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邈:袁绍和曹操的好兄弟,遭袁绍憎恨,却又背刺曹操,下场凄惨

张邈:袁绍和曹操的好兄弟,遭袁绍憎恨,却又背刺曹操,下场凄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白泽述异 访问量:298 更新时间:2024/1/24 21:33:43

曹操出征前叮嘱妻儿:“如果我战死了,就去投靠我的好兄弟张邈!”3年后,曹操却大骂:“狗屁兄弟!把张家满门抄斩!”

究竟发生什么事情竟让曹操和张邈这对原本肝胆相照、生死相托的好兄弟,成为不死不休的仇敌呢?

张邈,字孟卓,兖州东平人。年轻时,张邈以侠义闻名,曾倾家荡产地振穷救急,不少被他接济过的人都愿意追随他,与另外七个以财救人者并称为“八厨”。

年轻时袁绍和曹操也是任侠好义:曹操不惧豪强,设五色棒震服京师,袁绍勇不畏死,奔走援救受逼害的士人。

两人在洛阳结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其中就包括急公好义的张邈。后来,张邈被外调离京,担任“陈留太守”,3人这才分开。

但命运很快又让他们重聚。

公元189年,董卓率军入京,独揽朝纲,残害忠良,不愿屈服的袁绍和曹操先后弃官出逃。此时的曹操无权无势,只能先到陈留依附张邈。

曹操散尽家财,招募义兵,但结果并不理想。只能靠着张邈的名义及其部将卫兹的资助,才拉拢起一支队伍。曹操号召起兵讨董时,也是张邈和袁绍率先响应。

关东诸侯组成联军,推举袁绍为盟主,并进行分工:袁绍与王匡屯河内,豫州刺史孔伷屯颍川,袁术屯鲁阳,冀州牧韩馥于邺城供粮,兖州刺史刘岱带着治下的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张邈之弟)、济北相鲍信与曹操等人屯酸枣。

袁绍当上盟主后,变得骄傲自满,有意舍弃汉献帝,改立幽州牧刘虞为帝。身为好友的张邈自然时常规劝他要收敛一些,这搞得袁绍很没面子,两人嫌隙暗生。

联军声势浩大,董卓西迁长安,暂避锋芒。曹操提议趁此机会与董卓决战,但关东诸侯畏惧董卓的西凉主力。只有鲍信以及张邈派遣卫兹随曹操向西追击,又有袁绍在北、孔伷在南一同配合行动。

结果,董卓大将徐荣于荥阳以逸待劳,伏击联军。双方在汴水大战,联军兵败如山倒,曹操与鲍信身中数箭,卫兹战死,士卒死伤大半。

曹操狼狈逃回酸枣后,各诸侯对他冷嘲热讽,毕竟是曹操力主追击才导致联军损兵折将。

曹操再次建议分兵入武关,围困董卓。这一次已经没有人赞同,就连张邈及袁绍都默不作声。曹操见众人各怀鬼胎,率残部前往扬州募兵,诸侯们也很快作鸟兽散,各回各家。

公元191年,袁绍逼迫韩馥让出冀州,韩馥逃到张邈这避难。张邈收留了韩馥,袁绍派人来警告他不要多管闲事,却将韩馥吓得跑到厕所自尽。

张邈和袁绍两人再次结怨。而曹操东山再起,四处剿灭叛贼,被袁绍表荐为东郡太守。

袁绍多次命令曹操杀掉不知好歹的张邈。曹操惦念着兄弟感情,从中斡旋,写信责备袁绍:“孟卓是我俩的好友,无论如何都得容下他。如今天下未定,哪有兄弟自相残杀的道理!”

