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禅自毁名节保护众将领得以善终,为何姜维一家还是惨死?

刘禅自毁名节保护众将领得以善终,为何姜维一家还是惨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史学远征团 访问量:149 更新时间:2024/1/17 7:47:42

史上对刘禅的评价是非常差劲的,明明有诸葛亮竭尽全力贡献,又有张飞等人的后代相助,却还是没有保住蜀国。当魏国的大军来临时,所有大将都在抵御强敌,唯独刘禅选择投降,到洛阳做一个安乐侯。

事实上,刘禅主动投降,除了保护自己以外,也是为了保护手下的大臣。然而,他保住了自己的富贵,保住了列位大臣的生命,为什么却没有保住姜维呢?姜维身为蜀将,到底是怎么落到全家惨死的?

图片:刘禅无奈选择投降剧照

一、刘后主投降

在大家看来,刘禅是个胸无点墨却霸占皇位的人,大家对他只有两个印象,第一是“扶不起”,第二是“乐不思蜀”。不管怎么说,刘禅好歹是一国之君,难道真的那么昏庸无能吗?

事实上,大家还真有点冤枉他了,刘禅继位以后,虽然有诸葛亮相助,但是当初跟随他父亲打天下的很多大将都已经去世,根本没有多少可用之才。在人才枯竭的情况下,刘禅还把蜀国维持了四十多年,试问,一个完全扶不起的人物,又怎么可能支撑起偌大的国家呢?

司马家族掌握住曹魏江山以后,对蜀国发起了猛烈的攻击,面对来势汹汹的魏军,刘禅非常没骨气的打开城门,选择向魏国投降。到了洛阳以后,刘禅“一如既往”的吃喝玩乐,当司马昭问他在洛阳的感觉时,他宣称自己在洛阳的一切都非常习惯,不想再回到蜀国了。

图片:刘禅在魏国剧照

正是因为“乐不思蜀”这句话,刘禅一直被大家鄙视到现在。其实,刘禅根本不像大家想得那么愚蠢,更加不是真的享受司马家族给他的一切。司马昭当初问他在洛阳的感觉,无非是试探他,如果他作出任何悲哀的表情,司马昭立马会看破,别说他小命不保,就连蜀国那些兵将都会跟着遭殃。

在刘禅看来,自己死了倒无可厚非,但是他不能让底下的部将也跟着被司马家族处死。为此,刘禅每天在洛阳装作快活得忘记了老家的样子。

既然末代皇帝那么尽力庇护臣子们的安全,那些受他庇护的臣子是否都保住性命了呢?从整体上看,他这一招还是比较成功的,因为他的主动投降,司马家族在接收蜀国时并没有过于为难蜀国大臣。

图片:刘禅与投降的大臣剧照

二、姜维的抗议

然而,刘禅保住了那么多人,却没有保住曾经对蜀国付出诸多的姜维。可是,魏国放过了那么多人,为什么姜维还是死了呢?其实,主要责任并不在于刘禅,而在于姜维自己。

自从刘备死后,诸葛亮继续刘备未完的事业,然而,诸葛亮并没有成功。连续两个头号人物主持的北伐都以失败告终,按理来说,蜀国应该看清形势,彻底放弃这个行动,坚守自己阵营才对。然而,诸葛亮去世后,北伐事业并没有结束,而是由姜维接班。

公元626年,姜维遵循诸葛亮的遗愿,起兵讨伐魏国。可是事情并不顺利,姜维在北伐时遇到了邓艾,伐魏再次失败。在这之后,蜀国彻底失去了主动权,被迫转为防守。关于伐魏,蜀国内部的意见并不统一,在姜维失败以后,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马上跳出来,要求收掉姜维手中的兵权。

图片:姜维北伐剧照

就在姜维失败的第二年,司马家族开始转守为攻,主动出兵蜀国。连年的伐魏失败,让原本就无人可用的蜀国更是拿不出有能力的将领。诸葛瞻战死以后,刘禅听取臣子的建议,主动迎接魏军,向魏国称臣。

刘禅投降时,姜维依旧在镇守剑门关,为此,刘禅特地修书传给姜维,让姜维放弃抵抗。就这样,姜维带着抗拒之心,带兵向魏国投降。

姜维之所以抗拒向魏国投降,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他原本是魏国的将领,后来投向了蜀国。如果他再向魏国投降,遭人嘲笑不说,魏国更是容不下他。第二,以他手里的兵力,如果没有投降,完全有可能拖死魏军,根本不用沦为阶下囚。

