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历史上有哪些“功亏一篑”的战役?

历史上有哪些“功亏一篑”的战役?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142 更新时间:2024/1/23 16:36:16

川军在抗战期间表现最好的部队,其实是杨森系统的第20军,关于这一层,电视剧《长沙保卫战》里面也有刻画,彼时军长已经换成了杨森的亲侄子杨汉域。正因为该军战斗力较强,抗战胜利后1946年6月,以杂牌军的身份被改制为“整编第20师”,可见被重视程度,师长则换成了挺能打的陆军中将杨干才。

1947年12月,已经杀入豫西的陈赓兵团奉命与华野陈唐兵团协同,联手破袭平汉铁路,以切断中原之敌的交通大动脉,12月13日,陈赓兵团以有力部队奇袭漯河,仅用两小时便攻克城池缴获大批辎重,光军鞋就有60万双以及汽油1万余桶。与此同时,华野陈唐兵团胜利攻克许昌,再获大批军需物资,两个交通要点的失守,极大地震动了南京方面。

然而在大别山的白崇禧集团、在陕北的胡宗南集团都无兵可调,老蒋只能就近调动李铁军的第五兵团增援平汉线中段,该兵团兵力并不充裕,仅辖被歼后重建的整编第3师和刚刚调来的川军整编第20师。陈赓与陈士榘会商后,决以诱敌深入的战法,故意吸引第五兵团部和整3师北上,然后在野战中全歼这股宿敌,因为李铁军所部自陈赓兵团南渡黄河起,就一直与我军纠缠。

(陈赓与陈士榘将军)

现如今的“平安夜”这一天,李铁军兵团部率整3师进至金刚寺、祝王寨地区,敌人认为距离我军尚远,没做什么布防就安营扎寨休息了,而我两个兵团的各一个纵队,已经秘密接近了该地,其中陈赓兵团目标为祝王寨,陈唐兵团目标为金刚寺。12月25日深夜,两个纵队以奔袭数十里的速度到达预定位置,随后突然发起攻击,李铁军的部队顿时乱成一团。

战至黎明时分,敌第五兵团部及整3师大部共9000余人被歼,兵团参谋长被俘,黄埔一期的李铁军仅带少数卫兵逃跑,两个陈兵团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为扩大战果,我军掉头扑向正在赶来的整20师。然而杨干才非常狡猾,闻知整3师被歼后,第一时间命令部队钻进了河南确山县城,同时加固工事以防止可能被围攻。

(陈赓和粟裕将军)

整20师下辖两个整编旅19000余人,部队中老兵较多,战斗力着实不弱,又提前做好了防御准备,是个难啃的骨头。12月28日,陈赓和陈士榘指挥部队包围确山,商定由陈赓统一指挥中野九纵、华野三纵和四纵攻城,事后证明,这个决定有点草率,因为攻城主力为华野部队,而陈赓将军对三纵、四纵的部队情况和战斗风格并不熟悉。

战斗从一开始就趋于激烈,华野四纵在夺取城东制高点670高地时,遭到川军多次反突击,经过两昼夜激战才拿下山头,伤亡却高达1500余人。而华野三纵在攻击北门时也很不顺利,遭敌密集火力杀伤,中野九纵负责攻击城西南,由于地形狭窄无法展开兵力,攻击也陷于停顿,打到30日深夜,仍然未能完成纵深突破。

(整20师杨干才)

1947年的最后一天,陈赓和陈士榘决定投入预备队三纵8师参加攻城作战,激战经日,终于有所进展,不出意外的话,整20师被歼也就在两到三天之内。然而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在老蒋的严令下,白崇禧不得不同意整11师北援,装备精良的胡琏部队推进很快,已经到达确山以南的正阳地区,并与负责阻击的中野一纵交火。

鉴于平汉路破袭战已历月余,各部伤亡较大且甚为疲劳,为避免陷于被动,陈赓、陈士榘下令撤出战斗,确山围歼战由此功亏一匮,让川军这支劲旅逃脱了覆灭的命运。淮海战役后期,最后一支从华中来援的敌军,正是这支部队(番号恢复为20军),也是该军接应到了逃跑的第12兵团副司令胡琏,倒是挺够意思。

