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兵失街亭的街亭,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兵失街亭的街亭,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215 更新时间:2024/2/14 8:17:19

街亭座落在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城东45公里的陇城镇,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具有得失陇右安危关中的战略地位。

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了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于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部署了北伐曹魏的街亭之战,因参军马谡违亮节度,依阻南山,被魏将张绝其汲道,大败马谡于街亭。

街亭失守,蜀军主力溃败,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上疏请求自贬三级。从此街亭便名扬天下。

街亭是三国时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关键地标。马谡大意之下失了街亭,而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也以失败告终。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进攻祁山时,任命参军马谡率军驻守街亭,抵御曹魏名将张的进攻。

临走前,诸葛亮再三叮嘱马谡要谨慎行事。谁知马谡转头就忘,并没有听从诸葛亮的告诫。他本该选择更有利于作战的山下城镇,却率军登上远离水源的南山据守。

张闻讯后大喜,顺势包围整座山,先是断了山上马谡军的水源,然后趁马谡军疲惫不堪时,发动突然袭击,马谡军瞬间溃不成军,兵败如山倒。街亭失守。

街亭所处的地理位置,后世经学术界多次勘察基本认定是在甘肃的陇城镇。是汉时著名的丝绸之路南大道。历代兵家均视为进可攻,退能守的军事要冲,成为群雄角逐的古战场。

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大战,尸横遍野,有没有爆发过大规模的疫情无法控制?

《春秋公羊传》里曾经记载过这么一个故事,讲的是鲁庄公20年夏天的时候,齐国发生了大灾,这里的大灾就是疫情。

当时的疫情便是波及全国的传染病。这里的全国指的不仅仅是齐国,因为这里专门记载道,这一传染病已经波及到了鲁国境内。

这本书的作者是齐国人公羊高,可是本书却是以鲁国的视角来撰写的。因为这场疫情,从齐国传到了鲁国,所以特地记载了下来。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因为连年兵祸,的确是爆发过传染病疫情的。

公元673年,是鲁庄公20年,也是齐桓公12年。齐桓公5年的时候,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战败以后,选择将遂邑献给齐国,以此换取和平。此后齐桓公与鲁庄公达成盟约。

再往后并没有记载这段时间发生过战争,期间在齐桓公14年的时候,陈厉公的儿子完前来投靠齐桓公,秦桓公想要让他作为自己的卿,可是完表示推辞。

二十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如莒。夏,齐大灾。大灾者何?大痔也。大痔者何?痢也。---《春秋羊公传》

由此可见,这一段时间,齐国没有因为这一场疫情而停止国家运转。至少没有采取隔离措施,陈国的公子可以自如地逃到齐国来,可见这一场疫情当时应该已经结束了。

齐桓公这段时间依旧处于称霸状态,可见齐国并没有因为疫情而衰弱。疫情传播到了鲁国,但是鲁国这段时间也没有相应的突发情况。由此可见这一场疫情应该不是很严重。

可能是传染性比较强,但是致死率不高,而且恢复起来比较容易。我认为这应该是普通的病毒性流感,虽然在当时来说已经比较难治疗了,可毕竟不是太严重的疾病。

所以说,从有限的资料上来推测,这一场疫情,和战争没有任何关系。应该是因为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疫情。

赵惠文王22年,赵国爆发疫情。这个故事是在《史记》里面有记载的,赵惠文王是个比较喜欢打仗的国王,他是赵武灵王的小儿子,因为得到父亲的宠爱,所以取代长子,成为了继承人。

他在任期间,手下有一票非常著名的文臣武将,比如说蔺相如、廉颇、平原君赵胜、赵奢等人。

能人异士这么多,赵惠文王自然也是不甘寂寞。恰逢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结束,赵国军事实力大为提升,所以赵惠文王为了地盘问题常常和其他国家发生战争。

一旦有战争,就会有大量士卒死亡,而士卒的死亡,则是疫情爆发的关键点。赵惠文王20年的时候,廉颇带领大军,进攻强大的齐国。而赵惠文王本人则和秦昭王一起在河西之外相会。

赵惠文王21年的时候,他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漳水改道的事情,他将漳水改到了武平的西边,这件事对瘟疫到底有没有影响呢?很难说清楚。

因为第二年,也就是赵惠文王22年,爆发了大规模的瘟疫。这场瘟疫对赵国的影响大不大呢?其实也不是很大。

在瘟疫爆发的当年,赵惠文王将公子丹立为了太子,仅仅过了一年以后,赵国大臣楼昌便带领大军进攻魏国的几邑,可惜没打下来的。

二十年,廉颇将,攻齐。王与秦昭王遇西河外。二十一年,赵徙漳水武平西。二十二年,大疫。置公子丹为太子。二十三年,楼昌将,攻魏几,不能取。十二月,廉颇将,攻几,取之。二十四年,廉颇将,攻魏房子,拔之,因城而还。又攻安阳,取之。---《史记》

