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死后,接班人为何不是姜维?刘禅:他不够资格

诸葛亮死后,接班人为何不是姜维?刘禅:他不够资格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西府赵王爷 访问量:657 更新时间:2023/12/8 5:14:20

公元234年,蜀国丞相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诸葛亮死后,蒋琬随即被刘禅任命为尚书令,总览蜀国政务。随后蒋琬又领益州刺史,并升为大将军,由此掌控了蜀国的军政大权。

值得一提的是,蒋琬接掌蜀国,乃是诸葛亮的遗愿。诸葛亮生前曾向后主刘禅推荐蒋琬,称如果自己遭遇不测,诸事可以交付蒋琬。

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有人问,姜维去哪儿了?就是那个被誉为凉州上士,天水麒麟儿的姜伯约。他文武双全,智计无双,更是被诸葛亮视为衣钵传承之人,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这样的天纵之才,诸葛亮为何不让他当接班人?

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他姜维不够资格。别看《三国演义》里面把姜维吹得神乎其神,什么谋承诸葛亮,武追赵子龙,胆大如鹅卵,忠命于汉志。简直就是谋臣中的顶流,武将中的楷模,难怪乎诸葛亮把他当作宝。

但实际上,历史上的姜维并没有那么牛。姜维本是魏国天水郡的一个参军小将,人微言轻,平平无奇。天水郡地处陇右,属于魏国的边缘区域,而姜维身后也没什么显赫的家世背景,所以他的发展前景有限。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可能一辈子都难以出人头地。

但是,偏偏意外来了。公元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出祁山,伐陇右。当时姜维正跟着太守马遵外出巡视各县。这马遵是个怂包,听闻蜀军来犯,且方向正是自家郡治冀县,连家都不敢回了,直接扔下姜维等一众随从,连夜跑去上邽投奔雍州刺史郭淮了。

没办法,当时诸葛亮来势汹汹,陇右各县人心惶惶,甚至于还有许多响应者,皆传闻要响应诸葛亮北伐。马遵担心姜维这些本地人里面和蜀军有所勾结,所以就把他们甩开了。

而姜维还被蒙在鼓里,丝毫不知自己已经被当成了细作。他发现上司逃走后,便赶紧往东追赶,紧赶慢赶终究还是没有赶上。后来好不容易到了上邽城下,却被拒之门外,姜维这才知道自己已经是被抛弃了。

姜维被抛弃之后,本想回到冀县再做打算,但当时冀县守城的将官根本就不放他进去。没办法啊,太守都跑了,陇右失陷的传闻满天飞,谁知道姜维是哪边的人?

最终姜维走投无路,不得已向诸葛亮投降。虽说是迫于无奈,但是对于姜维而言,这一次跳槽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当时的蜀国人才短缺,诸葛亮见猎心喜,对于姜维这个降将可以说是重用有加。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回到蜀国之后,姜维便被拜为奉义将军,并封为当阳亭侯。

亮辟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时年二十七。

之前姜维仅仅只是小小的天水参将,如今却是封侯拜将,那地位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当然了,为了招揽人才,顺便挖一下魏国的墙角,蜀汉对主动投降者的待遇普遍很高,所以姜维封将军和亭侯有着一部分身份原因。但同样是这个原因,降将一般都难获信任。他们的官职爵位虽然看起来不错,但实际权力却并不大,往往都是虚职。

不过姜维算是一个例外,诸葛亮对他一直都很信任,并抱有很大期望。所以当时姜维除了被刘禅封侯拜将以外,还被诸葛亮征召入了相府。在诸葛亮的时代,能进丞相府做事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如果还兼领朝中军政职务,那基本就是日后蜀国的骨干。

看看刘禅时代的那些军政大佬们,绝大部分都是从丞相府里面走出来的。而且即便是身居高位,既然兼领相府职务。比如绥军将军杨仪,当过丞相府的长史;魏延则是一边遥领凉州刺史,一边担任丞相司马。

