣张旭,得其笔法,刻苦精研,渐成“颜体”。此后十数年,历经"安史之乱",官运波折坎坷,人生体味愈

  • 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都追求雄强沉稳庄严之气,但却有明显差别,请谈谈具体差别在哪?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谢谢邀请!仅就浅显认识说一下自己的体会。一、首先唐代书法,是集历代书法精华之大成者。大楷书更是集魏、晋、南北朝(南北朝楷书世称“魏碑”)楷书之大成,进而继承、发展、完善为成熟的书体,是书法史上里程碑式的巨大贡献和成就,进而成为后世典范。自唐以后,楷书只是承袭了唐代余烈。颜、柳书法艺术的不同处:(一)

  • 赵孟和文征明,谁的书法更有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当然是赵孟!虽然都是王羲之的门徒,虽然都没有学成王书的六分,但是,再书法界能超过赵,文之人也是屈指可数了!说道赵孟与文征明的书法,还是赵孟要高于文征明甚多。首先我们谈书法的功力,文征明就远不如赵,赵孟的书法几乎没有败笔,而文征明的败笔就相对要多了,比如粗细变化上,比如笔力强弱上,文征明都不如赵。其次

  • 管道的《我侬词》让赵孟改变了纳妾的念头,你也被打动了吗?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我有一样东西要送给你,你把这军装脱了,别老让我觉得你是个首长。来,老李,帮我研墨……”田雨说完这句,抗日重剧《亮剑》里最为温情的一幕即将拉开新婚之夜,在台灯下,50多岁的李云龙研墨,20多岁的田雨挥毫,500年一遇的元代诗书画大家赵孟之妻管道的“代表作”《我侬词》,在时隔700多年后再次“复活”。

  • 你怎样评价“宋四家”之一的米芾书法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米芾的书法特点是:沉着痛快。米芾自称刷字,字字不同,实际上是他用笔手法丰富多变,他说:善书者只有一笔,他独有四面。所谓只有一笔:就是中锋行笔。所谓独有四面:就是笔毫从四面入纸,中锋、侧锋、藏锋、露锋都用(见下图)。如:殊、行二字(见下图)的运笔轨迹可以看出米芾用笔起伏摆动幅度之大,此即所谓“刷字。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