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统万城战役中,坐拥坚固城池的夏军,为何却被北魏骑兵击败?

统万城战役中,坐拥坚固城池的夏军,为何却被北魏骑兵击败?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428 更新时间:2024/2/23 23:07:41

统万城战役是北魏和胡西夏的以骑兵攻城的经典战例载入史册。北魏能战胜拥有固若金汤城池西夏几条因素如下:1.当时胡西夏新巳故,国内争权夺利纷乱的内忧。2.又界入了与西秦战争削弱了战力的外患。3第一次诱敌出城歼灭其夏兵力。4.坚壁清野扫清了城池附近可依靠有生条件。5.西夏弃城逃避引已恐乱。6.北魏王当机立断,总结攻城经验大胆运用骑兵迂回于敌,剩胜破城大获全胜。

统万城(在今陕西省靖边县北白城子)修建于413年。大夏皇帝赫连勃勃(铁弗匈奴族)征发十万民工蒸土夯筑城墙,城墙高十仞(古代长度单位,八尺或七尺为一仞),城基厚三十步(古代长度单位,旧时营造五尺为一步),上宽十步,城墙坚硬如石,可磨砺刀斧,诚可谓牢不可破也。赫连勃勃大王自以为将统一天下,君临万邦,故命名为“统万城”。

425年八月,内迁匈奴最后的英雄赫连勃勃大王辞世,其三子赫连昌嗣帝位。此时,历史已经进入南北朝初期,十六国凋零,仅存西秦、北凉、北燕与大夏四国。北方是北魏一家独大,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志在一统北方;大夏雄主一走,近邻夏国便成了太武帝首选打击目标。

426年九月,北魏发兵攻打大夏。十一月,夏帝赫连昌兴师南下,围攻西秦都城罕(今甘肃临夏市),连破数城。太武帝乘虚亲率轻骑二万奔袭统万城,赫连昌亲自率军出战,败绩

,退保城池。太武帝见统万城急切间不可攻克,便掳掠夏民万余家还师。十二月,魏军攻陷大夏长安城,秦、雍氐羌多降魏。

427年正月下旬,赫连昌派遣五弟平原公赫连定率军二万反攻长安。太武帝闻讯大喜,遂定策“南守长安城,拖住赫连定;西攻统万城,大破赫连昌”,同时抓紧备战,准备二攻统万城。五月,太武帝亲率近十万大军自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出发,乘虚直捣统万城。

五月下旬,太武帝进抵统万城,将主力埋伏于深谷中,只派出弱旅逼近城下叫阵,以引诱赫连昌出战而歼灭之。赫连昌见北魏军来犯,急召赫连定率军回援以保根本。赫连定却坚信统万城坚不可摧,足可支撑,决定待攻克长安城后再挥师回援,内外夹击,定破魏军。夏降将把这一军情告诉了太武帝,太武帝还真怕夏军内外夹击这一手,很是忧心,于是将主力后撤以示弱,只是派出偏师到城西骚扰掳掠。

魏军中有士兵获罪惧罚,便逃到统万城投降(应该是太武帝安排的诈降计,诱骗赫连昌上当,速战速决以防遭内外夹击),将魏军“实情”合盘告知夏帝道:魏军粮食已吃光,士兵只靠吃菜度日,辎重留在后方,步兵也还未赶到会师,应抓紧时机主动攻击魏军,必破之。赫连昌不辨真假,竟然轻信了降兵的情报与建议。初二日,赫连昌自恃勇猛,亲率步骑兵三万出城击敌。

太武帝见赫连昌轻离坚城而主动出战,甚喜,遂命令军队佯败退却,以引诱夏军追赶,既可疲劳敌兵,又可搞乱敌军阵型。夏军兵分两翼鼓噪着追击“败逃”的魏军,一口气追赶出五六里。偏巧赶上狂风暴雨自东南方袭来,一时间飞沙走石天昏地暗;魏军顶风,夏军背风,情势对魏军极为不利。危急时刻,太武帝采纳大臣崔浩“分头出击,攻敌不意”的建议,急忙将骑兵分为左右两翼来夹击夏军。太武帝亲自披坚执锐上阵冲杀,斩杀十余夏骑,并亲手刺杀一员夏国大将,身中流矢仍奋不顾身拼命冲杀。魏军将士受到激励,斗志倍增,夏军不敌败阵回逃。魏军追杀至统万城北,斩杀万余人。夏帝赫连昌来不及跑进统万城,只好逃奔上(今甘肃天水市)。次日,太武帝进入统万城,俘获夏国宗室及王公卿将等上万人,金城汤池的统万城被魏军一战而破。

正在攻打长安城的赫连定闻报都城统万城失陷,急慌慌撤军赶奔上与夏帝赫连昌会合。

转年二月,赫连昌兵败,被魏军擒获。五弟赫连定退保平凉郡(今甘肃平凉市西北),继帝位;431年灭西秦,同年败于吐谷浑被擒,立国二十五年的大夏灭。

统万城之战,实际上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与夏帝赫连昌两位君主间斗智斗勇的较量,智勇兼备的太武帝完胜勇而寡谋的夏帝赫连昌。

一、夏帝赫连昌有勇无谋,连出昏招。1、魏军临城,赫连昌竟同意弟弟赫连定“先破长安,再回师合击魏军”因小失大的拙招,未能集结重兵夹击破敌。2、被太武帝示敌以弱的假象所迷惑,产生轻敌思想。3、最大的失误则是轻信北魏降卒的假情报,未能依托固若金汤的统万城固守,却贸然轻离坚城而主动出战,又未能利用有利天时而抓紧破敌。赫连昌的连续失误实为失城之主因。而赫连定的固执愚蠢又失去及时回援里应外合夹击魏军的绝佳战机,也是统万城丢失的一大原因。