要知道,当时的姜维只有二十七岁,又是一个新来的降将,如此身份和年纪便能直接辟入相府,前途不可谓不光明。果不其然,在入蜀三年后,也就是姜维三十岁那年,他就已经坐上了征南将军的位置。这可是四征将军之一,妥妥的高阶军职,再往上可就是魏延这种镇守一方的大将了。当初赵云追随刘备十数年,鞍前马后,出生入死,立下了诸多功劳。而刘备称帝之后,他也仅仅只是一个征南将军。

姜维作为一个降将,之前在魏国也只是一个小小参军,完全是属于那种没资历,没功劳、没名望的三无人员。但是他却只用三年时间,便做到了如此位置。很明显,在诸葛亮眼中,姜维是属于重点培养对象,妥妥的未来之星。

不过,这些成绩还不足以让他坐上诸葛亮接班人这个位置。诸葛亮去世时的蜀汉虽说是人才凋零,青黄不接,但毕竟是个三分天下的大企业,怎么也轮不到一个将来当家。

更为关键的是,诸葛亮虽然是有意培养姜维,但却并不是当作接班人来培养。

在诸葛亮手下,姜维一直靠武将的身份,没有机会接触处理政务。更没能走出丞相府,去地方历练。所以从诸葛亮对于姜维的职务安排来看,姜维的发展方向一直都是只限于军事层面。他是准备把姜维培养成一名出色的武将,以期日后北伐中原,兴复汉室。简单点讲,姜维在诸葛亮眼中,就是年轻版的魏延。

想要当诸葛亮的接班人,仅仅是军事能力出色显然是不够的,其还需要超强的内政治理能力。毕竟蜀国就那么点儿家底,如果没点儿经营能力,不要说北伐了,自己吃饱饭都成问题。所以对政务的熟悉程度,乃是作为诸葛亮接班人的最基本一条先决条件。

换句话讲,想要当诸葛亮的接班人,必须要有出色的内政能力,蒋琬显然就是这样一个人。

蒋琬曾担任过丞相府的参军和长史,长期给诸葛亮打下手,负责诸多的内政事宜。尤其是诸葛亮外征伐时,蒋琬一方面要负责主持丞相府的日常工作,处理内政;另一方面还得征兵筹粮,支援前线。起初张裔还在的时候,蒋琬还有个帮手。后来张裔去世,蒋琬接替了长史的职务,那完全就是一肩挑。这基本就是当年诸葛亮在刘备手底下干的活,诸葛亮选择蒋琬来做,意味深长啊。

最关键的是,蒋琬一直干得都还不错,史载:“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

所以诸葛亮夸蒋琬,是能和他一起辅佐后主的人。

“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

当然,蒋琬的优势并不仅仅是能力。除了业务娴熟之外,他还是诸葛亮的嫡系。公元 223 年,诸葛亮开府治事,蒋琬是第一批进入丞相府的属官。他在丞相府待了十余年,从东曹掾做起,一直做到了丞相长史,成为了丞相府的二把手。这份资历,是姜维怎么也赶不上的。

当然了,如果论起资历来,当时杨仪还在蒋琬之上。但是前面我说过,人家蒋琬长期留在了成都,长期处理蜀国政务,不仅业务能力更胜一筹,同时也更为后主刘禅所熟悉。

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毕竟诸葛亮不管如何安排。他死后具体选谁接班还得刘禅说了算。而蒋琬长期留在成都做事,并在诸葛亮北伐期间负责内政事宜,与刘禅接触颇多。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得到刘禅的认可,才是蒋琬能够接班诸葛亮的关键。

事实上,不仅仅是蒋琬,在他后面的费祎董允,皆是如此。这两人虽然都是被诸葛亮培养重用,但同时他们和刘禅的关系也不一般。早在刘禅登基前,这两人就已经是刘禅亲随,一为洗马、一为庶子,后来刘禅登基,他们都做了簧门侍郎。

