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太监刘瑾谋反后的结局是怎么样的

太监刘瑾谋反后的结局是怎么样的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008 更新时间:2024/2/14 23:39:32

公元1505年,明武宗朱厚照即位。他身边有八个宦官,经常陪伴他打球骑马,放鹰猎兔,为首的叫刘瑾。明武宗贪图玩乐,觉得刘瑾等称他的心意,十分宠信他们。这八个宦官依仗皇帝的势,在外面胡作非为。人们把他们称为”八虎”。

一些大臣向武宗劝谏,要求武宗铲除”八虎”。刘瑾等得到消息,就在武宗面前哭诉。明武宗不但不听大臣劝谏,反而提升刘瑾为司礼监,又让刘瑾两个同党分别担任东厂、西厂提督。

刘瑾大权在手,就下令召集大臣跪在金水桥前,宣布一大批正直的大臣是”奸党”,把他们排挤出朝廷。

刘瑾每天给武宗安排许多寻欢作乐的事,等武宗玩得正起劲的时候,他把大臣的许多奏章送给武宗批阅。明武宗很不耐烦,说:“我要你们干什么?这些小事都叫我自己办?”说着,就把奏章撂给刘瑾。

从此以后,事无大小,刘瑾不再上奏。他假传明武宗的意旨,独断专行。刘瑾自己不通文墨,他把大臣的奏章全带回家里,让他的亲戚、同党处理。一些公大臣,知道送给明武宗的奏章,皇上是看不到的。因此,有什么事上奏,就先把复本送给刘瑾,再把正本送给朝廷。民间流传着一种说法:“北京城里有两个皇帝:一个坐皇帝,一个立皇帝;一个朱皇帝,一个刘皇帝。”

刘瑾怕人反对,派出东厂、西厂特务四出刺探;还在东厂、西厂之外,设一个”内行厂”,由他直接掌管,连东厂、西厂的人,也要受内行厂监视。被这些特务机构抓去的人,都受到残酷刑罚,被迫害致死的有几千人,民间怨声载道。

刘瑾还利用权势,敲榨勒索,接受贿赂。地方官员到京都朝见,怕刘瑾给他找麻烦,先得给刘瑾送礼,一次就送二万两银子。有的官员进京的时候没带那么多钱,不得不先向京城的富豪借高利贷,回到地方后才偿还。当然,这笔负担全转嫁到老百姓身上了。

公元1510年,安化王朱寘鐇以反对刘瑾为名,发兵谋反。明武宗派杨一清总督宁夏、延绥一带军事,起兵讨伐朱寘鐇,派宦官张永监军。

杨一清原是陕西一带的军事统帅,在训练士卒、加强边防方面立过功。因为他为人正直,不附和刘瑾,被刘瑾诬陷迫害,后来经大臣们营救,才被释放回乡。这回明武宗为了平定藩王叛乱,才重新起用他。

杨一清到了宁夏,叛乱已经被杨一清原来的部将平定,杨一清、张永俘虏了朱寘鐇,押解到北京献俘。

杨一清早就有心除掉刘瑾,他打听到张永原是”八虎”之一,刘瑾得势以后,张永跟刘瑾也有矛盾,就决心拉拢张永。回京的路上,杨一清找张永密谈,说:“这次靠您的大力,平定了叛乱,这是值得高兴的事。但铲除一个藩王容易,内患却不好解决,怎么办?”

张永惊异地说:“您说的内患是什么?”

杨一清把身子靠近张永,用右手指在左掌心里写了一个”瑾”字。

张永一看,皱起眉头说:“这个人每天在皇上身边,耳目众多,要铲除他可难啊!”

杨一清说:“您也是皇上亲信。这次凯旋回京,皇上一定会召见您。趁这个机会您把朱寘鐇谋反的起因奏明皇上,皇上一定会杀刘瑾。如果大事成功,您就能名扬后世啦!”

