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纵观中华历史,在哪个省发生的战争最多?

纵观中华历史,在哪个省发生的战争最多?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501 更新时间:2024/1/23 16:35:54

河南省!

河南南利长江,西依山川,东出江淮,北控京津,物产丰富,人口众多,人杰地灵,战略之要地,得此可以扩充兵源,物资保障,四战之地,战略要冲,历来是兵家争夺的焦点,是平原腹地,故有逐鹿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

上可追朔到黄帝,下有千里跃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每场大战的胜败都决定着历史的走向!

历史上的夏都是在山西还是在河南?

要了解夏都,要先从、舜、禹说起。尧都平阳,在今山西临汾市尧都区之南约十多公里之陶寺,己发掘,无疑问。但从发掘状况看,城壕沟内死人颇多,零乱叠压,骨伤颇多,说明发生过战争,舜的继承并不象人们传说的那么和平。正因为城垣的毁坏,舜迁都至蒲坂(今山西运城市下属县级市永济市蒲州镇)。此史学家均无异议。而蒲坂近黄河,常遭水患,因而才命大禹父子治理水患。禹继承舜帝位后,将都城东迁一百多公里至安邑(今山西运城市夏县禹王城遗址,这也是夏县县名的由来),远离黄河,安邑地势较高且平坦。所以史记中禹都安邑是确切的,史学家也无异议。夏王朝建立后,屡次迁都,基本都在河南境内,离开了尧舜禹建过都的晋南地区。在河南境内到底有过几个都城,除已经发掘的二里头等遗址已确认外,真它还有待发掘考证。据此可确认,除禹在位时曾短期在山西运城市建都外,由于禹之子杀死了禹指定的接班人益而自立为王,迁都至黄河之南,自此夏朝活动中心南移,基本在今河南境内,但二里头、济源等几处遗都在在距安邑二百公里之内。参考史料可查看《史记》中《五帝本纪》、《夏本纪》,物证可到已发掘遗址查看。

夏都在山西临汾运城夏县一带,河南二里头遗址只是夏商时期的部落聚居区遗址而已。

在中国古代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谋略家(排名)?

春秋时期越国的大夫文种,他出谋十条计策,只用三条就灭了吴国。

1、百家宗师千古武圣军师鼻祖姜子牙

2、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第一相管仲

3、智士能臣千古奇人先秦范蠡

4、整顿吏治洞察民情放逐太甲,中原菜系创始人伊尹

5、武庙十哲孙吴兵法广宗伯吴起

6、思想机敏善于识人文终候萧何

7、谋取天下如烹小鲜兴汉三杰之首张良

8、羽扇纶巾智多巨星蜀汉军师诸葛亮

9、学富五车功盖孔明东晋王猛

10、少志凌云相知重臣中唐谋略家李泌

11、破东突厥灭高句丽英国公徐茂公

12、半部论语治理天下北宋佐国良臣赵普

13、神机妙算天地间大明朝军师刘基(刘伯温)

14.遁迹空门僧人军师明成祖元勋姚广孝

15、蛟龙出头佐清智囊范文程

若把现代的材料和工艺所制造出来的冷攻防用具放到战国七雄后期最弱的韩国会发生什么?

谢谢邀请。韩在那时已经是战国里武器最先进锋锐的国家了,“天下硬驽出于韩”,所以国运与武器无关,其灭亡是由于地缘政治原因,国土狭窄,没有战略纵深。如果穿越回去用现代兵器装备韩的军队,肯定横扫六国。但结果会怎样影响华夏不可预测。因为韩和秦一样尚法,以法为最高施政纲领,所以肯定也是秩序井然。但是秦崛起于西部蛮夷混战之地,彪悍不羁尚武好勇,而韩在中原水草之畔,以道儒为德,略显文弱。如果韩取代秦,如果没有杀伐侵略之霸气,未必有秦之强大。所以为了华夏的未来,如果能带着现代技术穿越回去,我会选择助秦横扫天下。而且重要的不是武器,是交通工具,只要把秦军摩托化,估计今天整个欧亚都是华夏的版图。

谢谢邀请:

【现代冷兵器对韩】

一、先韩驽车之利,无法刺穿现代中国高科技制造盾牌的防御力;对现代中国盾牌驻军无法实施有效攻击。对现代中国装甲车突防进攻,先韩无抵御武器装备可阻止。

二、先韩地域狭小。东西长不足6百km,南北宽不足200km。对于现代中国机械化部队行军,已是昼发夜至跨越全境。现代中国部队在装甲挖掘机、装甲推土机强行开路下,正常进攻时速5km;有路基利用地段,进攻时速35km;昼夜行军超过200公里,南北向跨越先韩全境。

