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中国古代进行征讨,一般都说东征、西征、南征,为什么北却是用北伐?

中国古代进行征讨,一般都说东征、西征、南征,为什么北却是用北伐?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848 更新时间:2024/1/19 15:45:14

所谓“用兵之名有四,两相攻曰攻,以大加小曰伐,加有罪曰讨,天子自往曰征。”这是啥意思呢?通俗来讲,就是说古代战争分为讨,伐,征,攻四种形式。

征是中央的、正统的战争;伐是战争的大小之战,说白了是以大欺小;讨看言字旁,是正义的讨伐,一般在讨之前都有一番正义言辞滔滔不绝;攻就不必说了,就是主动发动战争的意思。

秦朝征百越

那么中国古代进行征讨时一般都说“东征”、“西征”、“南征”,而“北”却是用“北伐”?

成吉思汗西征

我觉得有两点原因:

一种原因就是中国一般单兵作战都是南弱北强。我们都知道,古代北方的胡人,有天生的骑兵优势,常在边境掠劫骚扰,由于其骑兵的强悍,对民众的威胁非常大。所以秦汉两朝朝廷的布防都是在北面筑长城,北拒胡虏与墙外,除了偶尔出了几个名将打出去几年外,大部分一直处于被动局面,由于边境威胁大、只能短暂地打出去,所以常常是一种先声讨后出击的模式,也就是讨伐。以至于后面就习惯地称之为北伐。而南面,古代稍微得到开发,或者开发程度过低,多毒瘴之地,导致那里单兵作战能力不强。所以南部边界的攻战往往是以高对低、上对下的姿态进行征服。

朱元璋北伐

另有一种原因,可能是中央集权政府往往都定都在北方的结果。政府出了昏君佞臣,不满的地方臣子对其声讨而征伐,比如唐初讨伐武则天。由于政府在北面,北打南有了君打臣的意思,你不服,就征服你;而南打北有了臣打君的意思,你做得不好,我讨伐你。

北伐战争

历史上有过很多北伐,不过由于是北强南弱的原因北伐的成功率很低罢了,不过也能够出现朱元璋的北伐和民国时期北伐战争的成功。(来源于网络)

中国古代的东征、西征、南征,意思是东西南方的反叛用“征"字,属于将和监军同时出征,因为征字属于双人,正大光明之举;北方的战事,为北伐,“伐"是单人为将,暗中派监军监督,来化去北方的干戈。假如用北征,听音犯兵家大忌,北征(白征);北伐就不同了,意思是你白发,你想在北方闹事,你是竹蓝打水一场空。这就是古代用唯心论而论名。

清朝灭准格尔是灭国级的战争,有哪些重要战役和战争阶段?

感谢邀请!

清朝灭准噶尔的战争对于我们来说十分重要!

起因我们先来看看清政府为什么要消灭准噶尔!要知道清朝政府为了消灭准噶尔汗国用了整整七十多年!难道清政府和准噶尔汗国有血海深仇?还是利益之争?怎么非要灭亡它?

血海深仇是没有,但是利益之争还是有些,(主要是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一直是大清领导的势力范围,而准噶尔屡屡对其用兵,康熙早就对他不满,只是因为国内三藩之乱比较棘手所以没搭理他!)最主要的是准噶尔又觊觎中原南下之心!也就是说准噶尔也想建立第二个蒙古帝国!

这是清朝统治者坚决所不能容忍的!

所以清准战争就爆发了!目前来看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噶尔来势汹汹,康熙帝被动接战!公元1670年准噶尔部落(此时还不是汗国准噶尔汗属于漠西蒙古一直不承认我大清的宗主国地位!)换了新台吉,这位就是噶尔丹

话说噶尔丹即位后,也不知怎么的就和沙俄勾结在了一起!开始屡屡对准噶尔的周边部落用兵!

先是于1676年打败卫拉特盟主鄂齐尔图汗,并把周边松散的蒙古部落整合在了一起,准备要搞大事!

关键是卫特拉蒙古是漠南的,而且早早就归顺的大清!噶尔丹这么搞,说白了就是挖大清墙角,但是此时的大清还顾不上他!有气也先忍了!

公元1678年,噶尔丹这老小子又一次出兵南疆,占领叶尔羌汗国!然后他膨胀了!建立了所谓准噶尔汗国!并自称大汗!(这蒙古大汗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这就有点和我大清唱对台戏了!

