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书法家谁的楷书可以作为教学范本?为什么?

古代书法家谁的楷书可以作为教学范本?为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284 更新时间:2024/1/24 18:27:06

说到古代书法家谁的楷书可以作为教学范本?估计大部分人都会想起“颜欧柳赵”楷书四大家,至于为什么呢?毫无疑问的肯定是他们的楷书水平高深又具有特色,而且“欧颜柳赵”的书法造诣也受古代其他书法名家的青睐,凡是任何一个谦卑又有眼界的书法爱好者都会以他们的书法作为学习范本,

比如,颜真卿的“颜体”与柳公权的“柳体”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美誉。其中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书,以大楷著称,他的楷书笔画横平竖直,中锋直笔的上下提按中力道凝聚,于点画间充满阳刚正气,结体宽博大度,字字严谨,颇具庙堂之气,

柳公权书法初学王羲之,后遍阅欧阳询、颜真卿等人的笔法体势,也以楷书著称。他所创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顿挫转折明确、遒媚得体,为“唐书尚法”的突出代表之一,极受时人珍赏,值得注意了,柳公权书法是集欧阳询、颜真卿的笔法体势,又开创了自己风格的“柳体”,所以书法精髓丰富饱满,

当然了,除了“欧颜柳赵”四大家之外,别的书法大家的楷书作品也可作为教学范本,比如,明代书家文徵明,诸体皆能,是自元初赵孟以来又一位全能的书家,而且小楷功力深厚,早年学习赵孟,后追晋唐,得力于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的“大楷”与文徵明的“小楷”作为现在教学范本是最合适的了,

我喜欢欧阳询和颜真卿。

柳体出自颜体,是真的吗?

感谢邀请。首先我说下我的结论,不太可能!

颜真卿柳公权,“颜筋柳骨”但凡学书法得没有不知道的,他们相差约七十岁,很可能都没有照过面,甚至有人说柳公权是颜真卿的隔代徒弟,但是没有半点史料记载过柳公权与颜真卿的后代有过交集。

历史不可能完全记录下世间所有事情,但是历史往往是靠推理推出真相的,但是那有前提叫合理逻辑。很抱歉,颜柳之间没有任何直接史料有合理逻辑可以推理出颜真卿有徒弟与柳公权有交集。

但是柳家有一位真正的二王笔法传人叫柳宗元,徐浩的徒孙,这是有明确史料记载的。另外整理史料也可以知道“韩愈、柳宗元在任高官时,柳公权是掌书记一类的抄字官”。

这段史料就有可能给了历史合理逻辑,信息量非常大:同朝为官,一个家族,一个大官一个小官,不可能没有交集,没有交集是绝对不符合中国家族文化的。网上有柳家族谱可寻,柳公权柳宗元是一个家族的同辈,那么柳宗元有没有可能直接将笔法传授给柳公权,或者家族其它人间接传授呢?也许有人不信,我发一个图给你们看一下,徐浩的《不空和尚碑》,柳宗元是徐浩徒孙这是没有疑问的,徐浩也是张旭徒弟,是颜真卿的师兄。

对比一下柳公权《玄秘塔》

我们主要看笔法,不要看字法,古代人玩书法,主要是笔法,字法自己悟,王家十几代传承没有出现一模一样字法的书法家就是最好的证明。

徐柳笔法近似度几乎达到七成,尤其是起收笔几乎一模一样。徐浩字法较柳公权更圆润,他们的行笔逻辑也几乎差不多,柳公权更刚一点也更外拓一点。可以大胆推测,柳公权笔法肯定有来头,而且徐浩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颜真卿。这里我也不贬低颜真卿,我自己学颜,但是在那个二王笔法为尊的时代,颜真卿真的不是顶级书法家,他忙打仗平战乱,有没有徒弟我都感到担心。但是徐浩肯定是收过几个徒弟的,且他当时的书法名气大于颜真卿,是当时顶级书法家一类的。如果柳公权学书法,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不可能去学习已故颜真卿碑文,要学也肯定是找二王在世的笔法传人,那么来源最容易的就是柳宗元或者他徒弟。古代师承关系非常严苛,得到像柳宗元这样的二王正统传人授法那是祖坟冒青烟的,八辈子福气的事,何况还是同一个祖宗呢?

所以我认为,柳公权的笔法传承来自柳公权这一脉更容易,更符合历史逻辑。突破点就是徐浩的《不空和尚碑》,笔法相似度很高。

不过徐浩的字法中庸许多,更靠近王羲之多一点。柳公权其实在笔法上的创新并不多,但是在字法的创新上确实是天才中的天才。可惜没有见到过柳宗元的楷书,如果有柳宗元楷书留史,这个就更容易看出端倪了。