等到12月份的时候,廉颇亲自带兵,这才打下了几邑。这么来说,赵国爆发瘟疫的第二年就能带兵出征,可见瘟疫对国家的影响也不是很大。

根据现有的资料表明,这次瘟疫极有可能是因为漳水改道所造成的。河水改道极有可能造成洪水爆发,而洪水爆发是瘟疫盛行的条件之一。

伴随着洪水的消失,瘟疫也逐渐慢慢跟着消失了。我们找不到治疗的相关记录,由此可以认为,这场瘟疫无疾而终了。

秦始皇4年,蝗灾出现,天下大疫。公元前243年,这个时候秦始皇嬴政还没有一统天下,秦国将赵国的质子归还给了赵国,也就是赵国太子出。

这一年的10年份,蝗虫居然从东方飞来,可以说是遮天蔽日。于是就爆发了一场大瘟疫,这里说是天下都有瘟疫,那情况就比较严重了。

这场蝗灾,导致了粮食严重减产,秦国国库里面的粮食也不多了。所以当时的老百姓只要能够向国库献出一千石的粮食,那么就可以提升一个级别的爵位。

四年,拔、有诡。三月,军罢。秦质子归自赵,赵太子出归国。十月庚寅,蝗从东方来,蔽天。天下疫。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五年,将军骜攻魏,定酸枣、燕、虚、长平、雍丘、山阳城,皆拔之,取二十城。---《史记》

那么蝗灾为何会爆发全国范围的瘟疫呢?其实道理很简单,蝗虫过来把庄家都给吃了,没有粮食吃的老百姓,饿死的居多。

一旦饿死的人多了,那在民间自然就会爆发瘟疫。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年也就是秦始皇5年,蒙骜带领大军进攻魏国,打下了酸枣、燕、虚、长平等等20座城池。

由此可见,瘟疫对秦国的伤害,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至少士卒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可是魏国之所以丢了20座城池,跟他们的瘟疫是不是有关系呢?这里没有详细记载,这次的瘟疫应该不是个小问题。

总结:古人的防范意识,应该还是很强的。其实我们历史上爆发瘟疫的次数非常多,可是中华民族却越来越旺盛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祖先懂得如何面对瘟疫。

在现代,当然是待在家里,尽量不要出门,出门必须要带口罩,有条件的带一次性手套最好。在古代如果发生瘟疫,一般都是因为战争、洪水等灾难,尸体没有妥善处理所导致的。所以说古人将尸体集中焚烧或许是一个好办法。

参考资料:

《史记》

《春秋羊公传》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是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在这500多年里大大小小征战连年不断,几乎很少有和平无战事的时候。发生战事在死亡人数较多时往往会出现瘟疫,就像地震之后多发生瘟疫一样,可史料中很少有记载战后发生大规模无法控制的疫情,对于这一中现象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瘟疫发生至无法控制要从人口密集程度以及人员流动性来分析其首要原因,其次是瘟疫时间季节,再次是战争后战后处理情况。

先说一下人口问题,春秋战国时期,人口最多的时候在2500万人到3000万人之间,随着人口政策和农业技术的改进,据梁超推算,战国后期才达到了3000万人以上。就算战事集中爆发以人口兵力5:1的比例计算,兵力最多达到600万人,但是这六百万人不可能一次性战死,据史料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每次征战的人数并没有那么多,最多时是白起坑杀赵军40万人,40万人通过现在考古发现也不是很准确,或者说不是一次性坑杀的。每次征战的军队人数双方投入在10万左右。所以每次征战的死亡人数不至于发生瘟疫,即使发生了,在当时人口稀少且人员分散,人口流动性很差,也不会快速传染至无法控制。

再次从战争季节性来说,我们可以看看当时春秋战国著名战役的时间;邯郸之战在公元前259年9月之后,长平之战公元前262年7月之后,桂陵之战应该主要在公元前353年春,长勺之战公元前684年春,通过上面几个著名的战役可以看出战事发生时间一般在春天或者秋天,这个季节不是和瘟疫的爆发,无论从天气温度和湿度来说都不适合病菌的快速繁殖传播,即使能够传播人员流动性时间长,存活的人到人员密集区估计对瘟疫产生抗体或者找到解决办法了。

最后从战后对待死亡士兵上来看,首先是埋,战后的尸体腐烂会发生尸臭腐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深坑埋葬,其次是火烧,烧掉的尸体自然不会产生瘟疫腐烂,最后一种是不占领土地留下大量的尸体于荒野,既然在荒野人烟稀少,瘟疫自然传播不起来,其次那年代野兽肯定也多。