三、太武帝足智多谋,智勇远超对手赫连昌。1、二攻统万城时,太武帝的战略部署是:固守长安城,拖住赫连定;乘隙而捣虚,攻破统万城;可谓谋定而后动。2、示敌以弱,主力隐伏于深谷,寡兵临城挑战以诱敌。3、巧施诈降计,引诱赫连昌轻离坚城轻率出战,此为破城之关键妙招。4、风云突变局势不利之时,临危不乱,从容部署,又奋不顾身上阵冲杀,激励鼓舞了众将士,一举破敌、破城。

坚城不足恃,岂可期万年。赫连勃勃大王精心督造的“万年牢”统万城,仅仅十四年就被外敌攻破,不知九泉之下的雄主当作何想!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朝鲜身为明朝的附属国,是怎样的被清朝征服的?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有过好几次战争。在著名的萨尔浒战役中,朝鲜曾经出兵1万3000人助战。但萨尔浒战役中,明军大败,朝鲜援助也被击溃,伤亡数千人,多名高级军官包括主帅姜弘立在内投降。当时满清为了拉拢朝鲜,将被俘的朝鲜军官都放了回去。此战失败以后,朝鲜国王光海君判断辽东局势转为满清占优,开始转为中立,

  • 为什么我觉得万历朝鲜战争明军被日本爆的挺惨的?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一场结果早已盖棺定论的战争,却成了如今各种争论不休的话题,直到现在万历年间,当时在朝鲜半岛上,明军是VS日军的那场对决“到底谁更惨”,始终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话题;同时,更要去了解,首先是看《明史》是由来谁“编纂”的,包括当时的日本&朝鲜,站在其各自的立场上,是如何记录这段历史的。从公元1592年3月

  • 朝鲜战神李舜臣在鸣梁海战中如何完败日本倭寇?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真实的鸣梁海战大家也许知道之前韩国有一部电影,创下了韩国本土票房记录,名字叫《鸣梁海战》。电影以1597年的“鸣梁大捷”为背景,讲述了李舜臣率领12艘战船在绝境之下战胜330艘日本战船的故事。韩国史学界认为,李舜臣以12-13艘战船迎战日本133艘战船和200艘运输船,并且取得了击沉31艘,击伤92

  • 古代军队打仗没有先进的通讯设备是如何准确传达军令的?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谢谢邀请啊!在冷兵器时代,军队没有电话电报互联网,人员之间只能通过可见光、文字与声波进行信息交流。即古代的人力信息体系主要是以原始的声光系统为主的信息体系。从战役角度上讲,其代表有驿马传信、飞鸽传书、烽火通信等。驿马传信即乘马传递信息,是早期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秦汉时期,我国形成了一套专门的

  • 为何长平之战30年后,赵国才被秦国所灭?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之所以很多人会提出这个问题,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大家这样一个普遍的心理共识:长平之战之后,赵国精锐主力大军遭受重创,赵国国力被严重削弱,几乎是奄奄一息,灭掉这样一个奄奄待毙之国,应该是轻而易举的。而历史的事实表明,长平之战后,秦昭王又连续发动了三次灭赵大战,全部失败,直到秦始皇的灭赵战争为止,这个奄奄待

  • 打仗的时候,会有很多意外发生,你觉得战争史上发生的最不可思议的事是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东北蒋军精锐第九兵团本来是有机会逃出生天的,黑山阻击战打到10月25日的时候,第九兵团司令官廖耀湘从截获的我军文件上发现,东北野战军攻锦主力正以排山倒海之势赶来,他深知所谓“克复锦州”已经是梦话,再不跑路就得全军覆灭,于是决定不顾一切向营口逃窜。什么意思呢?就是不再进攻东野十纵的阻击阵地,也不顾解放

  • 金人占领河南并移都开封,大量契丹人南迁,河南人是契丹后代吗?为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不是,不知道题主是什么打算,最好是没有目的。“大量契丹人”这个说法,对于汉族人来说,本身就不成立。就人口来说,古代的汉族人从来都是压倒性的优势。第一,契丹族人口历史上辽国的巅峰时期人口约在900万左右,这是往高了说,其中包含了大量的非契丹族人,如被契丹占领的燕云十六州,起码有上百万汉人,还包括突厥后

  • 历史上哪些著名战役的胜利,事后想想让人有一种脊背发凉的感觉?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四渡赤水之战,就是这样的一场伟大的战役。我们都知道四渡赤水之战,是毛泽东带领着工农红军和国民党之间展开的这一场战役。当时的情况是毛泽东带领的三万工农红军,打败了国民党二十万大军,取得了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以少胜多的伟大战役的胜利。这一次战役,被毛泽东视为自己一生当中打的最为得意的一场战役。因为四渡赤

  • 赤壁之战兵力有说80万对20万的、有说50万对15万的,哪个说法靠谱些?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对于题主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赤壁之战时曹吴双方现有的兵力对比;二是赤壁之战,曹吴直接投入这场战役的兵力。确切地说,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01赤壁之战时,魏吴双方的兵力情况。据《三国志吴志孙皓传》注引《晋阳秋》记载,吴国灭亡时有:“户五十二万三千,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

  • 赵武灵王在位期间,秦赵发生过哪些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梁启超认为赵武灵王(赵雍)是黄帝以后的第一伟人,因为他和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明成祖一样,是少数可以取得对北方游牧民族战争胜利的人之一。赵武灵王在位期间,正是赵国积蓄国力、变法强兵、开疆拓土的时候,这段时间秦赵两国没有较大的战争,小的战争还是十分多,秦赵各有胜负。赵雍继位当年,魏、楚、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