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姜维到底凭什么掌握蜀汉军权?真的是因为诸葛亮的原因?

姜维到底凭什么掌握蜀汉军权?真的是因为诸葛亮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奇案故事本 访问量:592 更新时间:2023/12/5 3:32:05

诸葛亮临终遗言

第五次北伐之时,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留下“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的遗言,以这个遗言看来,诸葛亮并没有将军权交给姜维,只是让姜维辅助魏延断后,而主持蜀汉军队撤退的,则是另一个人——杨仪。至于蜀汉治国的接班人,诸葛亮依次选择了蒋琬费祎董允,唯独没有选择姜维。

其实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诸葛亮就算再信任姜维,再赏识姜维,即便有民间传闻姜维是诸葛亮的徒弟,依然改变不了姜维是魏国降将的事实,作为一位刚刚投降不久的将领,也没用多少实际的军功,即使诸葛亮愿意,后主及蜀汉群臣怎么可能放心把军权交给他呢?何况姜维在军中资历不足,如果给予军权,势必引起蜀汉老将的不满,而且诸葛亮也会被人认为任人唯亲,这样是得不偿失的。因此,姜维最终掌握蜀汉军权,并非因为诸葛亮,而是他自身的努力。那么姜维又是如何一步一步掌握蜀汉军权的呢?

死诸葛走生仲达

杨仪等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宣王,宣王追焉。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宣王者,宣王乃退,不敢逼,于是仪结阵而去,入谷然后发丧。宣王之退也,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汉晋春秋

在正史中,姜维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展现自己的军事才能是在诸葛亮病逝以后的断后途中,由于魏延拒绝断后,蜀汉军暴露在魏军追军之下,原本作为辅助断后的姜维,此时不得不承担了断后的任务,司马懿即将追上蜀汉军队,这时候是姜维想到了一个计策(演义中是诸葛亮遗计,正史是姜维自己想出的),让蜀汉军队得以全身而退,转危为安。他让场仪将旗帜反向,鸣起战鼓,假装要主动进攻司马懿,司马懿害怕中计,主动撤退,不敢逼近蜀军,于是蜀军得安然无恙的撤退,从此留下“死诸葛走生仲达”的谚语。实际上并非死诸葛走生仲达,是姜维妙计退宣王。

偏师入羌,郭淮破走

又昔偏军入羌,郭淮破走,算其长短,以为事首,宜以姜维为凉州刺史。若维征行,衔持河右,臣当帅军为维镇继。——三国志

回到成都以后,姜维被任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但是很快,姜维的机会来了。姜维面对的第一个对手,就是在汉中之战,在夏侯渊阵亡以后果断率领主力撤退,并且推举张郃为主将,避免了魏军更大的损失,多次西征横扫羌胡,北原之战和阳遂之战,两次识破诸葛亮的计策(司马懿都差点中计了,被郭淮识破了)的魏国名将——郭淮。姜维领军第一战,便是这个让诸葛亮都为之忌惮的郭淮,历史上并没有对这场战争的过程详细记载,但是我们依然从史书中看到了结果——偏师入羌,郭淮破走。姜维因此升任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蜀汉总兵力不过10万,既然三国志说的是偏师,证明兵力不会超过1万,而姜维以不到一万之偏师,居然能够深入魏境,打败魏国名将郭淮,可见其军事才能之强。

费袆制约下的偏师北伐

费祎谓维曰:“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且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业,以俟能者,无以为希冀徼倖而决成败于一举。若不如志,悔之无及。”——汉晋春秋

延熙十年(247年),姜维迁升为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表面看来,姜维的军职进一步提升了,但是实际上,姜维么军权反而降低了。因为费袆,是反对北伐的,费袆认为,我们的军事才能远远不如丞相,丞相暂且不能恢复中原,何况我们呢?但是姜维认为就算这样也不能坐以待毙,还是坚持要北伐,费袆只好同意姜维北伐,但是,费袆每次允许姜维出征用的兵力不超过1万。在费袆制约之下的偏师北伐,虽然取得过打败夏侯霸、接应胡王的小胜利,但对于魏国而言,只不过是蜻蜓点水式的骚扰袭击,自然也没有取得什么大的战果,但是姜维以不到1万的偏师,竟敢在魏国境内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而且也取得过一两次小胜利,已经很了不起了。

洮西大捷——姜维的巅峰

复出陇西,守狄道长李简举城降。进围襄武,与魏将徐质交锋,斩首破敌,魏军败退。维乘胜多所降下,拔河关、狄道、临洮三县民还,后十八年,复与车骑将军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於洮西,经众死者数万人。——三国志

费袆被刺杀以后,姜维终于能够率领蜀汉主力进行北伐了,兵力增加到数万的姜维取得了接二连三的胜利:降李简、斩徐质,取河关,破王经。姜维最终取的了北伐以来的最大胜利——洮西大捷,姜维也因此功,被任命为大将军。

因此,姜维最终能够担任大将军,完全是因为自己的努力,不是因为诸葛亮。

更多文章

  • 诸葛亮死后,接班人为何不是姜维?刘禅:他不够资格

    历史解密编辑:西府赵王爷标签:诸葛亮,姜维,刘禅,蒋琬,蜀汉

    公元234年,蜀国丞相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诸葛亮死后,蒋琬随即被刘禅任命为尚书令,总览蜀国政务。随后蒋琬又领益州刺史,并升为大将军,由此掌控了蜀国的军政大权。值得一提的是,蒋琬接掌蜀国,乃是诸葛亮的遗愿。诸葛亮生前曾向后主刘禅推荐蒋琬,称如果自己遭遇不测,诸事可以交付蒋琬。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

