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兵多将广霸河北:演义中袁绍集团武将的实力

兵多将广霸河北:演义中袁绍集团武将的实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娱三三三 访问量:1206 更新时间:2023/12/9 20:37:24

袁绍作为汉末长期的天下第一大诸侯,原著中多次用“兵多将广”来形容,猛将虽然不多,但颜良的实力,在当时曹营是无人可敌的,本文来介绍一下演义中袁绍集团武将的实力。

袁绍

颜良

袁绍麾下第一猛将,早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便已经做了铺垫,当华雄连斩数将后,袁绍叹道:“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此后,但凡有袁绍出场,颜良文丑几乎也都随侍身旁,在与孙坚翻脸时,颜良、文丑皆拔剑出鞘,要不是被众诸侯劝住,孙家的戏份就要提前杀青了,此后随袁绍征战四方,战功赫赫,在白马之战时,颜良颇有大BOSS气场,秒杀宋宪、魏续,此二人曾在典韦、张飞手下逃生,二十合败徐晃,徐晃曾经五十合平徐晃,令曹营将领栗然。说此时曹营上下无一人可胜颜良一点也不过分,从曹操和程昱的对话中也可以佐证这一点,如果许褚可胜颜良,也不会说什么非关公不可了。

文丑

操见连斩二将,心中忧闷。程昱曰:“某举一人可敌颜良。”操问是谁。昱曰:“非关公不可。”

但颜良勇则勇矣,反应太慢,在关羽突袭下被一合斩杀,对比关羽在土城躲过张飞突袭,即使公平单挑,颜良也不是关羽对手,此外嘉靖本三国演义倒是解释颜良被秒原因,书中特地加上一句诗"只因玄德临行语,致使英雄束手亡",已经明言是因为刘备临行语,才导致颜良束手亡。

原来颜良辞袁绍时,刘玄德曾暗嘱曰“吾有一弟,乃关云长也,身长九尺五寸,须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喜穿绿锦战袍,骑黄骠马,使青龙大刀,必在曹操处。如见他,可教急来”。因此颜良见关公来,只道是他来投奔,故不准备迎敌,被关公斩于马下。

颜良也被吕布稳压,一是虎牢关吕布败各路诸侯之时,袁绍没再提及其上将颜良、文丑(此时颜良、文丑大概率是已经到了)。二是吕布在袁绍手下时,傲慢袁绍诸将,可见并不把颜良、文丑放在眼里。

总之,就凭二十合败徐晃的战绩,演义能稳压颜良的也就吕布和关羽,当之无愧的超一流。

单对徐晃的表现而言,文丑是不如颜良的,嘉靖本中文丑三十合平徐晃,徐晃还是见到文丑背后军马赶到才撤退,且心理素质极差,和关羽打了不到三合就心怯,这等心理素质还好意思夸口给颜良报仇。

徐晃见文丑后面军马齐到,晃拨回马走。文丑沿河赶来。

但文丑冲阵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磐河之战,文丑先是不到十合单挑击败公孙瓒(不如吕布的数合击败公孙瓒),随后乘势单骑追赶过桥入阵中往来追赶公孙瓒,如入无人之境,途中遇公孙瓒手下四员健将齐战,被文丑一枪刺一将下马,剩余三将奔走,最终文丑直将公孙瓒赶出阵后山谷而逃,若无赵云临时出现,公孙瓒自然成为文丑的囊中之物,和赵云大战五十合不分胜负,奠定文丑超一流的地位。

公孙瓒就桥边与文丑交锋。战不到十余合,瓒抵挡不住,败阵而走。文丑乘势追赶。瓒走入阵中,文丑飞马径入中军,往来冲突。瓒手下健将四员,一齐迎战;被文丑一枪,刺一将下马,三将俱走。文丑直赶公孙瓒出阵后,瓒望山谷而逃。文丑骤马厉声大叫:“快下马受降!”瓒弓箭尽落,头盔堕地;披发纵马,奔转山坡;其马前失,瓒翻身落于坡下。文丑急捻枪来刺。忽见草坡左侧转出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公孙瓒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

文丑单骑冲阵于数万军中往来追杀公孙瓒如入无人之境,是整个演义中冲阵的一个经典,从敌军实力(数万公孙瓒军)、往来、轻松(如入无人之境)的三个角度来看演义中所有单骑冲阵,文丑之冲阵公孙瓒阵可谓演义中完美的单骑冲阵。此外,文丑追杀公孙瓒中途独战四健将,杀一败三的完败表现,也是演义中汉末将领仅有的五例独败数将的辉煌胜绩之一。

