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宁远大捷的真实情况是什么?袁崇焕被杀后为什么老百姓争相食其肉?

宁远大捷的真实情况是什么?袁崇焕被杀后为什么老百姓争相食其肉?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02 更新时间:2024/1/20 23:03:07

宁远大捷阻止了后金汗国南下进军的步阀。努尔哈赤皇太极两代汗王在不到一年时间两度折戟于宁远城下。在红衣大炮(明朝皇帝敕封红衣大炮为安寇平掳大将军)的威力下,后金八旗铁骑死伤无数,最后皇太极无可奈何之下悻悻然撤兵回盛京。对这场战役后金汗国死伤人数明清双方记载都语焉不详,似乎有意隐瞒。明朝官方史料称:“火炮之后,遍地都是建夷残躯断肢,数不胜数”而大清则记载伤亡数百而已。

但不管怎么样,这对大明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捷报传到京城,朝野上下弹冠相庆,天皇帝下令封赏有功人员。阉党上下都得到了大量封赏,魏忠贤运筹帷幄功劳最大,就连魏忠贤尚在襁褓的孙子也得到封赏。而宁远官兵却仅得到朝庭加爵一级的嘉奖,而他们的最高长官袁崇焕却遭到了朝庭天启帝的斥责,指责他暮气沉重,在大胜的情况下不乘胜追击,非但无功,反而有罪,念其尚有苦劳,晋升二级。袁崇焕愤而辞官。

一年之后崇祯帝即位,魏忠贤服诛。崇祯帝大量起用东林党人的同时也想起了袁崇焕,并将袁崇焕召回北京。在平台召对时袁崇焕提出“五年平辽”的军令状,年轻的皇帝欣喜万分,任命袁崇焕蓟辽总督兼兵部尚书官居二品,并赐尚方宝剑,可节制辽东,直隶等地军队。

这个任命无疑是超出了袁崇焕的能力水平。无可否认,袁崇焕具有一定的军事才华,作为一方面将领是绰绰有余的。但蓟辽总督是明朝十分重要的职位,他总缆大明东北一切军政要务,具有很大的实权。这要求担任的人不仅要有极高的军事才华,而且具有总缆全局,运筹帷幄的能力,远大的战略眼光。

崇祯帝将如此重任放在袁崇焕身上,说明了崇祯帝对袁崇焕的器重和信任,急切地想依靠袁崇焕迅速平定辽东。

然而,世事的发展超出了崇祯帝的设想。袁崇焕的上任并没有改变辽东局势。后金皇太极趁着与袁崇焕和谈之机出兵收拾了朝鲜,逼迫朝鲜签下兄弟之盟。而袁崇焕也是昏招谍出,受制于皇太极。更可怕的是,袁崇焕杀掉比他官职高的皮岛总兵毛文龙令满朝皆惊,使皇太极失去侧后翼的节制。

数月之后皇太极率兵南下,只不过这一次不再是攻打宁远山海关,而是绕道蒙古,从喜峰口进入大明腹地一路烧杀抢掠,直奔向北京城。闻此消息的袁崇焕大惊失色,一方面令赵率教率几千精兵去拦截皇太极,结果赵率教在遵化全军覆没,袁崇焕只好领兵追逐皇太极。此时袁崇焕又出一大昏招,在前往北京路上,逐点派兵驻收收复各城。他不顾部下劝告,在通州前拦截住皇太极大军,与皇太极在通州决战。而是带着不足一万的关宁铁骑几乎与皇太极同时到达北京城下。疲惫不堪的袁崇焕要求进入北京城修整,遭到了崇祯帝的拒绝。

此时的崇祯帝心情是比较复杂的,距上次蒙古鞑子逼进北京己经过去五十年了。年轻的皇帝从小生活在和平的环境,面对如此危机惊慌失措。下达的命令颠三倒四,相互矛盾,他急忙下令全国兵马进京勤王,任命袁崇焕负责指挥这场京城保卫城,没过多久又令自已的老师孙承宗全权负责;崇祯帝拒绝了袁崇焕进城休整的请求,却给另一个蒙古族大将满桂则给予了崇高的待遇,并允许满桂大军进入北京城休整。

