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代隋唐三次攻打高丽均以失败告终,为何日本能成功占领朝鲜?

古代隋唐三次攻打高丽均以失败告终,为何日本能成功占领朝鲜?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67 更新时间:2024/1/23 16:36:12

辽东半岛是朝鲜半岛点石成金的关键。历史上,就只有高句丽一个国家趁着中原朝混战的空档占据了辽东半岛,实力发展到东亚小霸的程度。在高句丽之后,中原王朝始终把辽东半岛控制在手中,朝鲜半岛就没有了经济发展腹地和战略跳板,单凭朝鲜半岛的土地物产和人力,已经封印了发展的可能。中原王朝对朝鲜半岛也缺少经略的意愿,满足于其称臣纳贡。

中国明是一个政治文明异早熟的文明,很早的时候就确定了大一统的政治制度,主张“日月江河所照,皆为汉土”。中国的勇士一手持剑,一手读书,将东亚这块大陆堪做耕地的疆域,都划在了自家的院墙(长城)之内。从此,文明与野蛮有了区隔。

然而,农家也有一句古谚,“富不过三代”。时光荏苒,大一统的政治制度,并不能保证代有明君贤臣,反而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积累起越来越多的矛盾。这些矛盾最终造成了汉家天下的崩坏,以及中原王朝势力的衰弱。随着中原王朝转入战略防御,对边疆的控制力度大不如前,原本属于中原王朝势力范围的边疆地区的离心力量就越来越大了。朝鲜半岛上的高句丽,就是在这种情形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司马懿征辽东时,为了将公孙氏在辽东经营数十年的军事集团连根拔起,以靖地方,竟然屠尽了公孙氏兵丁,前后达7000多人。为了防止他们死灰复燃,还把汉朝以来400多年经营的辽东4万多户汉族民众尽数内迁,只在辽东地区保留了几个军事殖民据点。这样一来,辽东地区确实没有骚扰曹魏腹背的汉族军事武装了,可是中原王朝从此也失去了弹压东北少数民族的兵源。

这样就给了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生存发展壮大的机会,创建高句丽国家的扶人就开始逐步蚕食朝鲜半岛和东北地区。这段时间,恰好是中原王朝陷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乱世,中原王朝自顾不暇,根本无力兼顾东北,朝鲜地区就更是形同化外之地。高句丽在这段难得的战略机遇期获得了大发展,国家鼎盛时,疆域已经囊括了东北右北平以北、以东地区,朝鲜半岛也几乎全数被其收入囊中。由于高句丽是农业经济为主的国家,所以战争潜力和持久力远不是一般游牧民族能够相比的。他们也有相当的战略远见,很早就意识到自己的终极敌人就是中原王朝。一旦中原王朝政治上完成统一,高句丽就要面临要么被消灭,要么臣服的命运。

所以,在中原王朝统一的过程中,高句丽也有意地干涉了中原王朝的统一进程,甚至高句丽收留了北周的残余势力,还趁势撺掇过一个周边国家的反隋大联盟,连隋朝西边的吐谷浑都派过去了使者,这也是隋朝与高句丽结了梁子的根源。隋文帝时就曾经想过远征高句丽,军队都已经开始集结,只是因为南陈未平,内部也不稳,这时高句丽又很识相地派使者来洽降,隋文帝就坡下驴,就按下了征伐之心。可是高句丽早已经不是一般的藩属国,在东北地区已经是一个霸主的存在,也学着中原王朝朝贡制度,对周边部族和国家搞了一个小朝贡体系。高句丽此举已经证明其有取代中原王朝核心地位的野心,对于中原王朝的政治伦理来说,天无二日,民无二主,高句丽必须要消灭。

中原王朝为了打垮高句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甚至比起攻灭东突厥、西突厥来,还要费事的多,前后三代人,近百年的时间,才把这个立国700多年的地区势力连根拔起。唐、契丹、金、元、明、清等王朝,都牢牢地把辽东半岛控制在手里。

后来日本所攻打的朝鲜,已经是被中原王朝削去了精华的朝鲜,是中原王朝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跟当初的高句丽的国家实力不可同日而语。不然,就以日本那薄弱的国力,如果对上了高句丽,也是被按在地上摩擦的份。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明朝时朝鲜人口和日本差距不大,但为什么完全打不过日本?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谢悟空邀!这场战争是在朝鲜打的,但朝鲜却不是主角,主角是日本和明朝。虽然朝鲜在战争中受损严重,但是日军从来没有把朝鲜军队当作主要对手,因为朝鲜军队实在是太弱了。日本从1467年的“应仁之乱”开始,一直处于军阀混战之中。直到1590年,丰臣秀吉消灭消灭日本东北的各大名,才基本上完成了统一。日本这场混战

