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楷书四大家”中,赵孟对后世的影响最大,为何知名度却最低?

“楷书四大家”中,赵孟对后世的影响最大,为何知名度却最低?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534 更新时间:2024/2/25 13:13:40

第一,这个观点并不准确,凡习楷书者,赵孟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存在。楷书四大家中,欧、颜、柳都是唐代人,唐楷乃楷法极则,物极必反,楷书至此也进入死胡同。赵孟是第一个把楷书写活的人,他潜心唐法,直承晋韵。第二,赵孟天分甚高,六体兼善,书画皆精,妙于音律,行书成就不压于楷书,绘画成就不压于书法,音乐水平不逊于书画,书名被画名所掩。第三,赵孟以赵宋的宗室身份而出仕元朝,官至一品,在不同时期,难免会被视为缺乏气节,比之于颜真卿这样的忠臣烈士,自然不被看好!

实际的情况并不是题主所说的这样的,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他的的知名度是一样的,凡是做到楷书四大家的都知道赵孟,而那些不知道,没有听说过“楷书四大家”的人,不仅赵孟,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这三家他同样也没有听说过,基本上是可以这么说的,既然四大家能后排列在一起,其知名度应该是相当的。

论对于后世的影响,题主认为赵孟对于后世影响最大,我并不这么认为,赵孟的书法虽然写的漂亮,受到大众的喜欢,但是他的书法作品对于后世的影响力上却不及欧阳询和颜真卿。颜体和欧体这两种楷书气息纯正,非常适合初学,成为初学书法必练的字体,影响力上会更大一些。

历史上有两个朝代非常喜欢欧体和颜体,宋朝的“宋四家”几乎都联系颜真卿的书法,清朝由于科举制度的原因,也是喜欢颜体和欧体,到了民国时期,虽然很多人开始主攻魏碑,但是仍然出现了很多颜体书法大家,比如谭延。

所以说,题主的提问是不准确的,有偷换概念的嫌疑,楷书四大家中,赵体的知名度和其它书体相比基本一样,而颜体和欧体则影响力更大一些。

为什么现在学习赵孟书法的人这么少?

学赵孟书法的人大有人在,怎么能说少呢?

赵孟的书法功力深厚,字体毓秀多姿,端庄大方!其书法相对来说也比较容易入手,所以说学赵孟书法的人大有人在!

然而,赵孟的书法艺术性确实不甚高,其主要表现在字体的结构突破不大,其章法与墨法上也存在过于保守的弊端。当然这种弊端只是相对于王颜这样的书法巅峰人物而言。

对于书法人来说,初学不宜学赵孟,因为怕学其堕入软弱。高端也不宜再深入学习,因其艺术性确实不甚高!唯有中端的学书者可以做承上下,虽然如此,在承上启下的书法家中也是无人可及的人物!

你的说法很正确,最接近王羲之的肯定是赵孟。但我不觉得学赵孟的很少。

赵孟是书法史上第三次变革的旗手。宋代的尚意书法,过于强调性情而忽视法度,到南宋时终因技法单调而江河日下。

此时赵孟高举复古大旗,跳过唐宋而直接取法魏晋,重新创造了书法的辉煌。

赵孟直接取法二王,并且降低了王字的难度。当然,后世以乾隆为代表的书家,曲解了赵字,并将其发展成馆阁体,这已偏离了赵孟。

不管怎样说,赵孟无疑开创了元明清书法的一片天。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有人问我,我的赵孟的字怎么写的这么好,我说我学的王羲之,你觉得呢?

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如果你不说你学的王羲之,我也认为你学的是赵孟。

其实,这也属于正常的现象,赵孟的书法就是学自王羲之,但是,因为赵孟没有完全学成王羲之,所以被世人称之为简化了的王羲之。

仔细看呢!你确实是学王羲之。但是,你对方笔的理解与赵孟有相似的地方,没有了方笔,而且越得还很好,也就被理解成了王羲之。

你的字确象赵字多些,其实赵字更与现代审美相吻合。虽赵孟也从王那里脱胎而出,但赵字形体比王字略为扁平,横向比王字舒展。

我也是学圣教,也学赵,我说一下我的感受,学习圣教,从入帖开始就孜孜不倦地临习,经过很长时间还是很难把握其变化和神韵,反正是相隔一段时间去临就有不一样的感受,其神韵较难把握,而赵体容易把握,而且不能长期临习,容易圆滑。王字飘逸,高雅,但易走入收敛,舒展度不够的歧路,为了改正这一毛病我也临一下赵体,使字变得灵动、舒展,我总觉得圣教更有韵味。但创作作品时免不了会有赵字的意味,可能是一路的源故。