此时的袁崇焕心情也是忐忑不安。“五年平辽”的承诺不足一年就让皇太极打到北京城下,事实在啪啪地打袁崇焕的脸。此时的袁崇焕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因为就明朝边防的问题袁崇焕就曾上疏给崇祯帝。袁崇焕在奏折里指出大明蒙古一带边防薄弱,应加强重点防守。而皇太极正是从这一带薄弱的喜峰口进入大明。袁崇焕至此还认为自已有功无过。

此时,北京城内关于袁崇焕通敌卖国的谣言已经满天飞。那些庄园家产在通州的大臣因为遭到皇太极洗劫而痛狠袁崇焕,在皇帝面前猛进馋言,令崇祯帝半信半疑。而两个被俘太监告密,和北京保卫战数次八旗军明明占优势的情况下却莫名其妙地退兵,令年轻的崇祯帝下定了处置袁崇焕的决心。

最后的结果,皇太极带着抢掠的战利品心满意足地撤回关外老家。而大明则损兵折将,损失惨重。袁崇焕也在一年后受到最严励的刑罚-磔刑。

行刑之时,饱受后金兵抢掠的京城百姓受到谣言的鼓惑,对袁崇焕恨之入骨。刽子手每割一刀,百姓就用一枚大钱将肉买下,边吃边骂袁崇焕。足足刮了一千多刀,行刑后刽子手神情惨淡地告诉旁人,“犯人呼喊呻呤之声从心肺传出,自行刑以来从未遇到之事”。

一代名将惨烈的下场预示着大明不会再有好的光景。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宁远大捷毫无疑问是大捷。

在宁远之前,满清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根本就没有打过败仗。

此战,袁崇焕以自己的战略头脑冷静分析战局,正确的采用了扬长避短的守城,瓦解了满清骑兵的优势。

在满清步兵攻城中,又被明军弓弩和火器打击,抵消了满清骑射的优势。

更重要的是,明军的大炮是满清无法对付的,因为满清没有对等的武器。

结果满清久攻不克,伤亡惨重,铩羽而归。

野猪皮努尔哈赤因此气死,一说是受了炮伤而死。

宁远大捷,并不仅仅是守住宁远城这么简单。

宁远是在山海关以北300公里的战略要隘,是山海关的战略屏障。

宁远不失,山海关就很安全。

在宁远战役之前,所有人都说宁远守不住,让袁崇焕退守山海关外几公里。

区区几公里的纵深,哪里对付得了满清,山海关是绝对守不住的。

一旦山海关被攻破,满清占据山海关和宁远,可以建立稳定的交通运输线。同时,山海关距离北京只有300公里,满清骑兵几天就能杀到北京城下。北京城随时处于满清的威胁下,那么大明也就名存实亡了。

所以,宁远大捷无论是战术上还是战略上,都是非常关键的胜利。

至于袁崇焕被凌迟处死以后,老百姓疯狂相食其肉,很简单,愚民而已。

愚民是没有脑子的,上面说什么他们都信。

现在皇上说满清入侵都怪袁崇焕,他们自然就相信了。

之前清军在河北省尤其是北京附近大屠杀,又将财物洗劫一空,放火烧光。无数愚民的财产和生命遭到损失,自然要发泄。

此时袁崇焕被朝廷杀了,用他发泄自然没有任何危险,自然相食其肉了。

说实在的,如果大明的愚民稍微不那么愚昧,明朝也绝对不会亡了。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统万城战役中,坐拥坚固城池的夏军,为何却被北魏骑兵击败?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统万城战役是北魏和胡西夏的以骑兵攻城的经典战例载入史册。北魏能战胜拥有固若金汤城池西夏几条因素如下:1.当时胡西夏新王巳故,国内争权夺利纷乱的内忧。2.又界入了与西秦战争削弱了战力的外患。3第一次诱敌出城歼灭其夏兵力。4.坚壁清野扫清了城池附近可依靠有生条件。5.西夏弃城逃避引已恐乱。6.北魏王当机

