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清朝,除了唐朝短暂囊括、元朝在朝鲜半岛设立“征东行省”之外,中原王朝甚少对朝鲜半岛产生兴趣。对于中原王朝来说,朝鲜半岛就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清朝在入主中原之前,女真铁骑几乎踏平了半岛,然而最终并没有选择吞并,而是让李朝继续成为中原王朝的第一藩属国存在:
第一,李朝物产匮乏并不富有,没有吞并的好处;
第二,半岛地势崎岖复杂易守难攻,攻打容易守住难,代价太大;
第三,清朝想取代明帝国“天下之主”的位置自然不能灭了自己的藩属国。
朝鲜王朝又称李朝,几乎与明朝同时开国。对明朝采取“事大主义”,忠心不二,几乎所有制度都照搬照抄明朝,朝鲜国王与明朝郡王同级别,在所有明朝藩属国中地位最重要。后金崛起以后,李朝联合明朝抵抗女真,但遭受了女真的入侵。
朝鲜半岛大多都是山地,平原稀少,而且气候等条件决定其在封建社会就不是什么富有的地方。李朝资源匮乏,粮食都不能自给自足,百姓困苦,对于清朝来说根本就没什么吞并的价值。
更何况,朝鲜半岛的地形下场,多山地,在封建社会如果清朝想要吞并,必然要驻军,然而这样的地形,肯定需要耗费大量实力,且收效甚微非常不划算,对于本身人口就不算多的女真来说,是个很亏本的买卖。
女真(满洲)的最后目的是取代明朝成为新的天下之主,继承华夷之辨的核心之位。既然如此那自然就不能自己先去吞并藩属国,这有违古代华夏的王道思想与天下观。
为什么朝鲜王朝军队那么弱,既打不过日本也打不过满洲?
明朝末期,朝鲜王国的军力并不弱,之所以既打不过日本,尔后又打不过满洲,主要原因有两点:
1,当时的日本与朝鲜,虽然国力相差无几,但是当时的朝鲜却是个太平国度,太平日子过了几百年,武备轻弛;而当时的日本,则是历经了长期的战乱后,刚刚统一。丰臣秀吉的大军,不但规模庞大,而且日军将士的战斗经验也很丰富。
太平日子过得太久的朝鲜王国,久疏战阵,准备不足。此时的朝鲜军,与规模庞大的日本军相遇,战败是正常现象。
2,明朝末期,日军入侵朝鲜王国始于1592年,终于1598年。虽然日朝战争的时间不算太长,但是由于朝鲜王国面积偏小,加上战争烈度过大,因而令朝鲜王国元气大伤,国力衰退极其严重。如此一来,朝鲜王国也就无力与新崛起的满洲抗衡了。
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也有一定的偶然性。日本入侵朝鲜王国,直接造成了明朝丶朝鲜王国、日本国的国力,严重受损,这为满洲的崛起,以及清朝的兴起,创造了条件,也为二百多年后,整个亚太地区的没落,埋下了伏笔!
历史上,朝鲜的龟船为何能够战败强大的日本海军?
万历朝鲜之役中,朝鲜海军的主力船舰是板屋船,而非龟船;并且在结束这场战役的关键之战:露梁海战中,明朝海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朝鲜海军船舰1.龟船:首次出现是在1413至1415年的《朝鲜王朝实录》中,当时被称为“戈船”或“蒙冲”
1591年,朝鲜名将李舜臣决定复建龟船,并加以优化改造;次年3月27日,首艘龟船下水,当时搭载有射程介于300至500米的火炮。
战争期间服役的龟船有多种版本,一般长约100至120(30至37米),底层结构与板屋船类似。简单地说,龟船就是在板屋船上搭起一层拱形顶棚,再加上一具巨大的锚悬挂在船前。
船首竖立的龙头能散发出硫磺气体,有效扰乱敌人的舰队阵型,并在接近与穿梭在敌舰之间时掩蔽自身;同时可做为心理战,吓阻敌军;同时龙头也可以容纳一门火炮。
船前悬挂的巨锚下绘有鬼面,锚可以起到撞击工具的作用。
与标准的板屋船相同,龟船有双桅和一对帆;并且龟船也使划桨加速。这就意味着,龟船的运动不仅依赖风力。龟船另一项胜过日军船舰的优点是,龟船能在其船只本身尺寸大小的范围内转向。
根据李舜臣的战术思想,是将龟船当作一种近距离突击舰艇:它将划行直冲敌阵,打乱其序列。紧接着撞击敌船后,龟船舷侧便向四面八方施放一轮火攻击。因为龟船在作战时会先拉近距离,再突然撞进敌船阵列,所以日本方面将其称为目藏船(盲船)。
龟船在玉浦、泗川、唐浦、露梁一系列海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万历朝鲜之役(朝鲜称为壬辰倭乱)中,龟船只有最多6艘投入战斗,原因是成本太高且制造周期较长,当时没有条件组织资源进行大规模制造。
2.板屋船:朝鲜海军主力舰船
日本海军船舰日本海军是以安宅船作为主力舰只,搭配关船、小早等小型的快船作为护卫,构成水军舰队。
1.安宅铁甲船
为出征朝鲜,丰臣秀吉命水军大将九鬼嘉隆制造甲船,其中最大的一艘甲船“日本丸”,便是参加文禄之役(日本方面将万历朝鲜之役分为两部分:文禄、庆长之役)编属于九鬼水军中的大型安宅船。
原为九鬼嘉隆之旗舰,本来船名为“鬼宿丸”,因为丰臣秀吉看到它雄伟的船姿,为显示日本国威,故命名为“日本丸”。
九鬼嘉隆吸取了日本旧式的军船、明船以及欧洲船只的优点,设计制造了一种全新的军船。在日式大安宅船的首、尾和两侧,均在原本的厚木板上加铺薄铁板,以增强防护能力。
安宅船的特点是体积庞大,约可乘载百人以上的军队。战斗时仅需数十人的水手便能灵活操作,但航行速度较缓慢,转向不方便。
2.关船:介于安宅船和小早之间的中型船只
关船的外形类似小一号的安宅船,有一个尖的船艏,但没有甲板室,兼有冲击力和速度。日本中世纪时期,海盗利用关船,在航行要道上设立关卡,向过往船只收取保护费,故此得名。
3.小早:划桨前行的快船,船体轻而窄长
战斗时配置弓箭手,并在两舷挂上木盾作为防护。
附注:1.鸣梁海战,李舜臣以12艘板屋船(并没有龟船)击退日军藤堂高虎、加藤嘉明、来岛通总等率领的船舰330余艘(其中133艘战船,其余200多艘为后勤船只)。
2.露梁海战,明军63艘,朝鲜军83艘,日军船舰约500艘。战斗结果,日方约有200艘船被摧毁,100艘被擒获,虽然明朝联军大胜,但仍有60艘朝鲜战船为立花宗茂所部捕获,供日军乘回日本。
3.明朝海军主力船舰
(1)福船
(2)沙船
【关注历史,坚持原创,我是夜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