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与刘备开战时,袁绍为什么不攻打许昌?你低估了袁绍

曹操与刘备开战时,袁绍为什么不攻打许昌?你低估了袁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萌宠不求人 访问量:2370 更新时间:2023/12/9 4:45:48

《三国演义》第24回“国贼行凶杀贵妃 皇叔败走投袁绍”,“衣带诏”事发后,曹操决定亲自领兵攻打刘备,麾下众将领纷纷劝阻说,如果集结大军东征徐州,后方空虚,刘备向袁绍求救,袁绍攻打许昌,如何是好?

曹操说,“袁绍虽强,事多怀疑不决,何足忧乎!”然后征询郭嘉的意见,郭嘉与曹操意见一致,“绍性迟而多疑,其谋士各相妒忌,不足忧也。刘备新整军兵,众心未服,丞相引兵东征,一战可定矣。”于是曹操亲率大军东征。

刘备的那点兵力哪里是曹操的对手。再说袁绍那边,谋士田丰力劝袁绍出兵许昌,乘虚而入,一举拿下曹操的后院,还能把汉献帝抢过来,可谓天赐良机。而袁绍因为小儿子患病,心中焦灼,认为出兵不利。气得田丰捣着手杖叹道,大事去矣!

演义里叙述的这件事与史书记载相同,事情发生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董承、王子服等人谋划除掉曹操的“衣带诏”走漏了消息,被灭了三族。而曹操得知刘备也参与了密谋对付自己,所以要攻打刘备。

不论演义还是史书,袁绍给人的印象都是个草包,野心勃勃却毫无远见,且刚愎自用,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田丰这样的人才跟着他委实可惜。

袁绍的确志大才疏,比曹、刘差得太远。不过他也并非一无是处,至少在乘虚攻打许昌这件事上,袁绍的选择不见得愚蠢。这里试着简略分析,权作引玉之砖。

《资治通鉴》记载,曹操攻打刘备时,“冀州别驾田丰说袁绍曰:‘曹操与刘备连兵,未可卒解。公举军而袭其后,可一往而定。’绍辞以子疾,未得行。” 田丰指出,曹操东征刘备,短时间内回不来,可以一举拿下许昌。

彼时,袁绍兵力比曹操多得多,却以儿子生病为借口,拒绝发兵。如果袁绍不想亲自出马,完全可以派一员大将出征,可他偏不。放着便宜不占,似乎不像袁绍的作风。

其实,对袁绍而言,出兵之后的局面未必是他想看到的。

曹操和刘备交战,如果袁绍袭击许昌,曹操还能怎办?只有撇下刘备,紧急回防。只要刘备尾随追击,和袁绍前后夹攻,曹军势必大败亏输,甚至曹操也可能被俘虏。无论如何,曹操的力量都会被大大削弱,不能再与袁绍抗衡。

这样一来,要是刘备进了许昌,以他的行事方式,无疑会宣布拥戴汉献帝,而不是架空之。那么袁绍就傻眼了,打掉了曹操,刘备却因此崛起。

所以,袁绍不出兵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对外宣称儿子患病,会出师不利,只是一种托词。田丰这样的刚直之士显然猜不透袁绍的心思。

当初讨伐董卓,袁绍被关东群雄推为盟主,却按兵不动,观望形势。曹操、孙坚冲锋在前,袁绍熟视无睹;孙坚打跑吕布,收复洛阳,乘胜追击的时候,袁绍还是置若罔闻。不但如此,袁绍还搞乱关东同盟,夺取韩馥的冀州。

原因无他,袁绍早有不可告人的野心,希望借董卓之手灭亡刘姓江山,自己趁机扩张地盘。坐山观虎斗是其惯用伎俩,曹、刘开战,袁绍作壁上观,再正常不过。这和他当初拥兵冀州、在王允设计杀董卓时却不出力,毫无二致。曹操麾下的牛人鲍信就说,袁绍是第二个董卓。

当然,袁绍也不会看着刘备灭亡,那样的话曹操就少了一个对头,不是什么好事。

刘备招架不住曹操的攻势,连老婆孩子都做了俘虏,只好逃到青州,通过袁谭投奔袁绍。这时候袁绍又很热情,亲自迎出二百里与刘备会面。

袁绍不可谓不狡诈,也精明得过了头。不过比起曹操这样的枭雄,袁绍的心机如同幼稚园的水平,早被曹操和郭嘉看穿,所以曹操敢于攻打刘备而无后顾之忧。

明清之际的史学家王夫之点评说,袁绍没有出兵许昌,“岂以婴儿病失大计者?”而是担心“先主入许而拥帝,绍之逆不足以逞。”所以袁绍不傻,他的水平还没有拙劣到因为小孩子生病而置大计于不顾,只不过是担心刘备拥戴汉献帝,坏了自己的大计。

等曹操击败刘备,率军返回之后,袁绍又不听田丰劝阻,执意发起官渡之战,结果把老本赔了个精光,一蹶不振。袁绍的小聪明,终究敌不过曹操,败光家业是早晚的事。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等

标签: 曹操刘备袁绍董卓

更多文章

  • 袁绍用生命换来的启示:过不了人才关,再强大也是为人作嫁

    历史解密编辑:张希爱英文标签:袁绍,曹操,荀彧,郭嘉,董卓,刘备

    乱世三国,人才辈出,得人才者昌,失人才者亡;曹操、刘备、孙权得人才而成其霸业,袁绍、刘表、刘璋失人才而未得善终。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袁绍,坐拥冀、青、幽、并四州,手下人才众多,济济满堂,却在争霸的道路上一路走一路丢,最后败光家底,输掉江山,郁郁而死,令人唏嘘!那么,袁绍到底在人才问题上犯了哪些错呢?一、