张郃

张郃的首秀是和张辽大战四五十合,不分胜负,令曹操暗暗称奇。之后有和高览联手战平张辽、许褚联手。降曹后成了经验包,是和五虎将交手最多的一个人,除了关羽,全部交手过。两次战赵云,第一次是骧山三十合败于赵云,第二次是在长坂坡大战赵云十回合,赵云见不能取胜退走,二十合败于马超,三十合平黄忠,百十合死战张飞平手。到了诸葛亮北伐之时,张郃可谓熬出头了,神勇无比,几乎不在老赵云之下了,救戴陵之时,几进几出,蜀汉中无人能挡,魏延、姜维此时尽成透明人,连诸葛亮都感叹:“尝闻张翼德大战张郃,人皆惊惧。吾今日见之,方知其勇也。”姑且算是一流水准吧。

高览

作为和张郃齐名的猛将,由于死得早,表现也少,巅峰表现是和张郃联手战平张辽、许褚联手。虽书中并没有明言高览和许褚战了多少回合,但差距应不是很大,不然曹操不会放弃斗将。骧山之战中,刘备在目睹高览三合杀刘辟之后,曾欲亲战高览,虽可视为走投无路之举,但也终究有斗将之勇气,说明在刘备看来高览武力并未高到自己不能一战。至于高览正对敌刘备之时,赵云从后冲阵一枪刺死高览,并不是赵云正面交锋,也并非赵云一人之功劳,刘备正面的威慑自然不能忽略,毕竟高览即便听到后军的异常也不能无视即将交锋的刘备的存在而贸然勒马回头。给个面子,也算一流吧。

在嘉靖本中,袁绍被描述为“身长貌伟,行步有威,英雄盖世,武勇超群”,有两次对剑表现:与董卓在筵上持剑敌对,与孙坚迎剑交锋,给人的感觉三人武力相若。

有两次三次胜绩,一是令率兵迎战的蹇硕不战自退,二是斩杀樊陵,许相。

樊陵、许相出殿大呼:“不得无礼!”袁绍立斩二人

虽然是个二流,但毕竟是主公,单独列一档。

二流

除了河北四庭柱以外,其他都是二三流了,其中有这几位值得一提。

淳于琼:虽然没啥表现,毕竟是被孔融孔称作“高览、张郃、淳于琼等辈,皆当世之名将”,姑且算个二流。

麴义:在嘉靖本表现比较亮眼,拍马起刀斩中计后急待回的公孙瓒先锋严纲、再斩执旗将,再交锋公孙瓒令其自退,麴义三个胜绩,之后十余合战被赵云杀。毛本中删掉麴义交锋令公孙瓒自退的战绩,且将赵云十余合斩麴义的战例改为不数合,降低了麴义的武力值。

韩猛:被荀攸称作“韩猛匹夫之勇耳。”在押粮车数千辆到袁绍军寨时,败于徐晃之手,多少合没说,但考虑是被突袭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战败,也能算个二流。

吕旷、吕翔:这哥俩应该是一个档次,吕旷多了一个无数合斩袁谭之部将岑璧的战绩,最后在新野之战中,一个被赵云所杀,一个被张飞所杀。

马延、张顗、焦触、张南:虽然都是龙套,但四人联手能令赵云死战,这表现好过吕布麾下的郝曹成宋四健将(被典韦吊打出城),最后在赤壁之战中水战死于东吴诸将手里。

标签: 袁绍张郃公孙瓒文丑赵子龙徐晃

更多文章

  • 汉末三国:袁绍麾下十员大将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袁绍,曹操,张郃,公孙瓒,刘备,徐晃

    袁绍出身于四世三公之名门望族,初以豪侠得众,遂怀雄霸之图。据四州之地,拥百万之众,鹰扬河朔,睥睨天下。然而外宽内忌,好谋无断,致使身死嗣灭,王霸雄图,化做南柯一梦。而麾下十员大将,皆一时之杰,托身失所,或殒身丧命,或弃暗投明,所谓同途殊归,令人感叹。十、朱灵朱灵早年为袁绍麾下大将,奉命征讨鄃城季雍,

  • 张邈:袁绍和曹操的好兄弟,遭袁绍憎恨,却又背刺曹操,下场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白泽述异标签:张邈,袁绍,汉朝,三国,东汉,曹操手下

    曹操出征前叮嘱妻儿:“如果我战死了,就去投靠我的好兄弟张邈!”3年后,曹操却大骂:“狗屁兄弟!把张家满门抄斩!”究竟发生什么事情竟让曹操和张邈这对原本肝胆相照、生死相托的好兄弟,成为不死不休的仇敌呢?张邈,字孟卓,兖州东平人。年轻时,张邈以侠义闻名,曾倾家荡产地振穷救急,不少被他接济过的人都愿意追随

  • 三国时期六大“不孝子”,吕布垫底,袁绍屈居第二

    历史解密编辑:老夫从不吹牛标签:吕布,袁绍,董卓,蜀汉,夏侯霸,历史片,古装片,曹操手下,三国(电视剧)

