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甲午战争时朝鲜军队在做什么?

甲午战争时朝鲜军队在做什么?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044 更新时间:2024/1/21 9:42:07

甲午战争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战场是在朝鲜,从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1894年7月下旬,中日两军在朝鲜境内开战,清军分别在海上和陆地上的日军偷袭,当时的朝鲜政府已被日本控制。

平壤之战发生,中日双方陆军首次大规模作战,清军共一万五千人,进攻平壤的日军有一万六千多人,双方兵力旗鼓相当。当时清军有很多优势,平壤易守难攻,得到了朝鲜人民的支持,朝鲜的平安道观察史闵炳积极协助清军作战,可惜清军并未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其主帅叶志超指挥失误,临阵脱逃导致清军失败,影响了整个战局。

日军分四路围攻平壤,李鸿章作战方针不行,清将叶志超又胆小昏聩,左宝贵等人攻打日军的计划不端遭到叶志超的阻挠,日军顺利完成了对平壤的包围1894年9月15日,战斗在三个战场同时展开:其一为大同江南岸(船桥里)战场。其二为玄武门外战场。其三为城西南战场。玄武门为日军分主攻方向,激战中左宝贵中炮牺牲,其部下三位营官也先后阵亡。日军攻陷了玄武门,在城西南战场,战事胶着的时候,总指挥叶志超贪生怕死举白旗停止抵抗并撤军,在撤军途中受到日军埋伏,死亡近2000人,被俘500余人,平壤之战以清军大败告终,日军一路高歌猛进,占领朝鲜全境。

甲午战争时的朝鲜军队不值一提,否则也用不着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其平定东学党起义了。

甲午战争之前,朝鲜唯有汉城(首尔)的御林军一部分装备了西式武器。御林军共有四营,总计6000人。

总卫营,1800人,仍为弓箭、火绳枪等古代武器,毫无战斗力可言,主要职责是宫卫戍和仪仗。

统卫营,1800人,装备美式雷明顿步枪。

壮卫营,1600人,装备美式雷明顿步枪。

经卫营,800人,朝鲜唯一的炮兵部队,装备德式80毫米野战炮。

这三个营先经中日训练,后经美国教官训练,是朝鲜战斗力最强的军队。但是各营指挥官都是文官,完全不懂近代军事知识。

而地方军队基本上都是总卫营那样的旧式军队,每府兵力不过数百人,而且常常有虚额而无实人。只有平壤朝军稍好一些,装备本国生产的前装来福枪,但由于没有拉膛线的机器,这些枪只能当滑膛枪用。

当东学党起义爆发后,全罗道的旧军屡战屡败,朝鲜政府便派遣壮卫营的一半800人前往镇压,清政府还支援了1000支瑟步枪。

谁知道朝鲜政府过于腐败,虽然是待遇最好的御林军,壮卫营也已经4个月没有发薪水了,所以士气低落,不断有人逃走,最后只剩下470余人。东学党乘机对其进行伏击,歼灭300人。

描述朝军镇压东学党起义的日本绘画

朝鲜政府惊慌失措,又增派壮卫营600人、统卫营700人前往增援,与东学党在全州相持。这以后才有向清政府求援,从而引起日本军队也乘机入朝。

日军击败朝军,占领朝鲜王宫

7月23日,日军2个大队突然进攻朝鲜王宫,先击溃了总卫营,然后又占领了壮卫营和统卫营的兵营。日军仅死亡1人就打垮了汉城的所有朝鲜军队,可见朝军之虚弱。

朝军看押清军战俘,这是为了宣传日本“正义”、“合法”的摆拍照片

后来日军进攻清军驻守的平壤时,为了表明其行为的合法性,还向朝鲜政府要来了壮卫营朝军一部随行。虽然这些朝鲜军人没有上战场,却在战后“摆拍”看押中国战俘的照片,作为宣传之用。

在平壤之战中阵亡的朝军士兵(左)和清军士兵(右)

而平壤的朝军倒是和清军一起参加了对日军的抵抗,不过由于其战斗力太差,没发挥什么明显作用。

被朝军(穿制服者,显然在日本人管理下迅速实现了服装上的近代化)抓获的东学党领袖全奉准

之后朝军则配合日军,对东学党农民军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当然,动手的主要是日本人,朝军也就当当带路党而已。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古代真的有打更这个行业吗?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我的老家是河北沧州的。记忆中“打更人”都说是打更(读音:经)的。在我的记忆里,临近解放时,村里有一孤寡老人,每年入冬后都要为全村打更。村里人给他点粮食,即是工钱也有救济的意思。解放初期有民兵巡逻,打更人就退出了历史舞台。打更人的工具是“梆子”和“提灯”。“梆子”和走街卖豆腐的差不多。“提灯”俗称“气