对台戏还在后面,紧接着,噶尔丹开始他的作死之路!

先是对哈萨克用兵巩固后方,然后他开始挑衅我大清的宗主国权威!

1688年,噶尔丹突然率兵越过杭爱山,大举进攻漠北蒙古喀尔喀的土谢图汗,迫使喀尔喀蒙古诸部向南迁走。

从图上看噶尔丹已经威胁到了清朝首都

这下他可是捅了马蜂窝!喀尔喀一个漠北蒙古被打到了漠南,那漠南的人该往哪里跑?于是各个部落台吉汗王就开始找大清政府哭诉,你们到底管不管噶尔丹了?

康熙帝还是有点犹豫,毕竟三藩之乱刚刚平息,国家需要修身养息,再加上还有个台湾!

唉!顾不上噶尔丹啊!

噶尔丹尝到甜头后,于1690年又一次对漠北蒙古用兵!

在蒙古诸位头领的哭诉和既得利益的驱使下,(以前清政府管理蒙古人是宗主国的那一套,蒙古人还是自治,这次出兵以后就直接可以管辖了)这一次康熙帝不准备忍他了!

调集军队在乌兰布通进行了决战!噶尔丹虽然骁勇善战,部队也都是精锐,但是他遇到了比他更厉害的康熙帝!在决战中被清军彻底的击败!

噶尔丹跑路以后形势有所变化,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从他的背后捅刀子!导致他不能回老巢修养。但是噶尔丹依然认为要打败清朝才是最终出路!(魔怔了!不知道攘外必先安内么?)

公元1695年,噶尔丹又一次进入了漠北蒙古,这时的漠北蒙古已经被清军控制,康熙一听老对手又来了,连忙御驾亲征!再度于昭莫多将噶尔丹击败!这次噶尔丹更惨!他的好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占据哈密切断了他的退路!噶尔丹成了孤魂野鬼!康熙的第三次亲征大军还没到他就惊惧失常自杀了!

而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也向康熙上表服软。

自此清朝和准噶尔战争的第一阶段结束!康熙勉强控制住了局势,但是依然没有伤准噶尔汗国的根本(新疆地区)

第二阶段,策妄阿拉布坦反复无常,清军被动挨打,准噶尔汗国达到顶峰!策妄阿拉布坦一开始还对大清毕恭毕敬,时间一长,他就觉得自己是个人物了!周围部落都臣服在他脚下,怎么能不膨胀呢!

他也确实是个人物,准噶尔汗国在他和他儿子手上算是达到了顶峰!

准噶尔势力庞大

公元1717年,策妄派将领率6000军队从伊犁长驱直入攻占了拉萨,灭和硕特汗国。控制了西藏!当时康熙虽然到了晚年,但老虎再老也不容你个小狼崽子捋虎须!随即,康熙帝在公元1718年,也出兵西藏,但是被策妄阿拉布坦的军队击败!康熙毕竟是一代雄主,没有妥协,在1720年,再次派遣三路大军,最终将准噶尔的势力赶出了西藏。

但是好景不长,康熙帝去世了!清朝对准噶尔的政策不得不有所变化。

雍正皇帝刚刚登基,立足未稳,又发生了罗卜藏丹津的叛乱,导致他顾不上准噶尔汗国。

好不容易叛乱平息了,雍正又忙着搞国内改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对边疆战事比较疏忽!

但是大清疏忽归疏忽,在战略上一直把准噶尔压得死死的!

策妄阿拉布坦死了以后他儿子噶尔丹策零又接着和大清朝干仗!

雍正派出傅尔丹出兵攻击准部,全军大败!损失惨重!

从公元1729年到公元1734年,清朝政府军队和噶尔丹策零又在漠北进行了4场大规模的交锋,分别是科舍图之战、和通泊之战、鄂登楚勒之战和光显寺之战。在前面几次战役中,双方互有胜负,僵持不下,而光显寺之战是双方的大决战。

最终双方在公元1734年签订了协议,规定两大帝国以漠北杭爱山为界,以东属清,以西属准噶尔。(实际上是间接承认了准噶尔汗国的独立地位)

这个时候是准噶尔汗国的巅峰期,风头一时无两!

雍正带着这口恶气去见了康熙。到事情还没完!

准噶尔他们的好日子马上要到头了!