    两汉以孝治天下,在三国时期,也涌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孝子故事,比如徐庶、太史慈等人。与之相反的,也有不少令人不耻的“不孝子”,活跃在历史舞台上,我们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其中最有名的几位。本文主要以《三国志》为依据,与演义情节略有不同。06.吕布历史上,吕布最为人所诟病的就是他先后杀了自己的领导丁原和董卓。

  • 黄巾军中顽强的百万黑山军,领头是袁绍宿敌,被曹操封邑500户打发

    历史解密编辑:口说名人堂标签:袁绍,曹操,张角,诗人,东汉,汉朝,公孙瓒,黄巾军,黄巾起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道教起义,黄巾起义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张氏三兄弟的起义主力军,很快就被朝廷剿灭。但“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黄巾余部的将领们退回了

  • 袁绍——我都想到了,我还想多了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袁绍,曹操,汉献帝,董卓,袁术,沮授

    袁绍,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实力最强的军阀。他出身名门,四世三公,“隐居洛阳”待时而动;谋诛宦官,讨伐董卓,意气风发干事业;励精图治,统一河北,势力达到顶点;最后兵败官渡,发病命终,随之一切烟消云灭。袁绍能在东汉末年群雄并立的格局中,能够完成统一河北,雄踞一方,成为当时最大的割据者,而且在社会上声望很高

  • 官渡之战后袁绍还有机会翻盘,可惜其不具备这两个必要条件!

    历史解密编辑:茗人堂史标签:袁绍,刘表,逢纪,刘备,汉朝,官渡之战,曹操手下

    官渡之战是奠定曹操统一北方格局的关键一战,此战袁绍和曹操两大势力集团交锋了一年多,最终以曹操偷袭袁军粮草,导致袁军军心大乱,曹军趁势击败了10万袁军,很多人传统印象里,袁绍此战之后,就彻底失败了,被曹操所灭只是时间问题,但其实袁绍是有翻盘机会的。《三国志》记载,袁绍此战是精锐尽出的,“众数十万,以审

  • 曹操突袭乌巢是冒险行动,袁绍只要换个打法,就能打赢官渡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袁绍,乌巢,张郃,曹洪,诗人,东汉,三国,官渡之战,曹操手下

    官渡之战的转折点是火烧乌巢,这一点在《后汉书》和《三国志》、《资治通鉴》中都有明确记载,但说法却并不一致,比如是谁先主张重兵拦截曹操,又是谁要进攻曹操比较空虚的老巢,就至少有三个版本。实事求是地说,火烧乌巢,对曹操和袁绍来说,都是风险与机遇并存:如果只带着五千步兵骑兵的曹操在返程途中被围歼,官渡之战

  • 审配:袁绍手下的守城名将,曹操久攻不下,还差点命丧其手!

    历史解密编辑:白泽述异标签:袁绍,沮授,逢纪,许攸,袁尚,审配,曹魏,三国,汉朝,曹操手下

    曹操攻破邺城,俘虏审配。曹操屡劝不降,只能下令将审配处决。审配忽然挣扎着站起来:吾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曹操原以为审配改变主意,岂料竟是如此宁死不屈!不禁感慨审配之忠烈,令人予以厚葬!审配,字正南,出身河北豪族,曾与田丰、沮授一同在冀州牧韩馥手下任职,却因正直敢谏被冷落。而后袁绍入主冀州,审配被

  • 袁绍一手好牌打个稀烂,从袁绍手中流失的“好牌”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原始人侃历史标签:袁绍,曹操,荀彧,郭嘉,朱灵,张郃

    可能连袁绍自己都没想到,自己曾经的部下竟然帮助自己最大的对手曹操摆平了自己。东汉末年,袁绍大有一统天下之势,但因袁绍算不得明主,很多大才都投靠了曹操,并辅佐曹操打败了自己的故主曹操。曹操的5大谋士,就有2位是从袁绍那里跑过来的,分别是被曹操誉为“吾之子房”的荀彧、鬼才郭嘉。荀彧算得上是曹操的首席谋臣

  • 官渡之战看袁绍,历史袁绍一无是处的偏见,来源于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袁绍,曹操,沮授,张郃,汉朝,公孙瓒,官渡之战

    作为三国历史之中的三大战役之一,官渡之战一度被认为是曹操的翻身之战,更认为这是曹操以少胜多取得的最大战果,结局上看曹操因为赢了官渡所以逐渐占据了河北,成为了北方的霸主。但是事实和经不起推敲,首先就是以少胜多这一说法,《三国志》当中对这一次战役双方兵力的描述是袁绍十倍于曹操,也就是说曹操用着不到对面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