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地名变迁话沧桑

地名变迁话沧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394 更新时间:2024/1/18 13:13:11

乡下的许多旧时地名,譬如香山、镇平、长乐、新安、归善、程江,知道的人越来越少了。这些地方,即是现在的中山、平远、五华、宝安、惠阳、梅县。

在香港也一样,许多地名的变迁都有故事,折射的是历史沧桑。譬如港岛九龙的大多数地名,由英国人以英军将领、政治人物命名,或直接从大不列颠的地方名移植而来,再音译成中。从地名已可窥见香港的百年殖民史。

地名除了因地缘政治或历史事件而更改,也会因为地理与气候特征、改朝换代、风物民俗的变迁而改变。

举一例,元朝时期编撰的《南海志》标注香港地名,今人看了也不知身处方,譬如大步海如今叫吐露港;青螺角、荔枝庄即是现在的赤门海峡;元朗在古时称为横洲。大屿山叫大奚山。清朝时,官府禁止原居民在锦山斩树及建屋,故名禁山,后来才改称锦山。

从前,九龙半岛一片荒芜,油尖旺一点也不旺。因为缺乏平原,不适合农耕,所以人烟稀薄。人丁相对多的是旺角村。原名芒角,因种满芒草而名,及后被称为望角,商贾云集热闹起来了,才唤之旺角。

改名,有些是因应时代发展和乡村市镇化。聚居了众多西人的愉景湾,昔日叫大白湾。多年前给发展商看中,发展成今天的度假式社区,但大白湾这个名称,几近被遗忘了。附近有个地方叫阴澳,兴建迪斯尼乐园之后,作为主题公园的门户,阴澳这名字自然欠佳,已改名为欣澳,老虎巖原址兴建徙置区,定名乐富,取其「安乐富足」之意。

另有一种情况,当一些基建工程、交通路线出现,地名与位置偏离导致「今时不同往日」。例如港铁出现前,荔枝角站是以前的长沙湾,美孚站才是人们熟知的荔枝角;铜锣湾不在时代广场一带,而是现时的天后。

新界乡郊由于开发的地方较少,乡村和山脉的名字没太大变化,许多古地名沿用至今。但也有一些不明原因,说变也就变了。譬如沙田这个地方,历史上一直称为沥源。自从九广铁路在沙田村设站并以村命名。沙田就从一个村名变成整个区的称呼。和沙田沥源例子相似的还有黄大仙。该区的总称一直叫竹园,按理说这名雅俗共赏,但不知何故却消失了,现在整个区称为黄大仙。

在拓植及农耕的岁月,客家人聚居的山地,叫的名字往往与农务和乡村风物有关,且随意性很大。从香港乘车返笔者的家乡梅州,一路上能见许多难听的地名,瘦狗岭、打狗窝、鬼叫岭、牛屎㘭,等等。今人听起来甚至会觉得不雅,故而置换顺耳一些谐音或近音字。香港较为人熟悉的例子,咸田改为蓝田,马尿水改为马料水,大尾笃改为大美督。

这类例子枚不胜举。现在称为九华径的地方,以前叫狗爬径,因位于陡峭山上,人与野狗上山皆似爬行,故名狗爬径。清水湾半岛西岸分为上流湾及下流湾,但下流湾寓意「怪怪吔」,现在已叫田下湾了。牛池湾以前叫牛尿湾,昔日是放牛的地方。自从香港政府建了「老牌公屋」并取了一个充满阳光和希望的名字叫「彩虹邨」,牛池湾作为地名也可能湮没在历史的尘烟中。

在香港因不吉利而改名的地方不少。如吊颈岭改为调景岭,扫墓坪改为秀茂坪。现在的大贵湾,原来有个挺吓人的名字叫大鬼湾。五桂山,以前叫五鬼山。

物是人非,时移境迁。地名改得好坏,见仁见智,笔者无从置喙。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地名变迁,承载着丰厚的人文历史,所以记述下来很有必要。今人都知道荃湾深井烧鹅好味道,但当地客家村清快塘原名青蝈塘,知道的人有几许?万宜水库是香港人周末远足最好的去处之一,但有多少人会留意,水底下有一个薪火相传了三百多年的客家村,名字叫烂泥湾。如今,名字与村庄都沈埋水底。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林村乡溯源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百科