  • 蜀国已亡姜维为何还要复国?因为他曾见识过他亲戚如何搞定马超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姜维,马超,蜀国,刘禅,魏国,古蜀,三国,曹操手下

    汉忠臣戮力回天——麒麟儿姜维(1)姜维(公元202—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人士,也就是今天甘肃天水市甘谷县。曹魏时期,天水郡是连接凉州和雍州的关键点,冀县则是天水郡郡治所在地,位于该郡核心位置。自东汉末年以来,雍凉地区就因为羌胡杂居长期陷入混乱之中,百姓尚武,民风彪悍,所以一般雍凉人根本不读书,

  • 姜维北伐,到底有多少蜀汉大臣反对?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姜维,蜀汉,曹魏,诸葛亮,廖化,刘禅

    众所周知,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姜维继续北伐中原。对于姜维北伐来说,《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将其称之为“九伐中原”。当然,在《三国志》等正史中,则认为公元238年—公元262年之间,姜维共进行十一次北伐中原。不过,在整体战绩上,虽然姜维北伐中原的次数较多,却比不上诸葛亮北伐曹魏。究

  • 演义中姜维几次北伐,都因何而败?为什么说邓艾是其克星?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姜维,邓艾,郭淮,廖化,演义,三国,夏侯霸

    姜维是三国名将,蜀国的顶梁柱。虽然正史中有人统计前后大小战役,共北伐十一次,可能是演义作者略有筛减。姜维为了继承武侯遗志,先后在演义中共八次北伐。虽然也算得上是战功赫赫,如洮阳大捷歼敌数万,直接让蜀国迎来了胜利的曙光!只可惜此后遇到了姜维一生的宿敌邓艾,姜维多次被邓艾按到地上摩擦,堪称姜维的克星!今

  • 张嶷:才华媲美赵云,却15年不得重用,战死后姜维感慨说我不如他

    历史解密编辑:小小聊宠物标签:张嶷,姜维,蜀汉,赵云,三国,赵子龙,诸葛亮

    作为知名的历史演义类小说,《三国演义》为我们描写了一个精彩纷呈的三国。在罗贯中的笔下,那些曾经出现在历史中的三国人物,似乎被再度赋予了生命一样,跨越数千年的漫长时空出现在了现代人的面前。不过,历史演义终究还是艺术的范畴,作为文艺作品它也有着其局限性,其中最明显打的一个特点就是,只对有名的人物有浓墨重

  • 三国时期,姜维北伐十一次,最远打到何处?是如今的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姜维,曹魏,蜀汉,诸葛亮,蒋琬,费祎,司马懿,三国

    公元234年(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今陕西眉县西南)军中,蜀将秘不发丧,整军后退。当地百姓见蜀军撤走,向司马懿报告,司马懿出兵追击,姜维令杨仪返旗鸣鼓,做出回击的样子,司马懿以为中计,急忙收军退回,不敢逼近。于是蜀军安全而撤,百姓作谚语道:“死诸葛惊走生仲达”。姜维回成都后,任右监军、辅

  • 洮西之战是姜维的军事巅峰,令曹魏折损万人,但不是战略上的胜利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小阿蟹标签:姜维,蜀汉,曹魏,邓艾,雍州,洮西之战,史说三国

    三国时期,蜀汉作为最弱势的一方,在军事上的实力也是最弱的,尤其在诸葛亮死后,蜀汉最执着于北伐的就是姜维了,可是姜维多年北伐无果,不过在他的军事生涯中,还是有一次大胜的,也就是洮西之战,历史记载此战魏军损失万人,姜维获得大胜,这也是他在蜀汉的军事巅峰,但就结果而言,此战仅仅是一次战术上的胜利,战略上并

  • 魏军将士为何如此恨姜维,将他杀死后不解恨,还要剖腹取胆?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姜维,魏军,钟会,蜀汉,邓艾,诸葛亮,刘禅,三国

    引言在三国时期,姜维绝对算得上是一位悲情人物,他早年是魏国天水郡的一名将领,在诸葛亮北伐后,不得已而投降蜀军。诸葛亮非常赏识姜维,对他也是各种提拔重用,姜维也不辜负诸葛亮的厚望,在诸葛亮北伐时期为蜀汉建立了不少功勋。在诸葛亮,蒋琬等人相继去世后,姜维成了蜀汉的大将军,执掌兵马对曹魏开启了北伐之路。诸

  • 姜维用生命谱写的复仇曲

    历史解密编辑:怎么敷衍怎么演标签:姜维,邓艾,蜀汉,钟会,魏国,诸葛亮,刘禅,复仇曲,三国

    姜维,自伯约,蜀汉后期的军事统帅,在蜀汉最后的时间里,姜维先后九次与曹魏作战,虽然其军事才能非凡,但是也无力改变蜀国灭亡的局面。对于他九次与曹魏作战,比起他的师父诸葛亮六出祁山来说,数量上是超过了诸葛亮,有观点也认为当时的蜀国只能以进攻对抗魏国,如果姜维不主动出击进攻魏国,那么魏国也会进攻蜀国,与其

  • 姜维九伐中原无功,恢复蜀汉失败,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喜欢他?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姜维,蜀汉,钟会,诸葛亮,刘禅,邓艾

    姜维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他本是魏国人,自从投降蜀汉之后,受到诸葛亮赏识,跟随诸葛亮北伐,屡建战功。诸葛亮死后,姜维又继承诸葛亮遗志,坚持北伐,一生九伐中原,成为蜀汉的中流砥柱。景耀六年(263年),魏国三路大军伐蜀,面对钟会十万大军,姜维将其紧紧地绊在剑阁,没想到,邓艾偷渡阴平小路,穿越七百里无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