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清朝时为什么不收朝鲜?

清朝时为什么不收朝鲜?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874 更新时间:2024/1/23 16:53:47

不仅仅是清朝,除了唐朝短暂囊括、元朝在朝鲜半岛设立“征东行省”之外,中原朝甚少对朝鲜半岛产生兴趣。对于中原王朝来说,朝鲜半岛就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清朝在入主中原之前,女真铁骑几乎踏平了半岛,然而最终并没有选择吞并,而是让朝继续成为中原王朝的第一藩属国存在:

第一,李朝物产匮乏并不富有,没有吞并的好处;

第二,半岛地势崎岖复杂易守难攻,攻打容易守住难,代价太大;

第三,清朝想取代明帝国“天下之主”的位置自然不能灭了自己的藩属国。

朝鲜王朝又称李朝,几乎与明朝同时开国。对明朝采取“事大主义”,忠心不二,几乎所有制度都照搬照抄明朝,朝鲜国王与明朝郡王同级别,在所有明朝藩属国中地位最重要。后金崛起以后,李朝联合明朝抵抗女真,但遭受了女真的入侵。

朝鲜半岛大多都是山地,平原稀少,而且气候等条件决定其在封建社会就不是什么富有的地方。李朝资源匮乏,粮食都不能自给自足,百姓困苦,对于清朝来说根本就没什么吞并的价值。

况,朝鲜半岛的地形下场,多山地,在封建社会如果清朝想要吞并,必然要驻军,然而这样的地形,肯定需要耗费大量实力,且收效甚微非不划算,对于本身人口就不算多的女真来说,是个很亏本的买卖。

女真(满洲)的最后目的是取代明朝成为新的天下之主,继承华夷之辨的核心之位。既然如此那自然就不能自己先去吞并藩属国,这有违古代华夏的王道思想与天下观。

为什么朝鲜王朝军队那么弱,既打不过日本也打不过满洲?

明朝末期,朝鲜王国的军力并不弱,之所以既打不过日本,尔后又打不过满洲,主要原因有两点:

1,当时的日本与朝鲜,虽然国力相差无几,但是当时的朝鲜却是个太平国度,太平日子过了几百年,武备轻弛;而当时的日本,则是历经了长期的战乱后,刚刚统一。丰臣秀吉的大军,不但规模庞大,而且日军将士的战斗经验也很丰富。

太平日子过得太久的朝鲜王国,久疏战阵,准备不足。此时的朝鲜军,与规模庞大的日本军相遇,战败是正常现象。

2,明朝末期,日军入侵朝鲜王国始于1592年,终于1598年。虽然日朝战争的时间不算太长,但是由于朝鲜王国面积偏小,加上战争烈度过大,因而令朝鲜王国元气大伤,国力衰退极其严重。如此一来,朝鲜王国也就无力与新崛起的满洲抗衡了。

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也有一定的偶然性。日本入侵朝鲜王国,直接造成了明朝丶朝鲜王国、日本国的国力,严重受损,这为满洲的崛起,以及清朝的兴起,创造了条件,也为二百多年后,整个亚太地区的没落,埋下了伏笔!

历史上,朝鲜的龟船为何能够战败强大的日本海军?

万历朝鲜之役中,朝鲜海军的主力船舰是板屋船,而非龟船;并且在结束这场战役的关键之战:露梁海战中,明朝海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朝鲜海军船舰1.龟船:首次出现是在1413至1415年的《朝鲜王朝实录》中,当时被称为“戈船”或“蒙冲”

1591年,朝鲜名将李舜臣决定复建龟船,并加以优化改造;次年3月27日,首艘龟船下水,当时搭载有射程介于300至500米的火炮。

战争期间服役的龟船有多种版本,一般长约100至120(30至37米),底层结构与板屋船类似。简单地说,龟船就是在板屋船上搭起一层拱形顶棚,再加上一具巨大的锚悬挂在船前。

