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场政治风波,八个字长存千古!孔融九岁儿子名言感动世人

一场政治风波,八个字长存千古!孔融九岁儿子名言感动世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涛说史 访问量:3324 更新时间:2024/3/30 23:47:24

孔融的生平事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故事之一。他是孔子的后代,生于公元153年。由于家族的底蕴和他本身的才华,他早早便成为了汉献帝的臣子,一直在朝堂上为汉室效力。

然而,公元190年,董卓突然攻占洛阳,夺取了汉献帝的权力,成为了朝廷的最高权力者。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需要获得像孔融这样的名人的支持。但是,孔融对于董卓的魔掌嗤之以鼻,甚至强烈反对他的废立帝位的想法。

为了解决孔融,董卓派他去北海当地担任国相,成为黄巾军的重要攻击目标。虽然孔融一时陷入了被动局面,但在他努力建设、慷慨助人的努力下,他在当地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然而,北海在袁绍的攻势下摇摇欲坠。孔融决定求助于刘备,刘备不辱使命,率军营救并打败了黄巾军。不过,袁绍接下来的攻击让孔融无计可施,只得撤离北海。

孔融本以为可以在许昌安心工作,但曹操慢慢成为了他的另一个敌人。孔融和曹操经常在朝堂上互相攻击,曹操最终借机处死了他。在被官兵带走时,孔融的儿女还在下棋。当官兵问他们如何可以这样平静时,孔融的儿子说:“倾巢之下,岂有完卵!” 这句话成为了千古名句,并引起了官兵的震惊。

孔融的死引起了人民的感慨和遗憾。虽然他有一些狂傲的性格,但他对于民生建设的贡献不容忽视,他的慷慨正直也为后人所称道。他的儿女也因为他们的勇气和平静的态度而被人们所铭记。

然而,孔融的死也有一些深层次的原因。他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他整日反对曹操的举措,对曹操的负面影响也太大了。这使得曹操更加坚决地要除掉他。此外,由于他的狂傲性格,他也很难与当时的权贵们相处融洽。

孔融的事迹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名气和影响力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尽管他可以通过这些来为民生建设和公正发声,但若对权贵挑战过大,他也可能自毁前程。同时,孔融的命运也提醒我们,一个人的好名声和名望并不能保护他们免遭权力的威胁和危险的命运。

更多文章

  • 孔融四岁就懂得让梨,但你知道长大后的孔融吗?难怪老师从来不说

    历史解密编辑:淋筱绘故事标签:孔融,曹操,董卓,袁绍,汉献帝

    《后汉书·孔融传》中《融家传》记载: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去小者。由是宗族奇之。孔融四岁让梨的故事是家喻户晓,那长大之后的孔融又成了什么样子呢?孔融,字文举,鲁国人,是孔子第19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孔融出名是13岁,此时父亲孔宙去世,孔融悲伤过度,需要

  • 妇孺皆知的孔融,竟死于直性子?孔融:都怪我“想当然”

    历史解密编辑:清风文史标签:孔融,曹操,刘表,董卓,三国,诗人,汉献帝,东汉末年,建安七子

    在我们的平日生活中,如果有人只凭着感觉或者常规印象去推断一些事情的结果,我们就会说这些人犯了“想当然”的毛病。这往往会让他们对于之后存在的困难出现轻视的心理,最终无法实现预期目标。而在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想当然”的东汉名士孔融也因为这句话遭受了灭顶之灾,只不过他的祸患并不完全是因为多嘴造成的,其背后还

  • 孔融以孝闻名于州里,为什么会说出''寄物缶中''这样的激烈言辞?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孔融,曹操,李膺,董卓,刘备,公孙瓒

    孔融是一个比较有名气的历史人物,他的让梨的故事也成为幼儿教育的典型案例。其实让梨只不过是孔融的人生轨迹中的早期的小插曲。孔融这个人物的经历很有意思,他以孝道闻名;在做官的时候杀死了一个''不孝''的人;最后却因为''不孝''的罪名被处死。孔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他与曹操的关系如何?''寄物缶中