(粟裕和陈赓将军)

战后,陈赓对未能从速歼灭整20师非常内疚,根据华野的战斗总结,确山战斗主要是三纵没有打好,未能第一时间以主力8师投入战斗。另外也有客观原因,即陈赓与华野各纵的临时通讯不够顺畅,两个野战军部队之间互相谦虚互相客气,所以在用兵时存在顾虑,致影响了战斗决心。实事求是地说,既然以华野两个纵队为攻击主力,由陈赓将军担任攻城总指挥,是不太合适的,毕竟建制不同。

整20师在确山顽抗能够免于被歼,在当时的蒋军中可是不多见,所以白崇禧亲自“劳军”。不过这支川军精锐仍然逃脱不了覆灭的命运,在后来的渡江战役中,华野25军、27军兵锋直指芜湖,在此防守的第20军在攻击下土崩瓦解,很快即被全歼,终于给功亏一匮的确山战斗划上了园满的句号。

1949年4月24日,20军军长杨干才率残逃到芜湖附近的湾时,身边只剩汽车两辆和卫兵数人,眼见突围无望,于是拔枪自杀。

(陈士榘将军)

抗美援朝的长津湖战役,是一场功亏一篑的著名战役。16万志愿军,将5万美军在长津湖一带成功的分割成5块相互不能联系的狭小地带,可以说,此时的志愿军凭借优势的兵力,完全可以全歼美军。但是,结果却令人意想不到!这个被16万志愿军包围的美军“陆战一师”和美军第七师5万人,只有一个“北极熊团”被我军全歼外,其余美军全部在我大军眼皮子底下逃脱,而且是成建制的逃脱。

此次战役,虽然将美国为首的联军赶回了38线以南,但是,我四倍于美军的强大部队,竟然没有歼灭美军3-4万人,真可谓为功亏一篑。回顾此次战役的经验教训,我们得出三方面经验;后勤保障、装备落后、战术落后。

1、后勤保障;

1950年11月初,我人民解放军第九兵团,刚刚从福建调往东北地区,在辽阳、本溪地带修整、准备作为后续入朝作战,计划修整训练1个月,结果刚刚到达修整地带不足10天,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就接到了中央军委及志愿军司令部的命令,即刻入朝参战,目标任务是;9兵团下辖20军、26军、27军共计16万人,秘密跨过鸭绿江、隐蔽运动,务必在1950年11月26日前,到达朝鲜东部的长津湖地区集结,并隐蔽完成对美军第10军的包围任务。

由于任务紧急,战机失不再来,我9兵团16万战士,仓促入朝,结果是,16万大军只有不足2万人配备了棉衣,绝大部分士兵还穿着着在南方的单衣裤,11月23日拂晓,我9兵团的16万大军全部秘密的渡过了鸭绿江,行进在北朝鲜的崇山峻岭之间。1950年11月的北朝鲜,迎来了50年一遇的暴雪,气温骤降到零下30度,23日渡过鸭绿江的当天,我军就被严寒的天气冻死800余人,冻伤千余人。我英勇的志愿军并没有被严寒吓倒,他们依然按照规定时间到达了制定地域隐蔽,完成了隐蔽接敌,张开“口袋”等待美军陆战一师的到来。

而此时的9兵团战士,不仅身着单衣在冰天雪地里隐蔽,而且我们的战士只能一把炒面就着一口冰雪,26军从国内运来的30车棉衣及粮食弹药,被美军的空袭燃烧殆尽、20军更是惨烈,战士的炒面都用完了,一个师仅有的十几门迫击炮,由于严寒天气,一门也打不响了。虽然,按计划美军的“陆战一师”3万余人,钻进了我们的口袋,但是,由于没有制空权,我们的16万大军却成了“孤军”,在美军强大的空中火力打击下,我16万志愿军的后勤保障几乎为零,没有棉衣、没有实物、缺乏弹药,这是我大军面临的巨大问题。

2、装备落后;