船首竖立的龙头能散发出硫磺气体,有效扰乱敌人的舰队阵型,并在接近与穿梭在敌舰之间时掩蔽自身;同时可做为心理战,吓阻敌军;同时龙头也可以容纳一门火炮。

船前悬挂的巨锚下绘有鬼面,锚可以起到撞击工具的作用。

与标准的板屋船相同,龟船有双桅一对帆;并且龟船也使划桨加速。这就意味着,龟船的运动不仅依赖风力。龟船另一项胜过日军船舰的优点是,龟船能在其船只本身尺寸大小的范围内转

根据李舜臣的战术思想,是将龟船当作一种近距离突击舰艇:它将划行直冲敌阵,打乱其序列。紧接着撞击敌船后,龟船舷侧便向四面八方施放一轮火攻击。因为龟船在作战时会先拉近距离,再突然撞进敌船阵列,所以日本方面将其称为目藏船(盲船)。

龟船在玉浦、泗川、唐浦、露梁一系列海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万历朝鲜之役(朝鲜称为壬辰倭乱)中,龟船只有最多6艘投入战斗,原因是成本太高且制造周期较长,当时没有条件组织资源进行大规模制造。

2.板屋船:朝鲜海军主力舰船

日本海军船舰日本海军是以安宅船作为主力舰只,搭配关船、小早等小型的快船作为护卫,构成水军舰队。

1.安宅铁甲船

为出征朝鲜,丰臣秀吉命水军大将九鬼嘉隆制造甲船,其中最大的一艘甲船“日本丸”,便是参加禄之役(日本方面将万历朝鲜之役分为两部分:文禄、庆长之役)编属于九鬼水军中的大型安宅船。

原为九鬼嘉隆之旗舰,本来船名为“鬼宿丸”,因为丰臣秀吉看到它雄伟的船姿,为显示日本国威,故命名为“日本丸”。

九鬼嘉隆吸取了日本旧式的军船、明船以及欧洲船只的优点,设计制造了一种全新的军船。在日式大安宅船的首、尾和两侧,均在原本的厚木板上加铺薄铁板,以增强防护能力。

安宅船的特点是体积庞大,约可乘载百人以上的军队。战斗时仅需数十人的水手便能灵活操作,但航行速度较缓慢,转向不方便。

2.关船:介于安宅船和小早之间的中型船只

关船的外形类似小一号的安宅船,有一个尖的船艏,但没有甲板室,兼有冲击力和速度。日本中世纪时期,海盗利用关船,在航行要道上设立关卡,向过往船只收取保护费,故此得名。

3.小早:划桨前行的快船,船体轻而窄长

战斗时配置弓箭手,并在两舷挂上木盾作为防护。

附注:1.鸣梁海战,李舜臣以12艘板屋船(并没有龟船)击退日军藤堂高虎、加藤嘉明、来岛通总等率领的船舰330艘(其中133艘战船,其余200多艘为后勤船只)。

2.露梁海战,明军63艘,朝鲜军83艘,日军船舰约500艘。战斗结果,日方约有200艘船被摧毁,100艘被擒获,虽然明朝联军大胜,但仍有60艘朝鲜战船为立花宗茂所部捕获,供日军乘回日本。

3.明朝海军主力船舰

(1)福船

(2)沙船

【关注历史,坚持原创,我是夜未央】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明朝这么强大为什么不统治朝鲜?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明朝的强大是朱元璋和朱棣在位时,那个时代的明朝正处于一种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氛围中,因此明朝才能北遏蒙元余部,南慑周边四夷。然而一个王朝即便是再强大,也不可能无限扩张领土。这是因为凡是能够被纳入统治范围之内的土地,都是在历史上与其发生过密切联系,或是具备某种向心力的、易于被伛服的部族比如清朝服蒙古、

  • 甲午战争时朝鲜军队在做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甲午战争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战场是在朝鲜,从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1894年7月下旬,中日两军在朝鲜境内开战,清军分别在海上和陆地上的日军偷袭,当时的朝鲜政府已被日本控制。平壤之战发生,中日双方陆军首次大规模作战,清军共一万五千人,进攻平壤的日军有一万六千多人,双方兵力旗鼓相当。当时清