  • 曹操原本只想杀孔融,孔融小儿子的一句话,让孔家被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乖史论标签:曹操,孔融,孔家,李膺,董卓,袁绍,诗人,东汉,汉朝

    公元208年,曹操下令将孔融处死,当官兵上门抓捕时,孔融9岁的儿子只说了一句话,却惨遭满门抄斩。孔融作为三国时期有名的大才子,曹操又是一个爱才之人,为何会在孔融投靠其12年后,将他杀了呢?而孔融被曹操派来的人抓走后,他的家族为何仅仅因为孩童的一句话,而被斩草除根了呢?孔融是儒学大家孔子的二十代孙,从

  • 孔融被处死之前求曹操放过儿子,九岁儿子说了八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孔融,曹操,董卓,袁术,汉献帝,曹丕

    说起孔融,他可是很有来头,他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是“建安七子”之一,也是孔子的20世孙。大家耳熟能详的是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还有一个和兄弟争死的故事。那是东汉末期,朝廷昏暗,宦官迫害忠良,一个叫张俭的人被宦官追杀,张俭不得不四处逃命。宦官残暴,不顾国法,居然宣扬:只要有人窝藏张俭,一律治罪,有人

  • 孔融让梨:中国的道德典范,在美国却是反面教材,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局小乖简史标签:孔融,儒家,中华,反面教材,典故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时代长河中,人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直到现在,遗留下来的都是优秀的思想文化。它警示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要时刻牢记古人留下来的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做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贡献的人。比如,东汉末年孔融让梨的故事,它反映了中华文化中“恭谦礼让”的美好品德,告诉人们要学会尊老爱幼。

  • 孔融:以孝闻名,以不孝罪名结束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标签:孔融,曹操,祢衡,李膺,袁术,刘备

    文:有点儿(读史专栏作者)我们小时候就朗朗上口的《三字经》里就有这么几句:“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孔融四岁让梨的故事千古流传,为我们树立了从小就懂礼让知孝顺的榜样。而且孔融非常聪明,擅长诗词歌赋,文章写得相当漂亮,成年后就成为东汉末年的一代名儒,名列“建安七子”之一,可见他的文采风流!可

  • 由于粮食紧缺,曹操想要禁酒,孔融:女子误国,你咋不禁止结婚?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曹操,孔融,汉献帝,曹丕,刘表,妲己

    东汉末年,曹操要禁酒,孔融:“你咋不禁止结婚?”曹操想扩大地盘,孔融:“不符合古制!”曹操想征讨刘表,孔融:“刘表好着呢!”这是怎么回事?这事还得从曹操迎回汉献帝说起。公元196年,曹操将汉献帝接到了许昌,然后打着天子的名号招贤纳士。得知这一消息,名士孔融非常高兴,一改往日对曹操的拒绝,屁颠屁颠地跑

  • 四岁就懂得让梨的孔融,为何长大后会弑母?真相究竟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青檀子标签:孔融,曹操,袁绍,曹丕,孔子,诗人,三国,汉朝,东汉末年

    《孔融让梨》的故事都听过吧,这是从小就出现在语文课本上我们学习的范例,也是弘扬中华美德的经典故事之一。“四岁的孔融每次吃梨时,总拿最小的,从而把大的那一个让给哥哥。”这一段也被收录至《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作为千百年来教育小孩要懂得遵守公序良俗的典范。就是这么一个从小就拥有良好美德的小朋友

  • 孔融让梨的故事深入人心,可是他长大后为何会被曹操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曹操,孔融,刘表,祢衡,袁绍,袁术

    孔融这个名字基本上是个中国人都知道,因为他小时候“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是最受欢迎的育儿故事,没有之一。孔融小时候机智过人,有辩才,还有另外一个故事也广为流传。孔融十岁随从父亲来到洛阳,当时年仅十岁的他得到了当时洛阳名人李膺的另眼相看,夸赞他日后定成大器。当时太中大夫陈韪对孔融这个小孩颇为不屑,就随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