三、先韩人口少,后备兵源不足。无法御现代中国装甲部队以旅游姿态进驻先韩全境。作战时,现代中国部队装甲集群在前冲锋占领疆土,先韩守军无力破甲挡者死;对踞险防守先韩军,装甲车上弓驽连发射程800m,3车1组间隔1200m齐头推进,后面机械步兵盾牌队沿线接防清扫战场,抓捕俘虏。

【查阅历史记载韩国最先被秦灭】

【秦国灭韩复述】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韩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周朝的诸侯国之一,是战国七雄之一,与魏国、赵国合称三晋,国君为姬姓韩氏,是晋国大夫韩武子(晋武公叔父)的后代。韩国以其著名的兵器--弩,为各国所畏惧。所谓“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韩国的弩能射800米之外,“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心”。在战国七雄中,韩国的兵器可以说是最强的。不过,这并没有阻止韩国的灭亡。韩国是山东六国中第一个被秦所灭的诸侯国,于前230年覆亡。那么,问题来了,战国七雄中,韩国的兵器最强,为什么第一个被秦所灭呢?

一、首先,公元前453年,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灭智伯荀瑶,瓜分晋地,是为晋阳之战。在消灭了智伯荀瑶之后,魏赵韩三家成为事实上的三个诸侯国。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其中,就韩国来说,一开始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一带)。公元前375年,韩国正式消灭郑国这一诸侯国,并迁都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一带)。在战国七雄中,韩国的兵器可以说是最强的。根据史料记载,韩国以其著名的兵器弩,为各国所畏惧。所谓“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

二、同时,就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苏秦,曾经评价韩国:韩卒之剑戟,皆出于冥山棠溪、墨阳、合伯、邓师、宛冯、龙渊、大阿,皆陆断马牛水击鹄雁,当敌即斩坚。苏秦还表示:以韩卒之勇,被坚甲,跖劲弩,带利剑,一人当百,不足言也。由此,对于韩国来说,不仅兵器非常厉害,而且士卒也还具有非常高的战斗力。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兵器最强,为什么相对于魏国、赵国、楚国、齐国、燕国等诸侯国,韩国是第一个被秦国消灭的诸侯国呢?对此,在笔者看来,这跟韩国的地理位置存在直接的关系。

三、在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差的就是韩国和魏国这两个诸侯国,相对于其他诸侯国,韩国和魏国都处在四战之地,也即周边都是大国,自身缺乏足够的战略纵深。其中,虽然魏国在战国初期一度成为力压秦国、齐国、楚国的霸主,但是,这也是因为其继承了晋国的衣钵。此后,因为秦国、齐国等诸侯国的变法和崛起,魏国地理位置上的劣势越来越明显,最终失去了霸主的地位。而对于韩国来说,在三家分晋时,自己一开始的疆域面积就不如魏国和赵国,又因为处在四战之地,即便兵器最强,也无法抵挡周边多个大国的压力。

四、最后,就韩国来说,因为疆域和人口在战国七雄中几乎都是垫底的,即便自己的兵器和士兵非常精锐,也不可能扭转这一劣势。而因为处在四战之地,只能吞并周边的小国郑国,之后就很难再次扩大自己的疆域了。所以,在战国七雄中,韩国能够坚持到公元前230年才被消灭,已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了。总的来说,由于地处中原,韩国被魏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包围,所以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疆域面积也是七国之中最小的一个。在此基础上,韩国对于弓弩刀剑等兵器自然会重点发展,所以在兵器上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以此在大国的夹缝中自保。不过,在秦始皇一统天下时,地理上最靠近秦国的韩国,还是成为山东六国中第一个被消灭的诸侯国。

文/情怀历史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古代有时攻破一个城后要屠城?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可能大多数人都想不到,在乾隆年之前,中国(中原王朝)的人口高峰值竟然是西汉末年。梁方仲先生的统计数据,无声地向我们展示了一副战争的创伤图,这其中,屠城就是最令人憎恨的“凶手”。中国历代有可靠数字记载的人口骤减情况如下(数字来源于梁方仲的《中国历代户口、田地、天赋统计》):1.西汉汉平帝元始二年,全国