  • 中国古代进行征讨,一般都说东征、西征、南征,为什么北却是用北伐?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所谓“用兵之名有四,两相攻曰攻,以大加小曰伐,加有罪曰讨,天子自往曰征。”这是啥意思呢?通俗来讲,就是说古代战争分为讨,伐,征,攻四种形式。征是中央的、正统的战争;伐是战争的大小之战,说白了是以大欺小;讨看言字旁,是正义的讨伐,一般在讨之前都有一番正义言辞滔滔不绝;攻就不必说了,就是主动发动战争的意

  • 清朝时为什么不收朝鲜?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不仅仅是清朝,除了唐朝短暂囊括、元朝在朝鲜半岛设立“征东行省”之外,中原王朝甚少对朝鲜半岛产生兴趣。对于中原王朝来说,朝鲜半岛就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清朝在入主中原之前,女真铁骑几乎踏平了半岛,然而最终并没有选择吞并,而是让李朝继续成为中原王朝的第一藩属国存在:第一,李朝物产匮乏并不富有,

  • 明朝这么强大为什么不统治朝鲜?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明朝的强大是朱元璋和朱棣在位时,那个时代的明朝正处于一种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氛围中,因此明朝才能北遏蒙元余部,南慑周边四夷。然而一个王朝即便是再强大,也不可能无限扩张领土。这是因为凡是能够被纳入统治范围之内的土地,都是在历史上与其发生过密切联系,或是具备某种向心力的、易于被伛服的部族比如清朝服蒙古、

  • 甲午战争时朝鲜军队在做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甲午战争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战场是在朝鲜,从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1894年7月下旬,中日两军在朝鲜境内开战,清军分别在海上和陆地上的日军偷袭,当时的朝鲜政府已被日本控制。平壤之战发生,中日双方陆军首次大规模作战,清军共一万五千人,进攻平壤的日军有一万六千多人,双方兵力旗鼓相当。当时清

  • 古代真的有打更这个行业吗?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我的老家是河北沧州的。记忆中“打更人”都说是打更(读音:经)的。在我的记忆里,临近解放时,村里有一孤寡老人,每年入冬后都要为全村打更。村里人给他点粮食,即是工钱也有救济的意思。解放初期有民兵巡逻,打更人就退出了历史舞台。打更人的工具是“梆子”和“提灯”。“梆子”和走街卖豆腐的差不多。“提灯”俗称“气

  • 古代战争会留下大量士兵尸体,人们是如何处理战场的呢?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很简单,掩埋啊。古代战争的尸体,无论是敌我还是当地老百姓,都会尽快掩埋。只要真正去过战场的人,都知道有个名词叫做战场的味道。其实,这种味道就是尸体臭味混合其他气味形成。全世界,只有战场才有这种味道。抗战中,新兵一进入阵地就闻到这股浓烈的味道,不说恶心要吐,也是食欲全无,头三天根本

  • 我国古代军事历史上最难的战役是哪场?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毛泽东带领的工农红军,所进行的万里长征,绝对是历史上打的最难的一场旷日持久的战役。那时候的红军的力量还很弱小,也就是几万人,而国民党反动派动用了几十万人,对红军进行了围追堵截。红军被迫只能选择去罕无人迹的西部,另寻出路。要知道今天的西藏,青海,贵州等偏远地区,还有很多无人区,就不要说当时红军长征的时

  • 如何评价壬辰朝鲜战争中明朝、朝鲜和日本的海军水平?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当时明朝海军是世界强国,离不开明朝对海军的重视与培养,击败过西班牙、荷兰、将日本海军揍哭,在世界同时代中没有那个国家可以做到。强大之中必须有先进的战术和武器,这是离不开高大威猛的福船,福船对于西方人来说他们叫军舰,我们称它为福船,福船好比如城池那么宽大,吃水4米深,只适合大海航行,人力驱动不了,必须

  • 为何万历援朝战争中强大的明朝只能派出不到10万的军队?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看到这个问题有些哭笑不得。10W军队对当时的明朝来说是什么概念?当时明朝全国人口不过6000W+,除却一半女性,男性人口3000W。在男性人口中再除去三分之一的老幼,壮年男性不过2000W。作为一个以农业生产为根本的国家,这2000W壮年男性就是当时明朝的主要生产力了。万历三大征几乎同时发生,假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