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末三国:袁绍麾下十员大将

汉末三国:袁绍麾下十员大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八卦爱豆秀 访问量:3135 更新时间:2024/6/25 8:19:24

袁绍出身于四世三公之名门望族,初以豪侠得众,遂怀雄霸之图。据四州之地,拥百万之众,鹰扬河朔,睥睨天下。然而外宽内忌,好谋无断,致使身死嗣灭,王霸雄图,化做南柯一梦。而麾下十员大将,皆一时之杰,托身失所,或殒身丧命,或弃暗投明,所谓同途殊归,令人感叹。

十、朱灵

朱灵早年为袁绍麾下大将,奉命征讨鄃城季雍,季雍以朱灵之母亲、弟弟为要挟,诱其归降。朱灵以为人效力,岂复顾家。率部攻陷鄃城,生擒季雍,而全家却遇害。

曹操征陶谦,袁绍命朱灵率兵肋战,数战有功,朱灵识曹操之雄武,则背叛袁绍,委身投效,从征四方,典兵历年,称为良将,名位亚于徐晃,官至后将军,封高唐侯,去世后谥号威。

演义之中,朱灵与路招奉命监督刘备征讨袁术,至徐州被刘备遣回许都,曹操大怒,欲斩二人,荀彧告免。后从征马超、韩遂,与徐晃渡蒲阪津,据河西为营,力战有功。

九、蒋奇

蒋奇字义渠,为袁绍麾下大将,官渡之战,谋士沮授建议蒋奇领一军以防备曹操偷袭乌巢,不为采纳。及官渡败绩,袁绍率八百骑渡河,走至黎阳北岸,进入蒋奇营寨。蒋奇乃招谕离散,收集残兵败将,众闻袁绍在,军势复振。

演义之中,蒋奇奉命救援乌巢,为张辽斩杀。

八、韩猛

韩猛为袁绍帐下大将,锐而轻敌,官渡之战,劫掠曹军西道,为曹仁击破于鸡洛山。奉命运送粮草,又为曹将徐晃、史涣击退,最终战死于乌巢。

演义之中,韩猛号称河北一柱,位在四庭之下,协助淳于琼守乌巢,死于乱军之中。

七、淳于琼

淳于琼字仲简,河南禹州人。早年与袁绍、曹操等八人同为西园八校尉,后归附袁绍,为其效力。官渡之战,与颜良、郭图率部攻白马,为曹军轻骑掩袭,仓猝逆战,主将颜良阵亡,全军溃败。及两军对峙于官渡,淳于琼督万佘人镇守乌巢,守护粮草重地,为曹军袭击,于乱军中为乐进斩杀。

演义之中,淳于琼率二万重兵守乌巢,整日汹酒,未曾戎备。为曹军突袭,醉卧被擒,粮草被烧。曹操下令割其耳鼻手指,缚于马上放回。袁绍怒其失责,将其斩首。

六、高干

高干字文才,河南杞县人。袁绍外甥,“才志弘逛邈,文武秀出”。任并州刺史,在镇七年,甚有治绩。曹操平冀州、克邺城,高干率郭部归降,未几又兴兵反曹,据壶关、拒乐进。后为钟繇、张既击败,欲投奔刘表,至上洛,为上洛都尉捕杀。

演义之中,高干于仓亭中箭负伤,于黎阳屡战屡败,据壶关以拒乐进、李典、张扬,诸将不能克。于是曹操亲征,以袁氏旧将吕旷、吕翔诈降,破壸关。高干兵败亲赴匈奴求援遭拒,南投刘表,至上洛为都尉王琰斩杀。

五、高览

高览为袁绍麾下大将,于颜良、文丑、张郃并称河北四庭柱。官渡之战,与张郃为郭图谮谗,而归降曹操,拜偏将军,封东莱侯,自此未见于正史记载。

演义之中,高览曾与许褚阵前交锋,未见胜负。从征汝南,三个回合斩杀刘辟,于追击刘备时,为赵云突袭,措手不及,被一枪刺死于马下。

四、张郃

张郃字儁乂,河北任丘人。为河北四庭柱硕果仅存,自官渡归降曹操,从征四方,用兵以巧变称,汉中代理主帅,街亭大破马稷。为刘备、诸葛亮惮忌,官至征西车骑将军,封鄚侯,于木门追击蜀军,中箭阵亡,谥号壮。

