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文明社会的开始。它的巩固和发展促进了奴隶社会的巩固和发展,从氏族制度到奴隶制的转变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有400多年历史的夏朝,在社会生活上无疑比原始社会好得多,这与社会生产的进步和发展是一致的。
然而,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关于夏朝历史的记载,都是后人根据祖先的指示传下来的。从这些传说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夏朝建立、巩固、发展和灭亡的基本情况。夏朝的具体社会生活,我们知之甚少。所以目前已知的相关信息只能说是这段历史的影子。
我们伟大的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以农业立国的,古代文明也是从农业耕作开始的。夏朝是脱胎于原始社会的宗法公社,部落联盟时期的农业已经不是原始农业了。在黄河、长江中下游等许多地区,出现了许多定居农耕,农牧业成为人们温饱的基础。因此,在洪水泛滥的时期,就会出现“无粮”的情况。在平整水土的过程中,于“尽力开沟”,建立了最初的农田排灌工程,更有利于土地的开发和农业种植。
于霞“尽力开沟”,所开的沟渠在农田建设中是起到排水作用还是排灌兼施,学者们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它在涝时排水,干旱时灌溉。自从玉屏控制了水土,中原的农业生产发展迅速。这种认识是比较符合历史现实的,因为于的“疏河导滞”就是疏通河道,排除死水,同时又“富水”,为农田、放牧、百姓生活节约足够的水。
当然,于平治理水土、发展农业生产的具体任务并不全由他来完成,而是把种植粟、麦、稻、米的任务委托给了帮助他治水的农业官员侯姬。因此,在《诗经》中,有“侯季生”和“鱼雨生”(松露宫鸿)。也就是说,姜媛生了后稷,可以继承于的事业。
自从玉屏处理了水和土壤之后,在农田里开沟以方便灌溉和排水并没有被发明出来。根据目前已知的考古资料,早在6000年前,在Xi安半坡仰韶文化村遗址中就发现了三座,其中一座是围着居民区的大圩沟,不仅起保护作用,还可以排水。另外两条小沟在居民区,起到排水的作用。在大约400年到5000年前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许多沟壑。
这些沟状结构和建造技术与半坡遗址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如河北磁县下潘龙山文化遗址发现两条形状相同的沟渠。从出土的485米来看,宽2-3米,深1.5-2米。沟边顺直,沟壁平整,拐角圆角方。在河北邯郸建沟,河南洛阳英利龙山文化遗址,也有沟渠。据测定,这些文化遗址的年代约为距今3900年至4100年。这也相当于历史时期于霞的防洪和夏王朝的早期建立。
玉屏为了治理水土,进行农田基本建设,除了开沟灌溉,还利用了地下水源。相传“伯夷造井”(《世书》)。伯夷是夷。他在帮玉屏治水土的时候,当了一名治山鸟兽的保安员。这个职位和畜牧业有关系。放牧的时候,要解决水生植物的问题。为了找水,就要打井,所以据说他是打井的。然而,挖井并不是一项有益的发明。相传“黄帝见万物,只刺一井”(《世本左》)。据说黄帝是凿井技术的发明者。
到了尧舜的时候。舜的父亲瞽叟听了继母的挑衅,想杀了他。他让他钻一口井,很深,他还在井底旁边发现了一个空孔。在地下时,和后母的弟弟项“一同下到真井,顺从隐空出而去”(《史记·五帝本纪》、想把井填平,把顺埋在里面。我不想从井底旁边的一个空洞里逃出去。
这个传说反映了两种情况。第一,挖土井在当时的中原地区很普遍,不需要太多的花费就可以完成。其次,当时不仅有明沟,还有暗沟。顺的井正好与一条地下沟渠相连,他可以从那里逃出去。
从目前已知的考古资料来看。我国原始的井是用来储存粮食的,一般都比较浅。这在北方农村一直沿用到现在。但在考古学上,这种存放东西的井叫坑,废弃的叫灰坑。因为发现废弃的井可以储存雨后的水,所以受到了启发。为了解决生活用水需求,逐渐挖深,打成了更深的井。在潮湿多雨的地区,井挖到一定深度就会出水,解决了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水源问题,就出现了蓄水井。
中国已知最早的水井是1974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河姆渡文化遗址发现的。这是一口木墙井,发现于遗址第二文化层,距今约5700年。其次,在江苏昆山太史店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口有木井圈的井,距今约4000年。
目前已知的中原地区最早的水井是在河南汤阴白银村龙山文化一个早期村落的遗址中发现的,也是用木棍穿越竖井壁而成的井。在河北邯郸润沟龙山文化遗址和河南英利第三文化层(河南龙山文化晚期)遗址中均发现了圆形土井。勾践口遗址深约7米,直径2米。井边有沟渠的痕迹。离井不远有一处陶窖遗址,井底还发现了陶罐等碎片。据说这口井不仅用来饮用,还用来制陶。
李子树遗址口露出水面的深度为6.1米,直径为1.6米。山西夏县东峡丰龙山文化遗址也发现了水井。总之,从4000多年前到4000年前,井不仅用于人们的生活和饮用,而且逐渐用于手工业生产和农业灌溉。
夏朝的建立,从氏族制度转变为奴隶制,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古代文明也是从农业耕作开始的。夏朝出现定居农耕,农牧业已经成为人们的温饱。“尽力沟河”,设置初期农田排灌工程,更有利于土地开发和农业种植。
同样,为了解决生活用水问题,人们逐渐把它挖得很深,并把它建成一口更深的井。在潮湿多雨的地区,井挖到一定深度就会出水,解决了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水源问题。水井不仅用于人们的生活和饮用,也逐渐用于手工业生产和农业灌溉。这样,夏朝的农业生产结束了靠天吃饭的局面,沟渠、水井的出现和应用,使当时的农业生产发展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