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一章 道静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一章 道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林主人 访问量:2225 更新时间:2024/2/15 16:51:09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一章 道静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讲完了,从今天起讲《韩非子-喻老》,解老是解释老子所说,喻老是知晓老子,明白老子所意。老子(李耳),字聃,道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末期(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曾任周朝的图书馆长,是孔子的前辈,孔子曾问礼于老子。老子思想集于《道德经》。孔子,字仲尼,春秋末期(约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中国古代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思想集于《论语》。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思想集于《韩非子》。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公元前453年,韩、赵、魏推翻智氏,三家分晋,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公元前221年,秦国灭齐国,统一六国,标志着战国时代的结束。春秋战国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更是群雄争霸、合纵连横、你来我往的时代。

春秋战国,一个自由的时代,各类思想潮起潮落,各路人马逐鹿天下,各种谋略践行诸国,各色人物尽显风采,你方唱罢我方登台,接受社会洪流的检阅,时光如大浪淘沙般的洗涤着每一个舞台上的人物,最后能留下来的都是与进俱进者。始皇一统天下后,中国社会从此走入了正道,道与德如平行的铁轨让中国一直走到现在。后世的君主帝王治国理政都没有逾越“道与德”的范畴与底线,凡是脱离“道与德”的都很快被历史抛弃,被社会淘汰,被民众埋葬。在历史的星空中,永远闪耀着的都是 “道与德”的坚守者。

韩非子认为“天下有道,无急患,则曰静。”意思是天下太平,没有急难祸患,就叫做静。静,不争也,君主坚守大道,坚持依法治国,对外礼义睦邻,对内德泽惠民,国家运行秩序井然,百姓生活幸福,没有什么急难祸患,天下太平,国家之间无争斗和睦相处,民众之间亦无纷争和谐共处。道,既是国家治理的标准,又是治理国家的方法,治国有道,天下有道。

天下太平,无急患,所以“遽传不用”意思是传递紧急公文的车马都不用了。老子说:“却走马以粪。”意思是歇下奔马,用来运肥耕田。在春秋战国时期,马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国家管治,战马在战争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天下太平,既不用马来传递信息,也不用来打仗,马又不能闲着,只好用来拉粪拖水,给田地浇水施肥。这就是老子的智慧,掌握事物的中心看待问题,马是用来打仗的,现在却用来浇水施肥,说明无战可打,天下太平。

在《解老》篇中韩非子说:凡马之所以大用者,外供甲兵而内给淫奢也。今有道之君,外希用甲兵,而内禁淫奢。上不事马于战斗逐北,而民不以马远通淫物,所积力唯田畴。积力于田畴,必且粪灌。故曰:“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也。”马一是用来打仗的,二是宫廷用来嬉戏的,现在君主行大道,一无战事,二无淫奢,三无私运,马就没有了用处,所以老子说“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也。”

【天下有道,无急患,则曰静。遽传不用,故曰:“却走马以粪。”】

 老子的想法当然是好的,和平谁都想,但和平从来都不是自然存在的。在自然界中,狮子吃羚羊是本能,但人毕竟是有自主意识的,文明进步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天下有道,就是文明的最高境界。制度是用来惩戒的,当遵守制度成为本能,制度就会成为文化基因,这是管理学的最高境界。

更多文章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九十二章 痛苦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罪恶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九十二章 痛苦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揭示了“不知足者之忧终身不解”的原因,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众人为什么不知足,二是忧患为什么终身不解。不知足,是欲望在作怪,忧不解,是贪利不除的后果。人是事物的主体,也是社会的主体,其实,管理社会就是管理人,管理事物的根

  •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十章 胜君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说疑,红林,比干,商纣王,伍子胥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十章 胜君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上一章韩非子将十二个隐居修道,宁死也不愿出山入世的人认定为无用之人。这十二个人自视清高,沽名钓誉,厌世避俗,无视世俗社会,既不为君谋划,又不为国谋事,更不愿为民谋福,这样的的人先古圣王都不能让他们为臣,那么对于当令之世,又有什么用呢,可以说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八十一章 田畴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田畴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八十一章 田畴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了有道之君礼义诸侯,务本民事的意义:役希起,淫奢止。对外少战争,国泰民安;对内禁奢淫,政治清明。这是一个理想的国度,是君主治国的方向与目标,也许这样的“盛世”只有圣贤才会想象出来,有点乌托邦但这恰是圣贤的可爱与伟大之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五十四章 服理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天灾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五十四章 服理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述了节省的概念是产生于大小的规律。本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良好的习惯,却来自于深奥的规律,可见每一种美好善良的品德都不是随便而来的,都是来自于规律,需要我们去遵守。浮躁,是一种社会病,它出现于物质较为丰富而精神略为贫乏的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五十三章 侈啬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本性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五十三章 侈啬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述治人事天的办法,就是“啬”即节省,爱惜精神不受损,节约脑力不浪费。遵道而行,何须劳神,循理而为,不必深究。老子和韩非子的意思并不是不让人类探究世界与宇宙的未知,而是要让人类在自然规律与社会法律面前不要再痴迷于“为什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六十一章 真有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道家,君王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六十一章 真有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进一步解释了老子的“无不克,则莫知其极。”天下的攻无不克之术,让人不知道其究底。能够战胜所有的困难并使事物圆满的力量,只有规律,而人是事物的主体,所以掌握并严格按规律行事的人,才能攻无不克。而这样的人其思想和行为都超出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三十六章 引乱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祸福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三十六章 引乱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了取舍,他认为不管人是傻还是聪明,人生都是在取舍与选择。由于时间的唯一性,我们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内做两件事,按时间的进程,事物就有了先后。时间的特质,决定了事物的发展有先后,人做事有先后。选择,决不是停留在某个时间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七章 慎敬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红林,魏惠王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七章 慎敬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明喻了老子的“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 解决难题要从易处着手,想干大事要从小处着手。为什么要从易处和小处着手,因为老子认为“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的难事必定开始于简易,天下的大事必定开始于微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五十二章 节省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祭天,老子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五十二章 节省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述了治人事天之道。对于普通人来说也许治人事天有些遥远,但对于君主来说这是大事,治人不必说是日常政事,关乎政通人和,天下太平;事天不单是君主的事更是国家的事,关乎国运民安。古代君主都要行祭天奉地的礼仪,祈福风调雨顺,国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六章 肢窍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九窍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六章 肢窍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道”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并引用老子的原话定义了道。“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中处于泰山之位,可他的名字却是勉强而起,勉强并不是不认真,而是真的找不到一个名称来给它起名,老子只能勉强起命为“道”,只是为了大家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