  • 袁绍手下最厉害的猛将,帮袁绍打下半壁江山,因为太厉害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垄疯堂主标签:袁绍,颜良,文丑,猛将,鞠义,汉朝,公孙瓒

    说起袁绍手底下的猛将,很多人都会想到颜良、文丑,在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中,关于颜良、文丑的描写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若是说起袁绍手底下最厉害的猛将,则是此人,不仅甩颜良、文丑几条街,而且为袁绍的霸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袁绍的霸业有一半是他打下来的,可惜最后因为太厉害被杀。此人名叫鞠义,从小

  • 兵多将广霸河北:演义中袁绍集团武将的实力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袁绍,张郃,公孙瓒,文丑,赵子龙,徐晃

    袁绍作为汉末长期的天下第一大诸侯,原著中多次用“兵多将广”来形容,猛将虽然不多,但颜良的实力,在当时曹营是无人可敌的,本文来介绍一下演义中袁绍集团武将的实力。袁绍颜良袁绍麾下第一猛将,早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便已经做了铺垫,当华雄连斩数将后,袁绍叹道:“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

  • 汉末三国:袁绍麾下十员大将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袁绍,曹操,张郃,公孙瓒,刘备,徐晃

    袁绍出身于四世三公之名门望族,初以豪侠得众,遂怀雄霸之图。据四州之地,拥百万之众,鹰扬河朔,睥睨天下。然而外宽内忌,好谋无断,致使身死嗣灭,王霸雄图,化做南柯一梦。而麾下十员大将,皆一时之杰,托身失所,或殒身丧命,或弃暗投明,所谓同途殊归,令人感叹。十、朱灵朱灵早年为袁绍麾下大将,奉命征讨鄃城季雍,

  • 张邈:袁绍和曹操的好兄弟,遭袁绍憎恨,却又背刺曹操,下场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白泽述异标签:张邈,袁绍,汉朝,三国,东汉,曹操手下

    曹操出征前叮嘱妻儿:“如果我战死了,就去投靠我的好兄弟张邈!”3年后,曹操却大骂:“狗屁兄弟!把张家满门抄斩!”究竟发生什么事情竟让曹操和张邈这对原本肝胆相照、生死相托的好兄弟,成为不死不休的仇敌呢?张邈,字孟卓,兖州东平人。年轻时,张邈以侠义闻名,曾倾家荡产地振穷救急,不少被他接济过的人都愿意追随

  • 三国时期六大“不孝子”,吕布垫底,袁绍屈居第二

    历史解密编辑:老夫从不吹牛标签:吕布,袁绍,董卓,蜀汉,夏侯霸,历史片,古装片,曹操手下,三国(电视剧)

    两汉以孝治天下,在三国时期,也涌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孝子故事,比如徐庶、太史慈等人。与之相反的,也有不少令人不耻的“不孝子”,活跃在历史舞台上,我们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其中最有名的几位。本文主要以《三国志》为依据,与演义情节略有不同。06.吕布历史上,吕布最为人所诟病的就是他先后杀了自己的领导丁原和董卓。

  • 黄巾军中顽强的百万黑山军,领头是袁绍宿敌,被曹操封邑500户打发

    历史解密编辑:口说名人堂标签:袁绍,曹操,张角,诗人,东汉,汉朝,公孙瓒,黄巾军,黄巾起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道教起义,黄巾起义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张氏三兄弟的起义主力军,很快就被朝廷剿灭。但“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黄巾余部的将领们退回了

  • 袁绍——我都想到了,我还想多了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袁绍,曹操,汉献帝,董卓,袁术,沮授

    袁绍,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实力最强的军阀。他出身名门,四世三公,“隐居洛阳”待时而动;谋诛宦官,讨伐董卓,意气风发干事业;励精图治,统一河北,势力达到顶点;最后兵败官渡,发病命终,随之一切烟消云灭。袁绍能在东汉末年群雄并立的格局中,能够完成统一河北,雄踞一方,成为当时最大的割据者,而且在社会上声望很高

  • 官渡之战后袁绍还有机会翻盘,可惜其不具备这两个必要条件!

    历史解密编辑:茗人堂史标签:袁绍,刘表,逢纪,刘备,汉朝,官渡之战,曹操手下

    官渡之战是奠定曹操统一北方格局的关键一战,此战袁绍和曹操两大势力集团交锋了一年多,最终以曹操偷袭袁军粮草,导致袁军军心大乱,曹军趁势击败了10万袁军,很多人传统印象里,袁绍此战之后,就彻底失败了,被曹操所灭只是时间问题,但其实袁绍是有翻盘机会的。《三国志》记载,袁绍此战是精锐尽出的,“众数十万,以审

  • 曹操突袭乌巢是冒险行动,袁绍只要换个打法,就能打赢官渡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袁绍,乌巢,张郃,曹洪,诗人,东汉,三国,官渡之战,曹操手下

    官渡之战的转折点是火烧乌巢,这一点在《后汉书》和《三国志》、《资治通鉴》中都有明确记载,但说法却并不一致,比如是谁先主张重兵拦截曹操,又是谁要进攻曹操比较空虚的老巢,就至少有三个版本。实事求是地说,火烧乌巢,对曹操和袁绍来说,都是风险与机遇并存:如果只带着五千步兵骑兵的曹操在返程途中被围歼,官渡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