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夏朝的船与风帆的区别,夏代船棺的意思

夏朝的船与风帆的区别,夏代船棺的意思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38 更新时间:2024/1/10 4:15:21

木船的出现可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至少不会晚于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1世纪)。考古学家在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夏朝遗址发现了青铜铸造和冶炼作坊、青铜锌、凿子等工具。

说明由于金属工具的出现,夏朝的生产力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这时也有了尺子、矩、尺等木工制作工具。夏朝造木船的条件不成问题。

相传黄帝的大臣们发明了船,颛顼发明了桨和篱,嬴皇帝发明了舵和桨,姚发明了绳等等。我们可以知道,这些导航工具是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中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不是任何一个人的独创。

船舶工业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到了商朝,奴隶们已经可以制作一个重达875公斤的有精美图案的后妈吴大方鼎了。

从商代遗址来看,当时可以建造宫殿、建筑和城墙,锋利的青铜切割锯具一应俱全。大量使用青铜制成的生产工具,如斧、刀、锯和凿子,使得制造大量的木船成为可能。

关于后母鼎的由来,后母鼎是商王祖庚祖甲为祭祀其母鼎而制作的礼器。是我国商周青铜器的代表作,原名“司母鼎”或“司母鼎”。

出土于河南安阳,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国家一级文物。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被誉为“镇宅之宝”。

随着生产的发展,产品相对过剩,于是就有了商品交换和货币。1980年,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峡文化遗址发现12枚仿骨壳和石壳,表明夏朝已有商品交换。

到了商朝,船和舟已经用于商业活动。根据上海博物馆藏商代青铜大鼎上的铭文“当”可知当时商品交换与水运的关系。

这个字形告诉人们,木船上骑着两个人,其中一个手里拿着船,另一个手里拿着硬币或货物。说明当时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已经需要频繁使用木船。

在河南安阳的商代遗址和墓葬中出土了许多海贝、象牙和鲸骨,它们是海洋的产物或从海外交换来的。从甲骨文中的几种船形分析,商代的船只已经脱离了独木舟阶段,进入了板船阶段。

随着木船的出现,它的缺点也日益突出,那就是它的抗风能力差,于是风帆应运而生。

关于帆船的发明。传说于霞航行。于的灵感来自于一种叫做雀鲷的鱼。雀鱼的外形十分奇特,身体扁而宽,眼睛长在背上,嘴长在肚子下面,背上有2米多高的鳍。

每当刮风的时候,雀的鳍就高高竖起,它可以借助风向前移动。没有风的时候,它的鳍是折叠起来的。受雀鳍的发,人们发明了帆。

不管自然界有没有这种随风游动的雀鱼,风帆的发明绝对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是劳动实践的结果。他们学会了借助自然风来帮助他们航行。这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结果,也是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

更多文章

  • 二里头遗址讲解,二里头遗址位置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二里头遗址概况,夏商周历史

    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掘历时四十余年。遗址中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迹包括宫殿建筑基址、民居、手工业作坊遗址、墓葬和洞穴。出土文物包括青铜器、陶器、玉器、象牙、骨器、漆器、石器、河蚌等。遗址中部发现30多处夯土建筑遗址,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一组宫殿建筑遗址。其中最大的两座已经正式发掘。宏伟的一号宫殿基址

  • 二里头遗址知识,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历史与学术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二里头遗址发掘意义,夏商周历史

    重大考古发现始于二里头文化晚期的一号、二号宫殿基址,此前被学术界确认为中国最早的大型宫殿基址。20世纪90年代以来,二里头遗址发掘面积进一步扩大,成果层出不穷。2004年,考古人员在二宫遗址下发掘出一处年代更早、规模更大、结构更复杂的大型建筑遗址,将中国最早的宫城时代提前了约百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

  • 二里头遗址的发现,二里头遗址时期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二里头遗址演变过程,夏商周历史

    新世纪以来的钻探发掘成果表明,二里头遗址沿古伊洛河北岸呈西北-东南方向分布,东西向最长约2400米,南北向最宽约1900米。北部被现在的洛河冲走,现有面积约300万平方米。预计原安置面积应在400万平方米左右。其中心区位于遗址东南的微高地,有宫殿区和宫城(晚期)、祭祀区、有围墙的作坊区和若干贵族聚落

  • 二里头遗址的简介和历史,二里头遗址简介800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二里头遗址的简介,夏商周历史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里头遗址,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批六个重点城市之一。遗址位于洛阳盆地东部的偃师市。遗址中最丰富的文化遗存属于二里头文化,距今约3800年至3500年,相当于古代文献中的夏商代。遗址南临古洛河,北依邙山,背依黄河,涵盖二里头、圪旦兜、四角楼三个自然村,面积不少于3平方公里。作为全国

  • 夏商周文字记载,夏商周文化包括哪些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夏商周文字关系,夏商周历史

    从整体上看,夏商周文字大致可以分为三代,属于同一系统,一脉相承,一脉相承。都出自黄帝时代仓颉造字,出自同一家族,属于近亲,是不断切割“断骨接筋”的近亲。为什么古代学者总是把夏商周联系在一起?是因为他们之间有一种不可分割的东西,就是同样的文字,同样的文化,同样的文明把他们紧紧地扭在了一起。这里需要指出

  • 夏朝玉器的特点介绍,夏商时期玉器的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夏朝玉器的特点,夏商周历史

    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中国从夏朝开始进入阶级社会。夏朝是奴隶社会的第一个朝代,从夏于之一直延续到颉利被商汤所灭。它历经第14王朝,17位国王执政,历史超过400年。夏代玉器在形制上继承了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的风格,并向殷商过渡。夏朝的历史跨度是从公元前22世纪到公元前17世纪。二里头文化遗址位

  • 夏朝有出现文字吗,夏朝有文字记载吗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夏朝文字存在吗,夏商周历史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掘,夏朝的文字还没有得到明确的确认。但种种迹象表明,夏朝的文字是存在的。国内学者认为夏朝传世的隶书是夏传。这些文字主要以甲骨文的形式存在。商代甲骨文是一种比较完整的文字,传统文献学中所谓的“六书”大多见于甲骨文,是其文字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汉字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商代甲骨文的

  • 夏朝的青铜器,夏朝青铜器分布特点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青铜时代的夏朝,夏商周历史

    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它的兴衰与洛阳有着密切的关系。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前朝三代,皆在河洛之间。”《逸周书》说:“自罗岭延至沂牟,易居固所,其有避暑之家。”《国语》也说:“昔伊与罗俱疲而死于夏。”夏是一个怎样的朝代?借助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或许可以打开它神秘的一角。1朱钰九鼎和王权的象征根

  • 夏商周手工业发展,夏朝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夏朝手工业的进步,夏商周历史

    随着夏朝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生产部门的分工,烧制陶器、珩磨石器、制作骨蚌、冶炼铸造青铜器、制作木制品等各种手工业也有了新的发展和分工。在烧制陶器方面,不仅当时广泛采用了快轮制造技术,而且在烧制方法上采用了陶器出窑前的水敷法,使陶器多呈灰黑色、灰或黑色,质地坚硬。陶器表面除篮子纹、方格纹、绳纹外,还饰有精

  • 夏朝沟渠和水井的出现,井渠出现在什么时候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夏朝沟渠和水井的出现,夏商周历史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文明社会的开始。它的巩固和发展促进了奴隶社会的巩固和发展,从氏族制度到奴隶制的转变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有400多年历史的夏朝,在社会生活上无疑比原始社会好得多,这与社会生产的进步和发展是一致的。然而,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关于夏朝历史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