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二里头遗址知识,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历史与学术意义

二里头遗址知识,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历史与学术意义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877 更新时间:2023/12/14 10:59:35

重大考古发现始于二里头化晚期的一号、二号宫殿基址,此前被学术界确认为中国最早的大型宫殿基址。20世纪90年代以来,二里头遗址发掘面积进一步扩大,成果层出不穷。2004年,考古人员在二宫遗址下发掘出一处年代更早、规模更大、结构更复杂的大型建筑遗址,将中国最早的宫城时代提前了约百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队队长徐宏说,这个建筑基址,也就是现在的3号,属于二里头文化早期,结构复杂,规模巨大。宫城占地10多万平方米。就史料的理解而言,它是中国古代最早有明确规划的都城,其布局开创了中国古代都城建设体系。

后世中国古都城市的建筑体系很多方面都可以追溯到二里头遗址,比如纵横交错的路网、方形的宫城、宫城多组中轴线规划的建筑群、建筑群中多个院落的布局、南北朝的建筑方向、土木建筑技术的某些方面。

此外,在宫区主干道上发现的车辙痕迹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车辙遗存,将中国两轮车的出现时间推至二里头文化早期。贵族墓出土的大型绿松石龙,全长70多厘米,由2000多块形状各异的微小绿松石片拼接而成。其劳动力之庞大,制作之精美,体积之大,在我国早期龙像文物中十分罕见,具有很高的价值。这一发现被评为200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二里头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意义重大,在国内外影响很大。中国是地球上少数几个独立起源的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唯一一个四大文明古国历史不间断的国家。然而,在中国的古代文献中,有确切的历史记载,可以依靠的绝对年代只有公元前841年的周厉

一些西方学者和古代怀疑论者曾经怀疑夏朝的存在,怀疑于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一种食肉动物),甚至声称东周以前没有信史,一下子把中国的历史缩短了一半,但其中有些说法是不能接受的。因此,国家在“九五”期间将夏商周断代工程列为重大科研项目,重点任务是明确夏商分界和夏朝历史脉络。

自二里头遗址发现以来,学者们对其争论了40年。通过“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跨学科研究,以及考古新发现与史书的相互印证,专家们确定夏文化从公元前21世纪延续到公元前16世纪,后被商代取代。这意味着,我们几乎可以从二里头遗址追溯中华文明的起源,清晰地写出孔子司马迁没有搜索到的中华“家谱”。

现场争议

关于二里头遗址与夏文化的关系,有两种观点。第一,二里头一至四期都是夏文化,四期部分或全部是夏遗民的遗物;另一种观点认为,一、二期遗址为夏文化遗址,三、四期为商汤都城遗址。

约会结果

一般认为一、二期为夏文化遗址,三、四期为商汤都城,这是受夏商周断代工程年代学的影响,因为根据中国考古研究所2005年和2006年使用的系统断代法,二里头遗址的碳14断代仅限于前1750年至前1500年(大部分断代时间落在前1730年至前1720年之间)。第四个时期是从1560年到1520年。但由于二里头一期起步,二期发展,三期兴盛,四期衰落,一至四期连贯发展,中间无断层,二、三期不宜作为夏商分界点。显然,夏商朝的分界点在第四期。

这样,结合古竹书编年史,496年商朝共有29个国王(两汉皇帝都超过12个,但史书都是用前汉十二帝和后汉十二帝来介绍两汉皇帝。对于商朝来说,少了一个王,可能是抄错了,也可能是一个王没认出来)。从1046年到1542年,正好落在四个时期的中间。

著名观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宏说:“二里头是‘最早的中国’——东亚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这本身就很有意义,其重要性不在于它是不是夏都。在整个东亚大陆,有一个从无中心无核心文化向高度发达的核心文化过渡的过程,二里头正好处于这个节点。二里头的价值不在于最早或者最大,而在于这个从多元到融合的历史转折。

中国最早的宫城——中国最早的紫禁城、中国最早的“井”字形道路网、中国最早的有中轴线的宫殿建筑、中国最早的车辙、中国最早的官方手工作坊区、中国最早的铸铜作坊和绿松石制造作坊、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都是在这里发现的。从考古学的角度来看,这些就足够了。我们暂且不知道二里头姓夏还是姓商,这并不妨碍我们了解二里头遗址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更多文章

  • 二里头遗址的发现,二里头遗址时期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二里头遗址演变过程,夏商周历史

    新世纪以来的钻探发掘成果表明,二里头遗址沿古伊洛河北岸呈西北-东南方向分布,东西向最长约2400米,南北向最宽约1900米。北部被现在的洛河冲走,现有面积约300万平方米。预计原安置面积应在400万平方米左右。其中心区位于遗址东南的微高地,有宫殿区和宫城(晚期)、祭祀区、有围墙的作坊区和若干贵族聚落

