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一章 君渊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一章 君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林主人 访问量:2228 更新时间:2024/1/21 16:33:53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一章 君渊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明喻了老子的“轻则失臣,躁则失君。” 轻,就会失去臣下;躁,就会丢掉君位。君主不牢牢掌握君权,就会失去管控国家的能力,自然就会失去臣下;不依法治国,不行为君之道,将己降归为躁类,就会失去君位。宏观上来看,历史上有很多君主沦为轻躁者,韩非子重点说明了一下老子讲的就是赵武赵武灵王传位给儿子,在老子看来就是重静转轻躁,失臣丢位,最后丢掉性命。

人,终究是社会的一份子,活在世俗世界就不能与世隔绝,只能融入。人在社会中存在,不是机体独立的存在,而是诸多因素组合存在,如工作、生活、地位、名誉、财富、学历、学识、思想、价值观、圈子、家庭、朋友、亲戚、族群、国籍、身份、网络IP等,社会多维度的坐标组合成一个具体的人。不同的组合造就不同的人,这就需要自知自明,清楚自己所处的维度,选择适合自己维度的路。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看清别人是有智慧的人,看清自己是明白人。

我们所处的社会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发展,确定人的维度越来越多,以前我们只活在现实生活中,现在我们还活在网络虚拟中。所以能看清自己的人越来越少,能看清自己也越来越难。其实,圣贤已经给了我们解决的办法,就是抓住核心问题,什么是核心问题,就是人本身,“修身”是关键,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好好生活,拒绝邪恶,遵从共识,大家共识为不好的事情,坚决不做。话虽简单,行之甚难,所以要“修”,修身修行都要坚持。

老子也是通过实事才悟道看清问题,你让赵武灵王怎么看清“轻则失臣,躁则失君”,也许在他临死前都没有明白这个道理。正是这种思想的作用,中国封建历史中没有一个君王是自愿退位的。人,活在社会中,社会环境是人生存的基础。作为君主,韩非子认为“势重者,人君之渊也。”意思是权势是君主的深潭。权力与权威是君主生存的基础,就像水塘是鱼生存的基础。保障君主权力与权威的最好办法就是依法治国。对于君主失重,韩非子认为“君人者,势重于人臣之间,失则不可复得矣。”意思是君主的权势落到了臣下手里,失去后就不可能再得到了。这是历史的教训。

韩非子举了简公之和晋君的例子来说明问题“简公失之于田成,晋公失之于六卿,而上亡身死。” 齐简公权势落到田成子手中,晋国君权落到六卿手中,终于国亡身死。老子说:“鱼不可脱于深渊。”意思是鱼不可以脱离深渊。齐简公就是离开了自己的深渊而亡的。环境与平台成就了每个人,离开环境与平台个人什么都不是。树离开大地会枯,鱼离开水会死,塑像离开了基座就会碎。离开了君权与君位,谁知道你是君主,谁会又当你是君主。

【势重者,人君之渊也。君人者,势重于人臣之间,失则不可复得矣。简公失之于田成,晋公失之于六卿,而上亡身死。故曰:“鱼不可脱于深渊。”】

世俗世界就是这样,不是你想过“桃花源”般的生活就能过的。社会的多维度坐标约束了我们的行为与思想,也规正了我们,让我们看清了自己,明白了事理,在承认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融入社会,努力奋斗,遵规守法,得应得之名利,丰富其人生。

更多文章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三十一章 文采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邪道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三十一章 文采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了老子的大道论。圣贤学说皆为劝世之论,唯一目的就是劝人走大道,大道就是正道。正道就是遵道循理之道,按律而为,一是按事物的发展规律而为,二是按社会法规、规矩而为,总之,凡事都合于规矩,遵于律法。人生,无外乎就是随时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二章 德得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本性,禀赋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二章 德得韩非子没有从“道”开始讲,而是从“德”开始讲,可见“道”有多难理解,按老子的话: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不知道怎么命名,只好叫“道”。从德开讲,这也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通常做法,就是从事物的属性开始认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透过现象看本质。而“德”就是“道”的最高最

  •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十六章 显主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说疑,臣子,君主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十六章 显主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解释了十五个臣子具体的贤能之处。韩非子所推崇的贤能之臣,要通天地之道,也就是政治规矩;要懂君臣之礼,也就是职场规则;要知治国之法,也就是专业知识;要明世俗之道,也就是社会关系,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通晓律法,遵纪守法。如果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三章 礼者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道家,老子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三章 礼者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总结了何为“义”?“义者,谓其宜也,宜而为之。”各类关系处理得很适宜,适宜的才能去做。这几乎是中国人追求的最高境界,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各类关系中。关系,成了中国人的资本与资源,并将其市场化与商品化,其实,关系的实质是权力

  •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二章 用民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说疑,治国,仁义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二章 用民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上一章韩非子开篇就为我们讲明了治国理政的原则与方法,从君主权柄奖罚说起,奖罚不仅是针对具体的人与事,更重要的是要起禁止奸邪的作用,要防患于未然。韩非子归纳出禁奸的上中下三策,上策攻心禁其奸心,中策攻利禁其奸言,下策攻事禁其奸事。其实,在中国

  •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四章 帝术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定法,君主,臣子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四章 帝术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解释了公孙鞅(商鞅)的法制,主要说明了三个问题,一是国家律法的出处,国家颁布,解决了权威性与强制性;二是律法的作用就是约束与规范社会行为;三是律法的核心就是奖赏,按人性原始特质设定,解决了律法的内在原力。最后韩非子告诉君

  •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十二章 上利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饬令,治国,君主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十二章 上利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重点讲解了赏罚必出于君主一人的道理。这是一个既浅显又深奥的课题,浅显在于世俗于理,深奥在于本质于道。人性的特质与人类社会的自然属性决定了人的从属性,天下没有人能够独立存在,必须依托和依靠于某个群体而存在。基于这种属性,

  •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第六章 韩患

    历史解密编辑:清风不解细语x标签:韩非,韩非子-定法,奸臣,法令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第六章韩患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上一章韩非子借三家分晋韩地成国后,新旧律法同存而不一,臣子无所遵循而奸邪滋生,这一景象回答了第二个问题的前部分,就是“徒术而无法”的后果是什么。申不害作为韩国韩昭侯的辅助大臣,只让君主行君术颁布韩国律法,却没有废除晋国旧法,新旧法令不统一,相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八 动亡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圣贤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八 动亡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老子的“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后人大多数解释是活着的有十分之三,死了的有十分之三,但韩非子的解释是人的生死由以四肢为代表的骨骼与九窍这十三件所决定。在笔者看来,四肢代表的肌体,九窍代表感知,九窍的感知集中

  •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十三章 国削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饬令,治国,重罪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十三章 国削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重点讲解了轻罪重罚。韩非子认为轻罪重罚对于君主有利,这里的“有利”并不是指单纯的利益,而是指对君主治国有利。轻罪重罚的好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刑明民,用严厉的刑罚促使民众明白取舍,让民众知道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要能