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三国时期的科技发展,三国发明的食物

三国时期的科技发展,三国发明的食物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36 更新时间:2024/2/2 16:24:02

现代大部分人对古人总有一种优越感,认为古代落后,只要有更先进的东西,就把他们当旅行者取笑。其实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以三国时期为例,他们在科技各方面都取得了成就。

三国是一个动荡的时期,人民贫穷,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在工具发明、数学、天文、地理、医学等方面都有成就。

制作工具马军,擅长机械应用,增加产量,制作迷失向导车,赢得了“天下名巧”的美誉。他改进了汉代的织布机,使花纹立体,堪比蜀锦。汉末改进了毕兰的龙骨车,发明了龙骨水车,灌溉更高的农田。一些梯田仍在使用。他还把投石车改造成旋转式投石车,提高投掷量和速度。

交通工具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方便在山间栈道上运输。其结构在历代文献中有所不同,学者一般认定为独轮车和四轮车,但没有明确的答案。他发明了可以连续发射十支箭的弩,也被称为“荣源”。此外,据说源于诸葛亮设计的用来传递信号的孔明灯笼是公认的热气球的鼻祖。据《后汉书·纪元》记载,诸葛亮还最早制作了长枪的雏形,逐渐取代了长矛。

数学刘徽是三国时期的数学家。他从小对数学感兴趣,学习了中国古代数学经典《九章算术》。曹魏景元四年(263),写了九章算术笔记,加上自己的注解,很好理解。之后,刘徽撰写了《九章算术笔记》第十卷,即《重差》(以下简称《岛算》),使中国的测量学达到了顶峰。

天文地理在其他技术和天文学方面,有担任孙武的陈卓和西晋太史令。他收集各派资料,完善了中国的星官制度,绘制了星图,为后人所用。裴秀的“地图六体”在中国地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裴秀仔细研究了古代的地理资料,比较了古代与当时的山川、河流、池塘沼泽、领土边界、行政区域的变化,也研究了古代城乡聚落和水陆交通的变化。他用绘制六个天体的科学方法编制了18幅龚宇区域地图。

兵器濮院擅长锻造铁链。他在顾颉(今陕西省眉县西南)给诸葛亮做刀。它的刀可以劈开一个装满铁珠的竹筒,被称为魔刀。因为孙吴地处江南,水路发达,造船技术发达。它的战舰有的上下五层,有的可以容纳3000名士兵。韩曙井盐丰富,利用当地天然气制盐,提高了产能。

医学研究华佗,又名方,乔县人。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擅长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大师”、“外科鼻祖华佗画像塑像集(20件)”。精通内科、妇科、儿科和针灸,尤其擅长外科。他用“麻沸散”使病人麻醉后进行剖腹手术,这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全麻手术治疗记录。

并模仿虎、鹿、熊、猿、鸟等动物的动态创作称为“五禽戏”,教人强身健体。后来因为拒绝接受曹操征召而被杀,医书《青囊书》丢失。今天在亳州有一座华佗庙的遗迹。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政治的基本特点,三国时的政治制度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魏蜀吴是如何发展政治的,三国政治介绍

    三国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割据时期,其情况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朝代来概括,而应该从三个方面来介绍。三国时期的政治局势将由魏、蜀、吴来介绍。曹魏随着曹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统一北方,实行屯田和调租,北方社会趋于稳定,生产力逐渐恢复。政府修路兴修水利,方便了交通运输。在恢复的冶铁业中,排水得到

  • 三国时的各州疆域地图,三国疆土是怎么划分的?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魏蜀吴分别占领哪里,三国疆域划分

    三国是中国汉晋之间的一个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吴栋三个政权。由于割据割据,三国时期的边界也是按国家划分的。220年,汉朝丞相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汉朝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旭日东升,建都建业,封吴,史称。190年,汉朝中央集权崩溃,各

  • 西晋哲学家,西晋玄学的发展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西晋玄学有何特点,西晋玄学的发展

