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三章 法者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三章 法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林主人 访问量:2720 更新时间:2024/2/19 8:41:32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三章 法者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解释了申不害的君术。术,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是某种技能的方法或是规则,比如算术,就是计算的方法,再比如医术,就是治病的诊疗方法。

韩非子将“术”的概念社会化,相对于君主治国来说就是君术。我们说为君之道,是指作为君主所要秉承的规律性的东西。而为君之术就是如应用这些规律的方法。在韩非子看来君主作为一国之君,是国家的创建者和社会平台的搭建者,更是国家与社会的管理者,重要职责就是“授官、责实、生杀、考核”,这些职权是君主这个职位先天具有的,是背后的治国规律所定的,君主该如何应用呢,韩非子的方法就是依法而使行君权。

我们说“术”的主要作用是将技能发扬与传承下去,如果将治国视为一种技能,那么为君之术的依法而为就是要将治国的技能发扬与传承。有了这样的发扬与传承君主自然能治理好国家,这和我们的传统艺术一样,只要发扬与传承得好,自然就会获得新的生机。

同为法家贤士,申不害与公孙鞅主张各不相同,申不害提倡君术,而公孙鞅倡导法制,这两者的基础都是依法治国,只不过申不害的重点是君主行权要依法,客观而实际。公孙鞅的重点是国家律法的制定与完善。一个依法行政,一个司法建设。

对于“授官”申不害强调依据才能,对于“责实”申不害强调依据职责,对于“生杀”申不害强调依据奖罚规则,对于“考核”申不害强调依据绩效制度。总之,君主行权要有法规依据,要有规范与程序,而不是随个人喜好。其实,申不害的君术就是君主行权的行为规范与准则。

君术约束与规范了君主的行为,在我们的思想中君主最应该是“无法无天”,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其实,仔细阅读吏书你就会发现君主的一言一行都有严格的规范与礼治,我们只记住了几个历史上荒淫无度的君主,却忘记了大多数为民为国操劳的明君。

韩非子讲完申不害的君术后,再讲“法”,他认为“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意思是:所谓法,就是由官府明公布,赏罚制度深入民心,对于谨慎守法的人给予奖赏,而对于触犯法令的人进行惩罚。

韩非子对“法”的解释主要有三点,一是法的出处是由国家颁布的,具有最高的权威性与强制性,二是法的主要作用是约束与规范社会行为,三是法的核心是奖罚,守则奖犯则罚。韩非子一言就高度概括了法的实质与精髓。同时,韩非子也将君主的赏罚权柄法制法,意思就是君主虽然有至高无尚的赏罚之权,但也要依法拥有与行使。

法,相对来说主要针对臣民而言,韩非子也认为“此臣之所师也。”意思是:这是臣下应该遵循的。其实,法就是臣民的行为规范与准则,用来约束与规范臣民的行为。君主行术,臣民守法,都是依法而为。

这就是为什么韩非子不回答第一个问题的原因,现在看来申不害与公孙鞅的法家学说是相得益彰互为补充,申不害的君术思想治君,公孙鞅的法制思想治吏。你说对于治国来说哪个更适合,显然都适合,对象不同,作用不同,两者合二为一最适合。

【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此臣之所师也。】

国家是最高的主权组织,由不同的层级的政权组织组成。社会由各类形形色色的团体与个体组成,如此庞大与复杂的结构体应该如何治理?申不害与公孙鞅为我们给出了答案。国家治理,是系统工程要整体运作,上下都要规范。治理企业也是一样。

更多文章

  •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八章 易攻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饬令,易攻,红林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八章 易攻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解了军事与内务的原则。军事的原则有三,一是出兵必有所得,二是夺地必须长期占有,三是如不出兵就做好国内之事国家一样富强。内务的原则是不必在乎人言可畏,坚持奖赏,依法治国。整顿法令,不仅在于与时俱进梳理法律条文,在官吏中重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四章 永恒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事理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四章 永恒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何为理,理就是人们通过观察研究,总结归纳而来的事物特性。事物的特性是先天本有的,是道的作用表相,只是人类因认知的需要,将其先天的存在性简单化为易于理解与记忆的事理,比如用二十四节气来指导农耕,再比如按动物的运动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四十章 欲灭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祸福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四十章 欲灭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述了世人为什么那么容易弃道理而妄举动,只因不知道祸福转化的深奥道理。深奥之处在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身在祸福转化的规律之中,而认识规律的唯一办法就是以身试法,而人生苦短,能有多少时间去“试”,又有多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三章 积德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道家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三章 积德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演化老子道家的“德”,将之按世俗社会的要求重新定义为身心健康才谓之德,并阐述了机体与意识相辅相成的互为依存的关系。韩非子的身心合一是哲学除唯心与唯物之外的第三主义,就是自然主义,既不说意识第一物物质第二,也不讲物质第一意识第二,

  •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二十章 忍怜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六反,红林,治国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二十章 忍怜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上一章韩非子开始为我们讲如何刑法治罪,就是罪刑如何惩罚。如何量刑,如何处罚的问题,是法治的基础问题,也是核心问题。这是一个既古老也现代的课题。韩非子主张轻罪重罚,他认为只有轻罪重罚才能惩治罪犯震慑邪恶,达到“法禁”的目的。韩非子为了说明

  •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二十章 服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白日萌硕标签:韩非,韩非子-说疑,管仲,桓公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二十章服诸侯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详解了十二个谄谀之臣不法行径的严重后果,就是身死国亡。天下是君主之大利,性命是人之大利,身死国亡的结局是君主最为惨痛的损失,如果这样的结局都警示不了当世的君主,那这样的君主真是昏庸无道到了极致,那么身死国亡是必然的结局,

  •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十五章 法禁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六反,曾参,治国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十五章 法禁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上一章韩非子告诉我们法制的意义与威力。奸人之所以不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明目张胆行恶,就是因为知道恶行必会被察觉,同时行过恶的人不会再犯,因为他们知道行恶一定会受到惩罚。在韩非子看来这就是国家律法的意义与威力--止恶惩恶。人性“厌恶”的特质让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九章 辎重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赵武灵王,辎重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九章 辎重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了重轻与静躁的关系: 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自然法则最讲究平衡,平衡产生和谐,和谐孕育共生。老子的道家思想来自自然法则,“太极图”就是一幅看似平衡的阴阳对立统一图,这是老子心中最为理想的人类社会,阴阳绝对的平衡存在,又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三十八章 民德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宗庙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三十八章 民德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了坚持。坚持信念,坚持大道,不为外界所动。老子将坚持叫做“不拔”,不拔除心中正念,虽有外物之引,心志不为所易;将专心致志叫做“不脱”,不脱掉世间正道,虽有可欲之物,心神不为所动。坚持寻找真理,坚持遵循真理,坚持践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九十一章 知足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圣贤,知足者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九十一章 知足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圣人与众人的人生境界。其实谈论人生境界无外乎就是对价值观的探讨,对身外之物重要性的认识。有一位学者是国内顶级的专家,在大学任教,他并不老,但却总穿着一件褪了色的夹克,那时我们总说老师活的是境界,他并不迂腐,每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