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蜀国已亡姜维为何还要复国?因为他曾见识过他亲戚如何搞定马超

蜀国已亡姜维为何还要复国?因为他曾见识过他亲戚如何搞定马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二哥谈事 访问量:1373 更新时间:2024/2/12 23:15:53

汉忠臣戮力回天——麒麟儿姜维(1)

姜维(公元202—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人士,也就是今天甘肃天水市甘谷县。曹魏时期,天水郡是连接凉州和雍州的关键点,冀县则是天水郡郡治所在地,位于该郡核心位置。

自东汉末年以来,雍凉地区就因为羌胡杂居长期陷入混乱之中,百姓尚武,民风彪悍,所以一般雍凉人根本不读书,但姜维却是这些异类中的异类。姜伯约如果活在当下,一定会跟拿着有色眼镜看他的人高唱一首歌:我们不一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境遇!我们不一样!虽然会经历不同的事情!

其次姜维父亲死的也不一样:“以夫冏昔为郡功曹,值羌、戎叛乱,身卫郡将,没于战场,赐维官中郎,参本郡军事。”(《三国志·姜维传》)所谓“身卫郡将”可以理解为为了保护领导,牺牲在了战斗岗位上,类似人物可以参考曹操手下的典韦。这样的人,领导当然不能忘,所以姜维很快就有了“中郎”的正式官职,而且可以“参本郡军事”。之前的上计掾、从事都是地方属官,没固定工资和级别,“中郎”则是中央官职,而且有俸禄“秩六百石”,按照今天的标准来看也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水平,“参本郡军事” 相当于中央驻天水郡特派员,意味着姜维有了天水郡本地驻军的指挥建议权。

这些还在其次,姜维和这些拿着刀杀人的西凉军阀最大的不一样在于早年的受到的教育。姜维是一个读书人,史书上说他“好郑氏学”(《三国志·姜维传》)也就是东汉大儒郑玄的学说。郑玄是姜维那个时代的学术权威和理论大师。和当代被普遍滥竽充数的“大师”们不同,郑玄一生著作等身、遍注经典、整理前文、创新“郑学”,可谓一代宗师。他不仅学问好,而且为人身正,是当时的超级偶像,受万人敬仰。当时对郑玄的崇拜到了什么程度?就是黄巾军起义路遇郑玄,本来准备抢劫的,一听名字,原来是偶像,下马就拜;听闻郑玄的老家是高密,百万青州黄巾军竟然因为仰慕他,不去进攻此地!这才是真名士自风流!在他的影响下,研究“郑学”的士子一般都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格物穷理,就是喜欢探究事情的本源,服理不服力;一个是坚守志向,多趋向为理性的理想主义者,愿意为自己的理想奋斗。这两点在姜维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

当然,姜维也不是死读书的人。根据晋朝历史学家傅玄报道的一条关于姜维的八卦就说“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修布衣之业。”(《傅子》)看来不是凡人,就是奔着建功立业去的。若魏国看不起凉州士大夫,他也不惜转换门庭,另寻知遇之主。

姜维理想主义最重要的体现其实是蜀国灭亡,刘禅投降,他还要坚持帮刘禅复国?让许多人不能理解。其实答案可以从姜维早年经历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中找到。那就是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天水杨阜讨伐马超为韦康复仇。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马超在渭南战败后,逃往边塞投奔胡人,曹操追到安定赶不上了,内部又出了问题,遂率军东还。曹操前脚刚走,马超后脚便率各部胡人首领带兵攻击陇右诸郡,各郡纷纷响应,只有天水冀城因为是凉州治所东汉王朝任命的刺史韦康仍在坚持固守。马超集中全部兵力,大约万余人攻打冀城。

这个时候天水名士杨阜站了出来,他亲自率领官员和宗族子弟中能打仗的千余人,在城上修筑偃月营,与虎将马超苦战。杨阜的偃月营是一种作战方法,其具体阵法类似下图中的偃月阵。

李卫公问对》对偃月阵的解说是:“凡地带半险,须作月营。其营军列面平背险,两翅向险,如月初生。每营相去疏密及安置队伍准前法。其门则临时计之。至若兵马多少,幕次所设,此大约也。如有警急,畜牧并于营后安置。”

