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8年,曹操下令将孔融处死,当官兵上门抓捕时,孔融9岁的儿子只说了一句话,却惨遭满门抄斩。
孔融作为三国时期有名的大才子,曹操又是一个爱才之人,为何会在孔融投靠其12年后,将他杀了呢?而孔融被曹操派来的人抓走后,他的家族为何仅仅因为孩童的一句话,而被斩草除根了呢?
孔融是儒学大家孔子的二十代孙,从小就继承了家族的家风,聪慧过人,在四岁的时候就懂得让梨。
在孔融十岁时,他跟随父亲到洛阳任职,听说当时很有名的李膺也在洛阳任职,很想拜见一下。
但李膺这个人性情高傲,除非是和他一样有名的人或者亲戚,否则一般人他是不会见的。
有一天,孔融来到了李膺的府邸,管家看着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孩,以为他是来捣乱的,就要轰他走。
孔融却镇定的说:“我是李膺的亲戚。我的祖上是孔子,李膺的祖上是老子,老子还向我的祖上请教过周礼的事情,这么算来是师生的关系呢。”
府中的宾客陈韪笑道:“夫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意思就是小时候这么聪明,长大后就难说了。
孔融却反驳:“照您这么说,您小时候也很聪明吧。”
李膺笑称:“这么聪明的孩子,长大一定能成为器重的人。”
果然不出所料,孔融经过长时间的勤学苦读,眼界和见识不断拓宽,成为了闻名一方的名士,并进入汉室入朝为官。
但当时的董卓权利通天,一心想要废除汉室,拥立自己当王,孔融戳破了他的奸计,董卓一气之下,把他贬到了北海去看守城池。
他在北海励精图治,将北海治理得井井有条,受到当地百姓爱戴。
无奈与当地黄巾军的实力相差太悬殊,在没有后援军的情况下,孔融不得不携家眷出逃。
孔融想要回到汉室,可当时董卓已被曹操拿下,汉室只剩名号了,他不得已做起了曹操的朝臣。
曹操对于孔融是十分器重和依靠的,但在孔融心中,却看不起曹操。
在那个朝代,很看中一个人的家庭出身,而曹操作为赘阉遗丑,也就是太监的后人,这在门阀士族看来,曹操始终是登不得台面的人。
在曹操打败袁绍后,孔融给曹操书信一份,信中写道:“你们和商纣王有什么区别。”
原来,曹操的儿子曹丕,私自将袁绍的儿媳据为己有。
孔融本就看不上曹操的小人派头,这就更让他所不耻,有事没事就和曹操对着干,言语上侮辱他。
曹操以孝治天下,他就说:“父母和子女之间哪里有什么恩情,只不过是一时情迷的结果。”
曹操要“奉天子以从诸侯”,他就说:“要扩大君王的权利,诸侯的权利上交君王。”
矛盾就在日积月累下,加深加重。
公元208年,曹操再也无法忍受,给孔融扣上了不忠不孝的罪名,处死他。
孔融大义凛然,不惧生死,可他还有两个幼子,一个9岁,一个才7岁。
于是,他奏请曹操:“你处罚我,我没有怨言,但念在我两个孩子还年幼,请放过他们的性命。”
曹操同意了,派人把孔融抓到狱中。
在孔家混乱的场面中,两个孩子却镇定自若的下围棋。
士兵问他们:“你们的父亲已经下狱了,你们还在下棋,难道不害怕吗?”
孔融的儿子放下手中的棋子,回答道:“安有巢毁而卵不破乎。”意思就是,家都没有了,我们还能幸免于难吗。
这句话传到曹操耳中,曹操倒吸一口凉气,讪讪道:“孔家的后人果真不一般,留着他们的性命,恐怕将会是祸患。”
于是,孔融一家满门被抄斩。
都说虎父无犬子,年少成名的孔融,不但被奸雄所杀,最终祸及满门,让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