可惜,他的所有计划都被刘禅强行打断了,面对顶头上司的书信,不管姜维有多无奈,都只能带兵投降。就这样,姜维虽然向魏国屈服,但是心里却时刻想着如何赶走魏军,重振蜀国之威。

然而,蜀国上下都已经接受了国破的事实,就连刘禅都不再做任何抵抗,他一个臣子,又怎么可能实现复国大计呢?再者,当时驻军蜀国的可是他的老对手邓艾,想要赶跑魏军更是难上加难。

图片:姜维向魏国屈服剧照

三、姜维的计谋

不过,姜维可不是一般人,他是受过诸葛亮教导的。在很早以前,他就察觉到钟会与邓艾之间的矛盾。为此,他故意向钟会投降,然后不断吹嘘钟会的厉害。钟会在姜维的过度夸赞下,还真觉得自己是帝王之才。

姜维看到钟会已经被自己洗脑,于是开始下一步动作——杀死邓艾。他告诉钟会,只有除掉邓艾,才有机会上位。钟会原本就看不惯邓艾,再加上过度膨胀,真朝邓艾下手。在姜维的指使下,钟会诬告邓艾有谋反之意,还让监军卫瓘前去偷袭邓艾军队,将邓艾父子一起抓起来,准备押送到司马家族面前。

为了以绝后患,钟会还写了一封“求救信”给司马家族,信中添油加醋地阐述了邓艾父子的“罪行”,并且声称自己遇到险境。做完这一切以后,钟会命令部下在路上杀死两位“头号敌人”。

图片:姜维剧照

在钟会看来,只要邓艾一死,挡住自己的绊脚石就算铲除了。为了日后方便割据势力,钟会还听取姜维的意见,朝忠于魏国的将领下手,准备把他们全部杀死。卫瓘身为曹军的一员,不忍心看着那么多曹将惨失性命,于是拒绝执行。钟会遭到拒绝以后,亲自出手,偷偷抓了那些曹将,准备趁人不注意时杀死。

然而,他的计划却不知道被谁泄露了出去,一时之间,魏军纷纷抗议,要求释放被抓的将领。眼看着事情就要暴露,钟会再次派卫瓘前去当说客,却不曾想到卫瓘竟然反水,公然站到魏军当中,讨伐钟会。

在魏军的讨伐之下,那些被关起来的将领都被放了出来,包括还没来得及杀死的邓艾。不过,邓艾逃过了钟会设下的套,却没有躲开卫瓘这一劫,被卫瓘带人杀死。

图片:钟会剧照

邓艾一生杀敌无数,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于一个宵小之辈,实在令人惋惜。作为魏军内乱的幕后操手,姜维最终被魏军所杀,就连他的家人也没有逃掉。

可怜刘禅,不惜以自毁名义的方式去保护众将的安全,最终却没有保住一心想要复国的姜维。

文章作者:子皓君

整篇图文由子皓影视制作工作室原创制作!

标签: 刘禅姜维魏国邓艾钟会三国蜀汉诸葛亮

更多文章

  • 姜维到底凭什么掌握蜀汉军权?真的是因为诸葛亮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姜维,蜀汉,郭淮,费祎,三国,诸葛亮,司马懿,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诸葛亮临终遗言第五次北伐之时,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留下“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的遗言,以这个遗言看来,诸葛亮并没有将军权交给姜维,只是让姜维辅助魏延断后,而主持蜀汉军队撤退的,则是另一个人——杨仪。至于蜀汉治国的接班人,诸葛亮依次选择了蒋琬、费祎、董允,唯独没有选择姜维。其实这

  • 诸葛亮死后,接班人为何不是姜维?刘禅:他不够资格

    历史解密编辑:西府赵王爷标签:诸葛亮,姜维,刘禅,蒋琬,蜀汉

    公元234年,蜀国丞相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诸葛亮死后,蒋琬随即被刘禅任命为尚书令,总览蜀国政务。随后蒋琬又领益州刺史,并升为大将军,由此掌控了蜀国的军政大权。值得一提的是,蒋琬接掌蜀国,乃是诸葛亮的遗愿。诸葛亮生前曾向后主刘禅推荐蒋琬,称如果自己遭遇不测,诸事可以交付蒋琬。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

  • 蜀国已亡姜维为何还要复国?因为他曾见识过他亲戚如何搞定马超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姜维,马超,蜀国,刘禅,魏国,古蜀,三国,曹操手下

    汉忠臣戮力回天——麒麟儿姜维(1)姜维(公元202—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人士,也就是今天甘肃天水市甘谷县。曹魏时期,天水郡是连接凉州和雍州的关键点,冀县则是天水郡郡治所在地,位于该郡核心位置。自东汉末年以来,雍凉地区就因为羌胡杂居长期陷入混乱之中,百姓尚武,民风彪悍,所以一般雍凉人根本不读书,

