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兵马俑遗址考古发现了吗,兵马俑的遗址

兵马俑遗址考古发现了吗,兵马俑的遗址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729 更新时间:2023/12/15 7:46:16

1974年至1977年,秦始皇陵的埋葬坑之一兵马俑坑在秦始皇陵以东1公里处被挖掘。一号坑在南面,东西长216米,宽62米,面积13260平方米。第二个坑东西长124米,宽98米,面积6000平方米。三号坑占地520平方米。共出土了800件武士俑、18辆木制战车100多匹陶马。根据兵马俑的现有排列,这三个坑中可能有7000个武士俑、100辆战车和100匹战马。陶女仆身材高大,一般在1.8米左右。

一号坑

一号坑的发现是因为1974年3月兵马俑的出现,当时下河村的农民正在村南打井,井口正好在一号坑的东南角。1974年7月中旬,由陕西省博物馆、管会、临潼县文化馆组成的考古发掘队进入秦俑坑遗址。随着工作范围的不断扩大,从1976年到1978年,考古队增加了考古、保护、摄影和修复方面的人员。一号坑的发掘工作全面展开,10支修复队伍对兵马俑进行了大规模修复。

在一号坑的东端,有210名身着战袍的勇士,其余各排68人,共计204人,组成了一个警卫方阵。坑中央有38列战车和步兵,构成了军队的主体。

二号坑

第一个坑是农民挖井时偶然发现的,第二个坑是考古学家钻探后发现的。1976年4-5月间,考古队在一号坑东端北侧进行有目的的钻探工作时,于4月23日又发现了一个兵马俑坑。

1994年3月1日,二号坑保护馆建成后,举行了隆重的二号坑开馆仪式。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德勤亲临现场,宣布二号坑发掘工作正式开始。为了保证这项重点考古工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国家文物局专门成立了二号坑专家组,指导考古发掘工作。

秦始皇二号兵马俑坑呈弯尺形,位于一号坑东北,三号坑东。东西长96米,南北宽84米,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排列更复杂,兵种更齐全。是三坑中最壮观的军阵。是由骑兵、战车、步兵(包括弩兵)组成的多兵种特种部队。

二号坑共出土陶俑、马俑1300余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射俑为首次发现。二号坑东西两端各有四个斜门,北面有两个斜门。雕像坑位于西边,正门在东边。

坑内布局分为四个单元。第一个单元,位于坑的东端,周围是长廊中的60个竖弩俑,阵列中心由八道路以东蹲跪的160个弩俑组成。弓弩手在阵中采用拉伸阵的排列,站立和跪姿时轮流射击,以避免缓慢紧张的危险。

第二个单元,位于坑的右侧,由64辆战车组成(战车由木头制成,只留下遗物)。每列8次,所以有8列。车前有4匹马大小的兵马俑。每辆车的后面,都有三个士兵和身影,中间是御手拉马尔,另外两个分别站在车的左右,手持长柄武器。

第三个单元位于中间,由19辆战车、264个步兵俑和8个骑士俑组成矩形阵列,分为三列。每匹马前站着一个骑士小雕像,一手牵着缰绳,一手拉着弓。除了三个骑手,每次骑完还有8-36个步兵俑。

第四个单元位于军队阵列的左侧,由108个骑士俑和180个陶器鞍马俑组成,排成11行,形成矩形骑兵阵列。其中第一、三列为六辆战车。每匹马前,立着一个胡服骑士俑,右手牵马,左手持弓。

坑内的108件骑兵俑是我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的大量古代骑兵的影像资料,其特殊的服饰与骑兵的战术特点密切相关。秦俑二号坑出土的弓箭手、轻型战车和骑兵俑,首次展示了2200年前古代骑兵、轻型战车和弓箭手的图像资料,在古代军事史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三号坑

第三个坑的发现和第二个坑一样,是考古队钻探的结果。继一号、二号兵马俑坑之后,1976年5月11日,在一号坑西端以北25米处发现了一个墓葬坑,按发现顺序编号为三号。

秦始皇兵马俑三号坑位于一号坑西端北侧,与二号坑东西相对。南距一号坑25米,东距二号坑120米,面积约520平方米。整体呈凹形,由南北厢房和马车房组成。马车房里有一辆战车和四个兵马俑。三号坑共可出土68件兵马俑。从3号坑的内部布局来看,应该是12号坑的总部。

三号坑是三个坑中唯一没有被火烧过的,所以出土时陶俑上的彩绘遗存较多,颜色也较鲜艳。春秋战国以前的战争,指挥的将领往往要冲锋陷阵,冲锋陷阵,所以往往要走在马前卒的前面。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战争规模的增大和作战方式的改变,统帅的位置开始中国军队移动。秦战把司令部从中国军队中分离出来,这是军事战术发展的一大进步。

总部独立出来研究制定了严密的作战方案,更重要的是指挥将领的人身安全得到了进一步保障。这是古代军事战术成熟的重要标志。3号秦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早的军事指挥部的影像资料。建筑结构、陶俑排列、武器和出土文物都有一定的特点。为研究古代指挥部的形制、占卜和战斗的仪式、指挥将领的制度、所依赖的服饰和装备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四号坑