后来费祎进了丞相府,一路升迁,做到了丞相司马,成为诸葛亮在军中最重要的军事幕僚。但他同时也是中护军,为刘禅重臣;而董允更不得了,不仅担任了侍中这样近臣要职,还兼领虎贲中郎将,执掌宫廷宿卫,乃是刘禅的心腹重臣。

他们的这些资历,可是姜维所远远比不了的。姜维作为一个年轻的降将,无论资历还是能力,都还是差了些。即便姜维是一个赤诚忠勇之人,但毕竟是个降将,而且资历尚欠,刘禅也没法用他啊。

总的来说,蒋琬作为诸葛亮一手提拔起来的嫡系,同时有着多年的工作经验,业务能力娴熟,深得后主刘禅器重。诸葛亮选他当接班人,那也是顺理成章。至于姜维,资历尚欠,并不在接班人培养之列。

但是对于姜维而言,就算当不了诸葛亮的接班人,那也可以接受啊。姜维要是不投蜀,一直待在魏国当官,可能终其一生也走不出天水,一辈子岌岌无名,壮志难酬。而来到蜀国之够,仅仅数年时间,便成为了蜀国的高级将领,深受诸葛亮的器重。即便是在诸葛亮去世之后,他也依然平步青云,一直做到了大将军的位置,成为蜀国的军事一把手。他继承诸葛亮遗志,九伐中原,匡扶汉室,最终以身殉国,名留青史。

西晋史学家郭颁曾评价姜维:

时蜀官属皆天下英俊,无出维右。

有此评价,姜维此生也算是不虚此行了。

标签: 诸葛亮姜维刘禅蒋琬蜀汉

更多文章

  • 蜀国已亡姜维为何还要复国?因为他曾见识过他亲戚如何搞定马超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姜维,马超,蜀国,刘禅,魏国,古蜀,三国,曹操手下

    汉忠臣戮力回天——麒麟儿姜维(1)姜维(公元202—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人士,也就是今天甘肃天水市甘谷县。曹魏时期,天水郡是连接凉州和雍州的关键点,冀县则是天水郡郡治所在地,位于该郡核心位置。自东汉末年以来,雍凉地区就因为羌胡杂居长期陷入混乱之中,百姓尚武,民风彪悍,所以一般雍凉人根本不读书,

  • 姜维北伐,到底有多少蜀汉大臣反对?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姜维,蜀汉,曹魏,诸葛亮,廖化,刘禅

    众所周知,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姜维继续北伐中原。对于姜维北伐来说,《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将其称之为“九伐中原”。当然,在《三国志》等正史中,则认为公元238年—公元262年之间,姜维共进行十一次北伐中原。不过,在整体战绩上,虽然姜维北伐中原的次数较多,却比不上诸葛亮北伐曹魏。究

  • 演义中姜维几次北伐,都因何而败?为什么说邓艾是其克星?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姜维,邓艾,郭淮,廖化,演义,三国,夏侯霸

    姜维是三国名将,蜀国的顶梁柱。虽然正史中有人统计前后大小战役,共北伐十一次,可能是演义作者略有筛减。姜维为了继承武侯遗志,先后在演义中共八次北伐。虽然也算得上是战功赫赫,如洮阳大捷歼敌数万,直接让蜀国迎来了胜利的曙光!只可惜此后遇到了姜维一生的宿敌邓艾,姜维多次被邓艾按到地上摩擦,堪称姜维的克星!今

  • 张嶷:才华媲美赵云,却15年不得重用,战死后姜维感慨说我不如他

    历史解密编辑:小小聊宠物标签:张嶷,姜维,蜀汉,赵云,三国,赵子龙,诸葛亮

    作为知名的历史演义类小说,《三国演义》为我们描写了一个精彩纷呈的三国。在罗贯中的笔下,那些曾经出现在历史中的三国人物,似乎被再度赋予了生命一样,跨越数千年的漫长时空出现在了现代人的面前。不过,历史演义终究还是艺术的范畴,作为文艺作品它也有着其局限性,其中最明显打的一个特点就是,只对有名的人物有浓墨重