    魏晋玄学虽然号称学老子,但只强调“生于虚无”,以至于道家生于虚无而不生于自然,即道家先于自然而存在。所以玄学属于唯心主义的范畴,是一种变质的道家学说。王戎和王衍是西晋玄言派的领袖人物。他们的论点毫无根据,整个士族在虚无的影响下过着颓废的生活。裴頠写了《论存在的崇拜》,主张儒家礼仪,反对虚无和放荡。王

  • 司马炎为什么选国号为晋国,司马炎为什么取国号为晋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司马家为什么国号是晋,司马家选国号为晋的原因

    咸熙二年十二月(266年2月8日),曹魏皇帝曹桓禅位于,改元初,为晋武帝。曹魏灭亡,西晋开始。在此之前,司马昭已经出兵灭了蜀汉,所以在蜀汉和曹魏相继灭亡之后,魏蜀吴和中国的三足鼎立实际上就不复存在了。对司马燕来说,他建立的西晋之所以以“晋”为国号,主要是因为被曹魏封为晋公、晋王,建立了“晋国”。甘露

  • 西晋时期佛教的发展历程,两晋时期佛教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佛教在西晋的发展,西晋佛教的特点

    西晋佛教的传播主要是以经书的翻译为基础的。从事译经的有十二位国内外知名的萨满和优婆塞。其中最突出的是朱法虎。他原是月氏,世代居住在敦煌郡(今甘肃省敦煌县)。此外,还有洛阳的安法钦、法立、法举,陈留(今河南省陈留县)的罗刹、朱淑兰,广州的罗知,关中(今陕西省)的罗源、聂承元、聂道真、法度、若言等。他们

  • 西晋时期中原人口南迁的原因及规模,西晋人口迁徙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西晋人口南迁,西晋人口数量

    据史料记载,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有245万户1616.386万人,太康三年(公元282年)有377万户约2476.89万人,均远高于三国末年的767万人。显然,这不仅是因为战争的结束,也是因为剥削的减少和户籍的恢复。但近代学者考虑到卜曲、佃户、奴婢、军户、工匠、乐户、异族移民等绝大部分人都没

  • 西晋分封诸王对中央的危害,西晋分封诸王威胁王权的材料题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西晋分封多少王,西晋分封二十七王

    曹爽执政的时候就有人指出,宗室君王如果不分封,可能会把政权转给别人。后来司马氏家族轻而易举地夺取了曹魏政权,在统治阶级中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魏元年(公元264年),司马昭掌朝政时,尚书仆射裴秀奏五等爵位制,分为男、男、男、男、郡、郡、国、国、国、国、国、国、国、国、国、国、男五等。都被授勋,司马的党羽

  • 西晋贵族的腐朽生活造成了什么影响,西晋贵族斗富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西晋时期谁和谁斗富,西晋王恺石崇斗富

    西晋时期,洛阳贵族奢靡,许多富人和官僚经常聚在一起攀比,争权夺利。尽管金朝皇帝司马燕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仍不足以遏制朝鲜的奢靡之风。此外,司马燕是一个贪婪的人。为了扩大国库,司马燕甚至公开出卖官员和头衔。一时间,“骄奢之心,始于其时。”当时洛阳有三大富豪,分别是杨殷、王锴和石崇。其中,王锴和尤杨是司马

  • 西晋的奢侈之风,西晋贵族的奢侈表现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西晋奢靡之风,西晋奢靡饮食

    中国古代一直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封建社会,西晋也不例外。同时,西晋时期还没有形成相对系统有效的人才选拔体系。此时的九品中正制限制有才能的子弟进入管理层,重要官职由士绅担任,最终形成了“上品无贫,下品无权”的局面。《搜神记》有一个问题,不是说没有系统的人才选拔制度,社会的运行就不会像唐宋那样繁荣,而是西

  • 西晋士族奢侈生活,西晋的奢侈之风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西晋奢靡之风为何如此兴盛,三国两晋历史

    西晋在历史上是一个比较短暂的朝代,但在空之前奢靡之风盛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门阀制度,成为西晋特有的历史现象。九品郑智制度给了他们最优越的政治地位,阻碍了穷弟子的升迁,加剧了贫富分化。在选官制度中,重要官职由贵族家庭把持,造成“上品无贫”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美国研究者范布伦《论有闲阶级》中对有闲阶级的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