四号坑没有陶俑,只有回填土,大概是因为秦末农民起义等原因。

更多文章

  • 秦朝真有百万大军吗,秦朝有百万大军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朝有没有百万大军,秦汉历史

    公元前230年,秦国大将内氏腾率十万之师南渡黄河攻韩。一路几乎没有抵抗,韩国很快被平定。公元前221年,秦国军队毫无抵抗地冲进齐国首都临淄(山东淄博),齐王投降,六国中最后一个并入秦国版图。不到10年,秦国的虎狼之师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秦统一中国后,秦朝号称拥有百万精锐部队,分为三个军团:北方军团,

  • 秦朝的名字都很奇怪,秦朝霸气的名字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朝取名的特点,秦汉历史

    如果让你说出阿沁王朝的人,你可能会滔滔不绝,但如果让你说出阿沁王朝的人,你可能会迷惑不解。“我不知道秦朝的人叫什么名字,但我不能叫他们‘去死’”。恭喜你,你答对了!秦朝真的有一个叫“死”的人。而且秦朝有很多奇葩的名字,比如“恶夫”、“囚徒”、“豺狼”、“狐狸精”,但这些看似离奇的名字,却反映了一个朝

  • 秦始皇9鼎,九鼎可能在秦始皇墓里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始皇打捞九鼎的故事,秦汉历史

    《汉书》记载大禹治水成功后,全民皆大欢喜,天下归心,大禹的威望在空之前上升。的儿子商一文不值,于是决定把王位让给大禹。舜帝死后,大禹为他哀悼了三年,然后在诸侯的支持下,举行了即位仪式,定都阳城,国号大夏。为了显示皇权的绝对权威,大禹做了一件史无前例的大事:“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他将天下诸侯所捐的

  • 和氏璧与传国玉玺的区别,和氏璧传国玉玺去哪了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和氏璧与传国玉玺,秦汉历史

    篆书起源于古代青铜器上用来铸造图案和徽记的“印模”。“印者,信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印章逐渐成为身份和权力的象征,在政治和商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先秦时期的印章材料有泥、木、铜、玉、金、银、铜、犀、象等。他们的名字和写法也因材而异。比如粘土做的,金属做的,玉石做的都是印章。这也说明了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 秦朝逐客令的典故是什么,秦朝逐客令的典故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朝逐客令的典故,秦汉历史

    嬴政十岁时,李斯三十七岁,居克庆。这时,发生了一件事。南韩有个水利工程师叫郭征。他来到秦国拜访丞相,建议修建一条长300多里的运河,以解决关中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缺水问题。这个项目耗时长,耗费大量财力,征用大量劳动力。实际效果还不确定,但当时的总理顶住压力,同意郑的建议,并让他全权负责。然而,随着宰相

  • 秦始皇修建了什么陵墓,秦始皇修建秦始皇陵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朝重要工程修建秦始皇陵,秦汉历史

    秦始皇陵工程规模之大,工人之多,持续时间之长,都是前所未有的。陵园工程的建设伴随着秦始皇的政治生涯。13岁刚登基时,秦元年(公元前247年),陵园建设工程开始。古代皇帝在世时修建陵墓并非始于秦始皇,但早在战国时期就已成为一种惯例。如赵肃侯的“十五年以来守陵”和屏山县中山王陵也是他生前所建。但是秦始皇

  • 秦朝的五尺道是什么,秦朝直道五尺道地图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朝重要工程修建五尺道,秦汉历史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原与西南的联系,李冰的办公室开辟了一条通途。历史上对五尺道最早的详细记载,可以追溯到李秉楷的《道学》。《水镜注》卷三十三《河水》中有记载:“郡中有蜀王兵兰,其神在大滩河中,崖陡险峻,不可穿。李冰是积薪烧的,所以里面还挂着红白黄三色。红白灯照水面,鱼从你而来。到目前为止,说

  • 秦朝谁修长城,秦朝重要工程修建秦长城的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秦朝重要工程修建秦长城,秦汉历史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吞并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空之前为了维护和巩固大帝国的安全,秦始皇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国防建设和边防的重大战略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大规模修建万里长城。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蒙恬将军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取河南之地。后来修

  • 秦国的阿房宫,秦代的阿房宫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朝重要工程修建阿房宫,秦汉历史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在龙首院西侧修建的天下龚超,意在成为秦朝的政治中心。修建宫殿的目的和选址的依据都是由秦始皇决定的。《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先帝以为咸阳人多,先王朝廷小。我听说:周文王·杜锋,王武·杜高。在丰饶和鹤嘴锄之间,也是帝王之都。这是宫殿里的一个营地,在森

  • 秦国修建郑国渠,秦朝修的郑国渠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秦朝重要工程修建郑国渠,秦汉历史

    战国时期,中国的历史是朝着建立统一国家的方向发展的,一些强大的诸侯国都想以自己为中心统一全国。兼并战争非常激烈。关中是秦国的根据地。为了增强其经济实力,在兼并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在关中发展农田水利,以增加秦国的粮食产量。韩国是秦国的东邻。战国末期,在秦、齐、楚、燕、赵、魏、韩七国中,秦国国力蒸蒸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