张永心里犹豫了一下,说:“万一不成功,怎么办?”杨一清说:“如果皇上不信,您可以痛哭流涕,表明忠心,大事一定能成功。不过这件事一定要动手得快,晚了怕泄漏事机。”

张永本来对刘瑾不满,经杨一清一怂恿,胆子也壮了起来。

与此同时,刘瑾也在密谋诛杀张永。听信一个方士,说刘瑾的孙子刘二汉有帝王之相,就暗造旗幡,准备军器,预谋在张永凯旋之日突然袭击,杀张永,逐武宗,夺帝王之位。可这件事走漏了风声,被张永得知,于是张永他们决定立即行动,将八月十五日在京城献俘改为八月十四日。

献俘完毕,乘刘瑾疏忽,连夜入宫,向武宗汇报刘瑾种种不法之事(张永其时还不知刘瑾谋反)。武宗喝醉了,听了张永的揭发,低下了头说:“这个奴才辜负了我!”张永崔促武宗下决心除掉刘瑾,说:“这事越快越好,一下也不能拖,否则,奴才就完了,再也不能侍奉皇上的酒了!”武宗迷迷糊糊的点了一下头,

八月十四日夜,太监刘瑾正在内宫的值班房里睡觉,忽被外面喧嚷声吵醒,就披衣推门而出,刚开口想问,就被突然冲上来的兵士缚了起来,连夜打开东华门,关入菜厂。第二天,太监张永传旨,将刘瑾软禁在凤阳。在抄刘家财物时,搜出龙袍、玉玺,还发现刘瑾手中所持之扇,内藏两把锋利的匕首。武宗大怒说:“这奴才果真想造反!”立即传旨将他关入狱中,并命法可和锦衣卫会审。

这个刘瑾本姓谈,兴平(今陕西兴平县)人,后来进宫投靠了一个姓刘的太监,故改姓刘。孝宗年间,刘瑾服侍东宫(即太子朱厚照,即位后改元正德,史称武宗),所以武宗即位后,刘瑾就掌钟鼓司。当时武宗宫中有八个太监极受皇上宠幸,号称”八虎”,刘瑾就是其中最为狡诈狠毒的一个。

”八虎”为争权,互相勾结,用进献鹰犬、歌舞、力士摔跤等方法囤宠,把年轻的武宗侍候得舒舒服服。进而又经常引诱武宗离宫微行,使武宗乐而忘返,这样,”八虎”借机动用皇权,胡作非为。其中,刘瑾总是乘武宗玩兴正浓的时候去奏事,武宗很不愿意破坏兴致,就不耐烦的叫刘瑾看着办。

于是刘瑾就自作主张,以”圣旨”的名义为所欲为,而地位也日益升高,当上了内宫监,兼总领团营。此后五年,刘瑾更加跋扈,垄断朝政,无恶不作,搞得宫庭上下一片怨恨。人人都想拨掉这颗毒草。

与刘瑾明暗交锋,争斗最长的是太监张永,张永也是“八虎”之一,任宫内卫军神机营总领。此人当初与刘瑾意见一致,后来见刘瑾韵权势越来越大,并更比以前骄横,就心生厌恨,欲除之而后快。刘瑾也发觉这一点,对张永也心存戒心。

两人为排斥对方,都到武宗面前施尽伎俩,一个进馋言,一个恶人先告状,搞得早已溺予声色犬马之中的武宗很不高兴,于是武宗想当和事佬,把两人叫来对质,不料刘瑾和张永当着武宗的面打将起来,结果和事未成反而加剧两人之间的矛盾。

正德五年四月,分封在安化(甘肃庆阳地区)的安化王寘鐇造反。武宗命右都御史扬一清总制宁夏,率兵前往镇压,太监张永为监军。同年五月,平定叛乱,面扬一清与张永互相结交。杨一清知道张永和刘瑾有摩擦,于是就有了上面拉拢张永,共同对付刘瑾的好戏。

刘瑾被捕之后,抄家又发现谋反迹象,武宗传旨追查同党。结果查出一大批:从内阁、六部尚书到都察院、翰林院、六科、二十四衙门,刘瑾的党羽共有大小官员七八十人。

刘瑾及其党羽犯“谋反大逆”,不分首犯、从犯一律”凌迟处死”,祖父、父、子、孙、兄弟及同居之人,凡年上16岁一律处决。刘瑾罪大恶极,被处“磔”刑(即寸斩),首级号令天下,族人,逆党一律斩首,党羽七八十人受到死刑、监禁、削职为民、降职等不同程度的处罚。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包拯三谏宋仁宗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包拯(999-1062),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北宋政治家。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初授大理评事,景祐四年(1037年),任天长知县,颇有政绩。康定元年(1040年),迁官大理寺丞,知端州。嘉祐二年(1057年),任开封知府。由于包拯在开封府执法严明,铁面无私,替民伸冤除害,深得人心。

