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秦朝的刑罚体系与刑法适用制度,秦朝时的刑法

秦朝的刑罚体系与刑法适用制度,秦朝时的刑法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215 更新时间:2023/12/11 22:45:54

秦朝一直处于战争状态,也是战时法治。对日常生活的规定难以想象,略显出格。等待你的是各种惩罚。如果你事先对此没有详细的了解,那简直是寸步难行。

不要随意玩乐。商鞅认为骄奢淫逸会使人丧失斗志,所以秦朝禁止普通百姓听歌、吃肉、穿华丽的衣服,甚至穿丝绸鞋上街。

如果你倒垃圾,你的脸上会有纹身。据传秦代有一条规定“向道上撒灰者,当以为耻”。为了城市的清洁,如果你把骨灰倒在街上,你会被纹在脸上。但据考证,这一规定早在殷商时期就已存在。

偷一块钱要劳教。“别拿针线”可不是闹着玩的。秦朝对个人财产的保护被强调到了令人惊讶的程度。即使你偷了只值一块钱的桑叶,你也会被判30天的劳役。

如果报道不实,你应该“坐以待毙”。就像现代社会不能随便报警一样,如果你举报了某人杀人,实际上对方并没有,那么政府会按照因杀人罪的处罚来处理你。这是为了防止诬告成为常见的、错误的好人。

不接受匿名信。你看你邻居不顺眼,也不可能靠告密把他拉下马,因为政府里任何人都不准拆匿名信,只能第一时间烧掉;如果碰巧被抓到发匿名信,不管内容是否真实,都会受到处罚,这也是为了防止诬告。

打架是要受惩罚的。你和别人打架,拔掉了他的胡子和眉毛,或者拔出你的剑,割断了对方的发髻,你就会被惩罚为劳改犯人的“城丹”;或者咬掉对方的鼻子或耳朵,就会受到惩罚——剃掉胡子;如果自相残杀,那就更严重了。这叫“拼了命”,你必须为此付出代价。

不要批评别人。大多数人的印象是秦朝不能批判“制度”,但或许很少有人关注。政府对言论的限制主要集中在“以古为例外”,即禁止以吹捧古代的形式影射国事。

这个规定是由“焚书”事件引起的。当时有一批被秦始皇请到咸阳当智囊的儒生主张分封制,有迹象表明与六国贵族复辟有关,于是秦始皇颁布了这个禁令。但也有学者认为,这只是一种威慑政策,并没有真正实施。至少,史书上没有发现处决的案例。

不要唱赞歌。真的,秦政府不仅不准批评,还不准表扬。商鞅变法时,很多人一开始是抱怨的,后来意识到变法的好处后才开始赞美新法。结果商鞅把他们都流放了。在秦惠和秦赵浩棋时期,人们杀牛庆祝国王的生日,并依次受到惩罚。有学者认为,秦政府这样做,是担心百姓的称赞会促使官员热衷于作秀,不实事求是地做事。

秦简记载了秦朝200多起真实案件,实际被判死刑的只有5起,也是犯罪性质严重的案件。至于你熟悉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几乎没有。原因是当时秦国经常打仗,修建工程,急需劳动力。当然,违法者不会被允许进监狱,因为这意味着你将白活白活。

所以当时的处罚基本上是以不削弱罪犯的劳动能力为前提的。有三种最常见的惩罚:

一种是经济处罚,也就是交罚款,但是你交的不是钱,是盾牌或者盔甲。毕竟在战时,这些装备比钱实用多了;

二是劳动改造,违者往往被罚为“程丹”“陈丽”等苦役,这也是秦朝各种重大工程最重要的劳动力来源;

第三种是体罚:“纹身”(在脸上纹身)、“剃头”、“剃光头”、“割掉鼻子”、“割掉脚趾”(剁掉脚)。古人认为身体里的一切都是父母给的。为了表示对他们的尊重,他们必须保持身体完整,甚至连胡须和头发都不能剃,剪下的指甲也要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所以这些体罚不仅仅是为了犯罪者身体上的痛苦,更是一种耻辱的标志,随时提醒他们自己的犯罪记录。

死刑确实存在,但也没那么多变化。最重要的是砍头,最重要的是斩首(砍头吊死示众)。其他的升级版还有弃市(将尸体暴露在大街上供围观)、屠戮(辱尸)、坑杀(杀完之后随意掩埋,但不掩埋)。

当然,真的有很残酷的惩罚。秦朝历史上有两位宰相,商鞅和李斯,都遭受过车裂和五刑。前者俗称“肢解五马”,后者相当于把各种体罚和死刑一起烧。

更多文章

  • 秦朝时期的计时工具有哪些,秦代的时间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朝时期的计时工具,秦汉历史