演义之中,张郃于阵前单挑,十分活跃,先后与张辽、庞德、马超、赵云、张飞、黄忠、魏延等一班勇将交锋,虽时胜时败,而越战越勇,至蜀汉五虎凋零,张郃立马横枪,放眼三国,无人可敌。后为诸葛亮用计,以魏延、关兴轮战张郃,诈败诱敌入深。张郃奋勇追杀,至木门道,死于乱箭之下。

三、文丑

文丑为河北名将,号称勇冠三军,与颜良齐名。文丑与刘备率精骑五、六千进驻延津,误中曹操谋士荀攸之计,为不满六百之曹军击败,死于乱军之中。

演义之中,文丑追杀公孙瓒,与赵云大战五、六十回合不分胜负。颜良白马授首,文丑欲为其报仇,率兵据延津,却中荀攸饵敌之下,队伍大敌,曹操下令徐晃、张辽追击。文丑挺身独战二将,射伤张辽,击退徐晃,不料关羽突然杀出,文丑交锋三个回合,心怯拔马便走,未提防关羽马疾刀快,被一刀斩于马下。

二、颜良

颜良是河北新河人,为袁绍帐下第一大将。官渡之战,与郭图、于琼率部围白马。曹操用荀攸声东击西之计,以关羽、张辽率轻兵掩袭,关羽望见颜良麾盖,策马刺颜良于万军之中,斩其首还,袁绍诸将无一能当。

演义之中,颜良为河北四庭柱之首,与曹操大军对阵,连斩曹营大将宋宪、魏续,二十回合击败曹营勇将徐晃,威慑全军,使曹营众将悚然,不敢出阵交锋。后关羽请战,飞马冲阵,颜良措手不及,被一刀斩于马下。

一、麹义

麹义“久在凉州,晓习羌斗,兵皆骁锐人。早年为韩馥部将,后归附袁绍,率兵于邺南击败南匈奴於夫罗。界桥之战,公孙瓒其锋甚锐,麹义率八百部众,先登陷阵,拔垒摧敌,大破公孙瓒三万余步骑。又与刘虞之子刘和合兵。于鲍丘大败公孙瓒,斩首二万余,直逼易京。麴义自以功高名重,骄恣不检,为袁绍猜忌,召回诛杀,兼并其部。

演义之中,麹义陷阵搴旗,斩杀公孙瓒先锋严纲,于乱军中遇上赵云,战不数合,被一枪刺死于马。

图片来自网络。

标签: 袁绍曹操张郃公孙瓒刘备徐晃

更多文章

  • 张邈:袁绍和曹操的好兄弟,遭袁绍憎恨,却又背刺曹操,下场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白泽述异标签:张邈,袁绍,汉朝,三国,东汉,曹操手下

    曹操出征前叮嘱妻儿:“如果我战死了,就去投靠我的好兄弟张邈!”3年后,曹操却大骂:“狗屁兄弟!把张家满门抄斩!”究竟发生什么事情竟让曹操和张邈这对原本肝胆相照、生死相托的好兄弟,成为不死不休的仇敌呢?张邈,字孟卓,兖州东平人。年轻时,张邈以侠义闻名,曾倾家荡产地振穷救急,不少被他接济过的人都愿意追随

  • 三国时期六大“不孝子”,吕布垫底,袁绍屈居第二

    历史解密编辑:老夫从不吹牛标签:吕布,袁绍,董卓,蜀汉,夏侯霸,历史片,古装片,曹操手下,三国(电视剧)

    两汉以孝治天下,在三国时期,也涌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孝子故事,比如徐庶、太史慈等人。与之相反的,也有不少令人不耻的“不孝子”,活跃在历史舞台上,我们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其中最有名的几位。本文主要以《三国志》为依据,与演义情节略有不同。06.吕布历史上,吕布最为人所诟病的就是他先后杀了自己的领导丁原和董卓。

  • 黄巾军中顽强的百万黑山军,领头是袁绍宿敌,被曹操封邑500户打发

    历史解密编辑:口说名人堂标签:袁绍,曹操,张角,诗人,东汉,汉朝,公孙瓒,黄巾军,黄巾起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道教起义,黄巾起义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张氏三兄弟的起义主力军,很快就被朝廷剿灭。但“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黄巾余部的将领们退回了

  • 袁绍——我都想到了,我还想多了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袁绍,曹操,汉献帝,董卓,袁术,沮授

    袁绍,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实力最强的军阀。他出身名门,四世三公,“隐居洛阳”待时而动;谋诛宦官,讨伐董卓,意气风发干事业;励精图治,统一河北,势力达到顶点;最后兵败官渡,发病命终,随之一切烟消云灭。袁绍能在东汉末年群雄并立的格局中,能够完成统一河北,雄踞一方,成为当时最大的割据者,而且在社会上声望很高

  • 官渡之战后袁绍还有机会翻盘,可惜其不具备这两个必要条件!