  • 包拯智辨偷蛋的经过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包拯(999-1062),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北宋政治家。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初授大理评事,景祐四年(1037年),任天长知县,颇有政绩。康定元年(1040年),迁官大理寺丞,知端州。包拯上任不久,便不惧邪恶,治理民生所系之大事,曾带领百姓筑堤围、挖水井、排积水、造鱼塘、垦荒地,

  • 嘉庆皇帝为难状元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清嘉庆年间,竟陵卢市蒋家场七屋台出了个有才华的年轻人,叫蒋立镛。一年大比,他由于文才出众,主考官将他的试卷送上金殿。嘉庆皇帝接过试卷,只见上面字迹刚劲有力。再看文章,明征暗喻、深入浅出,真乃金雕玉琢、掷地有声,嘉庆皇帝不觉龙颜大展,忙宣蒋氏进殿面试。蒋立镛昂首阔步走进殿来。嘉庆皇帝抬头一看,只见蒋立

  • 杨继盛上疏之冤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嘉靖年间,严嵩父子网罗仇鸾等人,把持朝政,对外勾结敌寇丧权辱国,对内残害忠良,欺压百姓,侵吞库银,朝野上下对其恨之入骨,是明朝头号大奸臣。他对弹劾检举他的官员肆意迫害,酿成了许多冤案,当初最大的杨继盛案就是他一手制造的。杨继盛,保定容城人,出身贫苦。他七岁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继母待他不好,让他去

  • 红丸案是怎么一回事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红丸”又称红铅丸,是宫廷中特制的一种春药。据说,陶仲文本是个不起眼的守仓库的小吏,因献“红丸”有功,受宠于嘉靖皇帝,一跃而成为朝廷显贵。这“红丸”制法很特别:须取童女首次月经盛在金或银的韶皿内。还须加上夜半的第一滴露水及乌梅等药物,连煮七次,浓缩为浆。再加上乳香、没药、辰砂、松脂、尿粉等拌匀,以火

  • 冯梦龙补西楼记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西楼记》是如何成名的呢?这其中离不开才子冯梦龙的画龙点睛之笔。明代有一个著名的才子,名叫冯梦龙,长州今江苏省常州人,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冯梦龙少年时代就勤勉好学,富有才华,二十来岁的时候,便已成为秀才。他与哥哥冯梦桂、弟弟冯梦熊均负才名,时称“吴下三冯”。冯梦龙是明代著名的通俗小说家和戏曲家,

  • 袁崇焕究竟是怎么死的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袁崇焕作为一代忠于国家的名将,却被奸党和昏君害死,他是被冤死的。中国古代那些军事大家之所以能立功疆场,最终拜相封侯,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遇上了明君,如果遇上昏君,不要说立功,能保住脑袋已属万幸。而明思宗朱由检就是一个昏君。史书上说他:“有志振社稷,又素自用,生性多疑。”不信人,又好自负,喜臣子阿谀奉承

  • 郑和七下西洋和建文帝有什么关系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永乐皇帝一直是坐镇北方,稳居北京的,为什么会一反常态,突然间把目光转向了海洋呢?而又为什么在郑和六次下西洋后,就终止了这一行动,不再让他出使了?对此,有研究者称,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大明朝的国威,招引各国前宋朝贡,同时也进行大量的贸易活动,从而促进中国同“西洋”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也有学者说,这其

  • 李自成兵败后死了吗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盼星星,盼月亮,盼着闯王出主张,吃他娘,穿他娘,吃穿不尽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这是在明末崇祯年间,各地百姓拥护“李闯王”传唱的歌谣。李闯王名李自成,是陕西米脂人。他虽然家境很贫寒,但是人大仁大义又有勇有谋。他做过驿卒,还做过边兵,还加入了农民起义军反明,还当了起义军的首领。起义军南

  • 崇祯太子最后的结局是怎么样的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644年3月18日,农民军兵在李自成的带领下,兵临城下。崇祯皇帝召见仨儿子,让他们换上百姓服装,在太监们的护送下逃出去,期望日后光复大明。李自成次日进城,崇祯帝在煤山自缢。太子朱慈炯从此下落不明。假太子事件清顺治、康熙年间自称为崇祯太子的人不断出现。号召人民起兵抗清的事在各地也很多,多是百姓因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