    日晷和手表一旦遇到雨天或夜晚就会失去作用,于是一种可以昼夜计时的水钟就应运而生了,这就是刻字。漏是指漏锅;雕的意思是雕一支箭。箭头是一把标有时间刻度的尺子。漏雕就是利用均衡滴水漏的原理,通过观察壶内雕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作为计时器,裂口的使用比日晷更常见。秦时有“太子率变令”,负责管理缺刻,为

  • 秦朝时期的住宅,秦朝百姓住什么房子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朝的居民住宅什么样,秦汉历史

    当时的住宅区叫“巷”,是一个封闭的结构,内墙上有一扇门,由“狱门”专门看守。魏末年,出现了和两位名人。秦灭魏后,他们都逃到当“狱卒”。他们的工作是每天早上起来开门,晚上关门,还负责防火防盗,类似于今天的小区保安。《法条问答》里说,如果一把火把“内门”烧了,盾就要罚款。《说文解字》称内门为“吕”。司马

  • 秦朝专制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制度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朝专制统治的弊端,秦汉历史

    秦朝在社会控制活动中,极大地夸大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影响,认为严刑峻法足以保证统治政权的长治久安。陆贾认为“秦二世死而仍受惩罚”。“秦以刑为巢。所以有叠窝破蛋的危险。以李斯赵高为幕僚。所以,有倒下的灾难。何在。没什么不对的。”重刑是秦朝短命的重要原因之一。“秦始皇被定为车裂的整体。为了聚集邪灵。在

  • 徐福东渡故事简介50字,徐福东渡故事新编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徐福东渡的故事,秦汉历史

    徐福东渡,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是指秦始皇时期徐福被发配出海采集仙药,再也没有回来的事件。《海上十州》中的代也记载了徐福带童男童女到“三神山”求仙丹的故事。五代以后,开元寺、尚义初在《义初六帖》中说:“日本又称日本,在东海。秦朝的时候,徐福在这个国家拦了五百个男孩,五百个女孩。”清代邱琼山《纲目

  • 秦朝百姓的生活水平怎么样,秦朝普通人的家庭生活情况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朝普通人的家庭生活,秦汉历史

    你可能觉得两千多年前秦人的家庭生活和我们现代人的家庭生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那你就想对了一半。除了生活环境和时代条件之外,秦代的家庭生活观念不仅与现代不同,而且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无论是不同还是相同,相信一定会颠覆你的认知。一、秦朝的小家庭结构秦代大部分风俗文化的起源都可以追溯到商鞅变法时期。商鞅变

  • 秦始皇泰山封禅祭天文视频,秦始皇泰山封禅祭天文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秦始皇泰山封禅,秦汉历史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带领70位文武大臣和儒生博士到泰山举行闭经仪式。闭关禅是古代统治者祭祀天地的仪式。所谓“封”,是指筑一个土坛祭天。所谓“禅”,是指祭地,即在泰山下的小山平地上祭地。由于这种活动很久没有举行,大臣们不知道如何进行仪式,于是秦始皇召集儒生询问。儒家学者众说纷纭。秦始皇觉得难以实行,

  • 秦始皇陵的设计,秦始皇陵的整体设计原则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始皇帝陵园设计理念,秦汉历史

    汉文明是战国至王莽时期形成的以汉字为交流手段,以阴阳五行为世界观,以对立变通为思维方式,以循规蹈矩为核心文化价值观的文化体系。秦始皇陵就是这种文化演变背景下的产物。公元前221年,39岁的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在一片前所未有的辽阔土地上建立了帝国。67年后,也就是在李斯作为帝国宰相的组织建设下

  • 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药真有吗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始皇为何追求长生,秦汉历史

    秦始皇时期完成了中华文明中社会治理体系和宇宙观的构建,但帝国内部社会治理体系顺利运行所需的人们最大共识——核心文化价值观并没有完全完成,他只是初步完成了黄河流域的文化整合。长江流域文化与黄河流域文化的融合又经历了200年,直到王莽时期才完成。受社会治理制度和同时形成的宇宙观的影响,秦始皇用阴阳五行宇

  • 秦始皇向死而生,秦始皇生死观的转变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始皇生死观的转变,秦汉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死亡并不意味着一切的终结。只是一个特殊的节点,人死后依然以另一种形式存在。能够像陵墓一样在私人空房间里设置帝国疆域,在墓地里刻画帝国行政体系,说明至少在修建陵墓的时候,秦始皇并没有把死亡当成目的,他想在地宫里继续思考宇宙和帝国的治理。在这种情况下

  • 秦始皇求仙是不是历史故事,秦始皇的求仙之路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始皇的求仙之路,秦汉历史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了秦始皇的几次求仙活动。最早的时间是在始皇帝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齐人徐氏写海中有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神仙居住,求始皇帝载少男少女一程。这一寻仙活动是徐氏要求的,而不是秦始皇下令的。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主动派盛等人到东海找仙门和两位神仙,并明确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