    历史解密编辑:茗人堂史标签:袁绍,刘表,逢纪,刘备,汉朝,官渡之战,曹操手下

    官渡之战是奠定曹操统一北方格局的关键一战,此战袁绍和曹操两大势力集团交锋了一年多,最终以曹操偷袭袁军粮草,导致袁军军心大乱,曹军趁势击败了10万袁军,很多人传统印象里,袁绍此战之后,就彻底失败了,被曹操所灭只是时间问题,但其实袁绍是有翻盘机会的。《三国志》记载,袁绍此战是精锐尽出的,“众数十万,以审

  • 曹操突袭乌巢是冒险行动,袁绍只要换个打法,就能打赢官渡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袁绍,乌巢,张郃,曹洪,诗人,东汉,三国,官渡之战,曹操手下

    官渡之战的转折点是火烧乌巢,这一点在《后汉书》和《三国志》、《资治通鉴》中都有明确记载,但说法却并不一致,比如是谁先主张重兵拦截曹操,又是谁要进攻曹操比较空虚的老巢,就至少有三个版本。实事求是地说,火烧乌巢,对曹操和袁绍来说,都是风险与机遇并存:如果只带着五千步兵骑兵的曹操在返程途中被围歼,官渡之战

  • 审配:袁绍手下的守城名将,曹操久攻不下,还差点命丧其手!

    历史解密编辑:白泽述异标签:袁绍,沮授,逢纪,许攸,袁尚,审配,曹魏,三国,汉朝,曹操手下

    曹操攻破邺城,俘虏审配。曹操屡劝不降,只能下令将审配处决。审配忽然挣扎着站起来:吾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曹操原以为审配改变主意,岂料竟是如此宁死不屈!不禁感慨审配之忠烈,令人予以厚葬!审配,字正南,出身河北豪族,曾与田丰、沮授一同在冀州牧韩馥手下任职,却因正直敢谏被冷落。而后袁绍入主冀州,审配被

  • 袁绍一手好牌打个稀烂,从袁绍手中流失的“好牌”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原始人侃历史标签:袁绍,曹操,荀彧,郭嘉,朱灵,张郃

    可能连袁绍自己都没想到,自己曾经的部下竟然帮助自己最大的对手曹操摆平了自己。东汉末年,袁绍大有一统天下之势,但因袁绍算不得明主,很多大才都投靠了曹操,并辅佐曹操打败了自己的故主曹操。曹操的5大谋士,就有2位是从袁绍那里跑过来的,分别是被曹操誉为“吾之子房”的荀彧、鬼才郭嘉。荀彧算得上是曹操的首席谋臣

  • 官渡之战看袁绍,历史袁绍一无是处的偏见,来源于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袁绍,曹操,沮授,张郃,汉朝,公孙瓒,官渡之战

    作为三国历史之中的三大战役之一,官渡之战一度被认为是曹操的翻身之战,更认为这是曹操以少胜多取得的最大战果,结局上看曹操因为赢了官渡所以逐渐占据了河北,成为了北方的霸主。但是事实和经不起推敲,首先就是以少胜多这一说法,《三国志》当中对这一次战役双方兵力的描述是袁绍十倍于曹操,也就是说曹操用着不到对面十

  • 袁绍的官渡之战失败的原因,有军事,有人和,还有叛卖

    历史解密编辑:每时刻史标签:袁绍,沮授,刘备,张郃,许都,汉朝,官渡之战,曹操手下

    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在官渡发生了一场对中国影响深远的战役----官渡之战。在这场战役中,曹操率领2万多军队,打败了袁绍率领的11万8千大军,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的有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官渡之战在这场战役里,袁绍率领优势兵力,却打了大败仗。因此,在历史上,对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