  • 姜维北伐,到底有多少蜀汉大臣反对?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姜维,蜀汉,曹魏,诸葛亮,廖化,刘禅

    众所周知,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姜维继续北伐中原。对于姜维北伐来说,《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将其称之为“九伐中原”。当然,在《三国志》等正史中,则认为公元238年—公元262年之间,姜维共进行十一次北伐中原。不过,在整体战绩上,虽然姜维北伐中原的次数较多,却比不上诸葛亮北伐曹魏。究

  • 演义中姜维几次北伐,都因何而败?为什么说邓艾是其克星?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姜维,邓艾,郭淮,廖化,演义,三国,夏侯霸

    姜维是三国名将,蜀国的顶梁柱。虽然正史中有人统计前后大小战役,共北伐十一次,可能是演义作者略有筛减。姜维为了继承武侯遗志,先后在演义中共八次北伐。虽然也算得上是战功赫赫,如洮阳大捷歼敌数万,直接让蜀国迎来了胜利的曙光!只可惜此后遇到了姜维一生的宿敌邓艾,姜维多次被邓艾按到地上摩擦,堪称姜维的克星!今

  • 张嶷:才华媲美赵云,却15年不得重用,战死后姜维感慨说我不如他

    历史解密编辑:小小聊宠物标签:张嶷,姜维,蜀汉,赵云,三国,赵子龙,诸葛亮

    作为知名的历史演义类小说,《三国演义》为我们描写了一个精彩纷呈的三国。在罗贯中的笔下,那些曾经出现在历史中的三国人物,似乎被再度赋予了生命一样,跨越数千年的漫长时空出现在了现代人的面前。不过,历史演义终究还是艺术的范畴,作为文艺作品它也有着其局限性,其中最明显打的一个特点就是,只对有名的人物有浓墨重

  • 三国时期,姜维北伐十一次,最远打到何处?是如今的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姜维,曹魏,蜀汉,诸葛亮,蒋琬,费祎,司马懿,三国

    公元234年(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今陕西眉县西南)军中,蜀将秘不发丧,整军后退。当地百姓见蜀军撤走,向司马懿报告,司马懿出兵追击,姜维令杨仪返旗鸣鼓,做出回击的样子,司马懿以为中计,急忙收军退回,不敢逼近。于是蜀军安全而撤,百姓作谚语道:“死诸葛惊走生仲达”。姜维回成都后,任右监军、辅

  • 洮西之战是姜维的军事巅峰,令曹魏折损万人,但不是战略上的胜利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小阿蟹标签:姜维,蜀汉,曹魏,邓艾,雍州,洮西之战,史说三国

    三国时期,蜀汉作为最弱势的一方,在军事上的实力也是最弱的,尤其在诸葛亮死后,蜀汉最执着于北伐的就是姜维了,可是姜维多年北伐无果,不过在他的军事生涯中,还是有一次大胜的,也就是洮西之战,历史记载此战魏军损失万人,姜维获得大胜,这也是他在蜀汉的军事巅峰,但就结果而言,此战仅仅是一次战术上的胜利,战略上并

  • 魏军将士为何如此恨姜维,将他杀死后不解恨,还要剖腹取胆?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姜维,魏军,钟会,蜀汉,邓艾,诸葛亮,刘禅,三国

    引言在三国时期,姜维绝对算得上是一位悲情人物,他早年是魏国天水郡的一名将领,在诸葛亮北伐后,不得已而投降蜀军。诸葛亮非常赏识姜维,对他也是各种提拔重用,姜维也不辜负诸葛亮的厚望,在诸葛亮北伐时期为蜀汉建立了不少功勋。在诸葛亮,蒋琬等人相继去世后,姜维成了蜀汉的大将军,执掌兵马对曹魏开启了北伐之路。诸

  • 姜维用生命谱写的复仇曲

    历史解密编辑:怎么敷衍怎么演标签:姜维,邓艾,蜀汉,钟会,魏国,诸葛亮,刘禅,复仇曲,三国

    姜维,自伯约,蜀汉后期的军事统帅,在蜀汉最后的时间里,姜维先后九次与曹魏作战,虽然其军事才能非凡,但是也无力改变蜀国灭亡的局面。对于他九次与曹魏作战,比起他的师父诸葛亮六出祁山来说,数量上是超过了诸葛亮,有观点也认为当时的蜀国只能以进攻对抗魏国,如果姜维不主动出击进攻魏国,那么魏国也会进攻蜀国,与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