第三阶段,准噶尔汗国内乱,乾隆皇帝趁机出兵彻底屠灭准噶尔!乾隆皇帝登基后一直密切关注着准噶尔汗国的动静。

好巧不巧,准噶尔汗国内乱了!

乾隆皇帝虽然在北京,但是等这一天不是一天两天了!当即决定出兵准噶尔!

由准噶尔贵族阿睦尔撒纳(赤裸裸的准奸)带领清军直扑准噶尔首都伊犁!并且成功占领。

事后乾隆给阿睦尔撒纳封了个双亲王爵位,对准噶尔进行分治。

阿睦尔撒纳当然不干了!人家是奔着汗位来的!于是乎就反了!

这回我大清十全老人可不饶你,从俺爷爷手里结仇开始,到俺爸爸被打了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乾隆是越想越气!

公元1757年,乾隆帝派蒙古人成兖札布、满族人兆惠领兵进攻这孙子!阿睦尔撒纳战败,逃往沙俄后亦染天花病死,沙俄将其尸体交给清朝。至此,清军完全控制了天山南北两路。

清军对准噶尔进行了报复性的梳理工作,后来一查户口,就取消了准噶尔户口!

按下葫芦浮起瓢,大小和卓又摸老虎屁股!结果让兆惠一顿胖揍!割了首级领功去也!

从这之后,新疆就算又一次回到家了,而这次中央政府对新疆的控制力是前所未有!乾隆积极鼓励移民新疆!

而后,乾隆皇帝设立了伊犁将军,在军事上加强对新疆控制。

参考史料《清史稿》码字不易,喜欢的朋友请点个关注品历史人物,读历史故事。让我们一起领略历史的风情。请关注@青史铸剑!

清朝和准噶尔的斗争,可以说是挺悲剧的,明明很强大,却遇上一个比他更强大的帝王:康熙。当时的噶尔丹东征时,康熙平定南方的三藩之乱和统一台湾,然后又击败沙俄,签订东段边界的条约。此时的准噶尔把势力伸向到漠南蒙古,距离北京不远。为了击败噶尔丹,康熙不得不亲征,三次亲征噶尔丹,最终击败噶尔丹,噶尔丹死后,准噶尔把势力缩回到西域地区。

之后清朝与准噶尔时有发生冲突,在新疆东部,在青藏高原上,双方都有战争。要说双方都有哪些重要的战争,那就得说前期康熙三征噶尔丹。在这之下,著名的有乌兰布通之战,昭莫多决战等,这些战役,让噶尔丹败退蒙古地区,解决了北京的威胁,北京威胁解除,康熙继续西征,击败准噶尔。在第三次亲征的时候,噶尔丹惨败,东有康熙,西有自己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在造反,噶尔丹遭到背叛,最终服药自尽。

策妄阿拉布坦继承准噶尔汗国首领的位置。之后他派兵进军西藏,占领拉萨。康熙再次发动反击,1720年,清军打败准噶尔军,清朝收回西藏,并在西藏驻军,把西藏地区和青海地区纳入到版图中。雍正时期,和准噶尔的战争有和通泊之战,光显寺之战。两次都发生在漠北蒙古地区,准噶尔还想着东征。在青海地区,清朝也平定了罗卜藏丹津的叛乱。

乾隆时期,准噶尔内部也换了首领,发生内乱,之后争夺汗位越来越激烈,清朝捉住了机会,出兵歼灭反叛势力,统一了新疆地区。之中有平定达瓦齐战役,然后阿睦尔撒纳反叛,清朝再次平定叛乱。准噶尔内部出现多方势力,造成分裂状态,都被清军利用,各个击破,成功统一整个新疆地区。之后还有大小和卓之乱,清朝再次平定,成功稳固新疆局面。

在统一新疆地区上,清朝用了70年之久,最终完成大统一,把清朝的版图推到巅峰。更把统治势力伸到巴尔喀什湖南部,对民族融合起到关键作用。同时又是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扩展疆土等等,都起到关键作用。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作为最高的行政机构。作为中国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能把周边领土都纳入到版图中,这一点清朝有着自己的贡献,毕竟领土的大小,都决定一个民族的生存空间。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清朝时为什么不收朝鲜?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不仅仅是清朝,除了唐朝短暂囊括、元朝在朝鲜半岛设立“征东行省”之外,中原王朝甚少对朝鲜半岛产生兴趣。对于中原王朝来说,朝鲜半岛就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清朝在入主中原之前,女真铁骑几乎踏平了半岛,然而最终并没有选择吞并,而是让李朝继续成为中原王朝的第一藩属国存在:第一,李朝物产匮乏并不富有,