这个阵营的核心要义是保障自身的两翼的安全,中央方向则凭借地势的险要遏制对手的进攻,在城上驻此营的目的就是引诱对手正面攻击城门,然后利用弓箭从两翼向对手进行交叉火力激射,消耗对手的有生力量是一种以少防多的有效战法。杨阜正是凭借这一招和马超从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正月一直耗到八月。被围城多月,待援不至的凉州刺史韦康决定向马超投降。杨阜苦谏无效,只得跟他一起投降。马超背信弃义,杀了韦康。

按照一般人的观点杨阜已经很够意思了:我陪你走到底,你自己作死非要投降,拦都拦不住,我最后还帮你收了尸,你还要我怎样?但杨阜并不这样想,他要报仇,为这个和他关系并不太好的长官报仇,收拾起旧山河,朝天阙!

于是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九月,杨阜联络了外兄姜叙(应为姜维同族)在卤城起兵。马超闻讯后亲自率兵出击,冀城里杨阜的内应关闭城门,夺了城池。马超气的跳脚和杨阜决战,杨阜身上五处受伤,宗族兄弟死了七人,终于将马超彻底击溃。马超南逃,投奔张鲁

这个故事听起来熟悉吗?是不是感觉有点像姜维在蜀国灭亡后干的事。史书上没有说姜维与此战的关系,依照年龄来看,姜维此时应该在冀城中,目睹了他的同族亲戚们的拼死奋斗。这等执着与坚毅,绝对不是没有来由的,恰恰来自于他幼年的耳濡目染。杨阜姜叙成功了,他们被魏国封侯;姜维失败了,但他已经尽力了。

标签: 姜维马超蜀国刘禅魏国古蜀三国曹操手下

更多文章

  • 姜维北伐,到底有多少蜀汉大臣反对?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姜维,蜀汉,曹魏,诸葛亮,廖化,刘禅

    众所周知,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姜维继续北伐中原。对于姜维北伐来说,《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将其称之为“九伐中原”。当然,在《三国志》等正史中,则认为公元238年—公元262年之间,姜维共进行十一次北伐中原。不过,在整体战绩上,虽然姜维北伐中原的次数较多,却比不上诸葛亮北伐曹魏。究

  • 演义中姜维几次北伐,都因何而败?为什么说邓艾是其克星?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姜维,邓艾,郭淮,廖化,演义,三国,夏侯霸

    姜维是三国名将,蜀国的顶梁柱。虽然正史中有人统计前后大小战役,共北伐十一次,可能是演义作者略有筛减。姜维为了继承武侯遗志,先后在演义中共八次北伐。虽然也算得上是战功赫赫,如洮阳大捷歼敌数万,直接让蜀国迎来了胜利的曙光!只可惜此后遇到了姜维一生的宿敌邓艾,姜维多次被邓艾按到地上摩擦,堪称姜维的克星!今

  • 张嶷:才华媲美赵云,却15年不得重用,战死后姜维感慨说我不如他

    历史解密编辑:小小聊宠物标签:张嶷,姜维,蜀汉,赵云,三国,赵子龙,诸葛亮

    作为知名的历史演义类小说,《三国演义》为我们描写了一个精彩纷呈的三国。在罗贯中的笔下,那些曾经出现在历史中的三国人物,似乎被再度赋予了生命一样,跨越数千年的漫长时空出现在了现代人的面前。不过,历史演义终究还是艺术的范畴,作为文艺作品它也有着其局限性,其中最明显打的一个特点就是,只对有名的人物有浓墨重

  • 三国时期,姜维北伐十一次,最远打到何处?是如今的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姜维,曹魏,蜀汉,诸葛亮,蒋琬,费祎,司马懿,三国

    公元234年(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今陕西眉县西南)军中,蜀将秘不发丧,整军后退。当地百姓见蜀军撤走,向司马懿报告,司马懿出兵追击,姜维令杨仪返旗鸣鼓,做出回击的样子,司马懿以为中计,急忙收军退回,不敢逼近。于是蜀军安全而撤,百姓作谚语道:“死诸葛惊走生仲达”。姜维回成都后,任右监军、辅