1950年11月26日,围歼美军王牌陆战一师的战斗如期打响,瞬间,我人民志愿军漫山遍野铺天盖地的从末膝深的冰雪里跃起,在不绝于耳的军号声的鼓励下,奋勇杀敌,当时,美军全部惊恐万分,他们不知道怎么回事,一下子冒出这么多中国军人,战斗前期,志愿军在优势兵力下,迅速完成了对敌的分割包围。但是,美军、毕竟是参加过太平洋战争的美军王牌军,陆战一师的美军,凭借强大的地面火力及强大的空中支援,很快就稳住了阵脚,虽然,我军已经将陆战一师分割成大小5块不等的地域,而且相互孤立,不能相互支援,此时的战况对于我军十分有利,不过,武器装备先进、现代空地联合作战能力极强,他们在空中掩护下,迅速将重型坦克及步兵战场组成环形防御阵地,短时间内就形成了与我军对峙局面,反观我志愿军,只有用轻武器攻击美军的钢铁阵地,我们的轻重机枪子弹打到美军的坦克上面如同弹脑嘣、我们的火箭筒打在美军重型坦克上面也毫无作用,我英勇的志愿军战士只能是,冒着敌人强大的火力,前面一片战士倒下,后面的战士前赴后继,又冲了上去,他们最有效的对付美军坦克的办法就是,身上绑满手榴弹,与敌坦克履带同归于尽,为后续冲锋战士杀开血路,即便是这样,我们的攻势也显得杯水车薪,对于美军钢铁组成的防御阵地无济于事。稳住阵脚的美军,迅速将几片孤立的阵地打通连成一片,并有组织的交替掩护成建制撤退,而我军在恶劣的天气下、在劣质装备下,眼看着美军成建制从包围圈逃脱。

3、战术落后;

面对敌人新装备、娴熟的空地协同作战,我军目瞪口呆、毫无办法,只能是靠着血肉之躯与钢铁对抗,结果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对于美军的实力估计不足,一成不变的采用我军国内解放战争时期的“围点打援、分割包围、集中优势兵力”等战术,结果是在拥有现代化装备及丰富战场经验的美军面前,收效甚微,甚至得不偿失。在美军撤退的必经之路的古土里的“水门桥”附近,只埋伏了两个连的兵力,其实,我军高层也意识到了“水门桥”的重要性,结果是,这两个连士兵,在美军撤退的关键时刻,“一枪没发”,眼看着美军通过水门桥逃脱。后来,我大部队追击美军达到此地时,被眼前的场景震惊了,两个连二百多战士,全部变成了“冰雕”,全部冻死在阵地上,没有一个人生还,他们大部分战士都目视前方,大部分都处于攻击的战术动作。他们的表现不仅震惊了我军,也震撼了美军高层。可以说此战,我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表现,赢得了不可一世的美军的尊敬,震惊了全世界。

虽然,我9兵团功亏一篑,放跑了3万美军,但是,由此美军全部被赶回了38线以南。基本实现了我军的战略目标。此战,我军非战斗减员达4万余人,其中直接冻死达6000余人,严重冻伤1.2万人,冻伤2万余人,而真正的战斗减员仅有1万多人。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古代隋唐三次攻打高丽均以失败告终,为何日本能成功占领朝鲜?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辽东半岛是朝鲜半岛点石成金的关键。历史上,就只有高句丽一个国家趁着中原王朝混战的空档占据了辽东半岛,实力发展到东亚小霸的程度。在高句丽之后,中原王朝始终把辽东半岛控制在手中,朝鲜半岛就没有了经济发展腹地和战略跳板,单凭朝鲜半岛的土地物产和人力,已经封印了发展的可能。中原王朝对朝鲜半岛也缺少经略的意愿

  • 明朝时朝鲜人口和日本差距不大,但为什么完全打不过日本?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谢悟空邀!这场战争是在朝鲜打的,但朝鲜却不是主角,主角是日本和明朝。虽然朝鲜在战争中受损严重,但是日军从来没有把朝鲜军队当作主要对手,因为朝鲜军队实在是太弱了。日本从1467年的“应仁之乱”开始,一直处于军阀混战之中。直到1590年,丰臣秀吉消灭消灭日本东北的各大名,才基本上完成了统一。日本这场混战