    上星期写了一篇《许愿树的前世今生》,反应热烈,已移居英国的村民DavidLam甚至为文章提出一些订正,令笔者感动之余,如履薄冰。有读者来信问林村乡既是客家聚居地,能否阐述其源流,以支持此一说法。林村乡总共有二十六条村,要是每个村都溯源,真是“一匹布咁长”,亦可能“闷到抽筋”。笔者查阅了乡议局、乡公所

  • 许愿树的前世今生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百科

    林村许愿树,是香港市民在春节假期的打卡点,多年来人流畅旺,今年将无缘投宝牒许下新年神愿。至于善信可否在人流管制下参拜庙宇,现时暂未知安排。很多人不知道,林村并不只是一个村。全称林村乡,共有二十六个村庄组成。原住民绝大多数是从粤东、闽西迁徙而来的客家人。虽然地名「姓林」,但乡民并非以林姓为最多,而是锺

  • 客家从何处来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百科

    最近在《思考香港》发表了一篇题为「从深山奔向大江大海」的文章,简单介绍了客家人从中原南迁的源流。笔者随后收到一些海外乡亲来函追问,南迁的汉族民系有许多分支,「客家」的身份认同、称谓及相关研究何时确立?这是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也是众多海内外学者仍在考究的课题。笔者尝试通过所阅览过的一些资料作答,抛砖

  • 沉没在水底的三百年客家村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百科

    万宜是香港最大的水库,储水量600亿加仑。东坝游人如织,笔者迎风伫立,却不胜慨叹。这里当年叫官门海峡,围堤筑坝之前,有十多个原始村落,包括烂泥湾村、沙咀村,如今沉埋水底。烂泥湾村有长逾三百年的历史,村内住有50多户人家,大约四百名客家人,以农业和渔业维生。1965年,香港政府计划在西贡官门水道兴建万

  • 圆墩古村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百科

    一大早赶到荃湾青龙头,村长锺天养先生已在村边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茶餐厅等候了。此次访谈也是一次实地考察,由邻村的傅天宋师傅作陪。早就听说青龙头有三个客家村,座落在荃湾最西端。笔者研究客家文化逾二十年,却是第一次上山寻访圆墩古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该村建于十八世纪,高峰时有300多位村民,祖祖辈辈靠

  • 加勒比海彼岸的客家部落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百科

    上星期写了“一本客家字典的跨国故事”一文,提及客家辞典作者陈志明从广东移居南美的苏里南,再落户欧陆的荷兰。笔者收到海内外客家乡亲的大量反馈,其中有不少人惊叹客家人在全球五大洲四大洋“叭叭走”的能力,并问笔者能否介绍客家人在加勒比海落地生根的情况。笔者为此与苏里南中华会馆会长、《中华日报》前社长李学雄

  • 一本客家辞典的跨国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百科

    说到辞典,很容易想到新华字典、康熙字典、牛津字典、英汉辞典,等等,但没有人会想到客家辞典。前几年一位荷兰华侨编撰的客家辞典,备受全球客家部落的欢迎,问世至今印了三版均告售罄。笔者最近在社交媒体圈看到现第四版正准备印刷中,第一时间询问欧洲荷比卢崇正总会张挺宏会长,希望尽早订购以免向隅。其实,笔者是急人

  • 客家山歌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百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王东教授给笔者寄来《客家山歌大典》,分上下卷,收集了粤、赣、闽、台、南洋及海外的客家山歌逾万首,内容翔实丰富。山歌是客家人文历史的写照。一本在手,对客家族群的文化源流、习俗与传统,已足以窥一斑见全豹。2017年王东教授为笔者拙着写序。王东博士虽不是客家人,却对《客家学导论》作者,发

  • 隐世客家村--蛤塘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百科

    这是一个隐世客家村,位于西贡船湾之东北山地,无马路无公共交通工具,但有水陆两路可达。走水路要在沙田马料水码头搭一个半小时渡轮,在荔枝窝下船之后翻越几个山坳;走陆路从大埔搭的士去乌蛟腾,再行两小时山路翻过吊灯笼,抵达蛤塘村。蛤塘在人丁最兴旺时期也不过百余名村民,每家都养猪养鸡、种稻和果树。但从上世纪七

  • 客家文化节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百科

    新界石门上周末有一个“客家文化节”,由1926年成立的乡议局举办。据说该活动由申请到开办超过一年,准备时间不可谓不充分,但可以提升的空间很大,毕竟这是乡议局的首办。陈嘉敏校长是今次客家文化节的操盘手。她是青衣岛的客家原住民,从加拿大学成返港一直扎根社区,早在1988年已成为葵青区第一位女性区议员,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