  • 朝鲜身为明朝的附属国,是怎样的被清朝征服的?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有过好几次战争。在著名的萨尔浒战役中,朝鲜曾经出兵1万3000人助战。但萨尔浒战役中,明军大败,朝鲜援助也被击溃,伤亡数千人,多名高级军官包括主帅姜弘立在内投降。当时满清为了拉拢朝鲜,将被俘的朝鲜军官都放了回去。此战失败以后,朝鲜国王光海君判断辽东局势转为满清占优,开始转为中立,

  • 为什么我觉得万历朝鲜战争明军被日本爆的挺惨的?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一场结果早已盖棺定论的战争,却成了如今各种争论不休的话题,直到现在万历年间,当时在朝鲜半岛上,明军是VS日军的那场对决“到底谁更惨”,始终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话题;同时,更要去了解,首先是看《明史》是由来谁“编纂”的,包括当时的日本&朝鲜,站在其各自的立场上,是如何记录这段历史的。从公元1592年3月

  • 朝鲜战神李舜臣在鸣梁海战中如何完败日本倭寇?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真实的鸣梁海战大家也许知道之前韩国有一部电影,创下了韩国本土票房记录,名字叫《鸣梁海战》。电影以1597年的“鸣梁大捷”为背景,讲述了李舜臣率领12艘战船在绝境之下战胜330艘日本战船的故事。韩国史学界认为,李舜臣以12-13艘战船迎战日本133艘战船和200艘运输船,并且取得了击沉31艘,击伤92

  • 古代军队打仗没有先进的通讯设备是如何准确传达军令的?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谢谢邀请啊!在冷兵器时代,军队没有电话电报互联网,人员之间只能通过可见光、文字与声波进行信息交流。即古代的人力信息体系主要是以原始的声光系统为主的信息体系。从战役角度上讲,其代表有驿马传信、飞鸽传书、烽火通信等。驿马传信即乘马传递信息,是早期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秦汉时期,我国形成了一套专门的

  • 为何长平之战30年后,赵国才被秦国所灭?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之所以很多人会提出这个问题,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大家这样一个普遍的心理共识:长平之战之后,赵国精锐主力大军遭受重创,赵国国力被严重削弱,几乎是奄奄一息,灭掉这样一个奄奄待毙之国,应该是轻而易举的。而历史的事实表明,长平之战后,秦昭王又连续发动了三次灭赵大战,全部失败,直到秦始皇的灭赵战争为止,这个奄奄待

  • 打仗的时候,会有很多意外发生,你觉得战争史上发生的最不可思议的事是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东北蒋军精锐第九兵团本来是有机会逃出生天的,黑山阻击战打到10月25日的时候,第九兵团司令官廖耀湘从截获的我军文件上发现,东北野战军攻锦主力正以排山倒海之势赶来,他深知所谓“克复锦州”已经是梦话,再不跑路就得全军覆灭,于是决定不顾一切向营口逃窜。什么意思呢?就是不再进攻东野十纵的阻击阵地,也不顾解放

  • 金人占领河南并移都开封,大量契丹人南迁,河南人是契丹后代吗?为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不是,不知道题主是什么打算,最好是没有目的。“大量契丹人”这个说法,对于汉族人来说,本身就不成立。就人口来说,古代的汉族人从来都是压倒性的优势。第一,契丹族人口历史上辽国的巅峰时期人口约在900万左右,这是往高了说,其中包含了大量的非契丹族人,如被契丹占领的燕云十六州,起码有上百万汉人,还包括突厥后

  • 历史上哪些著名战役的胜利,事后想想让人有一种脊背发凉的感觉?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四渡赤水之战,就是这样的一场伟大的战役。我们都知道四渡赤水之战,是毛泽东带领着工农红军和国民党之间展开的这一场战役。当时的情况是毛泽东带领的三万工农红军,打败了国民党二十万大军,取得了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以少胜多的伟大战役的胜利。这一次战役,被毛泽东视为自己一生当中打的最为得意的一场战役。因为四渡赤

  • 赤壁之战兵力有说80万对20万的、有说50万对15万的,哪个说法靠谱些?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对于题主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赤壁之战时曹吴双方现有的兵力对比;二是赤壁之战,曹吴直接投入这场战役的兵力。确切地说,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01赤壁之战时,魏吴双方的兵力情况。据《三国志吴志孙皓传》注引《晋阳秋》记载,吴国灭亡时有:“户五十二万三千,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