  • 三国时期,姜维北伐十一次,最远打到何处?是如今的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姜维,曹魏,蜀汉,诸葛亮,蒋琬,费祎,司马懿,三国

    公元234年(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今陕西眉县西南)军中,蜀将秘不发丧,整军后退。当地百姓见蜀军撤走,向司马懿报告,司马懿出兵追击,姜维令杨仪返旗鸣鼓,做出回击的样子,司马懿以为中计,急忙收军退回,不敢逼近。于是蜀军安全而撤,百姓作谚语道:“死诸葛惊走生仲达”。姜维回成都后,任右监军、辅

  • 洮西之战是姜维的军事巅峰,令曹魏折损万人,但不是战略上的胜利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小阿蟹标签:姜维,蜀汉,曹魏,邓艾,雍州,洮西之战,史说三国

    三国时期,蜀汉作为最弱势的一方,在军事上的实力也是最弱的,尤其在诸葛亮死后,蜀汉最执着于北伐的就是姜维了,可是姜维多年北伐无果,不过在他的军事生涯中,还是有一次大胜的,也就是洮西之战,历史记载此战魏军损失万人,姜维获得大胜,这也是他在蜀汉的军事巅峰,但就结果而言,此战仅仅是一次战术上的胜利,战略上并

  • 魏军将士为何如此恨姜维,将他杀死后不解恨,还要剖腹取胆?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姜维,魏军,钟会,蜀汉,邓艾,诸葛亮,刘禅,三国

    引言在三国时期,姜维绝对算得上是一位悲情人物,他早年是魏国天水郡的一名将领,在诸葛亮北伐后,不得已而投降蜀军。诸葛亮非常赏识姜维,对他也是各种提拔重用,姜维也不辜负诸葛亮的厚望,在诸葛亮北伐时期为蜀汉建立了不少功勋。在诸葛亮,蒋琬等人相继去世后,姜维成了蜀汉的大将军,执掌兵马对曹魏开启了北伐之路。诸

  • 姜维用生命谱写的复仇曲

    历史解密编辑:怎么敷衍怎么演标签:姜维,邓艾,蜀汉,钟会,魏国,诸葛亮,刘禅,复仇曲,三国

    姜维,自伯约,蜀汉后期的军事统帅,在蜀汉最后的时间里,姜维先后九次与曹魏作战,虽然其军事才能非凡,但是也无力改变蜀国灭亡的局面。对于他九次与曹魏作战,比起他的师父诸葛亮六出祁山来说,数量上是超过了诸葛亮,有观点也认为当时的蜀国只能以进攻对抗魏国,如果姜维不主动出击进攻魏国,那么魏国也会进攻蜀国,与其

  • 姜维九伐中原无功,恢复蜀汉失败,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喜欢他?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姜维,蜀汉,钟会,诸葛亮,刘禅,邓艾

    姜维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他本是魏国人,自从投降蜀汉之后,受到诸葛亮赏识,跟随诸葛亮北伐,屡建战功。诸葛亮死后,姜维又继承诸葛亮遗志,坚持北伐,一生九伐中原,成为蜀汉的中流砥柱。景耀六年(263年),魏国三路大军伐蜀,面对钟会十万大军,姜维将其紧紧地绊在剑阁,没想到,邓艾偷渡阴平小路,穿越七百里无人区

  • 多次败北的诸葛亮被歌功颂德,而战无不胜的姜维嗤之以鼻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诸葛亮,姜维,魏国,刘备,费祎,邓艾

    看过三国的朋友,应该能注意到诸葛亮在北伐中其实打败的次数是很多的,而姜维在北伐中战胜的次数就比较多了。但是为什么后人更加赞赏崇拜诸葛亮而对姜维嗤之以鼻呢?历史上的诸葛亮共进行了五次北伐,而姜维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从结果来看诸葛亮输的多赢的少;而姜维赢的多输的少。然而与结果不同的是,人们对诸葛亮的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