综上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战事很多但是也没有发生有记载的不可控制的瘟疫是有它的原因的。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发动珍珠港偷袭的总指挥山本五十六是怎样一个人?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说正事之前,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这个自带喜感的名字。山本五十六的父亲叫高野贞吉。在高野五十六岁的时候,妻子为他诞下一个儿子,他想到自己在五十六岁的时候还能得子,感觉很开心,一时兴起,就给儿子起名为五十六,也就是高野五十六。这位父亲也是真随性啊!父亲过世以后,由于母亲的娘家没有子嗣,五十六就从了母亲的姓(

  • 有哪些关于中国古代战争且场面很壮观的的电影?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黄金甲》《长城》这两部电影值得观看的古代战争且场面壮观中国古代战争的电影,场面都很壮观,毕竟也是花费上亿,十几亿的钱。但是剧本,导演功力,人设,什么的中上等也算不上。最新电影,观众都是奔着演员去的。不信你查查,豆瓣上有没有中国古代战争电影的高评分。没有。李牧是战国末期的赵国名将。想知道李牧最经典的

  • 400年前的“天启大爆炸”造成2万人死伤,是怎么回事?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天启大爆炸,有很多未解之谜,其中最令人疑惑的,就是“死、伤者皆裸”,比如一顶处在爆炸范围内的轿子,轿内女子衣服荡然无存,人却安然无恙。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五月初六,原本熙熙攘攘的京师街道上,一场横祸突如其来,先是自京城的东北方向,涌起一人多高的灰墙,紧接着就是一场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如同天崩地裂

  • 被拍摄成电影的欧洲著名战役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欧洲著名战役及涉及的电影1.滑铁卢战役电影《滑铁卢(战役)》讲述了欧洲第七次反法联盟对法战争期间,1815年6月18日,发生了英普联军与法军在布鲁塞尔以南的滑铁卢的决定性会战。2.凡尔登战役电影纪录片《凡尔登战役》《凡尔登启示录》,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战事从191

  • 古代战场厮杀那种的网络游戏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你好!我为你推荐一下以下这款游戏三国大时代之霸王立志这是一款以古代改编为主的游戏,在游戏里面你可以选择投靠各派势力,完成他交给你的任务,以此你不仅能提升自己的官职,而且你还能多招几个属于自己的士兵,还可以获得属于自己的副将,你还可以自立为王,通过招兵买马,占领其他城市,巩固自己的势力,以此来统一天下

  • 拿破仑征战欧洲和希特勒征战欧洲本质有何不同?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如果有人说:我很佩服拿破仑。那人们会觉得很正常。可如果有人说,我很佩服希特勒。就不免让人感到差异。可见,拿破仑和希特勒虽然都是征服者,都是想统一欧洲的人,但历史形象是不一样的,拿破仑更像是一个正面人物,而希特勒是个反动人物。如果只从单纯的军事斗争上说,拿破仑和希特勒对外战争的性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扩

  • 军事天才拿破仑征服欧洲的战争为何会最终失败?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拿破仑将军在战场上的成就表明:1,拿破仑将军有杰出的战场指挥才能,对战局有很强的解读能力。2,拿破仑将军有很强的执行力,能将法国国力,使用到极限。法国之败,主要还是国力不行,造成的。拿破仑将军征服欧洲,之所以以失败而告终,主要原因是:1,没有在欧洲取得共识,没有让欧洲社会认识到统一的意义,没有让欧洲

  • 壬辰倭乱平壤战役明军是如何获胜的?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感谢邀请。壬辰倭乱即明朝万历21年(公元1593年),明军援朝之战。韩国和朝鲜称为壬辰之乱,日本称为文之役,中国称万历朝鲜之役。日本“关白”(官衔)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于万历20年(1592年)发动侵朝战争。意在占领和统治朝鲜后,以此为跳板,进一步侵略中国。日军很快攻陷王京,占平壤,朝鲜八个道几乎尽

  • 古代著名的三场战争是哪三场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展开全部上古的,牧野之战,周武对商纣。三国的,赤壁之战,魏蜀吴定位之战。明末的,清军入关,满八旗统治华夏。其他的,像是东晋时期的淝水之战,春秋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都还行,但个人认为上面三个最重要。最有名的就是:官渡之战曹操2万10余万歼7万余人赤壁之战周瑜5万20余万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淝水之战谢玄

  • 著名的赛约河之战,10万欧洲骑士对抗6万蒙古骑兵,两天后剩千人,是真的吗?原因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元太宗十三年(公元1241年),在匈牙利赛约河(今蒂萨河)畔,曾经高贵骄傲的欧洲骑士,被蒙古骑兵结实实地上了一堂军事教育课,10万大军在两天内灰飞烟灭,此战也是世界军事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围歼战之一。元太宗八年(公元1236年),蒙古大汗窝阔台召开诸王会议,任命成吉思汗之孙拔都为主帅,速不台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