  • 二里头遗址的简介和历史,二里头遗址简介800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二里头遗址的简介,夏商周历史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里头遗址,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批六个重点城市之一。遗址位于洛阳盆地东部的偃师市。遗址中最丰富的文化遗存属于二里头文化,距今约3800年至3500年,相当于古代文献中的夏商代。遗址南临古洛河,北依邙山,背依黄河,涵盖二里头、圪旦兜、四角楼三个自然村,面积不少于3平方公里。作为全国

  • 夏商周文字记载,夏商周文化包括哪些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夏商周文字关系,夏商周历史

    从整体上看,夏商周文字大致可以分为三代,属于同一系统,一脉相承,一脉相承。都出自黄帝时代仓颉造字,出自同一家族,属于近亲,是不断切割“断骨接筋”的近亲。为什么古代学者总是把夏商周联系在一起?是因为他们之间有一种不可分割的东西,就是同样的文字,同样的文化,同样的文明把他们紧紧地扭在了一起。这里需要指出

  • 夏朝玉器的特点介绍,夏商时期玉器的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夏朝玉器的特点,夏商周历史

    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中国从夏朝开始进入阶级社会。夏朝是奴隶社会的第一个朝代,从夏于之一直延续到颉利被商汤所灭。它历经第14王朝,17位国王执政,历史超过400年。夏代玉器在形制上继承了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的风格,并向殷商过渡。夏朝的历史跨度是从公元前22世纪到公元前17世纪。二里头文化遗址位

  • 夏朝有出现文字吗,夏朝有文字记载吗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夏朝文字存在吗,夏商周历史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掘,夏朝的文字还没有得到明确的确认。但种种迹象表明,夏朝的文字是存在的。国内学者认为夏朝传世的隶书是夏传。这些文字主要以甲骨文的形式存在。商代甲骨文是一种比较完整的文字,传统文献学中所谓的“六书”大多见于甲骨文,是其文字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汉字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商代甲骨文的

  • 夏朝的青铜器,夏朝青铜器分布特点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青铜时代的夏朝,夏商周历史

    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它的兴衰与洛阳有着密切的关系。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前朝三代,皆在河洛之间。”《逸周书》说:“自罗岭延至沂牟,易居固所,其有避暑之家。”《国语》也说:“昔伊与罗俱疲而死于夏。”夏是一个怎样的朝代?借助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或许可以打开它神秘的一角。1朱钰九鼎和王权的象征根

  • 夏商周手工业发展,夏朝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夏朝手工业的进步,夏商周历史

    随着夏朝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生产部门的分工,烧制陶器、珩磨石器、制作骨蚌、冶炼铸造青铜器、制作木制品等各种手工业也有了新的发展和分工。在烧制陶器方面,不仅当时广泛采用了快轮制造技术,而且在烧制方法上采用了陶器出窑前的水敷法,使陶器多呈灰黑色、灰或黑色,质地坚硬。陶器表面除篮子纹、方格纹、绳纹外,还饰有精

  • 夏朝沟渠和水井的出现,井渠出现在什么时候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夏朝沟渠和水井的出现,夏商周历史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文明社会的开始。它的巩固和发展促进了奴隶社会的巩固和发展,从氏族制度到奴隶制的转变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有400多年历史的夏朝,在社会生活上无疑比原始社会好得多,这与社会生产的进步和发展是一致的。然而,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关于夏朝历史的记载,

  • 夏朝的军制,夏朝军事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夏朝军队的组成和介绍,夏商周历史

    夏朝是中国奴隶制军事制度以领土和财产为基础的时期。夏朝仍然带有原始氏族社会的强烈痕迹。因为以氏族为单位的血缘集团仍然是社会组织的基本细胞,反映在军事上就是仍然存在大量以血缘集团为基础的氏族武装。这样,夏朝的军队就由两部分组成:以领土财产为基础的奴隶国家军队和以血缘集团为基础的氏族士兵。夏朝国军是民兵

  • 夏朝刑法的定罪和量刑是什么,夏朝有5种刑法共多少条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夏朝刑法的定罪和量刑,夏商周历史

    夏代法制的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服天”和“惩天”。“天道”之罪的刑罚法律观念是:一方面,统治者的统治基础来自天命;另一方面,在天堂的旗帜下统治。夏朝稳定后,为适应调整社会关系的需要,逐渐形成并扩大。其基本内容是依据习惯法的刑法性质来惩治违法犯罪行为,并制定了《禹刑》,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法典。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