袁绍收信后,暂时打消了杀掉张邈的想法。张邈得知此事,更加敬重曹操,而痛恨袁绍。

公元192年,百万青州黄巾劫掠兖州,阵斩刺史刘岱。张邈、陈宫、鲍信等人共同迎立曹操出任兖州牧。

曹操屡设奇伏,将青州黄巾击败,获降卒30万,择其精锐组成青州兵,一声间风头无两。

曹操虽然势大,却一直都是袁绍的小弟。两人结盟共同抵抗袁术、公孙瓒陶谦的联盟。

公元193年,曹操在东征陶谦前,曾叮嘱妻儿:“如果我回不来,就去投奔孟卓。”曹操信赖张邈,愿阖家相托,得胜归来时,曹操还哭泣着感谢张邈的照料。

张邈虽然愿意照顾曹家,却对曹操产生怀疑:一是曹操一直依附于袁绍,袁绍与张邈宿怨难解、势同水火;二是曹操不顾劝阻,族灭兖州名士边让,这让同为兖州名士的张邈很没面子;三是曹操入主兖州后,重用颍川人,本地士族少得任用,众人颇有怨言。

于是,当吕布舍弃袁绍、路过陈留时,张邈盛情款待,并与之立誓共同抗袁。

袁绍大怒,深恨张邈,时有南下吞并之意。张邈惴惴不安,担心曹操还是会为了袁绍加害自己。

公元194年,曹操倾巢而出,二征陶谦。陈宫及兖州士族趁此机会,劝说张邈叛曹操,迎吕布。张邈思虑再三,终究同意了此事。

在张邈陈宫的帮助下,吕布占据濮阳,兖州八郡尽皆响应,叛曹投吕,曹军仅剩三县之地未失。

听闻大本营被抄,曹操大惊失色,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好兄弟会在背后捅刀,不赶紧回去,只怕妻儿老小都要落入敌手!

曹操匆忙回师,与吕布大战于濮阳,却差点丧命。又遇上大旱及蝗灾,双方停战,粮草已尽的曹操甚至答应了袁绍的建议,准备北上投奔,还好被程昱劝住。

接下来的2年里,曹操逐渐收复诸城。吕布带着陈宫向东投奔刘备,命令张邈去找袁术求救,并留下张超固守雍丘。

怒不可遏的曹操围城数月后,攻破雍丘,再不顾昔日兄弟之情,将城内的张氏一族尽皆诛灭,为了泄愤还特地下令屠城。

张邈于半道闻此噩耗,后悔不已,仰天长叹:“曹阿瞒,祸不及妻儿,何至于此!”言未尽,便被自己的亲兵一刀刺死,砍下人头请赏去了。

本是能够托以后事的好哥们,却以诛杀其全家告终。乱世中的友谊的小船,还是抵不过利益与猜疑的风浪,说翻就翻。。。

标签: 张邈袁绍汉朝三国东汉曹操手下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六大“不孝子”,吕布垫底,袁绍屈居第二

    历史解密编辑:老夫从不吹牛标签:吕布,袁绍,董卓,蜀汉,夏侯霸,历史片,古装片,曹操手下,三国(电视剧)

    两汉以孝治天下,在三国时期,也涌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孝子故事,比如徐庶、太史慈等人。与之相反的,也有不少令人不耻的“不孝子”,活跃在历史舞台上,我们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其中最有名的几位。本文主要以《三国志》为依据,与演义情节略有不同。06.吕布历史上,吕布最为人所诟病的就是他先后杀了自己的领导丁原和董卓。

  • 黄巾军中顽强的百万黑山军,领头是袁绍宿敌,被曹操封邑500户打发

    历史解密编辑:口说名人堂标签:袁绍,曹操,张角,诗人,东汉,汉朝,公孙瓒,黄巾军,黄巾起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道教起义,黄巾起义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张氏三兄弟的起义主力军,很快就被朝廷剿灭。但“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黄巾余部的将领们退回了

  • 袁绍——我都想到了,我还想多了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袁绍,曹操,汉献帝,董卓,袁术,沮授

    袁绍,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实力最强的军阀。他出身名门,四世三公,“隐居洛阳”待时而动;谋诛宦官,讨伐董卓,意气风发干事业;励精图治,统一河北,势力达到顶点;最后兵败官渡,发病命终,随之一切烟消云灭。袁绍能在东汉末年群雄并立的格局中,能够完成统一河北,雄踞一方,成为当时最大的割据者,而且在社会上声望很高

  • 官渡之战后袁绍还有机会翻盘,可惜其不具备这两个必要条件!