  • 洮西之战是姜维的军事巅峰,令曹魏折损万人,但不是战略上的胜利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小阿蟹标签:姜维,蜀汉,曹魏,邓艾,雍州,洮西之战,史说三国

    三国时期,蜀汉作为最弱势的一方,在军事上的实力也是最弱的,尤其在诸葛亮死后,蜀汉最执着于北伐的就是姜维了,可是姜维多年北伐无果,不过在他的军事生涯中,还是有一次大胜的,也就是洮西之战,历史记载此战魏军损失万人,姜维获得大胜,这也是他在蜀汉的军事巅峰,但就结果而言,此战仅仅是一次战术上的胜利,战略上并

  • 魏军将士为何如此恨姜维,将他杀死后不解恨,还要剖腹取胆?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姜维,魏军,钟会,蜀汉,邓艾,诸葛亮,刘禅,三国

    引言在三国时期,姜维绝对算得上是一位悲情人物,他早年是魏国天水郡的一名将领,在诸葛亮北伐后,不得已而投降蜀军。诸葛亮非常赏识姜维,对他也是各种提拔重用,姜维也不辜负诸葛亮的厚望,在诸葛亮北伐时期为蜀汉建立了不少功勋。在诸葛亮,蒋琬等人相继去世后,姜维成了蜀汉的大将军,执掌兵马对曹魏开启了北伐之路。诸

  • 姜维用生命谱写的复仇曲

    历史解密编辑:怎么敷衍怎么演标签:姜维,邓艾,蜀汉,钟会,魏国,诸葛亮,刘禅,复仇曲,三国

    姜维,自伯约,蜀汉后期的军事统帅,在蜀汉最后的时间里,姜维先后九次与曹魏作战,虽然其军事才能非凡,但是也无力改变蜀国灭亡的局面。对于他九次与曹魏作战,比起他的师父诸葛亮六出祁山来说,数量上是超过了诸葛亮,有观点也认为当时的蜀国只能以进攻对抗魏国,如果姜维不主动出击进攻魏国,那么魏国也会进攻蜀国,与其

  • 姜维九伐中原无功,恢复蜀汉失败,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喜欢他?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姜维,蜀汉,钟会,诸葛亮,刘禅,邓艾

    姜维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他本是魏国人,自从投降蜀汉之后,受到诸葛亮赏识,跟随诸葛亮北伐,屡建战功。诸葛亮死后,姜维又继承诸葛亮遗志,坚持北伐,一生九伐中原,成为蜀汉的中流砥柱。景耀六年(263年),魏国三路大军伐蜀,面对钟会十万大军,姜维将其紧紧地绊在剑阁,没想到,邓艾偷渡阴平小路,穿越七百里无人区

  • 多次败北的诸葛亮被歌功颂德,而战无不胜的姜维嗤之以鼻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诸葛亮,姜维,魏国,刘备,费祎,邓艾

    看过三国的朋友,应该能注意到诸葛亮在北伐中其实打败的次数是很多的,而姜维在北伐中战胜的次数就比较多了。但是为什么后人更加赞赏崇拜诸葛亮而对姜维嗤之以鼻呢?历史上的诸葛亮共进行了五次北伐,而姜维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从结果来看诸葛亮输的多赢的少;而姜维赢的多输的少。然而与结果不同的是,人们对诸葛亮的北伐

  • 《三国演义》中魏延死后,蜀汉以姜维为首的九员猛将

    历史解密编辑:北梦一标签:魏延,姜维,蜀汉,廖化,邓艾,夏侯霸,古装剧,曹操手下,三国演义(电视剧)

    在《三国演义》前期,群雄逐鹿天下,猛将辈出。随着关羽、张飞、黄忠等人退出舞台,将星光辉已经黯淡,赵云的死则终结了五虎的传奇,而魏延授首标志着老一代猛将彻底远去。魏延死后,三国已是彻底进入了后三国时代。在后三国时代并非没有猛将,但已经远远比不上前期猛将的质量和数量了,就算是强大的曹魏也是一样,无非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