  • 元朝和清朝的疆土如此广阔,为什么都没有统一朝鲜半岛?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元朝实际上已经吞并了朝鲜半岛设立了征东行省进行管理,而清朝《康熙皇舆全览图》可是把朝鲜半岛也包括在内的,坦白来说元明清时期朝鲜是中国领土还是独立的藩属国是根据政治需要而定的。我们知道朝鲜半岛的北部长期以来都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在汉朝之前朝鲜半岛北部被中国商朝遗民建立的箕子朝鲜所统治,到了汉朝前期来自

  • 历史上有哪些“功亏一篑”的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川军在抗战期间表现最好的部队,其实是杨森系统的第20军,关于这一层,电视剧《长沙保卫战》里面也有刻画,彼时军长已经换成了杨森的亲侄子杨汉域。正因为该军战斗力较强,抗战胜利后1946年6月,以杂牌军的身份被改制为“整编第20师”,可见被重视程度,师长则换成了挺能打的陆军中将杨干才。1947年12月,已

  • 古代隋唐三次攻打高丽均以失败告终,为何日本能成功占领朝鲜?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辽东半岛是朝鲜半岛点石成金的关键。历史上,就只有高句丽一个国家趁着中原王朝混战的空档占据了辽东半岛,实力发展到东亚小霸的程度。在高句丽之后,中原王朝始终把辽东半岛控制在手中,朝鲜半岛就没有了经济发展腹地和战略跳板,单凭朝鲜半岛的土地物产和人力,已经封印了发展的可能。中原王朝对朝鲜半岛也缺少经略的意愿

  • 明朝时朝鲜人口和日本差距不大,但为什么完全打不过日本?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谢悟空邀!这场战争是在朝鲜打的,但朝鲜却不是主角,主角是日本和明朝。虽然朝鲜在战争中受损严重,但是日军从来没有把朝鲜军队当作主要对手,因为朝鲜军队实在是太弱了。日本从1467年的“应仁之乱”开始,一直处于军阀混战之中。直到1590年,丰臣秀吉消灭消灭日本东北的各大名,才基本上完成了统一。日本这场混战

  • 中国古代进行征讨,一般都说东征、西征、南征,为什么北却是用北伐?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所谓“用兵之名有四,两相攻曰攻,以大加小曰伐,加有罪曰讨,天子自往曰征。”这是啥意思呢?通俗来讲,就是说古代战争分为讨,伐,征,攻四种形式。征是中央的、正统的战争;伐是战争的大小之战,说白了是以大欺小;讨看言字旁,是正义的讨伐,一般在讨之前都有一番正义言辞滔滔不绝;攻就不必说了,就是主动发动战争的意

  • 清朝时为什么不收朝鲜?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不仅仅是清朝,除了唐朝短暂囊括、元朝在朝鲜半岛设立“征东行省”之外,中原王朝甚少对朝鲜半岛产生兴趣。对于中原王朝来说,朝鲜半岛就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清朝在入主中原之前,女真铁骑几乎踏平了半岛,然而最终并没有选择吞并,而是让李朝继续成为中原王朝的第一藩属国存在:第一,李朝物产匮乏并不富有,

  • 明朝这么强大为什么不统治朝鲜?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明朝的强大是朱元璋和朱棣在位时,那个时代的明朝正处于一种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氛围中,因此明朝才能北遏蒙元余部,南慑周边四夷。然而一个王朝即便是再强大,也不可能无限扩张领土。这是因为凡是能够被纳入统治范围之内的土地,都是在历史上与其发生过密切联系,或是具备某种向心力的、易于被伛服的部族比如清朝服蒙古、

  • 甲午战争时朝鲜军队在做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甲午战争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战场是在朝鲜,从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1894年7月下旬,中日两军在朝鲜境内开战,清军分别在海上和陆地上的日军偷袭,当时的朝鲜政府已被日本控制。平壤之战发生,中日双方陆军首次大规模作战,清军共一万五千人,进攻平壤的日军有一万六千多人,双方兵力旗鼓相当。当时清

  • 古代真的有打更这个行业吗?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我的老家是河北沧州的。记忆中“打更人”都说是打更(读音:经)的。在我的记忆里,临近解放时,村里有一孤寡老人,每年入冬后都要为全村打更。村里人给他点粮食,即是工钱也有救济的意思。解放初期有民兵巡逻,打更人就退出了历史舞台。打更人的工具是“梆子”和“提灯”。“梆子”和走街卖豆腐的差不多。“提灯”俗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