  • 古代真的有打更这个行业吗?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我的老家是河北沧州的。记忆中“打更人”都说是打更(读音:经)的。在我的记忆里,临近解放时,村里有一孤寡老人,每年入冬后都要为全村打更。村里人给他点粮食,即是工钱也有救济的意思。解放初期有民兵巡逻,打更人就退出了历史舞台。打更人的工具是“梆子”和“提灯”。“梆子”和走街卖豆腐的差不多。“提灯”俗称“气

  • 古代战争会留下大量士兵尸体,人们是如何处理战场的呢?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很简单,掩埋啊。古代战争的尸体,无论是敌我还是当地老百姓,都会尽快掩埋。只要真正去过战场的人,都知道有个名词叫做战场的味道。其实,这种味道就是尸体臭味混合其他气味形成。全世界,只有战场才有这种味道。抗战中,新兵一进入阵地就闻到这股浓烈的味道,不说恶心要吐,也是食欲全无,头三天根本

  • 我国古代军事历史上最难的战役是哪场?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毛泽东带领的工农红军,所进行的万里长征,绝对是历史上打的最难的一场旷日持久的战役。那时候的红军的力量还很弱小,也就是几万人,而国民党反动派动用了几十万人,对红军进行了围追堵截。红军被迫只能选择去罕无人迹的西部,另寻出路。要知道今天的西藏,青海,贵州等偏远地区,还有很多无人区,就不要说当时红军长征的时

  • 如何评价壬辰朝鲜战争中明朝、朝鲜和日本的海军水平?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当时明朝海军是世界强国,离不开明朝对海军的重视与培养,击败过西班牙、荷兰、将日本海军揍哭,在世界同时代中没有那个国家可以做到。强大之中必须有先进的战术和武器,这是离不开高大威猛的福船,福船对于西方人来说他们叫军舰,我们称它为福船,福船好比如城池那么宽大,吃水4米深,只适合大海航行,人力驱动不了,必须

  • 为何万历援朝战争中强大的明朝只能派出不到10万的军队?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看到这个问题有些哭笑不得。10W军队对当时的明朝来说是什么概念?当时明朝全国人口不过6000W+,除却一半女性,男性人口3000W。在男性人口中再除去三分之一的老幼,壮年男性不过2000W。作为一个以农业生产为根本的国家,这2000W壮年男性就是当时明朝的主要生产力了。万历三大征几乎同时发生,假设以

  • 烽火狼烟,中国古人如何利用光速传讯?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寻觅烽火台在中国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如马拉松长跑、驿站传递、信鸽传递、快马传递等等。但是这些都不能在短时间内传递,特别是传递军事情报,则耽误军国大事。古时候,人们曾设立过烽火台,利用火与烟传递信息。烽火台白天烧狼粪,夜间点柴草。传说烧狼粪时有很大的浓烟直冲蓝天,即使风大,也是狼烟滚滚,在白

  • 古代打仗如果受伤骨折了怎么治疗?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汉字的“疾'字中有“矢”,“矢”就是箭镞,可见古代的医学起源就与战争关系密切,古代军队是以肉搏战斗为主,每次战斗之后除了阵亡的士兵之外还会有大量士兵受伤,随着战争规模的日益扩大、兵器种类的日益增多和杀伤力日益增大,战争中伤病员日益大量涌现,一场战役下来会有几万几万的伤兵,就算到了现代,救治伤兵都是一

  • 如果万历帝调努尔哈赤的八旗军,入朝参加抗倭战争,能否完胜日本军?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论实战能力,虽然骑射努尔哈赤有优势,作为一个配合军种作战还是可以的,但是要完胜日军还是洗洗睡吧。我们一直认为古代战争是冷兵器战争,实际上并非都如此。万历朝鲜之役基本上以冷热兵器混用,热兵器为主,战争的第一阶段,朝鲜之所以节节败退,除了很久没有打过仗,疏于战阵之外。最主要的就是在热兵器上吃亏了,朝鲜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