  • 中国古代进行征讨,一般都说东征、西征、南征,为什么北却是用北伐?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所谓“用兵之名有四,两相攻曰攻,以大加小曰伐,加有罪曰讨,天子自往曰征。”这是啥意思呢?通俗来讲,就是说古代战争分为讨,伐,征,攻四种形式。征是中央的、正统的战争;伐是战争的大小之战,说白了是以大欺小;讨看言字旁,是正义的讨伐,一般在讨之前都有一番正义言辞滔滔不绝;攻就不必说了,就是主动发动战争的意

  • 清朝时为什么不收朝鲜?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不仅仅是清朝,除了唐朝短暂囊括、元朝在朝鲜半岛设立“征东行省”之外,中原王朝甚少对朝鲜半岛产生兴趣。对于中原王朝来说,朝鲜半岛就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清朝在入主中原之前,女真铁骑几乎踏平了半岛,然而最终并没有选择吞并,而是让李朝继续成为中原王朝的第一藩属国存在:第一,李朝物产匮乏并不富有,

  • 明朝这么强大为什么不统治朝鲜?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明朝的强大是朱元璋和朱棣在位时,那个时代的明朝正处于一种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氛围中,因此明朝才能北遏蒙元余部,南慑周边四夷。然而一个王朝即便是再强大,也不可能无限扩张领土。这是因为凡是能够被纳入统治范围之内的土地,都是在历史上与其发生过密切联系,或是具备某种向心力的、易于被伛服的部族比如清朝服蒙古、

  • 甲午战争时朝鲜军队在做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甲午战争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战场是在朝鲜,从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1894年7月下旬,中日两军在朝鲜境内开战,清军分别在海上和陆地上的日军偷袭,当时的朝鲜政府已被日本控制。平壤之战发生,中日双方陆军首次大规模作战,清军共一万五千人,进攻平壤的日军有一万六千多人,双方兵力旗鼓相当。当时清

  • 古代真的有打更这个行业吗?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我的老家是河北沧州的。记忆中“打更人”都说是打更(读音:经)的。在我的记忆里,临近解放时,村里有一孤寡老人,每年入冬后都要为全村打更。村里人给他点粮食,即是工钱也有救济的意思。解放初期有民兵巡逻,打更人就退出了历史舞台。打更人的工具是“梆子”和“提灯”。“梆子”和走街卖豆腐的差不多。“提灯”俗称“气

  • 古代战争会留下大量士兵尸体,人们是如何处理战场的呢?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很简单,掩埋啊。古代战争的尸体,无论是敌我还是当地老百姓,都会尽快掩埋。只要真正去过战场的人,都知道有个名词叫做战场的味道。其实,这种味道就是尸体臭味混合其他气味形成。全世界,只有战场才有这种味道。抗战中,新兵一进入阵地就闻到这股浓烈的味道,不说恶心要吐,也是食欲全无,头三天根本

  • 我国古代军事历史上最难的战役是哪场?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毛泽东带领的工农红军,所进行的万里长征,绝对是历史上打的最难的一场旷日持久的战役。那时候的红军的力量还很弱小,也就是几万人,而国民党反动派动用了几十万人,对红军进行了围追堵截。红军被迫只能选择去罕无人迹的西部,另寻出路。要知道今天的西藏,青海,贵州等偏远地区,还有很多无人区,就不要说当时红军长征的时

  • 如何评价壬辰朝鲜战争中明朝、朝鲜和日本的海军水平?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当时明朝海军是世界强国,离不开明朝对海军的重视与培养,击败过西班牙、荷兰、将日本海军揍哭,在世界同时代中没有那个国家可以做到。强大之中必须有先进的战术和武器,这是离不开高大威猛的福船,福船对于西方人来说他们叫军舰,我们称它为福船,福船好比如城池那么宽大,吃水4米深,只适合大海航行,人力驱动不了,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