  • 明朝这么强大为什么不统治朝鲜?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明朝的强大是朱元璋和朱棣在位时,那个时代的明朝正处于一种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氛围中,因此明朝才能北遏蒙元余部,南慑周边四夷。然而一个王朝即便是再强大,也不可能无限扩张领土。这是因为凡是能够被纳入统治范围之内的土地,都是在历史上与其发生过密切联系,或是具备某种向心力的、易于被伛服的部族比如清朝服蒙古、

  • 甲午战争时朝鲜军队在做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甲午战争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战场是在朝鲜,从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1894年7月下旬,中日两军在朝鲜境内开战,清军分别在海上和陆地上的日军偷袭,当时的朝鲜政府已被日本控制。平壤之战发生,中日双方陆军首次大规模作战,清军共一万五千人,进攻平壤的日军有一万六千多人,双方兵力旗鼓相当。当时清

  • 古代真的有打更这个行业吗?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我的老家是河北沧州的。记忆中“打更人”都说是打更(读音:经)的。在我的记忆里,临近解放时,村里有一孤寡老人,每年入冬后都要为全村打更。村里人给他点粮食,即是工钱也有救济的意思。解放初期有民兵巡逻,打更人就退出了历史舞台。打更人的工具是“梆子”和“提灯”。“梆子”和走街卖豆腐的差不多。“提灯”俗称“气

  • 古代战争会留下大量士兵尸体,人们是如何处理战场的呢?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很简单,掩埋啊。古代战争的尸体,无论是敌我还是当地老百姓,都会尽快掩埋。只要真正去过战场的人,都知道有个名词叫做战场的味道。其实,这种味道就是尸体臭味混合其他气味形成。全世界,只有战场才有这种味道。抗战中,新兵一进入阵地就闻到这股浓烈的味道,不说恶心要吐,也是食欲全无,头三天根本

  • 我国古代军事历史上最难的战役是哪场?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毛泽东带领的工农红军,所进行的万里长征,绝对是历史上打的最难的一场旷日持久的战役。那时候的红军的力量还很弱小,也就是几万人,而国民党反动派动用了几十万人,对红军进行了围追堵截。红军被迫只能选择去罕无人迹的西部,另寻出路。要知道今天的西藏,青海,贵州等偏远地区,还有很多无人区,就不要说当时红军长征的时

  • 如何评价壬辰朝鲜战争中明朝、朝鲜和日本的海军水平?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当时明朝海军是世界强国,离不开明朝对海军的重视与培养,击败过西班牙、荷兰、将日本海军揍哭,在世界同时代中没有那个国家可以做到。强大之中必须有先进的战术和武器,这是离不开高大威猛的福船,福船对于西方人来说他们叫军舰,我们称它为福船,福船好比如城池那么宽大,吃水4米深,只适合大海航行,人力驱动不了,必须

  • 为何万历援朝战争中强大的明朝只能派出不到10万的军队?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看到这个问题有些哭笑不得。10W军队对当时的明朝来说是什么概念?当时明朝全国人口不过6000W+,除却一半女性,男性人口3000W。在男性人口中再除去三分之一的老幼,壮年男性不过2000W。作为一个以农业生产为根本的国家,这2000W壮年男性就是当时明朝的主要生产力了。万历三大征几乎同时发生,假设以

  • 烽火狼烟,中国古人如何利用光速传讯?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寻觅烽火台在中国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如马拉松长跑、驿站传递、信鸽传递、快马传递等等。但是这些都不能在短时间内传递,特别是传递军事情报,则耽误军国大事。古时候,人们曾设立过烽火台,利用火与烟传递信息。烽火台白天烧狼粪,夜间点柴草。传说烧狼粪时有很大的浓烟直冲蓝天,即使风大,也是狼烟滚滚,在白

  • 古代打仗如果受伤骨折了怎么治疗?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汉字的“疾'字中有“矢”,“矢”就是箭镞,可见古代的医学起源就与战争关系密切,古代军队是以肉搏战斗为主,每次战斗之后除了阵亡的士兵之外还会有大量士兵受伤,随着战争规模的日益扩大、兵器种类的日益增多和杀伤力日益增大,战争中伤病员日益大量涌现,一场战役下来会有几万几万的伤兵,就算到了现代,救治伤兵都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