书友的字灵动、舒展,如字形写扁平些,也就不怪人们说你是赵字了。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行书第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为何如此珍贵?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谢邀。大家知道,王羲之以志气和平、不激不厉、闲雅遒劲、风规自远的书风,在东晋首创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个创新高峰。其代表作品《兰亭叙》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但令人扼腕的是其真迹已入昭陵,空留冯承素摹本传世,不能不说是中国书法的一大遗憾!距王羲之四百多年后,在大唐盛世,中国书法史上又一位伟大人物出现了,

  • 赵孟诗句“书法不传今已久”是说书法失传很久了么?你怎么看?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当然!书法的真谛失传了,所以书法的方向就偏斜了。赵孟试图找回,也试图扭转,可惜,自己的力量不够,赵孟影响的时代也不够久远,所以,元朝的书法经历了短暂的回光之后又跌入的深渊。书法的真谛在魏晋唐,尤其是晋,也可以理解成二王!不理解二王的书法就没有完全吃透书法,也难以理解书法的真谛。其实赵孟这句诗不是说书

  • 为何颜真卿的书法后世普及的少?而王羲之的书法却能代代相传并重视?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谢谢悟空官方邀请!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这是一个没有任何根据且不让人信服的提问。王羲之的书法多以草书和行书传世,而颜真卿的书法则是多以楷书和行书传世。书法的普及,学颜真卿楷书者甚多,特别是颜真卿的《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和《勤礼碑》,都是初学书法者的首选,怎么说后世普及颜真卿书法的少呢。这种

  • 书法大家赵孟为何一定要让书法崇尚复古,宗法晋唐?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艺术就像美妙的乐章,围绕着一个调式起伏波动!晋唐就是这个中心的调,围绕晋唐这个调起伏不大就是平淡,听得久了就会生厌,有个性的艺术人是绝对不会甘于平淡,所以不断地拔高,又被传统的势力不断地拉回来,然后又是拔高,又是拉回。这就是艺术的破,比如欧阳修提出的创新,创新就是对晋唐书法的破,打破晋唐书写自己的风

  • 学习了颜体楷书,想继续学习行草书,应该从哪位书法家的行草入手?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颜体是书法风格中一个大展示,学习了颜楷,不如直接学习颜真卿的行书,一般来说学谁的楷书就学谁的行书,是比较容易上手的,因你掌握了他的一些用笔规律和楷书的笔法笔墨技巧,如你又换写其他家的行书,总是又隔了一层。《祭侄文稿》拙朴苍劲,字的情性与书写者的情性相合,好比心心相印,必能更深地体会其中的妙处,从而接

  • 颜真卿的小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小时候,颜真卿家境不富裕,没办法他就用碗当做砚,一只刷子当做毛笔,碗里的黄泥浆就是墨,墙壁就是纸。等到墙上被他写满字的时候,就用清水把字迹冲掉,然后又重新写起来。日复一日,他的刻苦努力让他练就了一手好字。根据国家文物出镜管理规定,有一定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或比较稀见的外国文物图书。以上珍贵或重要文

  • 为什么有人对赵孟的书法略有微词?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后世对于赵孟的书法的评价不是略有微词,可以说批判的很彻底。宋代大书法家、大文豪苏东坡曾经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书法里用“雅”和“俗”来评价一个人的书法作品,说一个人的字有毛病可以,但是你要是说他的字俗,那就严重了,这个评价无异于判了一个不及格。有问题可以改,俗就无可救

  • 颜体书法高手有吗?想问问怎么才能学好《麻姑仙坛记》?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问题可能让人不爽!但还是告诉你一个学好麻姑秘诀:临帖,临帖,还是临帖!心摹手追,加以时日,其书成也!我是搞书法培训的,有几点建议给你!其实无论临那个帖道理是一样的!孙过庭有句话:察之尚精,拟之贵似!这句话的意思还是要准确临帖!但对普通初学者而言,观察力不够,掌控笔能力不够,就非常困难了!我的建议是:

  • 一个月前写的字和现在写的字,是否有进步?该如何改进?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根据我的常识和实践,提三点建议:一是不要用红笔写字。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中国文化内涵丰富,有许多约定俗成的规矩,比如,朱笔也就是红笔,一般是皇帝阅奏章用朱批,老师阅作业用红笔,再就是处决犯人用红笔勾划,一些道家符也用朱砂笔画。正常是白纸黑字,就是一些喜帖,也用红纸黑字。二是切记要选好帖,常临帖,最

  • 王献之的书法创新精神是否高于其父王羲之?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问,王献之的书法是否高过其父……?答一一各有千秋。王献之,王羲之第七子。简文帝婿。历任秘书郎,丞,吴兴太守,中书令等职。人称王大令。善丹青,攻书,以行草见长。幼学于父,行草别创新法。用笔外拓(开朗),俊迈而有逸气。受当朝人追捧。下图分别是王献之的(鸭头丸)法帖和其父王羲之的(雨后)法帖,可以作为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