  • 古代战争会留下大量士兵尸体,人们是如何处理战场的呢?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很简单,掩埋啊。古代战争的尸体,无论是敌我还是当地老百姓,都会尽快掩埋。只要真正去过战场的人,都知道有个名词叫做战场的味道。其实,这种味道就是尸体臭味混合其他气味形成。全世界,只有战场才有这种味道。抗战中,新兵一进入阵地就闻到这股浓烈的味道,不说恶心要吐,也是食欲全无,头三天根本

  • 我国古代军事历史上最难的战役是哪场?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毛泽东带领的工农红军,所进行的万里长征,绝对是历史上打的最难的一场旷日持久的战役。那时候的红军的力量还很弱小,也就是几万人,而国民党反动派动用了几十万人,对红军进行了围追堵截。红军被迫只能选择去罕无人迹的西部,另寻出路。要知道今天的西藏,青海,贵州等偏远地区,还有很多无人区,就不要说当时红军长征的时

  • 如何评价壬辰朝鲜战争中明朝、朝鲜和日本的海军水平?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当时明朝海军是世界强国,离不开明朝对海军的重视与培养,击败过西班牙、荷兰、将日本海军揍哭,在世界同时代中没有那个国家可以做到。强大之中必须有先进的战术和武器,这是离不开高大威猛的福船,福船对于西方人来说他们叫军舰,我们称它为福船,福船好比如城池那么宽大,吃水4米深,只适合大海航行,人力驱动不了,必须

  • 为何万历援朝战争中强大的明朝只能派出不到10万的军队?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看到这个问题有些哭笑不得。10W军队对当时的明朝来说是什么概念?当时明朝全国人口不过6000W+,除却一半女性,男性人口3000W。在男性人口中再除去三分之一的老幼,壮年男性不过2000W。作为一个以农业生产为根本的国家,这2000W壮年男性就是当时明朝的主要生产力了。万历三大征几乎同时发生,假设以

  • 烽火狼烟,中国古人如何利用光速传讯?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寻觅烽火台在中国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如马拉松长跑、驿站传递、信鸽传递、快马传递等等。但是这些都不能在短时间内传递,特别是传递军事情报,则耽误军国大事。古时候,人们曾设立过烽火台,利用火与烟传递信息。烽火台白天烧狼粪,夜间点柴草。传说烧狼粪时有很大的浓烟直冲蓝天,即使风大,也是狼烟滚滚,在白

  • 古代打仗如果受伤骨折了怎么治疗?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汉字的“疾'字中有“矢”,“矢”就是箭镞,可见古代的医学起源就与战争关系密切,古代军队是以肉搏战斗为主,每次战斗之后除了阵亡的士兵之外还会有大量士兵受伤,随着战争规模的日益扩大、兵器种类的日益增多和杀伤力日益增大,战争中伤病员日益大量涌现,一场战役下来会有几万几万的伤兵,就算到了现代,救治伤兵都是一

  • 如果万历帝调努尔哈赤的八旗军,入朝参加抗倭战争,能否完胜日本军?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论实战能力,虽然骑射努尔哈赤有优势,作为一个配合军种作战还是可以的,但是要完胜日军还是洗洗睡吧。我们一直认为古代战争是冷兵器战争,实际上并非都如此。万历朝鲜之役基本上以冷热兵器混用,热兵器为主,战争的第一阶段,朝鲜之所以节节败退,除了很久没有打过仗,疏于战阵之外。最主要的就是在热兵器上吃亏了,朝鲜最

  • 明神宗为什么出兵帮助朝鲜打日本?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因为日本如果占领朝鲜相当于向中国头上插了一把刀。日本会以朝鲜当跳板要中国命。中国与朝鲜半岛自古以来就是唇亡齿寒的关系:近代史上因为日本帝国主义对朝鲜半岛的侵占直接对中国东北边境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二战后日本势力退出朝鲜半岛,随即以北纬三十八度线为界美、苏两国分区占领了朝鲜半岛,此后南北两地分别成立了大

  • 假设万历年明军不出兵救助朝鲜,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大家好,我是麻花,我来分享。历史没有如果,也没有假设。但既然有这样的问题,麻花就来分享下我的个人观点。我们先来看下战争的背景万历朝鲜战争丰臣秀吉在统一日本后由于国内武士阶级的力量过于壮大,同时日本的土地完全不够分封,使得当时的日本内部矛盾越来越严重,这也是日本为什么一旦稍微强大一点就要对外扩张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