但那些毕竟只是符合逻辑的推理,至少比毫无逻辑的学颜说更有说服力。但在目前看来,柳公权笔法是有二王影子的,外加很重的魏碑碑意在里面,至于他真正的师承没有直接证据。

颜先柳后,都唐代的大书法家,人们惯称颜筋柳骨,典型代表作颜体《多宝塔》、《勤礼碑》,柳体代表作《玄秘塔》,是人们临写范本碑帖。显然柳体出于颜体,是有事实和道理的,好多笔画,好多字形,好多书法法则,好多书法规律,累同相似。在比比欧体的《九成宫》,也同样有好多相似之处。在看看古人的书体和今人的书法体,也同样有共同之处,共同之法,共同之规律。就此说柳体出于颜体,道不如说:柳体、颜体、欧体、二王体、及整个中国书法史,出之于大自然法则,出之于大自然之规律。这个书法规律,这个书法法则,这个书法法度,是什么?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书法问题。笔者从几十年的书法经验里,己总结概括了,这条规律,这个书法的法,共分四个方面阐述说明,大约有十多万字的论文观点和认识,共大家参阅。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黄河有多少年的悠久历史了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

    距今约6000-7000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经历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高度发展的仰韶文化时期。距今约4000-5000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继仰韶文化之后,经历父系氏族公社的龙山文化时期。龙山文化相当于古籍传说的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皇帝时代。历史由混沌步入朦胧。河流决口后放弃原来河床而另循新道称为改道,黄

  • 论行书,米芾和赵孟,谁更胜一筹?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米芾和赵孟的行书各有特色,米芾的“师法不古”、尚意、个性风格鲜明;赵孟的行书技艺与楷书的造诣不相上下,被人誉为“超宋迈唐、直接右军”,“法二王的集大成者”。追求鲜明个性的“尚意”还是提倡复古的“雅俗共赏”风格谁更胜一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米芾的书法特征:卑唐崇晋;实践上推陈出新,“师法不古”,根据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课文先写了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条理清

  • 书法典故:为什么说“颜筋柳骨”?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颜筋柳骨”语出范仲淹。说的是唐时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和柳公权。其二人书法皆已臻至巅峰,对后世书法的传承发展具有深远影响。颜真卿为人刚正,忠义节烈。其书法初时方中见圆,内藏筋劲,用笔雄浑,结构端庄。后师从于草圣张旭,得其笔法,刻苦精研,渐成“颜体”。此后十数年,历经"安史之乱",官运波折坎坷,人生体味愈

  • 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都追求雄强沉稳庄严之气,但却有明显差别,请谈谈具体差别在哪?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谢谢邀请!仅就浅显认识说一下自己的体会。一、首先唐代书法,是集历代书法精华之大成者。大楷书更是集魏、晋、南北朝(南北朝楷书世称“魏碑”)楷书之大成,进而继承、发展、完善为成熟的书体,是书法史上里程碑式的巨大贡献和成就,进而成为后世典范。自唐以后,楷书只是承袭了唐代余烈。颜、柳书法艺术的不同处:(一)

  • 赵孟和文征明,谁的书法更有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当然是赵孟!虽然都是王羲之的门徒,虽然都没有学成王书的六分,但是,再书法界能超过赵,文之人也是屈指可数了!说道赵孟与文征明的书法,还是赵孟要高于文征明甚多。首先我们谈书法的功力,文征明就远不如赵,赵孟的书法几乎没有败笔,而文征明的败笔就相对要多了,比如粗细变化上,比如笔力强弱上,文征明都不如赵。其次

  • 管道的《我侬词》让赵孟改变了纳妾的念头,你也被打动了吗?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我有一样东西要送给你,你把这军装脱了,别老让我觉得你是个首长。来,老李,帮我研墨……”田雨说完这句,抗日重剧《亮剑》里最为温情的一幕即将拉开新婚之夜,在台灯下,50多岁的李云龙研墨,20多岁的田雨挥毫,500年一遇的元代诗书画大家赵孟之妻管道的“代表作”《我侬词》,在时隔700多年后再次“复活”。

  • 你怎样评价“宋四家”之一的米芾书法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米芾的书法特点是:沉着痛快。米芾自称刷字,字字不同,实际上是他用笔手法丰富多变,他说:善书者只有一笔,他独有四面。所谓只有一笔:就是中锋行笔。所谓独有四面:就是笔毫从四面入纸,中锋、侧锋、藏锋、露锋都用(见下图)。如:殊、行二字(见下图)的运笔轨迹可以看出米芾用笔起伏摆动幅度之大,此即所谓“刷字。米

  • 米芾为什么大骂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等书家为“丑书”之祖?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观史明鉴见真谛,米芾多年在书法史里砂里淘金,大有收获,找到了书法的自信和自我,有“一揽众山小之感,有“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之明鉴,发现了书法之奥妙,懂得书法之巧门,观其唐欧体颜体柳体等名家名碑名帖,一脉相承,大致一样,其笔法,在魏晋碑帖里皆有,只是变化的节凑和频率有所不同,其汉字结体规律,基本一致,只是

  • 赵孟写字为何雅俗共赏?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感谢邀请:赵孟的字能够被历代多数书家所认可,被大众所接受,之所以雅俗共赏,主要从实用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来说。所说的雅就是他的艺术性,而说的“俗”就是其实用性了。在雅的方面。赵孟提倡复古晋唐时代优秀的书法成果。他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吸取了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褚遂良等大家的技法,形成自己的流动秀美、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