    历史解密编辑:茗人堂史标签:袁绍,刘表,逢纪,刘备,汉朝,官渡之战,曹操手下

    官渡之战是奠定曹操统一北方格局的关键一战,此战袁绍和曹操两大势力集团交锋了一年多,最终以曹操偷袭袁军粮草,导致袁军军心大乱,曹军趁势击败了10万袁军,很多人传统印象里,袁绍此战之后,就彻底失败了,被曹操所灭只是时间问题,但其实袁绍是有翻盘机会的。《三国志》记载,袁绍此战是精锐尽出的,“众数十万,以审

  • 曹操突袭乌巢是冒险行动,袁绍只要换个打法,就能打赢官渡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袁绍,乌巢,张郃,曹洪,诗人,东汉,三国,官渡之战,曹操手下

    官渡之战的转折点是火烧乌巢,这一点在《后汉书》和《三国志》、《资治通鉴》中都有明确记载,但说法却并不一致,比如是谁先主张重兵拦截曹操,又是谁要进攻曹操比较空虚的老巢,就至少有三个版本。实事求是地说,火烧乌巢,对曹操和袁绍来说,都是风险与机遇并存:如果只带着五千步兵骑兵的曹操在返程途中被围歼,官渡之战

  • 审配:袁绍手下的守城名将,曹操久攻不下,还差点命丧其手!

    历史解密编辑:白泽述异标签:袁绍,沮授,逢纪,许攸,袁尚,审配,曹魏,三国,汉朝,曹操手下

    曹操攻破邺城,俘虏审配。曹操屡劝不降,只能下令将审配处决。审配忽然挣扎着站起来:吾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曹操原以为审配改变主意,岂料竟是如此宁死不屈!不禁感慨审配之忠烈,令人予以厚葬!审配,字正南,出身河北豪族,曾与田丰、沮授一同在冀州牧韩馥手下任职,却因正直敢谏被冷落。而后袁绍入主冀州,审配被

  • 袁绍一手好牌打个稀烂,从袁绍手中流失的“好牌”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原始人侃历史标签:袁绍,曹操,荀彧,郭嘉,朱灵,张郃

    可能连袁绍自己都没想到,自己曾经的部下竟然帮助自己最大的对手曹操摆平了自己。东汉末年,袁绍大有一统天下之势,但因袁绍算不得明主,很多大才都投靠了曹操,并辅佐曹操打败了自己的故主曹操。曹操的5大谋士,就有2位是从袁绍那里跑过来的,分别是被曹操誉为“吾之子房”的荀彧、鬼才郭嘉。荀彧算得上是曹操的首席谋臣

  • 官渡之战看袁绍,历史袁绍一无是处的偏见,来源于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袁绍,曹操,沮授,张郃,汉朝,公孙瓒,官渡之战

    作为三国历史之中的三大战役之一,官渡之战一度被认为是曹操的翻身之战,更认为这是曹操以少胜多取得的最大战果,结局上看曹操因为赢了官渡所以逐渐占据了河北,成为了北方的霸主。但是事实和经不起推敲,首先就是以少胜多这一说法,《三国志》当中对这一次战役双方兵力的描述是袁绍十倍于曹操,也就是说曹操用着不到对面十

  • 袁绍的官渡之战失败的原因,有军事,有人和,还有叛卖

    历史解密编辑:每时刻史标签:袁绍,沮授,刘备,张郃,许都,汉朝,官渡之战,曹操手下

    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在官渡发生了一场对中国影响深远的战役----官渡之战。在这场战役中,曹操率领2万多军队,打败了袁绍率领的11万8千大军,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的有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官渡之战在这场战役里,袁绍率领优势兵力,却打了大败仗。因此,在历史上,对曹

  • 代表袁绍歃血为盟的张景明,为什么被袁绍所杀?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袁绍,张景明,曹操,太守,张邈,董卓

    袁绍有一个评价——外宽内忌,其实很多统治者都是这个样子,表面上做出一种宽厚的态度,实则猜忌心很重。曹操也是这样的。不过曹操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里,主要说一说袁绍外宽内忌的一个表现。袁绍做出的人设以豪侠为主,在汉末三国时期的初期也算是一呼百应,人脉很广泛。然而他对一些部下的态度是非常猜疑且残忍。在臧洪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